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全户外知识大全(强烈推荐)***** - 装备天下 - 8264户外手机版

  装备天下
本帖最后由 lovespace 于 2009-3-24 18:20 编辑

闲着也是闲着~把收集的装备知识帖出来
目录:
背包
2楼----------背包的试背与调试
3楼----------   装填背包的技术
4楼----------考察背包质量的要素
帐篷
5楼----------什么样的帐篷才适合你
6楼----------如何维护及保养帐篷
7楼----------使用帐篷的技巧
服装篇
8楼----------户外服装的选择知识
鞋篇
9楼----------登山鞋之完全解析篇
10楼--------登山鞋的保养心得
11楼--------如何购买一双称心如意的鞋
睡袋
13楼--------睡袋的分类
14楼--------如何选购、使用和保养睡袋
15楼--------选购睡袋八大注意因素
垫子
16楼--------自充气垫选购指南
17楼--------防潮垫常识
水具
18楼--------鸭嘴兽水袋保养方法
炉子
20楼--------炉子的使用跟照顾
21楼---------三夫户外专题视频精选
其他

背负系统又该如何挑选呢?
  买包时不能光看容量和号码,还要看你该用多大的背负系统(suspension system)。
  选包之前你最好请家人朋友帮你用尺子(最好用裁缝用的软皮尺)量一下你的torso length(躯干长度)。这个躯干长度指的是从你的第七块脊椎骨(就是你脖子和肩膀交接处最突出的那块骨头)到和你胯骨平行的那块儿脊椎骨之间的距离。这个躯干长度和你的内架需要相符,千万不要以为你1米8的个就该背个大号的包,有的人身子长腿短,有的人身子短腿长。
  一般来说,如果你的躯干长度小于45公分,你应该买一个小号的包。如果你的躯干长度在45-52厘米之间,你应该选一个中号的包。如果你的躯干长度在52厘米以上,你应该挑一个大号的包。
  好的厂家提供特大(56厘米以上)或特小号(40厘米以下)的包,而且还可以量身定做。各大厂家的包大小不一,而且即使是同一厂家不同系列的包尺寸也不一样。你最好能问清楚,或者找一些资料,实在不行就量一下内架的长度。


背包上哪些地方可以调节?
45升以上的背包,至少会有五个可以调节的松紧带,有不同的功能:腰带:厚实的腰带,是背包分摊重量很重要的一环,也是专业背包和普通旅游背包最明显的区别。腰带可以调节,按个人需要,调节到背负舒适。
各厂家的尺寸不一样,一般来讲,腰带的尺寸如下:
  如果你的腰围(绕胯骨一周)为68厘米以下,选特小号。
  如果你的腰围为68-78厘米,选小号。
  如果你的腰围为78-92厘米,选中号。
  如果你的腰围为92-106厘米,选大号。
  如果你的腰围为106厘米以上,选特大号。
另外,因为男女体形不同,好的厂家专门为女生设计了一些款式的背包。这些包的背负系统是根据女性的身体特点特别制作的。肩带:设计良好的背包,肩带厚实且有排气效果,在一般负重不超过体重的1/3时,不会有不舒适感。调节好了,包和你的肩胛骨之间不会有什么空隙(驼背的人例外)。好的包可以自己任意调节在肩膀上的重量分配,你可以根据体力以及环境随时调整。胸带:用来调节两条肩带之间的距离,使用时应调节到让背包既能贴紧身体,又不会有压迫感为佳。胸带在减轻肩部的负重效果时很明显。 背包压缩带:主要的功能是用来调节背包容量,外挂器材及保持重心不移动。重心调节带:背带上部和背包之间的连接带,是重心调节带,平时一般保持45度角,拉紧可以将重心移到肩部,松开可以将重心移到臀部,通过肩臀之间的调节,可以减轻疲劳。在平路上,可以把重心调高一点,而在下坡路时把重心调低。

背包如何调节? 1. 购买背包之前,应先将所有调整带松开再加上重量,因为若无重量就无法知道背包背起来的感觉、背负调整范围是否合适。
2. 背上背包后应检查内藏铝条弧度和背部曲线是否吻合,如果不合则检查铝条是否可弯曲;若可弯曲则使用一段时间后铝条自然会弯成与背部相合的曲线。背包和背部接触部分是否舒适透气?
3. 肩背带和背包连接处须低于肩膀5-8公分,而且肩背带和背包间的空隙要小。胸带则可调整肩背带在胸前开合的宽度,并使肩背带能在肩膀上较舒服的位置,且能防止背包晃动。
4. 当把背包调整到最合适的位置后,应检查头部的视线如何?是否能抬头望而不会碰到背包顶部?戴上头盔时是否仍可仰望到天空?
5. 肩背带的调整范围必须和背部的长度相符合,才能使重心落在理想的位置;臀带必须能扎在胯骨上。背起背包时还应能从后面看到臀部及双腿,身材较娇小的女性要特别注意这一点,不要背起背包时从后只能看到背包及小腿,这是非常错误而且危险的。


总之,好的背负系统调节合适了,可以把大部分重量(60%以上)转移到胯部和臀部,使不同的肌肉部位都能分担重量,那样你的肩膀会轻松很多,活动起来也更灵活。到时候你才可能有足够的精力去享受大自然。


图一:用于普通山路
如走在崎岖难行的探险式路上,要用相反的策略,要把较重的物品放在背包主舱中部,这样使重量分摊到肩部和背部,使重心降低,较易保持平衡。(如图二)


图二:用于崎岖地形
考察背包质量的要素
大容积双肩背包的质量要从5个方面考察:1、用料:一般采用300D 到600D 的牛津布,不过质感、耐磨程度、色泽、涂层会有区别,一般欧美产品优于日本,日本产品优于韩国,韩国优于国产(并非妄自菲薄,实乃业界状况,尤其是功能型布料)。最好的为杜邦CORDURA面料,结实、耐磨,性能超出其他纤维。

2、设计:包形、背负系统、空间分配、小包配置、外挂设计、背部散热排汗、防雨罩等。好的背包在设计方面都有突出的优点,查看www.gregorypacks.com & www.vaude.de 可以看到很多设计方面的资料。

3、附件:拉链、扣件、收口绳、尼龙带都很有讲究。最流行的好拉链是日本YKK拉链,又分原产和国产,最好的拉链产自北欧。扣件的质量档次很多,以DURAFLEX为最好,在深圳生产的为UTX-DURAFLEX。

4、工艺:加工工艺水平由工人技艺和机器设备决定,多功能双针机、打结机、一次成型压塑机、压胶机等。程序设计和质量监督也有重要作用。参观一些背包加工厂,会对整个程序有感性认识。

5、最后考察的是品牌:品牌不仅意味较高的价格,也意味着质量保障和售后承诺。
如何维护及保养帐篷
帐篷使用后清理、维护亦很重要,它关系到帐篷的使用寿命,也直接影响着以后的使用,清理帐篷应按以下程序进行:

  1、清理帐篷底面,擦净泥沙,如有污染可用清水轻微擦洗。

  2、凉晒帐篷内外帐,待其恢复干燥后再收起来,如来不及将帐篷凉干,切记一定不能久存,以免着色和霉变,一有条件,立即凉晒。

  3、清理撑杆的泥沙。

  4、检查帐篷附件及完好程度。

  5、不宜用洗涤用品清洗以免影响防水效果。

6、最好不要折死褶 时间长了褶皱处容易漏水
使用帐篷的技巧
如何携带帐篷:

在我们出门需要携带的家伙中,帐篷可能是最大最重的一个。如何把它安置好绝对重要。
每个帐篷出售时都会有一包装袋,很多人都习惯于把帐篷收在其中。尚不说把它规规矩矩的叠好收进去很麻烦,收好的帐篷往往我们所有装备中最大的一件,而背包的空间有限,除了它还要装下睡袋、防潮垫两个大块头。而且更麻烦的是很多帐篷的包装袋都是一个长筒状,如果你用的是稍小一点背包很有可能放不进去。把帐篷外挂在背包外?看来是个节省空间的好办法,其实不然。这个家伙在外面很容易给你添麻烦,帐篷很沉,竖着外挂在背包外不容易捆结实,除非象包棕子一样;横过来,如果路线上需要钻树林的话它很容易被树枝挂住,如果不小心再被树枝刮破了那你就惨了。那怎么办?最好的办法就是放弃厂商设计带给你的束缚——把帐篷的外袋丢掉不用,改用一个大的睡袋套。收的时候也不用很麻烦的去叠它了,直接象收睡袋似的把它塞到睡袋套里,如果还要节省体积的话在外面加上一个睡袋压缩带把体积压到更小。(看起来很野蛮啊?!)这样一来,收好的睡袋由原来的长筒变成一个球,放进背包内也好安排位置了。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是,而胡乱的塞起来每次折叠的位置是随机,而如果单纯的为了美观只有把它叠的很规矩才能收到原配的帐篷袋中,那么每次折叠的位置是固定的,时间长了这部分很容易首先老化。帐篷解决后,剩下的帐篷杆就好说多了,把它竖直的收在背包中,或是外挂在背包外面都很容易。

帐篷的防风:

我们外出会遇到的天气问题一般就两种:下雨和刮风。稍微好些的帐篷对付下雨都是没问题的;但对付刮风就另当别论了。很多国外的高档的帐篷也就是在这方面作文章,尤其是高档的登山帐篷为了加强抗风性能又不至于重的让人背不动甚至舍弃了防水的功效——当然这也是因为在高山上不会下雨只有雪。抗风性能最好的帐篷莫过于登山用的高山帐篷。它能抗多大的风?举例,很著名的The North Face经典的Mountain 24(又名:Mount Tent)在风洞中能够承受85mph的气流而不倒塌。
如何实现帐篷的抗风,首先是它的设计外形是否符合空气动力学。通常的帐篷外形分为圆顶式和通道式,两者比较而言,圆顶式的帐篷高大、宽敞,通道式的帐篷比较矮小、狭长。虽然矮小狭长意味者住起来不舒服可一但刮起大风来,它的受风面积小,而且首尾都有向外延伸的门篷设计,尤其是在与风向平行搭建时抗风就十分优秀了。保证帐篷防风的另一大关键是帐篷的整体强度。支杆的材料通常是玻璃纤维和铝合金,勿庸质疑当然是铝合金的支杆强度更高了,而且支杆的数目越多则帐篷的整体强度越高。还有就是帐篷的地钉(stake)和拉绳等要充分发挥作用,能大大加强帐篷的抗风能力。
在风中搭建帐篷是件很痛苦的事情,要尽量利用天然的屏障,如山体的避风处,巨石的后面等。在冰雪地区还可以考虑,先挖一雪坑,然后将帐篷搭在雪坑中,再利用挖出的雪在帐篷的受风面堆砌一放风的雪墙。搭建的过程中避免飘飞的帐篷被吹走,要用大石块或是背包等重物把它压住。如果不幸的是单人在风中搭帐篷,那绝对是种考验。

使用的小节:

搭帐篷时不要过急,毛手毛脚的很可能会把帐篷杆折断——尤其是天冷的时候玻璃钢很脆,最好是携带一20公分左右的金属管备用。为了防止帐篷底部被扎坏,在搭建前要把地面上的树枝草根等清理一下。在拉固定绳的时候,为避免他人不注意拌倒,可以在上面栓上一红布条提醒别人注意。养成即使没风的时候也打好地钉的习惯,否则起风后空帐篷很容易被风吹跑。在风很大的时候,如果要留下空帐篷,最好将帐篷放倒,在上面压上重物防止帐篷被风吹坏。如果早上时间允许,最好等太阳出来以后将帐篷晒干在收,干的帐篷和湿帐篷在重量上会相差很多。

帐篷的保养:

在每次外出用完后,回到家要把帐篷打开放在通风处晾干,否则时间长了会发霉的。帐篷尽量不要洗,如果脏了可以用湿布擦干净。放置时避免长期爆晒,帐篷的面料可能会加速老化;避免接触化学试剂。
户外服装的选择知识
服装知识
你外出野营时所携带的衣物必须具备两项主要功能:首先它们要保护你不受雨、雪、狂风等恶劣天气的伤害;其次,它们要使你在各种气候中进行不同活动时尽可能舒适。

户外服装的最好选择是建立一个多层衣物组成的服装“系统”,穿着不同的组合就能适应不同的行动和环境。

一些重要概念:
  

分层(Layering)

分层就是穿着几层较轻的衣物,而不是只穿厚厚的一两层。分层着装“系统”更加灵活(气候变化时,你可以增加或减少一层衣服)并且效率更高(多层衣物能在你身体周围滞留更多的空气,使你感到比一层衣物更加暖和,而且在背包里占用更少的体积)。

导汗(Wicking)
贴身穿的一层衣物要能把活动中皮肤出的汗吸收并且传导散发到外层衣物中去,使你的身体保持舒适,这个过程叫做”导汗“。导汗功能在温暖环境里使你的身体更加干爽舒服,在寒冷环境里有助于保持身体温暖。在严寒环境中,导汗功能是十分重要的,如果穿一件导汗能力差的内衣,它不能把活动时出的汗传导出去,湿湿的不舒服不说,一旦停止运动,身体产热量下降后,汗液蒸发会继续吸取身体热量,容易造成冻伤,而导汗性强的内衣会在活动中就把汗液传导出去,保持身体干爽温暖。

防水(Waterproof)
在野外会遇到各种天气,穿身湿衣服在雨里行走是很让人丧气的。防水是野外衣物“系统”的一项基本要求,对保持体温和身体舒适是很重要的。

透气(Breathability)
当气温升高或活动量增加时,你希望出的汗和热量能够散发出去。衣物的这项能力叫做“透气性”。透气性和衣物的面料和样式设计有很大关系。在寒冷天气,透气性强的衣物会把活动中出的汗散发出去,而透气差的衣物内部则可能汗液凝结,出现积水现象。

第一步:考虑你自己需要哪几层衣物
野外服装按层可以基本分成4层:内衣,单衣、保暖层和外衣。每一层在这服装“系统”里负责一项特定功能。是否需要携带某类衣物,取决于你的野外计划。

内衣(Inner layers)
内衣是直接贴身穿着的衣物。它的主要功能是把汗从皮肤传导开,使皮肤干爽,并且有一定保暖作用。如果你面对的是较凉或寒冷天气,而且进行会有较多出汗的运动,你就应该穿一层导汗功能较强的内衣。适应于不同的活动和气候条件,导汗内衣有不同的厚度。

单衣(Mid layers)
单衣主要指平常穿的短裤、T恤、单裤和长袖衫等。单衣主要在暖和的天气提供基本的保护和一定的保暖,一般在温暖的好天气进行短途外活动时使用。选择时要选择舒适、耐久和轻巧的。请大家注意,即使在夏天很热的时候,也不要打赤膊,强烈的太阳会把皮肤晒伤的,在有灌木的路上行走,也要穿长裤,短裤容易被划伤。

保暖层(Insulation layers)

保暖层是使更多的空气滞留在身体附近,在保持身体温暖中起主要作用。保暖层衣物要松软、轻暖,并且尽可能地占用较少的体积(有时需要进行压缩)。它要有透气性,以使汗水排出。因为潮湿会使衣物的保暖能力大受影响,所以保暖层在潮湿情况下的保暖能力和干燥速度是选择保暖层时一个重要的因素。

外衣(Outer layers)

外衣主要作用是防风、防雨和雪。但是同时要有一定透气能力以能把汗散发出去。野外活动一定要携带一件功能外衣。

第二步:选择面料内衣
  

棉(Cotton) ——棉布在干燥时是十分舒适的,但是它吸汗后传导不出去,湿湿地贴在身上,导致大量的热量散失。而且棉布干得很慢,也使人不舒服。所以在寒冷环境下,不要采用棉制内衣。

真丝(Silk)
——真丝的导汗能力不错,穿在身上特别舒服而且轻巧,但是不如下面几种面料耐久。有些品种的真丝在清洗时需要特殊处理。

聚丙烯(Polypropylene) ——最早的人造化纤材料,导汗能力很强。早期的产品有股怪味并且越洗越松散,新产品已经克服了这些缺点。

多种新型化纤面料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功能性化纤面料问世,这些化纤面料共同的特点是导汗能力强,能快速地把汗散发出去,干燥较快,耐久性更好,穿着的舒适性也越来越好。这些化纤中比较好的品种有MTS、Coolmax、杜邦中空棉等。

单衣
  

棉(Cotton) ——棉面料是热天气野外活动的很好选择。它穿起来舒服,而且凉爽,特别热时你还可以把它浸湿来给自己降温。棉布是T-shirt和短裤等夏天用衣物的首选面料。

尼龙(Nylon) ——轻,耐久,不吸水,尼龙也是户外活动用的短裤、长裤和T-shirt的不错选择。尼龙有不同类型,即可在寒冷时使用,又可在热天使用。大部分现代品种的尼龙都比较柔软,穿着舒适。

导汗材料(Wicking Materials) ——有人就把导汗内衣当作单衣来穿,这也挺好的吗,这些衣服即可以保持身体干燥,有一定保暖作用,有什么不好呢?

毛料(Wool) ——很棒的天然保暖物,毛料对于普通或偏冷的天气都是适用的。毛料在潮湿的情况下保暖性依然很好,只是穿着有些扎的慌而且在背包里比较占地方。

保温层

毛制品(Wool) ——很棒的天然保暖物。毛料在潮湿的情况下保暖性依然很好,但是干的比较慢,容易沾上尘土,而且在背包里比较占地方。

抓毛绒(Fleece) ——抓毛绒是指一类化纤面料,十分松软保暖。这一类化纤材料应用广泛,从厚度到类型都有很多变化。穿起来十分舒适,甚至湿了仍然很保暖,干的很快而且很轻(大约只有毛衣的一半)。抓毛绒产品有很多种,长衣、长裤、背心、帽子、手套等。传统的抓毛绒的防风性很差,但是新型产品往往增加了防风(wind-stop)夹层,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

羽绒(Down) ——天然的而且是目前最好的保暖材料。因表面含一层油脂且可聚集大量空气,质轻且保暖效果极佳,但一遇水就失去保暖性。羽绒制品的含绒量是保暖性能的重要指标,含绒量太低保暖性难以保证。而且不同羽绒品质有不同膨充体积。这个品质用“Fill Power”来衡量。Fill Power是指一盎斯羽绒在68.4克压力下有多少立方英寸体积。F.P.越高品质越好,但也越贵。高品质羽绒的F.P.可达750—800+,但一般500—600也不少。

外衣

外衣一般可分为3类(见下)。每类都有自己的一套特点,为人们提供不同水平的防水、防风和透气功能。要选择一件合适的外衣,先想清楚你活动的特点和环境情况,然后考虑下面列出的一些特征。

耐水/透气材料(Water-resistant/Breathable Fabrics)
  
优点:防风,有一定防水性,透气性优良而且比其他品种更便宜。
缺点:防水性不够好,不能在大雨里保持身体干燥。
典型用途:耐水/透气材料在干燥或温暖的情况下是很好的,这种环境下透气性十分重要而碰到恶劣天气的概率比较低。

防水/不透气材料(Waterproof/Non-Breathable Fabrics)
  
优点:完全防水,比防水/透气材料便宜
缺点:透气性差,这在天气热或活动量大时会让人很不舒服。为了把潮气散发出去,这类材料做的衣服都较肥大(象雨衣)以利于散热和汗。
典型用途:因为不透气,大部分人都不喜欢长时间穿这类衣服。但是它们防水性很好而且确实便宜,可以放在包里做备用。

防水/透气材料(Waterproof/Breathable Fabrics)
  
优点:这种面料有较强防水能力,而且有较好的透气性,可以适应很广泛的天气环境。
缺点:即使是防水/透气面料,在剧烈活动时也会隔热、积水。防水透气性能和面料种类、出汗量、气温都有关系,而且这种面料很贵。
典型用途:越来越多的人使用防水/透气面料做的衣服了。这种面料适应面很广,而且性能还在随着技术进步不断提高。

第三步:选择服装的设计
服装的选择并不只是面料的选择,衣服的样式设计,尤其是功能性外衣在样式设计上有很多值得考虑的问题。在对比选择样式时,请考虑以下几点:

合身:外衣要比较宽松,能够在穿上内层服装后不会紧绷。要考虑你最厚的着装需要,外衣要良好地遮蔽全身,上衣下摆要在指尖左右,功能性外衣衣袖一般较长,以举起双手不露出手腕为好。
方便:上衣最好选择全拉练的,更容易穿脱。裤子有的设计为两侧有从上到下全开的拉链,这样的设计可以使你不用脱下鞋子,就能方便地穿脱裤子,在有些时候会特别方便。

特殊设计:
  

可调整收口:袖口、下摆、领口等可根据天气冷热自由放缩。

通风口:不论什么面料衣服,设计通风口都可以增强其透气性。在大些的衣服上效果更加明显。典型的通风口设计有:腋下纵开拉链,侧拉链,网罩等等。

衣兜:衣服兜越多,放东西越方便。衣兜要容易拿东西,容易开关,并且有兜盖防止进水。

帽子:外衣应该有帽子,帽子要防水。内藏式的帽子是很好的,你不用时可以把它卷起来藏到领子里。

防水盖层:所有的拉链、衣兜和能打开的东西上都应该有防水盖层,有的在拉链里面也有一层防止进水。

接缝压胶:面料上的针脚和接缝不做压胶处理是会漏水的。车缝都要有贴条(热封胶条),高档次的都要求贴条宽度达到20mm以上,双针车线位需要有三条(每条车线压一条,中间再加一条)。
登山鞋之完全解析篇
(一)户外鞋的分类

户外鞋是以其不同适应性来分类的,不同系列适合不同的运动和地形,比较常见的户外鞋大致可以分为五大系列:

A.登山系列:
登山系列又可分为高山靴和低山靴。高山靴亦可称重型登山靴,这款靴子为登雪山而设计,靴底通常采用超强耐磨的Vibram橡胶做大底,内衬碳素板,具有很强地抗冲击力,可装冰爪,靴帮设计很高,一般在20cm以上,靴面采用硬塑树脂或加厚牛皮、羊皮缝制,内衬保暖鞋套,适应复杂恶劣的积雪、坚冰、岩石混合地形,可以有效保护你的双脚。低山靴亦可称重型攀登鞋,这类鞋使用目标是海拔6000米以下的山峰,特别适合攀爬冰壁或冰雪混合的岩壁,大底用耐磨Vibram橡胶,中大底间衬有玻璃钢纤维板,鞋底很硬,抗冲击力很强,攀登时有足够的支撑力,鞋面用加厚的(3.0mm以上)整张牛皮或羊皮缝制,为了增强防水透湿效果,常用Gore Tex或SympaTex作衬里,中间夹保温层。鞋帮高通常15cm—20cm,在复杂地形条件下可有效地保护双脚减少伤害,部分款式设有冰爪结构,没有固定结构的可用捆绑式冰爪。比重型登山靴轻,卸下冰爪行走比重型登山靴要舒适。

B.穿越系列:
穿越系列亦可称为远足系列,设计目标为低山、峡谷、荒漠、戈壁等较为复杂的地形,适应中长距离负重行走。这类鞋结构特点也属于高帮鞋,鞋帮高度通常在15cm以上,具有较强的支撑力,可以有效地保护踝骨减少伤害。大底选用Vibram耐磨橡胶,专业品牌在大底和中底间还设计尼龙板支撑,以增强鞋底的硬度,可以有效地防止鞋底变形,并增强抗冲击力。鞋面常选用中等厚度的头层牛皮、羊皮或皮革混合鞋面,革面部分选用杜帮超强耐磨Cordura面料,相比登山系列要轻的多,柔韧性较好。为了解决防水问题,大部分款式选用Gore Tex材料作衬里,也有的用油皮防水,这类鞋可以在踝骨以下水面或雨中行走。

C.徒步系列:
徒步系列亦可称轻型登山鞋,是户外运动中比较常用的品种。设计目标为中短距离负重较轻的徒步,适用于较为平缓的山地、丛林和一般郊游或野营活动。这类鞋的设计特点鞋帮13cm以下,有保护脚踝的结构。大底采用耐磨橡胶,中底用微孔发泡及双层加密橡胶,高档品牌的鞋底设计有塑板夹层,有较好的抗冲击力和减震作用,鞋帮有全皮、革面或皮革混合材料。部分款式有Gore Tex衬里,也有的款式不作防水处理。中帮鞋的优势在于质轻、柔软、舒适、透气性好。在地形不复杂的环境里行走,中帮鞋应优于高帮鞋。

D.运动系列:
户外鞋的运动系列通常又被称为矮帮鞋,其设计目标为日常穿着和不负重的运动。耐磨橡胶大底使你永远不用担心鞋底的磨损会影响使用,富有弹性的中底既可减轻地面对脚的冲击,又可缓解体重对脚的压力,高档的矮帮鞋通常也会有龙骨设计,不仅可有效地防止鞋底变形,亦可增强鞋支撑力。紧缩的鞋面设计使你感觉鞋就象长在脚上一样。这类鞋常用配皮鞋面或尼龙网面,因而质地更轻,一双鞋常不足400g,且有很好的柔韧性,目前在一些欧美国家,这个系列是最常用、最畅销的一个品种。

E.溯溪系列:
溯溪系列亦可称为户外凉鞋,常采用网面或带编结构设计鞋帮,大底采用耐磨橡胶,有柔软的塑胶内底,鞋底鞋帮都选用不吸水材料。适应于炎热季节溯溪和多水的环境,由于选用不吸水材料,离开多水环境很快可以干燥,从而保持行走中的舒适。

(二)一双好的爬山鞋具备的各种要素

野外各种严酷的环境对爬山鞋提出了许多特殊的要求,不同的运动项目也使爬山鞋更加细化,出现了更多的种类。防水性是现代爬山鞋的首要功能。很多专业背包族 选择购买爬山鞋也正是看中了爬山鞋的这一功能棗这是运动鞋或普通旅游鞋所无法比拟的。一般旅游者大都比较注意鞋的舒适性,而对鞋的防水透气性关注较少。据专业测试,一双湿脚散热的时间(在冬季)约是干脚的23倍,而且在户外,一双湿脚很容易冻伤或受到其他伤害。一双湿鞋也很重,为行走增加负担。传统的工艺是通过油浸皮革达到防水效果,但这严重影响了鞋的透气性能而且还影响了鞋的外观.后来又出现了喷在鞋上的拨水剂,水滴上鞋表面时,会像水珠一样滑落,但如果水浸时间过长或表面受到压力,水还是会渗进 去,所以并不防水。直到80年代以后随着防水透气薄膜和涂层的出现,户外运动爬山鞋在防水性上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其中60%以上的户外鞋都采用美国WL.GORE公司的GORE-TEX材料,带有GORE-TEX铜牌的爬山鞋几乎成了鞋质量和品质的标志,当然价格也令人吃惊,一般来说GORE-TEX材料的爬山鞋售价在250美元左右,国内的售价也在1500元以上。

GORE-TEX鞋的加工工艺要求很严格,要先将一个脚形的GORE-TEX薄膜放入加工好的鞋中,然后加压,再加上内衬,最后还要通过严格的防水测试。当然穿着这样的鞋你就再不会为泥泞的沼泽和天降大雨而发愁。 爬山鞋的鞋底也是很有特色的,不同的厂商根据各自的研究设计出了不同的鞋底花纹,当然绝大多数还是以大波纹形的底纹为,这极有助于增大鞋的防滑性能。现代流行的运动鞋大都采用气垫设计,但这对于爬山鞋来说并不合适,通过特殊的海绵泡沫结构来减轻足部的震动就足够了,因为对户外运动者来说脚踏实地的感觉往往比气垫的柔软更重要和安全。 相对来说鞋底的刚性和耐磨性能显得更加重要。爬过山的人都了解在爬山或走长路时如果鞋底过软往往会造成小腿的过度疲劳,而且对于布满碎石的山路或岩石上的小小突起,鞋底的刚性和硬度可以起到关键的保护作用。意大利的Vibram橡胶材料是最通用的鞋底材料,它的耐磨性高于普通橡胶材料40%,而且刚性极好。当你在选择登山鞋时,鞋底是否使用Vibram橡胶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此外现在以休闲为主的爬鞋鞋底是采用既轻且软,也很耐磨的PU材料,大大减轻了鞋的重量,令穿着更加舒适。爬山鞋外观粗犷,多为高腰设计,这样可以起到保护足踝的作用。早期的爬山鞋多使用明线,这样外观看起来非常古朴,但也存在鞋身不耐磨的问题, 新型爬山鞋的明线非常少,耐磨性明显提高。爬山鞋的特性是其他运动鞋和军靴所无法比拟的,所以当你决定去旅行和爬山之前选择一款适合你的户外鞋是必不可少的工作。

(三)一双好鞋的三大要素

1.鞋底与鞋身以ECCO一次浇铸成型的DESMA工艺按人脚生理结构制成,高科技的超细纤维织物制成的鞋垫与鞋底镶嵌于一体,使成鞋与人体生理曲线高度吻合,穿上后有赤足走在沙滩上的感觉。

2.GORE-TEX材料的运用,使此款被成为会呼吸的鞋,不但大大延长了鞋的使用寿命,又使鞋的重量大大减轻,即使在寒冷的环境里也能穿系自如。

3.户外活动专用鞋,全皮面, 内衬GORE-TEX防水、透气材料:鞋舌与鞋帮相连设计,有效防止水的进入;鞋底,带有ECCO专利减震器,适合于野外探险.

(四)几款名牌登山鞋

爬山鞋的品牌很多,总体来说欧洲产的多为老牌子,知名度非常高,美国生产的式样新颖采用了大量新技术。

爬山鞋的牌子和运动鞋的牌子是两个概念,尽管像NIKE和adidas等驰名世界的运动鞋品牌也生产了一系列的爬山鞋和户外运动用鞋,但无论在质量上,功能上还是产品知名度上都无法和那些以生产爬山鞋为主的品牌相提并论。在知名度上意大利生产的爬山鞋最负胜名。像著名的ASOLO,SCARPA和Dolomit,不但在欧洲而在全世界都享有极高的声誉。这些企业的有些产品仍采用传统的手工加工方式,这可能也是许多登山者忠爱它们的原因。另一家生产户外鞋的著名意大利公司LASPORTIVA 被美国的户外运动产品巨人THE NORTH FACE收购,并以全新的面貌推出它的系列新产品。

最近在欧美和香港等地新上市的THENORTHFACE 户外运动鞋也是出自这家公司。另外德国LOWA也很有特色,它设计的爬山鞋带有浓重的德国色彩,坚固而沉重。法国的SALOMON牌爬山鞋是一个非常流行的爬山鞋品牌,只是该公司已被adidas集团收购,之后推出的X-Hikking系列爬山鞋明显常有adidas的特点,仿佛介于运动鞋和爬山鞋之间,拥有爬山鞋的功能和鲜艳的运动鞋外形。西班牙产的Boreal牌爬山鞋外形简单,但质量上乘,是少数几个在北美也拥有极高知名度的欧洲品牌。

美国的MERREL,Vasque等品 牌在美国很畅销,这些品牌的产品在款式设计上突破了传统爬山鞋垢观念和式样,更加高于变化,不但成为旅行者而且成为普通年轻人选择的对象。

国内的爬山鞋种类也越来越多,许多国外著名厂商都把中国市场作为下一个开发目标。丹麦ecco、法国的AIGLE都是最近进入大陆的质量较好的户外爬山鞋品牌。价格在1000-2000元之间。Olark今春也推出了三款全新的爬山鞋。Salomon和Timberbland牌的爬山鞋在北京的大商厦也有销售。如燕莎有AIGLE专柜,不过价格奇贵...

(五)登山鞋的保养

1. 存放:每次穿后,取出鞋垫,放松鞋带,让鞋自然晾干。如果鞋很湿,用报纸或鞋撑塞满鞋子(别忘了:不时更换己经湿了的报纸)。同时避免将鞋留在高温的环境内(包含车内)。勿将干燥的鞋存放在潮湿的空间里(皮革是天然制品,易发霉)

2. 清洁:污垢微粒会进入皮革纤维,导致纤维磨损和断裂

a) 对较脏的GORE-TEX鞋-先用刷子沾水清洁,对非皮革类鞋(如尼龙面)只要用海绵沾温水清洁即可。如果是油垢, 或非常脏的强污, 最好使用皮革清洁剂及尼龙刷, 加以清洗表面, 至于鞋子的内衬, 则用湿布加以擦拭清洁, 因为来自于汗水的盐份会经由内衬迅速进入皮革的毛细孔中, 而破坏皮革组织, 使之变干及出现裂痕
b) 清理磨砂皮GORE-TEX鞋-当鞋干燥后刷去浮土,用拨水剂进行处理。不要使用鞋蜡或鞋油,它们会削弱鞋的透气性
c) 清洗非皮面GORE-TEX鞋-冷水清洗,自然干燥。干燥后用拨水剂进行处理。不要使用鞋蜡或鞋油,它们会削弱鞋的透气性

3. 干燥:
a) 所有的鞋都必须在室温下晾干。因皮革易被烧坏,变形弯曲,发干和爆裂,故切勿将鞋靠近热源或在阳光下暴晒,
b) 厚泥让风吹干并清理干净。不可用火弄干登山靴,过度的热, 皮革会干、皱,且粘着剂性能也会被破坏,会使靴底融化
c) 勿用炉具或吹风机烘干!如果使用炉具或吹风机烘干,不仅会严重变形,造成开裂或开胶等现象,而且会严重影响使用寿命

4. 保养:保养得当的登山靴可以持续使用数年,要定期使用鞋类保养品,保养皮革和恢复表面抗水性能。如果不对GORE-TEX鞋进行保养和抗水处理,GORE-TEX膜的防水透气性不会受到损伤,但会影响整双鞋的透气性、耐用性和舒适性。可使用GORE公司推荐的抗水剂
a) 可以用皮质防护喷蜡或GORE-TEX专用喷蜡对准登山鞋均匀的喷2-3次,有利于延长使用寿命
b) 抗水处理:在非皮革类鞋干后用抗水剂处理。水会从接缝线侵入,防水剂可以改进鞋面与缝线的防水程度,新购入的登山靴须用防水剂重复涂抹一段时间,同时登山靴须保持干燥与干净,防水剂须涂抹缝合线与针孔,活动出发前一至二天须使用防水剂涂抹鞋面,让皮革完全吸收。尼龙布的登山靴,因孔隙多不易防水可以使用硅胶衍生物(silicon-based)喷剂,不论任何靴子须保持干爽状态
c) 在鞋舌部位擦油可防止皮革发出响声,在金属部件上擦油可防止它们氧化,生锈

5. 更换鞋底:靴底的磨损速度较鞋面快,一般高价位的登山靴都可以更换靴底,更新的靴底会较紧因为鞋面已改变原先的尺寸

6. 保持鞋垫清洁

(六)如何理解户外鞋的功能性

户外鞋从分类上还可以分得更细一些,例如:滑雪系列、沙滩系列,总体上看,以上五大系列是较常用的品种。户外鞋作为功能性运动鞋,必须具备功能性,如果户外鞋不具备功能,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户外鞋的功能性可以概括为六大功能,即支撑力、减震、防水、防滑、抗冲击、舒适耐用。

A.户外鞋的支撑力:
户外鞋的支撑力,说的并不是鞋本身具有的功能,而是说通过对鞋赋予人性化的设计,来保证脚具有更强的支撑力量。为了适应户外复杂的地形,满足负重状态下的登山或徒步,户外鞋必须有良好的支撑力,这是一个不难理解的问题。一根立柱在垂直的状态下承重力最强,而在弯曲的状态时,其承受力就会大打折扣。一个举重运动员双臂直伸可举200公斤,而在双臂弯曲的状态下决不可能。户外鞋通过人性化的设计,增强了脚的支撑力量,才可能更好地支撑人体重量。户外鞋的支撑力除了与鞋面有很大关系外,与鞋底的结构也有直接关系。一双好的户外鞋,鞋面部分通常采用紧缩的设计,鞋面的各个部分都可以和脚的表面可靠的结合,这样既能使穿者感觉很舒服,又能较好克服脚向四周分散力量。从而支持脚部垂直受力,达到增强支撑力的目的。

B.户外鞋的减震功能:
人在负重的状态下徒步,每一只脚一公里约走600-700步。这就意味着每步行一公里,一只脚要承受600-700次的重力冲击,如果鞋没有良好的减震系统来缓解这种冲击,一天旅行后一定使双脚感到疲惫不堪。而良好的减震性不仅能有效地吸收人体的垂直压力,硬度很强的鞋底还能有效地抗击坚硬地面的冲击,从而使你在行走时感觉轻松。人在行走中的疲惫感很大程度是由于地面对大脑的冲击所致,良好的减震性还能减轻地面对大脑的震动,从而大大减轻疲惫感。

C.户外鞋的耐磨功能:
 当你行走在复杂险峻的地形时,每行走一步都存在着潜在危机,在这种情况下脚步的稳定性显得极其重要,一步站不稳,就可能造成脚或人体的伤害,为了避免这种伤害,要求户外鞋必须有良好的防滑性,每前进一步都能牢牢地抓稳地面,使你安全地迈出新一步。

D. 户外鞋的防水功能:

对一个长途跋涉的旅行者来说,较长时间的户外旅程可能使你经历各种复杂的气候。在阴雨的日子里出行,一双没有防水功能的户外鞋,浸水后不仅很重,而且由于摩擦力增大,非常容易使脚受伤,如果在严寒的季节,还容易冻伤,所以一双品质精良的户外鞋,应该具备良好的防水性,目前户外鞋的许多品种使用了Gore Tex胶膜衬里,可以很好地满足防水的要求。

关于户外鞋的防水问题,有必要突出地说明一下。户外鞋的防水指标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焦点,其实这并不是一个很难理解的问题。户外防水鞋和雨靴是不同的两类产品,雨靴在胶面良好的前提下,具有恒久的防水性,但它不透气;而户外鞋的防水是有条件的,它以良好的透气性为前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工艺上常用两种方式处理。一是用防水剂处理皮革,经过处理的鞋面就具备了防水功能,但这种功能随着穿着时间的延长和刷洗次数会逐渐丧失,需要重新处理。二是用防水透气膜制作鞋的套,然而这种防水里套的防水功能和雨靴功能是不完全一样的,它需要满足一定条件,需要定期维护,使用环境和水面的高度有关,如果水面接近防水套的顶线,鞋经一段时间浸泡后,皮面和防水套夹层的水便会产生虹吸现象,渗透到鞋内,如果水面高于防水套的顶线,水很快就会渗入鞋内。Gore Tex鞋防水性正确的测试方法是在鞋内灌一定高度的水,在离心机上甩20分钟,无水渗出为合格。由于消费者不具备这种设备,常常用浸泡的方式测试,这种方法不仅不科学,且不能得到准确的测试结果,反而会损伤皮革。如果脚的某一部位长期触磨防水套的某一部位,也会造成该部位的胶膜损伤,也会影响防水。因此不可能期望户外鞋象雨鞋一样防水,并且需要正确的使用良好的维护以减少损伤,延长鞋的防水寿命。

E.户外鞋的舒适耐用性:
面对户外严酷复杂的条件,对各种装备都是一个考验,一双性能卓越的户外鞋只有具有坚固耐用的功能,才可能适应户外各种复杂的地形和条件,如果户外鞋不能适应户外严酷的条件,动辄掉底、动辄开胶、动辄漏水,又怎样在复杂的环境里去完成你的旅途行程呢?所以一个品质优良的户外鞋,不仅要求穿着舒服,还必须具有坚固的耐用性,能经得起户外各种严酷条件的考验。此外户外鞋必须具备舒适性,一双户外鞋穿在脚上,如果不具备舒适功能,不要说运动,就是走路也会很痛苦,因此穿着是否舒适是检验户外鞋优劣的首要标准。舒适的标准是应该轻便、跟脚,同步性好、贴合性好,穿着象长在脚上一样。

F.户外鞋的抗冲击力:
一双功能齐全的户外鞋,还必须具备良好的抗冲击力,在复杂恶劣的地形中行走,一双鞋没有强有力的抗冲击性,常常会是脚底板受到伤害。坚硬的地面面长时间的冲击脚底板,即便是脚不打泡,一天走下来脚底板也会很痛,因此高档户外鞋底,通常设计的坚硬而富有弹力,既能有效地抗击地面冲击,又能有效地缓解身体重量的压力,对脚能起到非常好的保护。

(八)如何认识户外鞋的功能性鞋底系统

人的脚结构非常复杂,行走中需要各个关节协调运动。因此,鞋的关键部位设计需要考虑整体性能发挥,这一点对有效地发挥脚的功能非常重要。双脚对鞋下方的压力要比对两侧压力大得多,所以户外鞋对底部的功能要求很高。鞋底的各个部分(外底、中底、内底)的完整设计,可以使鞋各部分优点得到综合,从而实现平稳、减震、舒适的效果,这种综合的效果,远远超出了各个部分单独作用。 一双品质优良的户外鞋,其设计制作工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由多项人性化设计因素构成。鞋底系统在户外鞋设计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了说明这一点,我们以Garmont鞋底系统的设计理念来做具体分析。

Garmont户外鞋是意大利的著名品牌,Garmont鞋底的设计在户外鞋中具有鲜明的代表性。它的鞋底系统通常分为四层,既大底、中底、龙骨和内底,各层结构分具不同功能,综合各部分的功能使鞋底的整体功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其平稳、减震、舒适、防滑、抗冲击的效果都超出了各个单独部分的作用。对于户外鞋的不同系列,Garmont特别进行了针对性的设计,使之更适合于独特的地形环境和运动模式。

A.大底 
户外鞋的大底是指户外鞋最外层,通常选用Vibram橡胶,保证鞋底超强耐磨性,这是户外鞋具备坚固耐用性的必要条件。在前脚掌最易磨损的部位,鞋底设计为浅槽,以增强鞋底使用寿命。户外鞋大底除了应具有耐磨功能外,还必须具有的主要功能就是防滑性,为了实现大底防滑功能,一是鞋底采用深纹设计,纹边尖锐,从而增强对湿滑地面的附着力;二是鞋钉设计为宽间隔,中部鞋钉呈斜角状,使鞋底不易夹带泥砂。三是对前后掌底纹做压花处理,增强对光滑坚硬岩面的摩擦力;四是加高后跟设计呈凹形弧线,从而使下坡和止步时具有更强的阻力;五是在攀爬、行走兼有的地形,鞋的底纹呈大三角疏纹排列,能更方便地抓牢粗糙的岩石表面,并使用Vibram高黏度橡胶,使鞋底对岩石的吸附力更强;六是Garmont轻装鞋的大底,一改整张大底的结构,采用中底嵌钉的方式,从而减轻鞋的重量。GARMONT大底独巨匠心的设计,保证了鞋底坚固、防滑、轻捷、抗冲击多项功能。

B.中底
户外鞋中底的主要功能是解决行走中的减震。但要达到最佳减震效果,单靠应用减震材料是不够的,还必须通过巧妙的设计。为了达到完美的减震效果,Garmont不同系列的中底采用了不同硬度的微孔橡胶或PU材料,并把中底制成与脚底相一致的形状,使人行走的压力呈放射式扩散。

C.内底 
户外鞋的内底是指鞋底的最里层,亦可称为弹性内垫,是极限运动鞋底部结构不可缺少的部分。通常用碳纤维、玻璃钢纤维制成(弹性内底主要用于登山系列),其主要功能是承受鞋钉的扭力和鞋底部的压力,在受力较强的状态,内底会产生轻微弹性,从而缓解上下两个方向的压力。越是轻型的登山鞋,内底材料的韧性越好,可以起到辅助减震的作用。

D.龙骨系统
户外鞋龙骨系统主要适用于较轻型的户外鞋。例如徒步系列、远足系列。Garmont独创的龙骨系统逐渐成为轻装备鞋的技术亮点。置于户外鞋大底中底间的龙骨夹层,至少具有三个功能。第一,增强鞋底的整体性,可有效地防止大底和中底变形;第二,减轻着地时的扭动,从而减少扭伤的机会;第三,鱼骨状的设计使鞋横向坚挺,纵向柔韧,从而使行走中稳定且轻巧灵活。

在我们了解了户外鞋多层结构鞋底的原理之后,我们就会明白,为什么户外鞋不同于一般鞋,为什么穿着舒适,能给脚最好的保护。Garmont是经典的户外鞋品牌,除了鞋底的人性化设计外,我们还可以看到它的鞋垫的设计也不同于一般的户外鞋,为增强减震而配备的弹性垫跟,使你穿上户外鞋后,脚底有了六层保护,这样在行走中没有理由不舒适。

(七)如何实现户外鞋的良好支撑力

户外鞋良好的支撑力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具体说就是通过户外鞋紧缩厚实的设计来保证脚对人体强有力的支撑。这种紧缩的设计可以克服脚向四周分散力量,从而保证向上的撑力,我们通过GARMONT鞋五个不对称的设计理念可以更清楚地认识这一原理。

A. 宽松的内脚掌设计(FMA):
一个人较长时间站在同一地方,你会发现自己的身体重心在经常发生着变化,不断地向或左、或右、或前、或后方向偏移,怎样才能保持身体的稳定性呢?仔细体会一下会发现是自己的脚趾,特别是母趾和第二趾的不断曲伸来协调身体稳定的。GARMONT鞋宽松的内脚掌设计,保证了受力脚趾伸曲自如,从而保证身体稳定。同时外脚掌部位紧缩设计,又能克服脚的外张力,达到行进中有效施力之目的。

B. 不对称的系带方式:(ACS)
如果仔细观察GARMONT户外鞋的系带方式,你会发现GARMONT鞋带采用了不对称的设计方式。在脚掌的前端采用倾斜的设计,而在后部采用平直的设计,前端倾斜使鞋带的受力方向与脚趾跟部保持平行的角度,目的是行走时鞋与前脚掌受力一致,增强同步性。而在脚背部位平直的设计,保证了鞋面与脚背可靠完美的贴合,这种完美贴合及与脚受力完全一致的设计保证了脚在行走中的灵活性,同时也保证了脚有效施力。

C. 不对称的加厚鞋舌(DMP):
仔细观察自己的脚腕,脚腕的内侧稍微突起,而脚腕的外侧相比内侧则稍显凹平。GARMONT户外鞋的鞋舌采用了外侧加宽加厚不对称设计,使鞋舌部位更加贴紧脚腕,使鞋与脚更可靠的结合,从而使鞋在行走中更跟脚、更平稳,并且不对称的鞋舌不容易错位。

D. 不对称的脚踝垫(DMP):
人的脚踝骨两侧并不是对称的,内侧偏上偏前,而外侧则偏后偏低,为了保证鞋帮与踝骨的可靠结合,GARMONT鞋双侧的踝骨垫设计成不规则型,当你系紧鞋带时,不仅使得脚踝骨与四周的完全吻合,同时也保证了穿着的舒适性。

E.不对称的鞋口设计(ACH):
当你看到一双GARMONT高帮鞋时,如果你不了解GARMONT的设计理念,一定会认为鞋出了问题,因为它的鞋帮高度内外有明显的偏差,它的内侧较高,外侧却明显偏低,其实这正是GARMONT公司独特的设计理念。尝试活动一下自己的脚腕,你就会知道人的脚腕只能向外侧弯曲,在行进中通过脚腕的活动来适应地面调整平衡,外帮较低的设计正是为了较少限制脚的腕部活动,而内侧鞋帮较高设计,使得在爬山或攀登时有更好的支撑,并且有助于避免外脚踝突受重力时扭伤。

GARMONT鞋五个不对称的设计理念,集中到一点就是实现鞋与脚最可靠、最完美的结合,从而保证脚部对人体重量有足够的支撑力,使人的脚更适应长距离负重行
登山鞋的保养心得
行进过程,水会从鞋口与接缝线侵入,最好使用绑腿防止水从靴口侵入,而防水剂可以改进鞋面与缝线的防水程度,新购入的登山靴须用防水剂重复涂抹一段时间,同时登山靴须保持乾燥与乾
净,防水剂须涂抹缝合线与针孔,活动出发前一至二天须使用防水剂涂抹鞋面,让皮革完全吸收,
皮革为深褐色,并注意制造商的使用注意事项,尼龙布的登山靴,因孔隙多不易防水可以使用矽胶
衍生物(silicon-based)喷剂,不论任何靴子须保持乾爽状态。

  保养得当的登山靴可以持续使用数年,常清洗避免长霉,每次清洗後须用套入鞋叉或报纸维持
靴内乾燥,避免登山靴乾燥过程处於高温状态,靴底的磨损速度较鞋面快,一般高价位的登山靴都
可以更换鞋底,更新的靴底会较紧因为鞋面已改变原先的尺寸。

  不论选购一双合适的登山靴,依然须试穿步行数天,在自宅附近每日步行数小时,逐渐拉远距离,若脚底出现水泡,试著多加一双袜子,若脚顶出现水泡.袜子穿薄一点或抽掉鞋垫,脚後跟磨
伤,将鞋带系紧,若脚踝瘀伤,鞋带不系到顶端的金属钩槽,若都无效则换双鞋,细读制造商的使
用与保养注意事项。

  皮革制品的保养:保持乾净,不要碰到任何来提过的黏著剂,厚泥让风吹乾并清理乾净。不可用火弄乾登山靴,皮革会乾、皱且黏著剂对热敏感会使靴底融化。靴内喷杀菌剂防霉、除臭,乾净的袜子与乾净的脚保持足部的乾净是相当重要的事务,袜子最好穿著两双,一双是毛袜,另一双是合成纤维,如此可降低袜子彼此的磨擦力,内层的薄袜会将汗水传到外层厚袜吸收且厚袜可与靴垫绝缘,袜子选购不要太厚、太薄。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