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迁都最终方案曝光:迁往湖北更名汉京 - 江西 - 8264户外手机版
本帖最后由 景德镇阿军 于 2013-8-31 12:25 编辑
中国迁都最终方案曝光:迁往湖北更名汉京
2013-08-30 08:41:21来源:互联网(二手军事网http://www.milnews2.com/2013/0830/38184.html)
新建首都迁都到湖北十堰无人区,更名为汉京。原新疆拆分为新疆省和南疆自治省,省会分别是乌鲁木齐和喀什。四川拆分为四川省和金沙江省以及西康省,省会分别是成都,攀枝花,雅安。
甘肃拆分出酒嘉省,省会是酒泉市。内蒙古拆分为绥远省,赤通省,兴安省,省会分别是呼和浩特,赤峰市,齐齐哈尔市。 重庆改为长江省。设立没有意义的藏南失地。本方案完全根据区域民族及历史文化划分,其高度科学合理。
北京政府曾定下目标,要在2020年之前将北京建设成“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的“宜居城市”。至今这方面鲜有进展。现在媒体也开始提出迁都的建议。
目前主流观点是“维持不变”,但调整北京城市职能
本报今天综合消息 曾在全国“两会”引起关注的“迁都”话题,最近再掀议论。国家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日前在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撰文,认为中国应认真考虑迁都,建议将首都迁往华中某中小城市(十堰)。
梅新育认为,一个大国选择首都,应当考虑国家发展和应对挑战的需求,当初元、明、清三朝定都北京的理由现已不复存在。
他说,元明清选择北京,主要基于大一统政权奉行“塞北本位”的利益需要。尤其是明成祖迁都北京,“天子守边”巩固江山。1949年新中国定都北京,有接近当时的友好邻国前苏联之意。时至今日,依靠现代通讯和交通工具,中国已无须“天子守边”。自鸦片战争以来,东方逐步取代北方成为对华最大军事威胁的方向。
梅新育指出,近年北京的发展,碰到水资源短缺、人口膨胀、空气污染等难题,还受到北方荒漠化的威胁。北京地处缺水地区,一座近2000万人口的巨型城市,水资源已“超负荷”。南水北调、搬迁首钢都难以根本解决问题,反而可能给南方及周边省份带来压力。
另外,不断膨胀的人口和产业,对北京的生活品质带来挑战。环境污染、房价居高不下也随之而来。梅新育认为,从长远来看,迁都有助于化解上述问题。就中短期而言,国内外对奥运之后仍然看好中国经济前景,迁都还有助于提供新的经济题材。
至于新的首都建在何处?梅新育主张应当在长江中下游之交处选择一个周边空地比较广阔的中小城市。新首都市中心能够提供其他现成大城市所无法提供的地皮建设中央政府各个部委。新首都还应满足一个条件:本地人口不宜太多,容易全部使用普通话交流。

“迁都”之议由来已久 国内学界议论“迁都”问题始于1986年。其后,陆续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在全国“两会”提过类似建议。 目前,有关迁都的主张大致分四种方案:一是维持不变,只是对北京城市结构和职能作调整。对于北京发展中遇到的障碍,拟采用控制人口增长、建设卫星城市等办法加以解决。这种观点目前占主导地位。 二是建设“副都”,地点可在北京近郊,或河北的涿州、廊坊等地。副都规模100万人口为宜。 三是借鉴荷兰、南非等国的制度,实行“双都”,一个为政治首都,另一个是经济首都,即北京为政治首都,上海为经济首都。另外也有人主张可在西安、武汉、成都、兰州等城市中选择一到两个作为“陪都”,以解决国家东西和南北的不平衡问题。 不少专家反对“迁都” “迁都”建议也遭到许多专家反对。目前比较集中的理由是:“迁都”是一项重大决策,应该慎之又慎,否则影响国家的政治基础,也影响社会稳定。 从国家发展和军事战略看,北京背依大山,前控平原、海洋,符合定都的规律,虽然北京现在遇到一些发展难题,但这些问题总是可以解决的。对于目前北京承载过重的职能,对策应是分散北京的城市功能,而不是简单“迁都”。“迁都”并非当务之急。
迁都最好迁到十堰,居然排除了西安、汉中
对时下中国而言,迁都,是必须的选择。
北京,中国王气汇聚的所在,我们不否认它曾经无可比拟的优越地理和悠久历史,但是这些都不足以支撑它作为国都继续存在下去。
当漫天的沙尘弥漫在北京的上空,当水源深入地下数百米仍然不知所踪的时候,我们还能相信北京作为王气所在的卓越风水地理吗?当厚重的北京城墙被完全拆除,当那些青墙灰瓦的四合院、胡同老宅成片被拆除的时候,我们还能感受到北京悠久文化的承载吗?北京不只是皇家贵族的北京,北京更是市井的北京。也许1951年北京从城墙被拆除的那时起,就注定了被迁都的命运。
一切的种种的政策累加让北京不堪重负,今天的北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的困境:沙尘暴、空气污染、缺水、交通拥堵、房价奇高……所有的困境之外还有一个:险象环生。一旦发生战争,北京将面临的是灭顶之灾——现代战争,不论是导弹和飞机,其突袭性能,早已超出了几乎处于前沿阵地的北京的承受能力。
迁都,不仅迁出北京绝大部分的行政人口,还将大大减少外地人员进京的频率,同时带走一部分商业金融服务人员;后续的中央对北京的政策资金的削弱,也必将引发北京的产业结构性转移,其经济中心的职能的削弱,也必将带动大量产业人员“逃离北京”。
于是,就让这个老迈的北京,带着他老迈的面容,专心致志地扮演其“文化古都”的角色吧。这样的北京,想必是一个如释重负、涅槃重生、别具魅力的新北京。
那么新的都城应该迁往哪里呢?
首先排除上海、武汉、广州、西安等等这些省会以上的中心城市。理由很简单,这些城市自身就面临着很多“城市病”,如果首都迁入,只会加重加深“病情”的恶化,从而重演北京的悲剧和迁都的结局。这些对国家的稳定和当地人的生活,都不是什么好事。
其次排除几个热门候选城市:信阳、岳阳、宝鸡。首先排除宝鸡,主要是气候干旱,地理位置偏西了些,离东南发达地区稍远了些,难以发挥对东南发达地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其次,信阳和岳阳的条件确实相当不错,但是有三个因素却制约了它们成为国都的实现。
第一,战备、三防能力有限。美国早就放言,如果中美开战,中国要做好西安以东所有城市沦为废墟的准备;连台湾都放言有能力炸毁三峡大坝。信阳岳阳都地处京广线,都在美军等其他潜在敌国的打击范围之内,它们都不是最安全的城市。
信阳还好点,有大别山作为战时的屏障,岳阳的山很低,而且土壤潮湿,非常不适合战备。第二,交通的硬伤。虽然信阳、岳阳地处京广线,交通十分便利,但是作为国都,它必须成为新的交通枢纽。而在这两个城市的附近,已经形成了郑州、武汉、长沙三个交通枢纽,特别是武汉,作为特大型交通枢纽的地位十分突出。
如果再在武汉附近建交通枢纽显然是劳民伤财,如果不建,将极大地提高各地的行政成本,显然也不符合节能减排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三,人口和土地问题。信阳、岳阳都位于中部平原地带,人烟密集,耕地辽阔,在人烟密集地区迁入上百万人口必将占用大量耕地,这完全不符合科学发展观。我国耕地资源十分有限,中央多次下文要严守18亿亩耕地的红线。占用大量耕地,建一座新国都,势必对我国现有土地政策形成严峻挑战。
那么究竟哪里是中国新国都的最佳候选地呢?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中国唯一以本民族主干民族——汉族命名的河流——汉江流域的其中一段,从陕西汉中到湖北十堰,地理学称之为汉水谷地。
这里是中国的绝对正中心所在地,从任一边境起飞的潜在敌国导弹和飞机都需要飞越最远的距离才能到达这里。这里的安全和战备性能十分优越。
这里被秦岭和大巴山所夹峙,汉江穿流其间,串起两岸的宽谷和平原,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汉江更是国内大江大河中少有的保留了澄碧水色的河流,作为汉江上的最大水利枢纽,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的源头。毫无疑问,这里的自然条件也是十分优越的。
这里也是先祖炎帝繁衍子民的所在,许多地方流传着炎帝,也就是神农氏建功立业的传说;先有张陵张鲁传教,后有北修故宫南修武当,道教信仰在这里根深蒂固。所以这里的历史文化也别具特色。
汉江两岸低谷地带人烟相对密集,但是山区地带人烟却非常稀少。所以大量人口的涌入和土地的供应都不是问题。对当下的中国而言,用推土机将低山整理成数十万亩甚至上百万亩平地的工程难度和费用远远低于南水北调。
这一地区的地级城市有三个:陕西汉中、陕西安康、湖北十堰。选择这三个城市的某一个,在附近的郊区进行大规模的开山、整理平地工程,建立新国都,我认为是最佳的选择。一旦选择确定,整个汉水谷地,就是天然的首都特区。
三个之中,有没有最佳候选城市呢?有!那就是湖北十堰。
汉中,安康更靠近川西地震带,2008年汶川大地震,隶属于汉中的宁强县就受到了很大的破坏,仅这一点,汉中和安康的竞争力就不如十堰。
再来说说湖北十堰相对其他两个城市的优势吧。第一,十堰的地理位置更优越,十堰更靠近东部,目前坐动车,仅需三个多小时,就可以到达武汉,从而融入以武汉为中心的高铁网络;第二,十堰紧邻亚洲第一大人工湖丹江口水库和道教圣地武当山,自然条件和人文底蕴更胜其他二者一筹。
第三,作为一个1969年成立的新城市,也是东风汽车公司(原中国第二汽车制造厂)所在地,十堰本身就是一个战备城市,其战备功能完善,各方面条件早就已经通过了论证。第四,十堰具备成为新交通枢纽的有利条件,十堰正好位于武汉、郑州、西安、重庆、成都五大城市连线的交汇点。
已有的高速公路、武康铁路和襄渝铁路已经将十堰与西安、武汉、重庆紧密联系成3——5小时的生活圈,而正在规划的郑渝铁路、十宜铁路、运十铁路建成以后,十堰又将通过郑州、宜昌、三门峡等地更快捷地融入全国铁路网——十堰的交通枢纽地位呼之欲出。如果将这里确立为新首都,政府要做的,只是将这些规划中的铁路、机场提高等级而已。
如果定都十堰,请改名为“中京”或“中都”;如果定都十堰,整个中部西部必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中国也必将迎来比翼齐飞、均衡发展的良性局面。
一个任一敌国都很难攻击得手的新国都,必将平添对手对中国更多的敬畏;一个先祖繁衍生息所在的新国都,必将平添炎黄子孙对祖国更多的敬仰。
请支持汉水谷地成为新国都,请支持湖北十堰成为新首都!
北京在过去600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一直是中国的首都。自从1949年开始,中国人一直受到了某种引导,把北京尊为中国国力和光辉历史的象征。对很多人来说,迁都这种提议简直就是异端。然而最近几年,终于有人发出了不同的声音。2000年,中国当时的总理朱镕基指出,沙漠化问题若不能控制,迟早要迁都。
从那时起,对这些简直能使肺部堵塞的灾害的治理开始初见成效。但与此同时,其他的问题也在滋长。受够了交通大堵塞的北京人有时在说“首都”时,会故意换个调子说成“首堵”,讽刺北京是堵塞最严重的城市。
一年里多数时候,北京城都为一层满是污染物的灰色烟雾所笼罩。报纸和网上已经有好几位学者提议,要解决这些问题以及很多其他的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迁都。
然而,除了朱总理,大部分的人在此问题上都保持缄默。北京理工大学的胡星斗教授说他在2006年给中国政府写了一封公开信,至今还未收到官方回复。在这封信里,他建议中国应该在中部地区择地另建新都。
一些被学者们提名为候选新都地址的城市已经开始为自己做起了广告。但北京仍然具有无与伦比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