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笑笑爷。 于 2013-12-28 17:27 编辑
大 西 路 的 古 巷
大西路的巷子是镇江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巷子群,走进巷子,犹如走进了迷宫。
从大西路走进薛家巷,在这个巷子里,相传曾经有一道士薛阆仙,他是一名郎中,由于医道精良,前来求医的人络绎不绝,颇负盛名。此巷也因为他的姓氏而得名。
从薛家巷拐个弯,就来到了九如巷。九如巷是镇江最长的一个巷子,长达862米,以诗经《小雅·天保》篇取名九如巷。九如巷内的徽派建筑保留得比较完整,马头墙高高耸立,看上去很有气势。
走出九如巷,来到因横贯宝塔路而得名的宝塔路横街,朝西走一会,眼前出现了穆源小学,这是当年为回民子弟办的学校。而在穆源小学周围,曾是回民的聚集区。回民以杨姓居多。杨家门因杨姓在巷口砌有拱形圈门,上刻“杨家门”故名。“爸爸”系回族对长者的尊称,镇江有三处以爸爸命名的巷子,大市口的两个命名为小爸爸巷、大爸爸巷。而大西路的一个巷子命名为爸爸巷。
离爸爸巷不远,有几处高大的徽派建筑,这是清末商人们居住的地方,建筑看上去很气派,宽大的门楼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居住在这里的商人为李、于、张三姓,为表示生意兴隆,将此处取名为同鑫里。
走出同鑫里,来到清真寺街,这里有一座保存完好的清真寺。走过新建的宽大马路,来到残存的山巷。山巷因由宝盖山下通向原西门大街(大西路)的一条道路而得名。
从山巷走入皮坊巷,此巷内曾经存在制革作坊。拐个弯之后,走到了大夫桥,大夫桥得名是因为相传早年有名医乔大夫居此,宅前有三块石板旱桥。
走出大夫桥,来到万家巷。相传清乾隆年间,万姓在此巷口开铜锡店,故名万家巷。从万家巷走入宽大的大龙王巷,此处原来存在一座龙王庙,巷因庙而得名。
大龙王巷朝南的方向有一巷,名为节约巷,此巷原名节孝祠巷。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在云台山麓建有节孝祠,一名贞节祠,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有97家捐立牌坊,上刻节孝姓氏,立有碑记,后屡修屡毁,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移建山巷德星宫。巷因节孝祠的名。1953年改名节约巷。
沿着大龙王巷,走入吉康里,曾经居住在这里的卓姓为求吉利而将此处命名为吉康里。吉康里有一拱形门,这西方的建筑式样看上去很大气。从吉康里来到民国春街,此街因此地曾有民国春菜馆而得名。民国春街朝北通三元巷,三元即状元、榜眼、探花,此巷以“三元及第”吉利之意,取名三元巷。
民国春街附近有小白龙巷,在民国初年,此巷内设有小白龙救火会,俗称小白龙巷。走出小白龙巷,来到了小街。从小街的西面走进幽深的同兴里,清末广东人徐姓在此开设同兴鸡鸭行,故名同兴里。同兴里连接染坊巷,此巷内有一古井。
如果想去大西路巷子里访古探幽,可坐2路车在宝塔路站下车,从薛家巷进入古巷,或在伯先公园站下车,从小街进入古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