——白马雪山扎拉雀尼峰攀登报告
文、郑朝辉
图、郑朝辉、李渊、 张小辉
(攀登线路示意图)
版权提示:本文已刊登在《山野》杂志2013年第三期,如需转载请与作者联系,37843688@QQ.COM,谢谢。
导语:
作为mountain climber,我和搭档李渊平均每年都保持上各种雪山线路近10次,而其中有一二次才是奢侈的私人自由攀登活动。2012年9月我们愉快轻松的完成婆缪新线路——自由扶梯2号,马上就迫不及待把渴望亲近的白马雪山主峰扎拉雀尼提上日程,约定元旦再聚云南。怀着2011年首探白马失败的遗憾,对于再次归来充满期盼。
队员简介:
李渊,网名默竽,职业高山向导,CMDI第六期,全能型自由攀登者,十多年攀登经验,数十座雪山经历。主要商业线路慕峰,玉珠,博格达,年宝玉则等。
郑朝辉,网名晕晕狼,职业高山向导,CMDI第二期,全能型自由攀登者,十多年攀登经验,数十座雪山经历,主要商业线路雀儿山,尼泊尔岛峰,雪宝顶,骆驼峰等。
张小辉,网名海晴,山东自由攀登者,CMDI第六期,十多座雪山攀登经验。
白马简介:
白马雪山(又名白茫雪山)位于云南省德钦县云岭乡境内,属横断山脉中段,云岭山脉。山脉南北走向,长宽均为20公里左右,平均海拔在4800米,白马雪山与东侧金沙江河谷高差达3500米,属深切割级高山地貌,峰壁风化严重,有大片高山流石滩地形,在群峰之间山谷中发育有数条小型现代山谷冰川。
最高峰扎拉雀尼海拔官方地图5430米,又有说法5536米,最后我们顶峰实测卡西欧手表显示5530米,铱星电话卫星定位5482米,扎拉雀尼意为“十二战神”相传是卡瓦格博在东方的十二名卫士。扎拉雀尼峰为典型的技术性山峰,地形持续陡峭,气候不稳定,冰雪岩石路线混合,来自德国和美国的登山者试图挑战此峰,均无功而返,至今仍未有登顶记录。
攀登历史(因信息不全,遗漏国外攀登者记录,日本有队伍尝试过未果)
2004年10月,昆明山友王志明一行五人试攀。2005年5月,昆明安宁登山队登至海拔5200米。
2006年2月,kailas登山队,康华,金飞彪,黄鹤,王大,王二等人侦察式攀登。
2006年12月,昆明山友王辉登至海拔5150米处。
2008年12月,昆明山友赵恒,李昂攀登至5200米,同年有德国人攀登,具体到哪未知,但没有登顶.
2010年:曾山(美国)和刘勇沿东壁岩雪槽直上到达5200左右。
2010年1月,昆明山友马脸三人攀登至5180米左右?2011年1月郑朝辉(晕晕狼),李兰(藏兰),顾铭等四人侦察攀登至4800米
2012年10月孙斌攀登团队历时二十天左右攀登白马山域5座角峰,包括多楚博姆巴登峰,但未尝试扎峰。
2013年1月27日默竽(李渊),海晴(小辉),晕晕狼(郑朝辉)成功首登扎拉雀尼峰(5482米)

(一号沟途中合照)
登山报告正文:
白马雪山近十多年来中外各支登山队一直在努力试图登顶,但因为线路难度以及变幻莫测的气候干扰,多次攀登均未果,2011年1月相约李兰,顾铭,张龙等对主峰扎拉雀尼进行第一次侦查攀登,由于当时参考前人一张攀登示意图,李兰读图能力很强,按照线路图精确行进,在“隐藏通道”末端向右横切(见图一:粉红色线),准备再翻过山脊到达预定东壁岩雪槽,但发现紫色箭头所指是一堵接近垂直的100-150米岩壁,后来证明岩壁另一面也是百多米高绝壁,刃脊覆盖着雪檐,刀片状让人望而生畏,难以逾越这道天险。当时雪况不稳定加上顾铭感冒严重,我们觉得没必要继续冒险攀登,侦查一下独立的东北山脊(天蓝色所示线路)可行性,就匆忙下撤了。
首次侦查心存疑惑,和攀登线路图作者对线路可行性做了电话咨询,说可能是画错了,应该走三角岩(深蓝色箭头所指山峰)左边绕过去。今年我们围绕三角岩二条线路攀登证明,该队伍可能存在误判,估计到达绿色圆点误认为三角红色最高点,疑点一:是不管紫色箭头所指山脊还是深蓝色箭头三角岩,都是极其难以翻越的,下文将提到三角岩线路状况。疑点二:如果确实翻越山脊或三角岩,返回将会更难技术问题,疑点三:途中有好几处很明显特征的位置(刀片状刃脊,巨大雪盆,难点二右边多条冰瀑以及狭长烟囱通道),为何均无照片(就算相机无电,但在其攀登报告中无提及到)?疑点四:判断到达5180依据是什么?手表还是GPS?如果按照他们线路图最高点所示位置正确是5300-5380,那么自称到达5180米将不符合事实。
登山是严谨的一项体育运动,如果只是写写抒情感言无可厚非,但登山报告一定要准确真实描述反应线路,否则会误导他人造成麻烦。

(<极限攀登扎拉雀尼>一文作者有疑点的攀登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