涛声依旧作品: 印象鳌山 - 陕西 - 8264户外手机版
本帖最后由 宝鸡山甲 于 2013-6-3 19:28 编辑
鳌山穿越,一次心灵的穿越 (共十集)
作者:涛声依旧
鳌山穿越,让我真正感受到了一次心灵的穿越,终于明白穿越的路程不止寄托在步履,更多依附于心灵,无论你是为了梦想而行,还是因为信仰前进,只要你一直追求,一直坚信,一直坦然的面对,那怕脚在地狱,眼却在天堂。
练驴坡的艰苦跋涉,高山草甸的深浅不一,石海上的颤颤巍巍,崩溃坡的步履蹒跚,脚在地狱中行走,眼却在天堂里满足,从险峻的高山到变幻的云海,从绚烂的晚霞到夺目的朝阳,从荒凉的草甸到壮观的石海,从苍劲的古树到柔美的杜鹃,随着海拔的变化而变幻,我们收获了一道道美景、奇景,同时成功完成了一次心灵的穿越。鳌山之巅的远眺,感受此时此刻心灵的天地没有了边际,心灵的高度高于了天宇。

鳌山穿越,一次心灵的穿越(一)
——鳌山之行倒计时
5月21日 反复浏览着“两日重装鳌山穿越”的贴子,内心一直在犹豫着,或向往、或踟躇,向往那传奇且充满神秘的高山,踟躇将要面对的艰辛及不可预知。
鳌山,秦岭的第二峰,十大非著名山峰之一,海拔3475米的那片原始的无人区域,是每一个驴子的心中梦想,对于我来说一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虽有两年的户外经历,可我还不是一个所谓的强驴,从没有背着70L的大包去登上高山的经历,腐败的惰性让我内心很矛盾,左右徘徊,于是去搜寻了大量鳌山穿越的图片,在那片陌生的天地间寻找去的理由 或是不去的借口,最后在两者的边缘做出了选择,也只是稍稍地向去的一方倾斜了0.01个单位,弱弱地跟了贴,申请报了名。
5月22日 参加了甲天下俱乐部鳌山活动的准备会。“甲天下户外”活动室坐满了经过领队的严格审批参加鳌山穿越的队员。本次活动的领队——山甲全面、详细地讲解了此次登山的注意事项和将要面对的困难,并考查了各人的装备,特别为我们6位女士考虑让男同胞们分担了我们的帐篷、灶具。大家认真地记录着,又因各自的情况提出一些问题也都得到了一一的解答。
5月23日 拿着我记了满满一页纸的登山须知,从吃、穿到住、行,样样都应该考虑周全了,可好像还是少了什么似的,眼前是摊了一地的登山装备,原来对鳌山的向往让自己在平时的不知不觉中已经备齐了所有装备,有些汗颜,才发现自己唯独缺少的是一份自信。给朋友发了信息:要去鳌山,但很纠结。收到回复:相信自己,你可以的。
5月24日 收拾好背包,重量控制在领队要求的女队员25斤以内,背上身试一试分量, “咔”的一声脆响,腰间的卡扣锁住的那一刻,心潮已经在涌动,不要在踌躇不前,只有勇敢地迈出这一步才知道你自己行与不行。
5月25日 下午5点宝鸡还在下着中雨,集合点队员们全部到齐,在前来送行朋友的祝福、鼓励声中我们按时出发,看着雨刮器快速的刮着雨水心里难免存有一丝阴霾。傍晚时分我们到达太白,雨已经稀稀拉拉的了,天空也亮了许多,几朵云飘浮在远处的山顶,心情大好,安顿好住宿我们在县城中游逛,在“魅力太白”的雕塑前留影,最后大家在一家餐馆提前犒劳一下自己,并预祝明后两天一切顺利。
5月26日清晨,像似在我们开玩笑,雨还未止,但没有一个人提出疑问,领队也信心十足,我们整装出发。途经大岭云海时,老天终于为我们撩开雨雾见睛空,云海也如预期的一样出现在了山腰,远近山峦,在云海中出没无常,宛若大海中的无数岛屿,时隐时现于波涛之上。

本帖最后由 宝鸡山甲 于 2013-6-3 18:59 编辑
鳌山穿越,一次心灵的穿越(二)
——鳌山登山口
23公里,鳌山登山口,这一天迎来了“甲天下”19名队员,他们将从这里进入鳌山,踏着诗仙李白的足迹,寻找武帝刘秀的马蹄窝,穿越那片神秘传奇的无人区。先认识一下我们此次鳌山之行的队员们,不分先后,我想到那儿写到那儿。
胸有成竹的“山甲” 此次鳌山穿越的领队,此行完全在他的掌控之中。
老练沉稳的“东道主” 一路上话不多,如果你要问他一些关于鳌山的事情,他都会娓娓道来。
大哥级别的“无痕的风” 风哥,鳌山之巅,袭一身白衣,逍遥似神仙。
快乐无比的“鼠哥” 导航塔还是那经典的一飞,总让我想起缺少一根哈利波特的扫把。
开朗热情的“美丽无限” 美丽姐,好远都能听到她爽朗的笑声,精神状态完全可以疏忽她的年龄。
忠厚老实的“风雨后见阳光” 阳光哥,我还是要说你好话,虽然你这会儿......此处省略500个字,还是要感谢你一路上为我们随时揣起相机。
什么什么的“终南山来客” 我还真不好写他,很是能言善辩,把自认为还有些口才的某人经常说的哑口无言,但是传说中要背上鳌山的西瓜,让大家在登山口分享了,甚是甜美,最后只能功过相抵了。
周到细致的“草青青” 草姐,眼中随处能发现美景,后来被“周到细致”所累,认罚2斤鸡蛋,还是土的。
英俊帅气的“毅然” 不仅帅还很热情,热情地为大家照相,也热情地摆PAOSI留影,完全与大家融为一体。
专业稳重的“忆风” 很少听到他说话,但是说出的话一句顶一万句,很专业的指导你去解决一些困难。
精力旺盛的“见南山” 经常看到他一路小跑,背负着我两个包的重量,还不忘记和海阔斗嘴。
体力充沛的“海阔天空” 海阔不仅背着某人的帐篷,还要负责膳食,没办法,谁让他那个姐姐不会做饭呢!永远怀念那一碗汤面,配上鳌山野葱和翻越3千多海拔的土鸡蛋。
随队摄影师“巨无霸” 这个名字总让我想起汉堡,鳌山上又没得吃,我还是喜欢叫他“肉肉”多亲切。
歌声嘹亮的“塞北刀客” 第一次认识他就记住了他的歌声,练驴坡上传来的加油声多半都来自于他。
爱说爱笑的“幻影” 准备的东西好多,减了又减,包还是那么大。
瘦弱文气的“心静如水” 这位一不留神混进了革命队伍,最终革命胜利才算名正言顺,为此也认罚2斤鸡蛋,也是土的。
才女之称的“荷心萍影” 很早就听山甲介绍过她,文笔了得,很欣赏她的一些诗词。
什么什么的“涛声依旧” 实在不知道应该怎么写自己,在前面描述中曾有两次以“某人”的身份出现,大家看吧!
鳌山穿越,一次心灵的穿越(三)
——练驴坡上的挣扎 牛角树下的惬意
一起步就拔高,一段200多米高,50度左右的陡坡,这是鳌山给我们的一个下马威,19人间隔两、三米,一字长蛇缓慢上行,几分钟后,强点的还能有几声加油声传来,像我这弱些的只能听到呼哧呼哧的喘气声,和着自己的心跳在坡上挣扎,汗水滑过脸颊滴落在脚边,曾无数次的想像过这段练驴坡,会胆怯,会害怕,但今天真正走在这里,心中就只存一个信念:我可以。 终于我们上到了第一个平台,练驴坡已在身后,低头俯视时又增添了更多的信心。
不敢放松,两分钟的小歇后继续前行,坡度虽没有先前的那么陡,但路还是在向上延伸,每一步就是一个高度,每一步又是一个新的起点,下一个目标,此处登山的第一个景观——“牛角树”。
不用谁说,一眼看去就知道是它了——“牛角树”,山路旁,一棵老树,斑驳中透出一份一色的宁重,两条枝桠向上弯曲,形似牛角,神却似一位体态苍劲的老者,经受过恒古不变的磨砺,隐逸在这幽幽高山之上,随着岁月无痕地流逝,迎来多少蹒跚的步履,送走无数疲惫的身影。
在树下停一停匆匆的脚步,吹一吹清新的山风,竟有一丝惬意浮上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