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雪穿鳌太流水帐 - 山东 - 8264户外手机版

  山东
本帖最后由 妖帝 于 2013-5-15 10:29 编辑

相关资料:鳌山,也称西太白。位于陕西省太白县,海拔3476米,是秦岭第二高峰。太白山,位于陕西眉县与周至县交界处,主峰拔仙台,海拔3767.2米,是秦岭最高峰。由鳌山沿秦岭山脊徒步至太白山,被户外称为鳌太穿越。两山之间的直线距离为40多公里,实际穿越行程在150公里左右。鳌太穿越是陕西户外的顶级线路,是国内最难的徒步线路之一。也是众多驴友向往的圣地。整个穿越中,海拔高度也由起点太白县的1740米上升至鳌山标志塔3475米,经太白梁3523米最终到太白山主峰拔仙台3767米,需用时6--7天左右,大部分行走在无人区。号称国内强度和难度最大的徒步线路之一。


前奏:本来准备五一去大别山休闲,不想领队因故取消,于是在”行者”怂恿下报名”名蛇”的鏊太七天穿越,又约集”青山“.28号早晨汽车到邯郸转火车,20:30到达西安,入驻三府门汽车站三楼宾馆,找一摊点小酢,相互鼓励中入睡

D1  西安---塘口镇—火烧坡----药棚—海拔2900米营地(11公里左右,拔高最高的一天)
       早六点起床,洗漱完毕,直接打的到陕西省体育馆南门,天空开始飘起了小雨,我们三人找一餐馆早餐.8:20左右,在南门与来自各地的驴友聚合,见到了传说中的领队”秦岭名蛇”,天阴阴的,一个小小的依维柯,座无虚发,大包们挤压在后座,堆得高高的,大家兴奋地交谈着,淅淅沥沥的小雨不期而至,不禁为未来的七天有些担忧:要是第一天就把装备打湿,那下面的日子可是够受的。
中午12点左右达塘口-鏊太穿越的起点之一。在农家与来自上海的另一分队相会,他们的午餐点了八个菜,每菜15元,倒是不贵..因为感觉大米饭吃不饱且不好消化,我们大部分人要的面条,午饭前称重:包沉46.98斤…饭后休息片刻,14:00,收拾行囊,准备进山。
    从迈出第一步开始,克服重力势能成了我最艰巨的任务.这鳌太穿越第一天,距离不长,强度很大,由1700米上升到2900米,1200米的拔高,可以称之为"验驴路",相当不好玩,给所有轻视鳌太的驴们一个大大的下马威。刚开始的机耕路被雨水滋润的非常泥泞,一脚泥一脚水,对长期生活在水泥路面中的我们来说确是行走艰难,2公里过后,开始拔高,掩映在丛林中的山间小道,细雨迷蒙,翠叶白花,根据不同的速度,体质,习惯,大家逐渐拉开了距离.不知不觉间,随着海拔的提升,小雨变成了雪,山林间升起了云雾,作为上升速度极慢的我不追前,不等后,以自己的习惯在雪地中深一脚浅一脚的悠哉前行,边走边欣赏着风景,时不时抓把冰雪塞到嘴里,补充着水分,调节体温….慢慢的,天黑了下来,前边大队伍已经听不到声响,后边依稀还有人语….19:54,前边传来了喧哗,一片灯光出现在斜上方:到达2900M营地了
   找到行者和青山,在雪地里匆匆扎营,气温比较低,穿上保暖的衣服,考虑这次是七天徒步,没带酒,吃得比较简单,一杯炒面,几片火腿,喝了些热水匆匆入账休息。帐外小雪挲挲,与青山\行者说,弄不好晚上再下大,不知道明天还能不能继续走,青山说只要领队敢带,我们就敢跟….夜晚的气温大概-5度左右,帐篷上全是小冰凌,又冷又潮,但对喜爱户外生活的我来说,这晚睡的还算馨香,就是半夜出帐小便太冷了…

D2  2900营地——盆景园—— 螯山大梁——导航架——药王洞——荞麦梁——骆驼石——水洼子营地(最练腿,最危险的一天)
    这一夜睡踏实,5:40即按老习惯醒来,迅速钻出帐篷贪婪的观察着这座大山,雪停了,山白了,所有植物上都被雪层覆盖,一切都是白乎乎的。大伙也都起床了,收拾做早点,青山对于昨晚没燃起篝火很遗憾,继续他未竞的事业,火起之后,睡在上方的妇女过来烤火,引起青山的抱怨:昨晚你们要号应捡柴,何至于今早才起火…烧垃圾,打包重新踏上征途,全体人马又开始向海拔更高的鳌山顶上跋涉。
     前行的雪路具有挑战性,随着海拔的增高,呼吸也变得越来越急促,我张大嘴巴拼命的把空气吸进肺里,早就已经忘了用鼻孔吸气、嘴巴呼气的科学呼吸方法…俩小时后,我们上到盆景园,站到了鳌山大梁,伟的秦岭山脉尽收眼底,神秘的鳌太线也清晰的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尽管清楚的直到,想要站在那秦岭之巅,还需要几天艰苦卓绝的跋涉,但这么明确的目标,给了我极大的鼓舞。鳌山大梁因为海拔高,已经有了厚厚的积雪,温度非常低。一路踏雪,我坚持自己的节奏,不赶,不撵,沿着大梁不停地行走,时而草甸,时而石海,看到导航架了,还有一个艰难的爬坡,发现行者要下来接我,告知其没问题—让其自走,我继续攀升,中午顺利到达鳌太穿越的第一个制高点---鳌山导航架(海拔3476米),行者和名蛇在这儿等候,听闻行者与名蛇说我的鞋已经进水,明天应该就要下撤,我微微一笑,招呼过后与行者前行,这儿的高山草甸导致我右拐走了个弧行线(行者速度快,很快没影),大约多走了2公里,转过来居然碰到原在后面的名蛇/江南和深圳PETER俩人,不做休息,按自己步骤继续,在药王洞撵上上海两驴友,其中一小伙感觉已经高反,相伴前行,终于抵达荞麦梁下。望着这座高高的山梁,心中不由感叹大自然的伟大,梁顶挺拔尖锐,像刀锋一样屹立在群山之间,无法从梁顶通过,只能用横切的办法从山脊的侧面通过, 这时候天已晚,云雾开始云集,之前看了大量的帖子都在表述荞麦梁的难和险,作为老户外的我不敢大意,小心翼翼的走稳每一步,后面的名蛇几人也赶了过来,大家一起前行, ,行途中居然捡到俩馕,甚乐….
    因为雨雪的影响,前边行走痕迹不很明显,我们下切走错了路,黑暗中在七十度陡峭的斜坡和结满冰雪的石海中度过一段艰难的横切和攀升,有朋友已经快崩溃,好在领队判断准确,上升到骆驼石找到了旧路, 这时候的我成了强驴(自嘘),先70米的攀升顺利到达垭口,回头看着走过的路,强烈的成就感油然而生.,然后一路下奔,到处都是积满了冰雪的巨石和灌木丛,温度降得更低,地上的雪没到膝,阵阵狂风迅速带走人们身上宝贵的热量,90分钟后,看到闪着灯光的营地---水窝子,这是一片草甸,低洼的部分有潺潺流水,行者和青山已经扎营,对预选好的营地不很满意,又自找一地,扎帐篷时青山过来帮忙,提起行者有点发烧,故先入帐,感觉不是很大问题,也没理会,告知青山明天上午休息调整,然后自己烧点炒面粥饮用取暖,入帐休息...

D3  水洼子营地-----飞机梁---梁1峰---梁2垭口(最轻松的一天)
    早晨继续早起,到行者/青山帐前烧粥,突闻行者语眼肿看不到,吓一跳,方知其遇雪盲,急与领队名蛇相商,又闻多人此症(包含上海分队雇佣的几个背夫),本意和行者一起与鏊山队下撤,但咨询名蛇费用不退,又见行者已可视路,在拜托领队下撤的迷糊姐姐关照行者后,我决定与青山继续穿前程.
    因为大雾弥漫,送走下撤的队伍,剩下我们14人,大家继续休整,看着上海分队在那儿精减东西(他们的背夫已经下撤),心中暗乐…午后开拔,一段险陡的大石拔高,大家上升到飞机梁,今天的内容就是不停的翻梁子,大雾伴随一路,除了眼前的路,没有任何景色可看,低着头只顾赶路,不停的走啊走,临近傍晚的时候,转过一个山梁下到垭口,领队说就此扎营.没有平地和水源,好在有雪,在不知疲倦的青山运作下,我们俩平整出一个营地,这时候凝集一天的雾气散开,出现在眼前的是期待已久的云海,心情大爽…..烤衣袜,就餐,入帐,在担心行者的状况中入睡…

D4  垭口----梁2峰---梁三峰—2800营地—大顶下草甸(天气最好的一天)
    早早起床,拉开帐门,天气晴好,从前只在电影里见过的景色瞬时展现在眼前:清新的蓝天,妖娆的云雾,再来一座风车磨坊便宛如北欧通话故事里的世外桃源,如果能在这里生活半月,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儿啊!大伙陆续起床就餐,考虑到自己拔高的速度,我提前起程-------攀高爬石头,下降,横切, 攀高爬石头,横切,…应该说今天天气晴朗,心情舒畅,我的速度还可以,一直在前部, 上下,上下,上下...2800米营地休憩俩小时,我居然美美的睡了一觉...然后穿松林继续前行,一段艰苦的拔高,到达南天门下草甸,我基本是精疲力尽...体能充沛的青山兄弟又在平整营地,真羡慕他的体力…..扎营,烤衣物,做饭,休息….
D5  草甸---大顶—金字塔---塔2峰---塔3峰—九层石海—太白梁—东塬(最消耗体力的一天)

       由于昨天的营地是用湿土垫的,晚上一压变形,睡的不很舒服,不过户外也就这样,习惯了,晨起,早餐,我自己继续早行,上升,横切,下降,横切,上升….到了传说中壮观的金字塔,体质不好的我这时候落在末尾,看到其他人在领队的引导下攀登峰顶,我自觉的选择了横切迂回,舒爽的大石穿行后我和大部队的先头汇合于垭口,然后继续前行,几个山头过后到达西塬营地,这儿没有了那季节性水源,前方就是令人生畏的九层石海,没啥可犹豫的,上吧.

     九层石海也是一座高海拔的山峰,属于第四纪冰川遗址,太白山特有的地质奇观,跟其他山峰由草甸\灌木和石头相间不同,这座山峰几乎是光秃秃的,除了石头,还是石头,全是由直径1-2米的巨石组成的石头海洋,500米的垂直距离,需要向上攀爬1500步,每当你克服一个大石坡之后,仰在在你面前的是另外一个更陡的石坡。就这样一层接一层,一共九层,足以让一头菜驴崩溃很多次。不过对于做好充分准备的老户外,这么些年来也好歹积累了一些经验。想让轻轻松松的崩溃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按自己的频率,根据山形地貌,选择了最有利于行进的"之"字形路线,尽量避开那些过于陡峭的石头,在看似杂乱无章的石海中,找到适合自己攀升的道路.
    爬完一层又一层,远远望去,壮观无比,行走在其间,感觉自己如此渺小。令人高兴的是在第四层发现了一个泉眼,可爱的上海”雨滴”在此等候招呼大家,我接了四杯水,为后边的攀升解决大问题.记不清翻上了几道平台,大伙都埋头苦爬,谁都不问已经爬过几层,爬升了多少,只管向上爬,到达终点才是最重要的。两个小时后,我终于翻上海拔3523米的太白梁导航架,回头望望脚下的石海,兴奋的说不出话来...请名蛇给拍照留影后,顺太白梁一路狂奔,毕竟攀升耗费了体力,跌跌撞撞的到达营地时已近天黑,比强壮的青山晚90分钟,卸包,取水,洗脸,洗衣,烧水,做饭…..入睡时远处飘来云雾, 开始小雨…

D6  东塬---万仙阵---雷公庙---大爷海---大文公庙(天气最恶劣的一天)
     昨天晚上是进山以来睡的最好的一觉,一睁眼就听到帐篷上轻微的雨滴击打声,拉开帐篷向外一看:又是雪雾天…..,和青山在帐篷里用完早饭,穿上雨衣,开始拔升跑马梁,因为拔升速度慢,导致大队伍在雨雪中几次等待自己,一直到万仙阵...
    万仙阵上形态各异的玛尼石堆让我大开眼界,虽然每一堆都不高也不大,但是数量却很多,足球场大的一块山头上,林立着大大小小几十个玛尼石堆。感觉自己之前拖累了大队,没敢拍照,开始发挥,跑到了队伍前
    风雪越来越大,跑马梁上能见度很低,…雷公庙留影…..懵湩前行,遇到了几队南北太白的队伍,已经是暴风雪,行走痕迹难见,一脚下去,雪漫膝盖……猛然间发现前边要下降,感觉路有点不对,再下就去大爷海了,一看海拔表:3640.风雪弥漫,已经错过直切拔仙台的路.大家商议决定等待,不大会儿,领队赶上,说上海分队领队在雷公庙转向,跑去了万仙阵,众大乐:咋会这样? 风雪太大,危险不可控,大家没有犹豫,直接下撤…半个小时抵达大爷海,点了一锅面条补充热量,等待迷向的队友们赶过来,我补充的热量也丧失怠,哆哆嗦嗦中也没敢和大家去湖边留影.
   集合完毕,稍做休整,继续冒雪前行,50分钟左右经过4公里到达大文公庙,尽管时间尚早,在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大家还是决定住在这儿的木板房,由于大爷海失温过度,我眷爬进被窝回暖,不管谁喊,我是不起了…..

D7 大文公庙---放羊寺---明星寺---平安寺---羊皮沟---南塬村(暴走的一天)
    一晚好睡,早餐稀饭粥加馕,然后8:00整装出发(丢弃了已经磨烂屁股部位的冲锋裤和500G的豆沫粉),尽管有所起伏,基本一路下行,90多分钟后脱离雪窝到达放羊寺,稍做休憩,又穿万亩枇杷林一个小时抵明星寺,可随后的五上五下至平安寺着实耗尽我的体力,经过两个半小时,总算达”南脉福地”,煮了一锅方便面,补充能量,然后在燥热的雨林中下穿羊皮沟,三个半小时暴走20公里抵达南塬村结束徒步,晚上小镇进餐,抵达西安时已过午夜零点

结束
1:30的列车返邯郸,10:50转班车回聊,一路少话,没亲切羚牛,没缘聚熊猫的鏊太穿越胜利完成.


强大的三兄弟!

三强驴完成南北穿越,坐等图片分享!
坐等照片,太强大了

这锅面条还可?

出发前先留个念----背后的包可是46.98斤重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