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似东山山上月 轻轻走出最高峰-2014年1月1日登顶贺兰山第三高峰巴音笋布尔 - 宁夏 - 8264户外手机版
宁夏
淡淡忧愁
2014-1-2 21:15
正序浏览
13908人浏览
本帖最后由 淡淡忧愁 于 2014-1-2 21:39 编辑
回复
淡淡忧愁
1月2日
本帖最后由 淡淡忧愁 于 2014-1-2 21:38 编辑
其实,仓央嘉措早在三百年前就给后世留下了一把理解他的钥匙。这把钥匙就是仓央嘉措自己创造的一个藏语词汇:玛吉阿米。仓央嘉措诗歌的第一首写道:“在那东山顶上,升起了皎洁的月亮。玛吉阿米的脸庞,浮现在我的心上。”
今天,很多“小资”是通过拉萨八廓街的“玛吉阿米”酒吧知道这四个字的。酒吧的服务人员会告诉人们,那里曾是仓央嘉措“秘会情人”的地方,玛吉阿米的意思就是“情人”。有的服务员还会说,玛吉阿米就是仓央嘉措情人的名字。
事实上,玛吉阿米直接翻译过来的意思,是“未曾生育我的母亲”。此前的外界学者都本着情歌的套路,把这个词理解为“未嫁娘”、“娇娘”、“少女”,等等,越来越相信这些说法不过是一个美丽的误会。实际上,这个词的真正意思是年轻的仓央嘉措看到东山升起的皎洁月亮,心中升起像明月光辉一样广大的慈悲情怀,于是,“母亲般的众生”形象,清晰地浮现在年轻活佛的脑海。
对玛吉阿米的观想,是一种修行;对爱情的向往和怀疑,是一种修行;对人生变幻的感慨,更是一种修行。从至尊至贵的法王到一无所有的囚徒,再到浪迹天涯的孤僧,仓央嘉措看似失去了昔日的一切,但是这种失去反而让他更加懂得拥有—他从不提起过往的名位,也不沉迷于未来的虚幻,而是让心安住在当下。荣华富贵,大漠风沙,无非都是修行的一部分而已。
回复
淡淡忧愁
1月2日
本帖最后由 淡淡忧愁 于 2014-1-2 21:36 编辑
对人生最好的启悟,从来都来自“死亡”的警示。乔布斯生前说过:“提醒自己快死了,是我在判断重大决定时最重要的工具。因为几乎每件事,所有外界期望、所有名誉、所有对困窘或失败的恐惧,在面对死亡时,全都消失了,只有最重要的东西才会留下。”
有时候我会问自己:假如生命只有最后一天,我会做什么呢?我想,会有很多重要的事情,但是其中最重要的,是我要找个安静的地方,用此生最后的时间,深呼吸,让自己的心安静下来,然后默念这句仓央嘉措用一生作出了深刻诠释的话语:
活着,其实就是一辈子又一辈子的修行。
……
回复
淡淡忧愁
1月2日
本帖最后由 淡淡忧愁 于 2014-1-2 21:32 编辑
白岩松出过一本书,扉页上引用了仓央嘉措的小诗:
一个人需要隐藏多少秘密,
才能巧妙地度过一生?
这佛光闪闪的高原,
三步两步便是天堂,
却仍有那么多人,
因心事过重,
而走不动。
热腾活佛曾说过,他每天见不同的人,几乎每个人都在说不快乐的事——事业成功的人说工作压力大,工作清闲的人说这行业没前途,没有成家的人说为什么还遇不到适合自己的人,成家的人却说遇到的人不合适……幸福像足球一样被踢来踢去,而烦恼却像奖杯一样不肯撒手。活佛说,我们往往以为通过外界的满足才能使自己快乐,却忽略了真正的快乐需要通过自己的内心来寻找。
是的,内心。在西藏有个谚语——即使再清澈的水,如果在一个杯子里不停地摇晃,它都不会清澈;即使再浑浊的水,如果静静地放着,也自然会变得清澈。“我们的心也是如此,如果你没有给它时间去沉淀,而总是摇晃不停,那它就会处在一种浑浊的状态。”
回复
淡淡忧愁
1月2日
本帖最后由 淡淡忧愁 于 2014-1-2 21:30 编辑
你见 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你念 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
不来不去
你爱 或者不爱我
爱就在那里
不增不减
你跟 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里
不舍不弃
来我的怀里
或者
让我住进你的心里
默然 相爱
寂静 欢喜
回复
淡淡忧愁
1月2日
本帖最后由 淡淡忧愁 于 2014-1-2 21:28 编辑
前世,我频频回眸,
多少相思,多少离愁,
终成一道水痕送我远去。
今生,我寻觅前世失落的足迹,
跋山涉水,走进你的眼中。
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换的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我用一千次回眸换的今生在你面前驻足停留。
问佛:要多少次回眸才能真正住在你的心中,
佛无语,我只有频频回首,
像飞蛾扑火,
可以不计后果,可以不要理由。
回眸,再回眸。
回复
淡淡忧愁
1月2日
本帖最后由 淡淡忧愁 于 2014-1-2 22:52 编辑
刚上班的时候,在一册书里见到仓央嘉措,细细读下,记住的不单只有佛家往事,更有他,足踏莲花,飘入心底。这一念,便再没能忘记,再不愿忘记。因他的缘故,喜欢他喜欢的地方,南寺便是这个地方,南寺是仓央嘉措圆寂前选定的地方,也是他舍利存放的地方。每去一趟南寺,瞻一眼存放他法体的黄庙,悼念一回他,如此,才能将一些执意心意,放下。
心头影事幻重重,化作佳人绝代容,
恰似东山山上月,轻轻走出最高峰。
我与伊人本一家,情缘虽尽莫咨嗟,
清明过了春自去,几见狂蜂恋落花。
跨鹤高飞意壮哉,云霞一羽雪皑皑,
此行莫恨天涯远,咫尺理塘归去来。
读罢这一首诗,沿着这一句“恰似东山山上月,轻轻走出最高峰”,开始,往前,再往前。在那若有似无的线索里,直到刹那之间发觉已经身在神灵居住的地方,巴音笋布尔,从这一刻起,不只是笔墨的单薄叙述,更是你我,行走在
彩色的佛教净土 ,蓝天白云下,和仓央嘉措的缘分。
无论何时
无论何地
他都在哪里。
对人生无常的体验,大概未有超过六世达赖仓央嘉措者。生于康熙二十二年,十四岁时剃度入布达拉宫为黄教领袖,十年后为西藏政教斗争殃及,被清廷废黜,解送北上,道经青海今纳木措湖时中夜循去。
仓央嘉措被废黜之后的命运可谓扑朔迷离、莫衷一是。官方报告称在押解赴京途中病死。不过,最新的考证越来越倾向于他其实并未病死。由于仓央嘉措作为达赖喇嘛的转世在藏区仍然深得人心,当时的西藏地方统治者和北京的清廷谁也不知道究竟应该怎么处置这样一位退位的达赖喇嘛—他们既不能冒加害于他的风险,也不能继续给他活佛的礼遇。
最后,受到康熙皇帝训斥的押解人员想出一个完全之策,请求仓央嘉措自遁而去。自此,仓央嘉措看破红尘云游四方,苦心修行。最后在阿拉善一带落脚弘法,而他自己也在走下佛坛之后真正悟道,成为一位真正的高僧大德。现在,南寺还保留有仓央嘉措的舍利以及佛帽等多件遗物。 南寺本身就是根据仓央嘉措的遗愿修建的,相信其庙址也是仓央嘉措亲自选定的。
生,仰或死。之于彼时的仓央嘉措已然失去意义。顿悟是一念的事。无人知,青海湖畔的仓央嘉措,已不在是八廓街上嗜爱成瘾的那一个。无论仓央嘉措是否亡于青海湖畔,他都是一个传奇。流芳百世,从未尽止。在八廓街不灭的仓央嘉措情诗里。在青藏高原的浮烟云霭上。在三百年来前赴后继的寻慕人心里。
仓央嘉措这一生的波澜壮阔终于息止,他随历史一同沉寂在书页当中,被翻过。但是,关于仓央嘉措的传奇,却是生生不朽的。
是这样一个男子,半生荼蘼,半生寂。清净而生,清净而去。圆满的却是锦绣一辈子。也曾在这时间趟过凡人不灭的水,注定要去握那二三女子,去觅罕有的爱。一不喧不躁之心去言明爱的正身。终了却依旧是虚空不灭,甚至带来血光不止。
回复
淡淡忧愁
1月2日
本帖最后由 淡淡忧愁 于 2014-1-2 21:19 编辑
回复
淡淡忧愁
1月2日
本帖最后由 淡淡忧愁 于 2014-1-2 21:17 编辑
回复
淡淡忧愁
1月2日
回复
精选推荐
日本富士五湖环线徒步
2025自驾西藏行
高加索三国游
西太行南太行游山玩水
阳朔至大圩两日速穿
骑行东南亚泰国柬埔寨越南
新浪微博
QQ空间
腾讯微博
回复
新浪微博
QQ空间
腾讯微博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
登录
只看作者
取消
[#avatar]
[#author]
[#dateline]
[#message]
回复[#reply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