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羊汤泡饭 于 2013-11-21 18:46 编辑
背负型帐篷:
我们先来说说背负型帐篷的基本分类:
人数:
背负型帐篷由于重量的敏感性(毕竟这是要人背的),所以会按照不同的居住人数进行生产。也会在型号中标识出来,大家一眼就可以鉴别出。比如经典的帐篷大奖作品:Big Agnes Copper Spur UL 2,可以看到后面有个数字,这个就是人数。这个直接决定了帐篷的大小和价格。
季节:
三季帐最大优点就是相比大多数四季帐来说要轻,一般用于春夏秋三季。三季帐在大多数环境下,但是由于定位原因而言,他在大降雪量,极大风(8级以上)的环境下会有不小的麻烦。所以,三季帐不是怕冷,主要和四季帐的区别就是对大雪,极大风的承载力,所以三季帐也是我们绝大多数人的选择。
四季帐:四季帐为了负载更大的降雪和强风,通常会增加1到2根支撑杆来适应更恶劣的环境,四季帐一般会设计成穹顶型,以防止积雪。而更大的门厅面积也为装备的存放提供了位置。

转换帐:通常是在帐篷的支撑系统中拆卸掉多余的支撑杆,以及在设计中提供可拆卸的通风部,以在温和天气中可以拆掉以加强通风。这种帐篷很少见,问题也不少,所以不在本次的文章范围内
暖帐:专门给夏季设计的帐篷,重量非常轻,且单薄,一般容量为单人或两人,并往往采用大面积的网状面料以加强通风。这种帐可用于春夏秋三季,但一般来说,由于它的设计特点,这种帐在温热、潮湿的天气中最为适用。但是由于双层帐的普及,这种帐篷也很少见了。
层数:
单层帐:基本上,这种帐只是一块用帐杆撑起来的带有几个通风口的雨布,在较温暖的天气中,可以将通风口的拉链打开,以加强通风。
双层帐:目前的主流帐篷结构,通常分为内部的纱帐和外帐2部分,纱帐主要是提供通风,透气,睡眠的场所,底部一般为防水全封闭结构,这是为了避免底帐渗水的情况发生。而外账就类似于冲锋衣的作用了,为我们防风避雨防雪。而双层帐的设计最大程度避免了外界的危险渗透到我们居住的地方。雨水的透湿效应,大风的风冷效应都会穿透单层的防护,而双层帐最大程度的让我们的身体感到舒适。
防水:
其实基本上1500以上就能防暴雨了。国外大牌也就2200左右。有些国内那种上万的防水指标,呵呵就好。
帐篷的基本结构:
外帐:
我们主要以双层帐为例,外帐就如上文所说,是给我们提供防护的屏障,防风防雨防雪,每当我们一天的劳累结束,最舒服的事就是在帐篷里睡一觉了,而假如帐篷不结实,不舒适,那可就是受罪了。
以前我和俱乐部的朋友去乌孙,碰到大风大雨。随队的小姑娘省钱买了一个很便宜的帐篷,恶劣的环境把帐篷给吹的东倒西歪,雨也不住的往里渗,小姑娘在帐篷里急的直哭,还好当时随行的队友有人是带的山浩的双人三季帐。把小姑娘接了过去,渡过了一个舒适的大雨之夜。
回到外帐,外帐好一点的都是尼龙制成,依据厚度D分逐步加厚,超轻帐篷的防撕裂尼龙一般都做的跟纸一样薄,这就是10D甚至5D级别了。越厚的数字越大。里面做涂硅处理,这样最大可能避免渗水效应,有没有涂硅很容易鉴别,用手膜一下里层的表面,会有一种摸在蜡上的感觉。在防水袋上也是常见的处理,这个以后的章节里再细细轮数。而档次差的帐篷会用超细无纺布,上面加上防雨涂层,缺点就是厚重,防雨涂层会因为时间而逐渐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