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鳌太的日子——我的鳌山—太白山穿越流水帐 - 陕西 - 8264户外手机版
行走在鳌太的日子——我的鳌山—太白山穿越流水帐 杰卡
“I love not man the less, but nature more.”这是拜伦的诗句,“我非不爱世人,只是更爱自然”。我总觉得,生活中一定要充满感性,人生才具有不确定性。大自然,是一个充满感性的地方。在鳌太的六天中,我常常因为眼前的美景热泪盈眶,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人类的渺小。心中的感慨,无以言表,流水帐般的文字也无法记录在鳌太的所有点点滴滴,相信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自己的鳌太。[p=24, null, left]鳌太穿越介绍:[p=24, null, left]
鳌山—太白穿越称的上是国内最难的
徒步线路之一。 鳌山,也称西太白。位于
陕西省太白县,海拔3476米,是
秦岭第二高峰。
太白山,位于陕西眉县与周至县交界处,主峰拔
仙台,海拔3767.2米,是秦岭最高峰。由鳌山沿秦岭山脊徒步至太
白山,被户外称为“鳌太穿越”。两山之间的直线距离为40多公里,实际穿越行程在150公里左右。 鳌太穿越是陕西户外的顶级线路,是国内最难的徒步线路之一。也是众多
驴友向往的圣地。 整个穿越中,海拔高度也由起点太白县的1740米上升至鳌山标志塔3475米,经太白梁3523米最终到太白山主峰拔仙台3767米,需用时6--7天左右,大部分行走在无人区。此线路强度和难度在国内都是首屈一指。[p=24, null, left]特点:一是要长时间的穿越无人区且得不到补给,途中需翻越十几座海拔在3400米以上的
高山。二是气候多变,路况复杂。整个穿越过程,大都行走在冰川遗迹形成的石海之间,遇到恶劣天气,就十分危险。全年适宜穿越的时间比较少。
[p=24, null, left]
[p=24, null, left]
D1 塘口镇——海拔2900米营地[p=24, null, left]
前一天便匆匆赶到西安山野部落户外俱乐部的驴舍报道,本想着会有很多全国各地的驴参加这次活动,但是因为活动的推迟,外地驴只有我和一位河南老哥,其余全都是陕西本地的驴友们。8月28日早7:30,收拾行囊出发。由于经验的欠缺,购买的食物远远超过了6天所需,背包一下子达到近20公斤的重量,压的我有点透不过气来,但心想着宁肯累点,也不能让自己饿着肚子走路,硬着头皮也得扛起来。中午12点左右到达塘口镇,鳌太穿越的起点之一。在塘口镇的农家小饭馆里吃到了传说已久的凉皮和哨子面,午饭过后休息片刻,收拾行囊,准备进山。[p=24, null, left]
从迈出第一步开始,我就开始后悔带那么多食物,再好的背负系统也不会让包的重量减轻,克服重力势能成了最艰巨的任务。鳌太穿越的第一天,路线尽管不长,但是强度很大,要从1700多米的塘口镇拔升至2900M营地。这1000多米的拔升相当不好玩,这条路也被驴友们戏称为“练驴坡”,给所有轻视鳌太的驴们一个大大的下马威。到达2900M营地的时候,将近天黑,匆匆扎营,取水做饭。太阳一下山,气温骤降的让人有些猝不及防,匆匆穿上保暖的衣服,第一次让我体会到秦岭的小气候。第一天的晚餐跟大伙一起喝了些酒,因为有些累,吃得比较简单,烧了些热水匆匆入账休息。夜晚的气温大概5度左右,帐篷上全是露水,又冷又潮的度过了一个睡得并不安稳的夜晚。
本帖最后由 【山野部落】 于 2013-9-20 13:47 编辑
D2 螯山大梁——导航架——药王洞——荞麦梁——荞麦梁垭口第二营地
这一夜并没有睡踏实,一直期待着天亮,翻来覆去的终于感觉到了微微亮的天色,迅速钻出帐篷贪婪的观察着这座大山。清冷清冷的大山,所有植物上都结满了露水,一切都是湿乎乎的。大伙也都起床了,收拾做早点,烧垃圾,打包重新踏上征途。今天的路同样具有挑战性,众多户外论坛的帖子里都提到的“荞麦梁”就在这一天的行程里。沿着鳌山大梁不停地行走,时而草甸,时而石海,中午顺利到达鳌太穿越的第一个制高点,鳌山导航架,海拔3476米。登上导航架的平台时,天阴沉沉的,风呼呼的吹,昨天大伙还是一身夏装,今天全部都是冲锋衣裤。简单路餐之后,继续前行,一路经过药王洞终于抵达荞麦梁下。望着这座高高的山梁,心中不由感叹大自然的伟大,梁顶挺拔尖锐,像刀锋一样屹立在群山之间,无法从梁顶通过,只能用横切的办法从山脊的侧面通过。之前看了大量的帖子都在表述荞麦梁的难和险,心怀敬畏的我一刻也不敢大意,小心翼翼的走稳每一步。两个半小时后,顺利通过荞麦梁,回头看着走过的路,强烈的成就感油然而生,从来没有这么佩服过自己。过了荞麦梁,没多远就是营地,一片广阔的草甸子,低洼的部分有些积水,扎营,造饭,大家一起喝茶聊天,享受一天最惬意的时光。
D3 荞麦梁垭口-----飞机梁---梁1峰---梁2峰---梁3峰---金字塔垭口
今天的行程并不是很长,所以领队决定让大家睡个懒觉,晌午起来的时候,已经是大雾弥漫,所以大家尽可能快的吃饭拔营继续赶路。今天的内容就是不停的翻梁子,大雾伴随一路,除了眼前的路,没有任何景色可看,只有不停的走啊走。之前看过一些关于金字塔在夕阳照射下的照片,美得很,但是由于大雾,我想我们这次无缘见到这个大自然的馈赠了,低着头只顾赶路。将近傍晚的时候,太阳突然冒出来,雾气散开,出现在眼前的是期待已久的云海,临行之前在空间里更新了状态“我会站在云端,为爱我的和我爱的人祈祷”,而此刻,我正站在云端,虔诚的祈祷着。今天的营地在一处被称为金字塔垭口处,穿过一段茂密的松林,在接近天黑的时候到达营地,风很大,大家匆匆扎营,开始寻找水源。由于天色已黑,无法大面积的搜索,最后在一个距营地约1公里的大坡底下找到水源。到达营地后状态不是很好,进账后烧水做汤吃了点馕便钻进睡袋酝酿睡意。闻着帐外队友们炒菜的香味,口水那个流啊,想想都好几天没吃到蔬菜了,但是就是爬不起来,心想着,明天一定要蹭饭吃。考虑到第五天要翻越被称为“九层石海”的太白梁,领队决定明天休息一天,只走2-3个小时到达另一个营地扎营。这下又可以睡个踏实觉了。
[p=24, null, left]D4 金字塔垭口----金字塔---塔1峰----塔2峰羚牛窝扎营[p=24, null, left] 早早起床,拉开帐门,天气晴好,从前只在电影里见过的景色瞬时展现在眼前:蓝蓝的天空,碧绿的草坡,青翠的松树林,再来一座风车磨坊便宛如北欧通话故事里的世外桃源。如果能在这里生活上一阵,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儿啊!大伙也都起床了,今天要吃过午饭才开拔,所以野人大哥建议大家腐败一下,把所有好吃的凑到一起,炒菜的炒菜,蒸米饭的蒸米饭,“野人厨房”由此得名。终于吃到了久违的蔬菜,不由得说了句“终于吃到了人饭”,把野人大哥逗乐了,说我用词不当(由于经验不足,没带蔬菜,带了一堆高热量易保存不美味的食物,几天来,除了饼就是面条,还有真空包装的牛肉、驴肉,吃的大家眼睛都有点发直,看着领队和另外几个驴友天天炒菜吃只有羡慕的份儿)。吃到蔬菜的感觉那个好啊,在家的时候本来还是个食肉动物,只有在这种状况下才能体会到蔬菜有多么重要!吃过午饭,爱美的女队友们去,想想我也四天没有洗脸了,脸上已经形成了天然的防晒保护层,我也不敢照镜子,头发估计也跟鸟窝一样了。接近下午1点的时候,队伍开拔,奔向另一个不算很远的营地,其实今天可以休息一整天的,但是为了给明天的行程减减负,就把明天路提前走了一段。到达新的营地,找到一处平坦的地方扎营,继续到“野人厨房”蹭饭,晚饭是河南风味的羊肉烩面还有凉拌洋葱,吃的那个香啊,今天真的是很享受的一天。吃过饭,大家一起喝茶聊了会儿天,便各自回帐休息。听着MP3有了睡意,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朦朦胧胧中感觉到外面风很大,把帐篷吹的摇摇晃晃,听到秋韵姐喊道正有灯光朝营地的方向移动,当时我就清醒了,因为我的帐篷在营地的最边缘,离大家都比较远一点,恐惧感一下子就涌上来了,大半夜的,又是在深山里,有谁还会跟这儿散步?硬着头皮拉开帐门,四处瞧了一下,月光很亮,风很大。管他呢,爱谁谁吧,明天还得爬“九层石海”,把头缩进睡袋里硬着头皮睡着了。
本帖最后由 【山野部落】 于 2013-9-20 13:50 编辑
D5 塔2峰---塔3峰------西塬—太白梁—东塬
今天是任务艰巨的一天,因为要翻越被称为“九层石海”的太白梁,所谓的石海,是第四纪冰川遗迹,太白山特有的地质奇观,全是由直径1—2米的巨石组成的石头海洋,爬完一层又一层,远远望去,壮观无比,行走在其间,感觉自己如此渺小。记不清翻越了几道山梁,到达太白梁下的时候已经下起了小雨,无形中曾加了攀登石海的难度。500米的垂直距离,大概需要向上攀爬1000步。小丸子姐说,就当这是期末考试,翻过太白梁就可以享受暑假啦!大伙都埋头苦爬,佟掌柜不断提醒大家,谁都不要问已经爬过几层,爬升了多少,只管向上爬,到达终点才是最重要的。两个小时后,到达海拔3523米的太白梁导航架,回头望望脚下的石海,兴奋的说不出话来,比考上大学心情差不了多少。没多久,大雾弥漫,风大了起来,远处的山峰都隐没起来。大家匆匆合影,开始下山,前往今天的营地。
[p=24, null, left] 由于路上耽误了一些时间,天黑的时候还没有达到营地,大家带上头灯,穿越松林,唯一的一次夜行。跌跌撞撞的到达营地,水源在不远处的草窝子里。取水做饭,享受在山里的最后一顿晚餐。
D6 东塬---东跑马梁---拔仙台---大爷海--大文公庙--小文工庙--上板寺--下板寺-汤峪--西安
昨天晚上是在山里睡的最好的一觉,一睁眼都天亮了,居然有赖床的想法。转念一想,今天的路很长,而且要出山,就迅速起床收拾吃早饭。大家把能吃的全吃了,吃不了的扔了,只留下一些路餐,吃得饱饱的开拔上路。走到跑马梁的时候,路相当好走了,路过雷公庙的时候又看到了一个羚牛家庭。一对成牛羚牛相伴在一起,远处一只小羚牛在嬉戏,自顾自的不停转圈玩。大伙今天特别有精神,一路雄赳赳气昂昂,远远望去,秦岭最高峰,拔仙台巍然耸立在那里。到达拔仙台山下的时候,下起了冰雹,算是本次鳌太之行最恶劣的天气,但是大家都很兴奋,丝毫没有影响前进速度,感谢太白山把她的每一面展现给我们。几乎没觉着多艰难,便上到了海拔3767米的拔仙台,比起登太白梁的艰难,这已经不足为道了。大家趁着大雾还没上来,匆匆合影,在庙前拜了拜,迅速下山,因为后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从拔仙台下来,便是传说中的大爷海,很美的高山湖泊,湖水清澈见底。在大爷海边上的接待站消费了一瓶15块的可乐,又匆匆上路。后面的路基本上就是在景区里行走了,石头路、石板路、水泥台阶、木栈道,大雾弥漫也没有景色可言,埋头苦走4个小时,乘缆车到下阪寺,到汤峪县集体腐败了一顿,凌晨两点回到西安。此次鳌太之行就算画上圆满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