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濠沟溪难事件救援报告 - 山伍成群 - 8264户外手机版

  山伍成群
  晚上在网上和孙老师聊到了今年夏天发生在湖北宜昌的壕沟溪难事件,孙老师说想分享一下救经验,我个人也参与了救援(文中的大狗即是本人),觉得民间户外运动的救援行动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有一些经验与值得大家一起探讨,如果大家对此有兴趣可以与我联系,我的QQ:106671195<br /><br />  第一篇作者:武汉犀牛户外——石头<br /><br />  第二篇作者:宜昌三峡户外——CAMEL<br /><br />  八月22-23壕沟救援活动总结(转自犀牛户外)<br /><br />  八月22-23壕沟救援活动总结<br /><br />  武汉犀牛户外——石头<br /><br />  (8月19日早上同时从白果坪出发,秋一行8人进壕沟穿越,半条龙一行4人进鱼木沟穿越)<br /><br />  8月22日10:50 卒子QQ联系我,说到老秋还没有出来,很担心,提出如果搜救他愿意参加,我请他联系一辆越野车<br /><br />  11:30 爵士电话我,谈到半条龙也没有出来,很担心,商量好我来联系武汉的人员爵士联系宜昌的CAMEL<br /><br />  14:00 在群里面找到方周子,方周子告诉我吴刚早上就到石牌去接应了,但是吴刚的电话丢了,找不到人,都不能判断两个队伍走的是同一条线路还是两条线路,两条线路搜索的话我们人手可能不够,方说可以找两三个人手。<br /><br />  14:20 在QQ上找到大狗,大狗说吴刚早上电话他,从桐麻沟口看,可以确信曾经发过洪水,说三点半还没有消息的话他就去宜昌,我根据我们以前去的经历把时间定到下午6点,并让他和我们一起去。<br /><br />  14:40 爵士冰电话,说起宜昌也不能确定两个队伍是不是两条路线走的,我告诉他已经计划下午6点出发,他说请假出来,再叫上他弟弟,我认为这个事情不适合他们兄弟一起去,于是联系不寂寞,不寂寞确定能去宜昌。<br /><br />  15:00 CAMEL电话说不能找到白果坪的电话,决定自己和野人一起先到白果坪。<br /><br />  15:30 卒子电话说车子已经找到,于是约好7点在古琴台集合出发,卒子去买食品,大狗去买药品和准备卒子的安全带等。<br /><br />  16:00 准备去的五个人我,爵士,不寂寞,卒子,大狗都表示已经准备好出发。<br /><br />  16:40 随风电话说已经找到白果坪住户的电话,确信他们是两条路,一队去了鱼木沟,一队进了壕沟。车子进三峡的通行证已经办好。<br /><br />  17:10 离开公司回家,(到6:30之间连续接到十多条短消息十几个电话,通话一个多小时。),其间接到秋的短消息,说在我和爵士上次第二天的营地上面的山上迷路了 ,并告知GPS坐标,这个消息发的不很明确,以至于我接到好几个电话说他们已经出来了,卒子也电话我说起正准备付买食品的帐,问还需要吗? 在不能确定他们是否需要救援的情况下,我告诉卒子先做好去的准备,继续买食品,然后短消息老秋,说我们已经准备6点出发,请他确定。6点的时候我接到他很明确的短消息,小谭出事了,他们困在那个山上,请我们报警请求当地政府全力救援,并再次告知GPS坐标。我马上联系随风,请她在宜昌报警。并通知了CAMEL这个明确的消息。随风电话我,110说他们没有装备,没有GPS,可以派人协助我们救援。<br /><br />  19:00 我,不寂寞,卒子,大狗带着装备到达集合地点。同时清风道打来电话,愿意带人来参加搜救,考虑到可能需要两条线路救援,我建议他先不要出来,但是可以做好出去搜救的准备,随风短信问我,说要不要打市长热线,我建议所有能打的电话都打。后来说市长热线建议还是要找110,同时确定帮我们联系救援事宜,CAMEL电话我们说半条龙穿越鱼木沟的四个人已经出来。<br /><br />  19:15 爵士到达,上车出发,爵士联系到地大的刘老师,说可以借到1:50000带GPS坐标的地图,于是掉头开往地大。<br /><br />  19:30 过江需要到8:00钟, (这中间半个小时我们找到个小店抄了花饭吃,因为一直在联系,居然没有吃饭的时间)CAMEL告知已经找到三斗坪政府,政府很重视这个事情,镇长,书记,派出所长,镇医院院长都一起来处理这个事情了。但是由于已经天黑,可能需要第二天才能开始搜救,让我们赶到白果坪汇合再展开搜救。<br /><br />  20:10 爵士回家拿到殷家坪那户人家家里的电话,并联系了一下。<br /><br />  21:00 找到刘老师拿到地图,根据秋提供的GPS坐标,确定他们的位置在壕沟朝打谷场的山上半山腰的地方,看到地图上从殷家坪到打谷场有条小路,于是联系殷家坪住户王乐云,得知确实有条20多年前的小路上打谷场,是采药人走的路,很难走,在悬崖边上。于是立即通知野人马上赶到殷家坪,并告诉他们王乐云家的电话,并告诉他们我们也直接到殷家坪。<br /><br />  22:00 野人来电话告知所有人员(包括镇长,书记,派出所长,镇医院院长)已经到达王乐云家里,晚上就展开搜救。<br /><br />  8月23日01:30 CAMEL电话我他们已经下到壕沟的入口附近搜索,但是没有办法进入出事地点附近,然后开车出来医院买一些急救的药品,并可以带我们的直接到王乐云家<br /><br />  03:00 到达三斗坪镇,汇合了CAMEL<br /><br />  05:00 到达王乐云家<br /><br />  06:30 起床,和王乐云讨论进去搜救的线路,王乐云告知我们可以从山腰有小路进去,也可以从打谷场山上下去,但是有悬崖,不好运送伤员(我们一直认为小谭是受伤了),后来我们确定走山腰开路过去,找到他们后再运伤员出来。同时收到消息,110告诉说早上有报警电话,有两个队员爬上了山,7个队员在下面的营地里面(这个消息好像有问题,使得我们一直以为壕沟下面的营地里面是有队员的,而且后来证实人数也不对)<br /><br />  07:30 确定人员为两个当地村民当向导,队员为爵士,我,不寂寞,卒子,大狗,CAMEL,野人,并带上镇医院的院长一起收拾好装备,我带了20米的辅绳和少量食品以及几个轻装的队员卒子(卒子背了医疗箱和一个小包包),野人 ,不寂寞在前面跟着向导快速前进,爵士背食品包,CAMEL背衣服主绳等在后面和医生以及大狗一起进山。<br /><br />  08:30 我在前面休息的时候给王师父详细讲了一下那个出事地点的详细情况,他表示可以确定了地点。<br /><br />  09:20 我们的喊叫声有了回应,确定他们离我们不是很远了。<br /><br />  09:30 我们把带去的花炮放了,响声整天,他们应该听的到,知道我们已经开始救援了<br /><br />  09:50 路上发现他们走过的痕迹,然后我们到了他们扎营的地点的山腰,向导在上面等着,野人,我, 卒子很激动的朝壕沟冲下去,半路上看到了帐篷,我们几乎是滑下去的,但是,到了营地,发现没有人,野人发现了他们留的纸条,得知他们已经上山自救了,我立即喊上面的人不要下来,然后一起爬上去和他们汇合,根据他们留下来的一些标记,顺着路朝山上走。<br /><br />  10:20 我们一直朝山上在走,向导发现路应该是朝右边走,但是脚印显示是在朝上面攀悬崖,我们确定跟着他们的脚印走,这上面的路很多都是攀岩的路,很不好走。<br /><br />  11:00 我听到前面有人在说话,问是不是有人,是谁,上面回答我是北冲,另一个女生回答,时光也在,这个时候前面的向导朝右边上找到了老秋,我朝左边碰到了北冲和时光,证实小谭已经出事。然后休息,等待后面的CAMEL和爵士,医生等。<br /><br />  11:30 出发,搜救人员分着背了老秋队伍里面的包包,顺着山路到一个悬崖下面,向导想办法先上去了,然后秋也上去用绳子做保护, 所有的人在一个多小时后都顺利上了悬崖。<br /><br />  13:20 我们上了山路,看到很多的记者和其他的人员在那里等着。我们商议出事的队伍由老秋来回答,救援的队伍由CAMEL来回答,其他人一概不回答记者提问。两点左右到达王乐云家里。<br /><br />  (上面的时间数据因为搜救的匆忙,不能很准确,大致上是准确的)。<br /><br />  在处理完一些事情之后,秋和当地政府部门联系好第二天进壕沟打捞遗体,大狗,CAMEL留在当地协助秋的处理,然后大家一起在下午6点的时候到达三斗坪派出所协助调查。碰到雷达和很多小谭攀岩户外的朋友。7点多的时候我和爵士,卒子,不寂寞先赶回宜昌,于凌晨3:30到达武汉。<br /><br />  总结这个过程,由于准备工作比较充足,单纯这次的搜救还是比较成功。在复杂环境中只用了三个多小时就找到待救人员。主要原因是老秋的GPS坐标点提供了,老刘的地图非常有用,帮我们确定了具体的地点,殷家坪王乐云家的电话号码帮助我们确定了进去搜救的线路,但是从救援过程中走过的路线和强度来看,一是要赶时间尽快找到待救人员,二是要走很险的山路,对搜救人员的要求很高,搜救人员首先要能自保,才能救人。<br /><br />  问题:<br /><br />  1。匆忙之中我们没有带对讲机。<br /><br />  2。手套带的不多。搜救人员手上伤痕较多。<br /><br />  3。杂散的消息太多。<br /><br />  一时想不到的,请其他的人员补充。<br /><br />  另外我想我们应该为已去的人作些事情,发起一个为小谭家人的募捐。还有要安慰回来的7个队员,对他们来说心理打击也很大,尤其是老秋。<br /><br />  我参与的壕沟搜救经过<br /><br />  宜昌三峡户外——CAMEL<br /><br />  8月19日晚,武汉老秋等8人和宜昌半条龙等4人分别到达宜昌夷陵区白果坪村,并一同在该村扎营。按照计划,次日老秋等将前往壕沟穿越,半龙等将前往榆木沟穿越,正常情况下两队都应该在21日晚上之前完成穿越,但天气一直不好,雨水不断,直到22日中午没有两队的任何消息传出。<br /><br />  22日下午,宜昌这边的救援工作开始准备。我,黑龙,青蛙,4890,野人开始密切联系,商量具体事宜,我还将情况简单通报了秃鸡户外的跑跑他爸,以备发动更多救援力量。从爵士和石头的电话中得知武汉方面也开始了相关准备工作。<br /><br />  根据事前掌握的信息,我猜测两队很可能合为一队,并且被困榆木沟的可能性更大。为了尽可能多地了解两队的情况,我们一直在找白果坪那家农户座机的电话号码(我们每次都在那家休整或者宿营),但保留这个号码的人恰好都不在家,于是我和野人决定先行赶往白果坪。就在我赶回家,收拾好东西准备出门的时候接到石头电话,说随风已经找到了这个号码,那家农民证实两队是分别行动的,老秋他们在壕沟,而半龙等人在榆木沟。<br /><br />  在随后和石头沟通的过程中,我意识到半龙等4人出事的可能性更大,因为榆木沟的难度远比壕沟小,三天还没有出来很可能是有人受伤,而老秋队伍很可能是因为大水暂时被困。(现在知道恰恰相反,老秋队伍出了事,无法前行,半龙他们是因为涨水暂时被困,耽搁了行程)。<br /><br />  但是傍晚时分,频繁的电话往来中终于有消息说半龙等人已经出峡谷,安全到达扬家溪。对此消息进行确认后我立即将注意力全部转向老秋队伍,他们还没有出来。<br /><br />  稍后不久我接到多个电话和短信,告知已经收到老秋队伍的求救短信,说有队员出事了,被困地点在2号营地附近,并附有GPS坐标。根据短信推测,老秋他们是爬上了山顶发出的短信,他们现在最大的麻烦应该是有重伤员。征求石头意见后,认为救援人员无须过多,鉴于宜昌这边我和野人对壕沟较为熟悉,便通知青蛙等人在家留守,我和野人立即出发,先行包车前往三斗坪镇,石头一行5人携带大量器材随后从武汉出发。<br /><br />  之前,野人、随风等已经分别向110和市长热线报警求援,车行途中,野人还在和三斗坪方面不断联络。我俩大约7:30到达三斗坪,镇政府门口已经有一二十个人在等着我们,其中有镇党委的一位书记,镇政府的一位镇长,派出所所长和若干警官,镇卫生院的院长,还有两名电视台记者,等等,显然十分重视。简单交换情况后,我们随同政府方面人员,分乘三台车辆出发。<br /><br />  我们原定的设想是兵分两路,一路从山上开路接近被困地点,一路从白果坪下沟沿正常溪降线路接近被困地点。途中野人接到石头电话,说他们已经找地大刘老师借到了一比五万的地形图,对照老秋队伍发 出的GPS坐标,已经将被困地点圈定在2号营地附近,而殷家坪很可能有小路通往该地点,要我们直接赶往殷家坪开始搜救。<br /><br />  从三斗坪到殷家坪有30多公里山路,最后一段是状况很差的简易公路,我们乘坐的微面不断地擦底盘。大约两小时后到达殷家坪,政府方面办事效率很高,已经提前通知村里做好准备,一位叫王乐云的村民家成了前方指挥部,不少村民已经在这里集中等候。大家一起复议了搜救方案,在王师傅等几位老乡带领下,我,野人,卫生院陈院长,一位警官,立即从一条叫做龚家沟的地方开始往壕沟进行第一次搜救,时间大约是晚上10:30。(有媒体报道说是打着火把上路的,很浪漫,可惜我却没见着)<br /><br />  这条小路很难走,据老乡说只是偶尔有人通行。我带了GPS,一路对照老秋队伍传出的坐标数据,结果发现误差很大,在经度方向上几乎是背道而驰。困惑中反复向村民询问方位,仍然不得其详。和野人商量后决定先下到壕沟沟底再说(后来石头告知这是因为GPS的制式不同,一个是60进制的,一个是100进制的,晕)。<br /><br />  大约一小时二十分后到达沟底,野人换鞋下水观察地形,我也借助头灯尽力观察四周环境。很快我们就确定此处是壕沟段的的上游,壕沟第一个难关——三连潭就在下游不远处,而2号营地距离这里还很远。我和野人携带了下降器材,可以沿着正常溪降线路接近被困队伍,但无法带领参加救援的村民和医生一同溪降就毫无意义。一筹莫展中我们只好沮丧地原路返回,在一处视线相对开阔的山腰上用呼叫、吹哨和灯光向峡谷中发信号也毫无反映,第一次搜救失败了。<br /><br />  在这处山腰上,借助微弱的天光,我们对下方的峡谷进行了观察,对可能的被困地点进行了方位辨认。从村民口中我们得知有另一条小路通往下游,有可能接近被困地点。但我对此不抱乐观态度,一是这条路已经荒废20多年,还能不能走通连村民们也没有把握,二是6月份随爵士的队伍首穿壕沟时,我和半条龙曾在2号营地上方山上寻找过撤离路线,没有发现任何路迹,所以我觉得这条路即便能够走通,距离被困地点恐怕也很远。此外我当时误以为老秋队伍传出的GPS坐标误差太大,无法参考,因此感到搜救工作困难极大,忧心忡忡。<br /><br />  回到村子里已经是凌晨1点多了,镇里的领导都还在,许多村民也没有休息,聚在王乐云家议论纷纷。这时武汉救援人员已经快到坝区了,卫生院陈院长需要补充一些药品,于是我随派出所的一辆微面下山,替陈院长拿药,顺便接石头一行。<br /><br />  大约凌晨3点,拿着陈院长的单子,敲开镇卫生院值班医生的门,把药拿齐,石头他们乘坐的一台现代SUV也到了,车停在路边,石头、爵士、卒子、不寂寞、大狗和随风下车。打过招呼,我扼要通报了第一次下壕沟的情况,石头向我解释了GPS坐标的问题,然后拿出那份大比例尺地图,铺在引擎盖上大家一起研究起来。从地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到第一次搜救的线路,因为是比较老的地图,村民们所说的另一条通往沟底的荒废小路也有清晰的标示,而且和被困坐标点的最近距离比我想象的近得多,不超过三百米,即便强行开辟一条新路也完全可以做到,于是信心大增。<br /><br />  卒子开的这台SUV是向朋友借的,为了爱惜车的底盘,通往殷家坪的最后一段路我们干脆下车急行军。到达前方指挥部王乐云家已经快凌晨5点了,其他人都已睡觉,我们有的坐在车里,有的在厨房打地铺,我就在门口地上摊开防潮垫,大家各自打盹。<br /><br />  8月23日早上6点多,大家陆续醒来。石头他们重新和村民商量了搜救线路,准备好必要的装备器材,简单吃了点干粮后搜救队出发。队员包括不寂寞、石头、爵士、卒子、大狗、野人、我、陈院长、王乐云和另一位老乡共10人。线路便是那条久已荒废的小路,先从龚家沟开始,转向一座叫做打谷场的大山包下,沿山腰持续横切。龚家沟段尚有人户,但打谷场下的路段确实够荒,毫无路迹可循,如果不是有当地村民带领根本无法辩识。因为草木掩蔽,地面松软湿滑,山坡倾斜度大,许多路段还需要手攀岩石,踩着小小的脚窝通过,下方就是悬崖陡坎,行进十分困难。我背着大包,简直无法直身前进,经常需要蹲着迈步,或者在腐植土中四脚着地爬行,背包在地上拖着走,实在消耗体力。爵士也背着大包,慢慢的,我们俩还有大狗、陈院长就落在了后面。<br /><br />  前面不断传来呼叫声,不知道是搜救队自己的联络还是和被困队的相互呼应,后来前方的搜救人员又把带来的炮仗给放了,峡谷里一连串爆响,这鞭炮声应该可以让老秋他们听到了。不久之后,走在前面的卒子野人等折回来,报告说已经到达谷底2号营地,发现了老秋队伍留下的部分装备和留言,留言说全队已经往山上寻路自救,并沿途留下标记。于是搜救队立即改变方向,按照他们留下的标记,沿着一条陡峭的冲沟向上攀行。我看到他们沿途的标记,是系在路边树枝上的布条,好象是撕碎的衣物。这条所谓的路仍然很难走,许多地段的通过方式近乎攀岩。在身心俱疲的极端状态下,在这样的地形中努力自救,可以想象被困队伍付出了怎样的努力,经历了怎样的艰辛。<br /><br />  至此对找到他们我已经没有怀疑。但是我还在担心另一个问题——如何运送伤员。被困队伍虽然努力找到了一点手机信号,毕竟太微弱,以至于只能断续地收发短信,传出的信息不够完整,我们一直以为小谭是受伤了。如果他是脊椎或者颈椎受伤,怎么可能把他从这种路上安全地运出去啊?陈院长也反复说过,他在现场是无法确诊和治疗的,只能做些基本救护并指导我们搬运。<br /><br />  我们四人仍然走在最后,而在四人中我又走在最前面。正吭哧吭哧地埋头爬山,听到上方有人说话,抬头一看,有三个人正站在一个坎上等着我,其只一个我认得是老秋。果然找到了,救援队和被困队回合了。这时候大约是11:30了。<br /><br />  我停下来一边擦汗一边问,人是不是都在上面?老秋当时的神情很奇怪,楞了一下,才说你先上来吧。我又问,大家都安全吧?老秋又一楞,说你先上来再说。我还在大口喘气,一边喘一边问伤员情况如何?老秋回答说没有伤员。这下轮到我一楞,一路上就在担心伤员,怎么没有伤员啊?于是很兴奋地说没有伤员就太好了!什么也不用担心了!……中间还说了些什么记不得了,只记得最后老秋说:7个在上面,还有一个在下面,明天再去把他打捞上来。直到这会儿我才忽然明白过来,一时语结……<br /><br />  这条冲沟的顶端是一个不大的瀑布,总高度大约10米,被当地人叫做狗洞子。瀑布深陷在山体的一个切割沟里,两侧岩壁间距两米左右,山上滚落的两块一立方米大小的石块一上一下地悬空卡在岩壁之间。从前这里曾有人通行,一侧岩壁上斜支着两根碗口粗的原木,借助这两根原木和上面两个大石块,可以攀上顶端。搜救队和被困队的其他队员集中在下面等候,一位曾走过这里的老乡首先爬了上去,然后老秋带着绳索爬上去开始打保护,野人随后配合。爵士打开背包拿出补给品给大家分食,奇怪都不怎么吃得下。我在石头之后也开始往上攀,那两根原木不知道在这个终年不见阳光的地方泡了多少年的水,攀到一半时只听卡啪一声,其中一根居然短为三截坠落下去,吓出一身冷汗。随后我们就妥善地做好绳索保护,所有的人都安全地通过了这个瀑布。<br /><br />  我最后攀到到瀑布上方,和老秋、爵士一起收了绳子继续往前走,没一会就看到了田地。爬完最后一个陡坡,一抬头吓了一跳,只见上面的田埂上冒出许多台相机摄象机,快门卡卡嚓嚓响起一片。一眼扫过去,估计有不下十个记者守在这里。随风是在村里留守的,这会儿我看见她远远地跑过来,一边挥手一边喊着欢迎你们回来,泪流满面挨个拥抱队员。<br /><br />  回到王乐云家已经是下午两点。此时大家都很疲惫,身上的衣服全部湿透并且糊满泥巴,于是分别更衣,吃饭等等。镇里的一些领导早已等候在这里,对被困队员表示了慰问,我们也向他们报告了搜救过程。许家媒体的记者也等候在这里,如三峡电视台,三峡晚报,三峡商报等。关于媒体我原本颇有戒心,他们的笔头和镜头的发挥能力大家也都是知道。但后来我在想,如果我们这些懂户外又了解情况的不发言,只怕他们更要大大地发挥了。所以后来对记者的采访我就比较配合了。<br /><br />  一番休整后,老秋等脱困的7人随派出所的车下山返回三斗坪,到派出所履行一些手续,石头、爵士、卒子、不寂寞都是请假前来的,必须在今晚返回武汉,商量决定由大狗留下,宜昌这边我和野人都留下,配合下一步的搜索工作。<br /><br />  傍晚时,政府方面帮我们另找了一台双排座,将所有队员的背包运送到三斗坪。我们到达三斗坪的时候老秋等人还在派出所做笔录。随后就是等待,交谈,吃饭,等等。<br /><br />  因为明天还要进山,并且要下水,我和野人的携带的东西不够,野人又必须回家处理一点生意上的事情,因此凌晨一点多,野人包了一台坝区的士,我们一同返回了市区。回到家已经快三点,重新整理装备后赶紧睡觉。奇怪的是虽然很疲惫但却睡不着。<br /><br />  24日早上5:45,我电话叫醒野人,又包车返回三斗坪,在招待所叫上大狗一起到镇派出所门口等候,准备和预定前往搜索的地方人员同行。但是一直等到8点以后还没见动静,野人给派出所的一位负责同志打电话,得知他们稍晚一些才会上山。我和野人急于尽快开始搜索打捞工作,目前除了遇险生还的队员,只有野人知道准确的事故发生地点。情急之中得到小谭几位朋友雷达、大兵等的支持(他们昨天即已从武汉赶到三斗坪),帮忙租来了一台微面。54峡谷青年舍的吴刚本来在壕沟出口处的扬家溪等候,昨天也赶到了三斗坪,于是,我,野人,大狗,吴刚同车前往殷家坪。<br /><br />  殷家坪方面已经按照镇里的安排做好了人力和物力的准备,由一位张主任负责具体牵头。我们到达时得知,已有16名老乡,一半携带镰刀一半携带锄头,沿着昨天的搜救线路开路去了。大狗留守村中,我和野人前往壕沟谷底。吴刚随后而行,他受老秋队伍中几名队员的委托,带着一瓶啤酒,说是出行前晚和小谭在一起喝没喝完的,现在带给小谭。在一处稍许开阔的山坡上,吴刚把这瓶啤酒远远抛向了水声隆隆的谷底。<br /><br />  经过休整,这条荒废的小路已经比昨天好走多了。到达沟底的2号营地后立即开始工作,野人带着几位老乡,脱了衣服,穿上救生衣,带着绳索和挂钩,坐充气船沿一条狭长的水潭往上游摸去。事发地点距离2号营地的距离并不远,接近一个钟头后他们返回,个个冷的不停哆嗦。赶紧分食巧克力,烧热水喝。稍后第二批人再次前往,仍然无功而返。几个钟头后,雷达、大兵等几人也到达了,他们再次前往探查了一边。野人分析现场的情况,那个水潭很深,保守估计也在8米以上,而且水温非常低,没有专业人员,现有的人力和器材条件基本不可能打捞上来。我吃惊地看到老秋也来了,这些天中他的体力和精神上都承受了很大压力,并且有伤在身,每天睡眠时间也很少,我只是参加了搜救就感到非常疲惫,他能坚持下来,还不错。<br /><br />  返回村里后,镇里的一些领导,小谭的许多亲友都已经到了,聚在王乐云家。野人向他们报告了搜索的情况,建议请专业人员进行下一步工作。至此,我们自发性参与的搜救工作可以结束了。<br /><br />  回到三斗坪后我们和脱困的队员们待在一起。原打算晚饭后立即回家,但因为一些原因,一直耗到凌晨4点左右,我,野人,还有几名脱困队员离开三斗坪,返回市区,老秋、伟哥、吴刚等还留在那里。<br /><br />  25日凌晨5点,我到家。<br /><br />  几点比较深的体会:<br /><br />  1、事发后老秋队伍的自救措施非常得当。即没有坐困愁城,也没有冒险乱闯,他们努力在山上找路自救,终于在较高处找到一点手机信号,发出了求救信息和GPS坐标,离开2号营地时留下了清楚的信息,说明了队伍现状和去向,并且沿途做了标记,这些给搜救带来了很大的便利。<br /><br />  2、一比五万的地形图起了大作用,尤其是有了GPS坐标点之后。否则我们虽然知道他们的绝对位置,却不知道和他们的相对位置,只能在山上瞎找冒碰了。<br /><br />  3、向地方政府报警求援是正确的、及时的。政府所能调动的资源不是任何自发性救援可以相比的,这次救援中,各级政府包括殷家坪村都非常重视,三斗坪镇方面行动及时,措施得力,领导亲临一线。如果不是政府出面,仅靠我们施救必然难度倍增。<br /><br />  4、当然我们也必须参与,毕竟我们的户外技能也发挥了很大作用,但是参与者贵精不贵多,然后与地方上的人员配合好就行了。这次自发参加搜救的人员还是比精干的,行动迅捷,效率比较高。<br /><br />  5、当地老乡和其他一些人员非常配合。比如第一向导王乐云,快50岁的人了,一马当先地带着我们三下壕沟,不辞艰辛劳苦,毫无怨言,卫生院的陈院长,身材比较胖,想来平日安逸惯了的,一样被我们领着在山坡荆棘间摸爬滚打翻悬崖,我们倒是习惯了,他哪里受过这种罪啊,可一样没有任何抱怨。还有其他很多好心人热心人,不能一一举例。
<!--QuoteBegin-孙斌+2005年11月24号 , 11:33 PM--><div class='quotetop'>QUOTE(孙斌 @ 2005年11月24号 , 11:33 PM)</div><div class='quotemain'><!--QuoteEBegin-->一次救援的范例,描述详尽,有很多经验的总结,非常有价值<br />[right][snapback]156373[/snapback][/right]<br /><!--QuoteEnd--></div><!--QuoteEEnd--><br /><br /><br />谢谢老师的对我们这次救援活动的肯定
<!--QuoteBegin-beagle+2005年11月26号 , 11:22 PM--><div class='quotetop'>QUOTE(beagle @ 2005年11月26号 , 11:22 PM)</div><div class='quotemain'><!--QuoteEBegin-->收益匪浅<br />尤其是自救措施<br />要好好学学<br />[right][snapback]157286[/snapback][/right]<br /><!--QuoteEnd--></div><!--QuoteEEnd--><br /><br />遇难人员的自救确实给我们的营救工作提供了很用的引导<br />首先,在我们救援队员进入峡谷前跟据所他们所提供的GPS数据(仅有经纬度)很快锁定了他们的大概位置(1平方公里内)<br />其次,在求援队进入峡谷后,根据他们的GPS数据很快的到达了他们遇难地点附近,而被困人员此时没有坐以待毙,他们依然再进行自救,向峡谷上方移动,在离开前他们留下了纸条,告诉我们他们的移动方向,在沿途也留下了大量的记号。<br /><br />这些对我们开展营救提供了很多的帮助。<br /><br />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