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州千瀑沟-小碾村-羊角梯-茅厕梯-水梯-石缝梯-柏尖山-田家井大教堂穿越 - 河南 - 8264户外手机版

  河南
本帖最后由 北★方 于 2013-12-13 15:18 编辑

  2013年6月1日,一行人坐车到林州准备去攀爬两个有名的天梯:羊角梯与茅厕梯。

  雨后新霁,空气清爽。麦田里瑞气冉冉,澄黄一片,仿佛开满了金色的花朵。雨水滤去了尘霾,天空恢复了蔚蓝的本色,云彩也耐不住了寂寞,赶快出来亮亮相,它们手牵臂连,成排成阵,铺满了整个天宇,将穹宇变成了一片银色的花海。在金花银花簇拥下,我们到达了河涧,然后顺红旗渠向北,路遇军事演习,封路、稍停,达桃园渡,进千瀑沟景区下游入口。绿树细流相伴,抵小碾村,村头石碑上刻的却是省级公益林胡家庄村管护区,摆摊的大嫂说胡家庄还要继续向西走。

  停车合影,从村东小道北向上山,跨水渠、过耕地、钻林丛。路有岐,张队老驴目锐,凭足迹判断出正确方向。刚下车身体还没完全活动开,加之林密坡大,天热日毒,上抵达羊角梯下时,已是汗水滚滚、气喘嘘嘘。羊角梯,位于陡直悬崖的石缝中,不知其名之来历。从下方看,其面向南方的崖壁上有两道竖直裂隙,有人说另一隙也叫羊角梯。推测起来,或许是其像羊角一样又细又窄,故名。或者指的是外形像瘦长的羊腿(脚),脚角同音,称之。攀爬羊角梯开始了。爬上几块巨石,达到一小石台处,石隙生石榆两株,可攀附稍息。再上,隙窄壁滑,脚无所蹬,幸有驴友垒石做垫,垫下支以细木,极具险状。处夹角,展手足以攀以撑,身如大字,复达一小石台小憩。上路又在裂缝中,较前者逾光秃,张队等身捷者先攀,系树垂绳以助后行者。缘绳至树生处,上行无路,循崖壁横切左行,下几不容足,上似无附处,身处数几十米悬崖之立壁,心神不敢有半分之他想。状如壁虎而过,上山复裂,幸隙中嵌石略成阶,迅上至顶。

  顶上坡斜如撑伞,伞顶双峰并峙,似人之双股。两峰间夹一隙,里连外张,此即为茅厕梯。有论者称其形如农家净手处,故名。又有人称爬梯时须两腿张撑,似排毒状,名之。不知何人初称,委实粗俗至极,使雄山蒙垢。人之性情,神兽混杂,神呈现出超越之质,兽肆爽无忌。近闻纸媒网海屌丝之声骤起,如山呼海啸,轰响满耳。影人冯小刚言,何谓屌丝者,**毛也。以此观之,奉粗为乐,古今不绝。梯脚下望,斜坡上草木鲜黄嫩绿,生机正旺;坡下沟中屋舍隐约,笼罩在苍茫的山岚之中,岚气也使背阴的南山显得有些朦胧神秘。转向西侧,山峦一级级拔起,苍崖与绿坡交替上升,将人的目光与心气也提到了高处。壮观山川之后,袁老师当仁不让,第一个向天梯发起了进攻。袁老师有多年的户外经验,动作利索,爬高如履平地。依崖势,据岩形,爬天梯须在山缝的左右来回变化位置。隙缝之左,先前的驴友垒石为蹬,虽摇摇欲坠,但可涉险立其上,以上右岩。然后沿两岩间的横木跨回左侧。此横木不知何人所架,给攀岩减轻了难度。隙左沿危岩向上有一平台,一黄楝树斜生其上。张队平时难险之处冲在最前,此回见袁老师打了头阵,自是不甘,忙携绳直追。民族兄弟卖伟在历次行动中前接后应,是队伍安全的重要保障,同样他不费气力第三个爬了上去,悬绳以助后行者。孙悟空为户外名驴,紧随卖伟之后。挑战者、天马借助绳力,跟了过去。此时张队、袁老师已上行至黄楝上方,此处背崖左脚有平处可踩,右脚只能横蹬在崖面上。张队在此垂下了第二道保护绳,以向上转移第一平台上愈来愈多的驴友。此时第一平台处已不能再上别的驴友,卖伟等开始以绳拉包。中间一包脱手,砸在下面等待的驴友背上,所幸不是特别严重。两个平台上下由于人爬包引,碎石时有下坠,驴友不由加大警觉。在梦娆之后,我爬上了第二平台,可敬的张队在这个险要位置一直照应后面的朋友。平台之上,袁老师又扔下了第三道保护绳,由于绳无所附,袁老师就以手牵扯。第三平台一石前端突出,下部悬空,驴友需借身体与两崖的摩擦力,奋力绕其上。此后,一路慢斜坡,上顶至平地,如出深井,眼前开朗明旷。先到的朋友已将所有的包提了上来,殿后的卖伟、顺子、渀渀等也收绳赶到。

  此后西转,左深渊右山坡,本拟上山去红土岭村,由于云浓欲雨,弃之。前行至山弯处下沟,人称水梯。水梯无水,崖下有残墙古柳,似过人有人住。左转复下,至石缝梯,梯为人工铺,较为规整。据说在此之前,需手扒石缝而行,所以得名。穿林行至盘山水渠时,雨点已大。

  雨中坐车返回。两梯虽险,但总里程短,众人觉不过瘾,决定再上柏尖山。山路长数里,山顶圆缓,林木平敛。数处山巅均有庙宇居其上,中间一处石墙高耸,庙出墙上,仰视如古堡。庙院内诸神共处,一钟巍悬。不似他处撞铜敲鼓需交费方可,此处鼓励撞钟十下,墙上还贴着十行祝福语。几位驴友兴致上来,槌撞钟鸣,声音洪阔。下山,又至田家井教堂。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