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善化寺 - 山西 - 8264户外手机版

  山西
本帖最后由 森野苍鹰 于 2013-8-25 11:59 编辑

         善化寺俗称南寺,位于山西大同城内西南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面积13900多平方米。沿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山门、三圣殿、大雄宝殿。大雄宝殿两侧有观音殿和地藏殿。大雄宝殿与三圣殿之间的西面,有一座独具风格的普贤阁,它是一处重檐九脊顶方形楼阁。善化寺俗称南寺,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山西大同城内西南善化寺始建于唐。玄宗时称开元寺。五代后晋初,改名大普恩寺,俗称南寺。辽代遗构大雄宝殿坐落在后部高台之上。
大雄宝殿乃是善化寺之最大殿宇,前有月台,左右设有钟鼓二楼。大殿面阔七间,进深五间,殿内正中供有五方佛像,从东往西依次排列:东方阿闪 佛、南方宝生佛、中央毗卢遮那、西方阿弥陀佛、北方微妙闻佛。殿内东西两侧砖台之上置有二十四诸天塑像,神态各异,性格鲜明。殿内西、南两壁之 上,存有清朝康熙二十五年至四十七年所绘壁画,内容均为佛教故事。三圣殿是善化寺中殿,建于金代天会至皇统年间。正面佛坛之上供有“华严三圣”佛像三尊,中为释迦牟尼,西为普贤菩萨,东为文殊菩萨,故而此殿称为三圣殿。普贤阁,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乃是一座三间见方重檐九的两层楼阁,高高耸立于寺院之内,建于金代贞元二年。楼阁坐西向东,阁内置有木梯,可登阁远眺。
山门位于善化寺最前沿,也称正门,门内两侧塑有四大天王塑像。
善化寺是一组比较完整的辽金时期建筑群,气势宏伟,粗犷豪放。寺院坐北向南,前有山门,中为三圣殿,后为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前左为文殊阁遗址,右为普贤阁。整个寺院建筑高低错落。

本帖最后由 森野苍鹰 于 2013-8-25 12:01 编辑

善化 寺占地面积约20000平方米,整个布局唐风犹存。主要建筑沿中
轴线坐北朝南,渐次展开,层层迭高。前为山门,中为三圣殿,均为金时所建。辽代遗构大雄宝殿坐落在后部高台之上。其左右为东西朵殿。东侧为殊阁遗址,西侧为金贞元二年所建普贤阁。寺院建筑高低错落,主次分明,左右对称,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为完整的辽,金寺院。寺内还保存着泥塑,壁画,碑记等到珍贵文物,其中金代泥塑造型优美,个性突出,特别是二十四天王像,它们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美,有丑,有文,有武,或是帝王装,或是臣子像,或坦膊赤足,披纱衣华似来自天竺国土,或身着铠甲,衬皮毛以抵御北国寒风。生活气息浓郁。极富感染力。堪为国之瑰宝。
本帖最后由 森野苍鹰 于 2013-8-25 12:02 编辑

善化寺始建于唐。玄宗时称开元寺。五代后晋初,改名大普
恩寺。辽末保大二年(公元1122年)大部毁于兵火,金初,该寺上首圆满大师主持重修。自天会六年(公元1128年)至皇统三年(公元1143年)凡十五年始成。元代仍名普恩寺,并颇具规模。元史记载,曾有四万僧人奉元世祖忽必烈之命在此寺集会,作佛事活动。明代又予修缮,明正统十年(公元1445年)始更称今名善化寺。寺亦为官吏习仪之所。
本帖最后由 森野苍鹰 于 2013-8-25 12:03 编辑

整个善化寺院建筑高低错落,主次分明,左右对称,是全国现存辽、金时期寺院中布局最完整的一座。沿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山门、三圣殿、大雄宝殿。大雄宝殿两侧有观音殿和地藏殿。大雄宝殿与三圣殿之间的西面,有一座独具风格的普贤阁,它是一处重檐九脊顶方形楼阁。寺院建筑高低错落,主次分明,左右对称,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为完整的辽,金寺院。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