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长沙漫游之岳阳楼(1月10日) - 福建 - 8264户外手机版

  福建

2014年1月长沙漫游之岳阳楼(1月10日)

            学生时代课文上的一篇《岳阳楼记》印象深刻,如今到了不惑之年,终于有机会亲自用我的眼睛来感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豪情。由于岳阳离长沙不是很远,乘京广高铁大约34分钟就到,而且车次也很多,于是就有了这次岳阳之行。
   早上起来吃完早饭就直奔长沙高铁南站,实在是住的有点远,兄弟三个打车正好40块钱。由于是春运期间,车票还是显得有点紧张,上午的车票大都已售完,最早去岳阳也只有11点的车,而且还是一等座,既然想去那也顾不了钱了,贵就贵点吧,毕竟一等座也是自己享受的。等车的时间在高铁站里逛了一圈,发现长沙的高铁站也和全国大多高铁站一样修的挺气派的,感觉就像是钱没地方花。
    半个多小时的车程真的很快,躺在宽敞的一等座位上刚刚眯上眼就听到边上的兄弟说下车了。岳阳东高铁站到岳阳楼景区很方便,乘坐55路(游1)公交车终点站就到景区。
    岳阳楼坐落在岳阳市西门城头、洞庭湖畔,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与武汉的黄鹤楼、南昌的滕王阁、蓬莱的蓬莱阁并称为中国四大名楼。东汉末年,孙权手下大将鲁肃镇守巴丘,操练水军,在洞庭湖接长江的险要地段修筑了巴丘古城。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鲁肃在巴陵山上修筑了阅军楼,用以训练和指挥水师。阅军楼临岸而立,登临可观望洞庭全景,湖中一帆一波皆可尽收眼底,气势非同凡响,这座阅军楼就是岳阳楼的前身,阅军楼到了唐朝时方始称岳阳楼。



岳阳楼景区大门

   在一进园的地方是一个五朝楼观的微缩景观,是用青铜制造还原了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风格迥异的岳阳楼。

远远望见岳阳楼的飞檐、盔顶
双公祠:纪念范仲淹和滕子京的祠堂。

牌坊:“南极潇湘千里月,北通巫峡万重山”(清代张照)。说的是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南极潇湘说的是岳阳楼南边通向湖南的湘江,北通巫峡是洞庭湖北边通向长江三峡之一的巫峡。
修在城墙上的岳阳楼



    岳阳楼的建筑特色可以用十个字概括:四柱、三层、飞檐、盔顶、纯木。
    四柱:岳阳楼没有打地基,靠的是四根楠木大柱,从楼底直贯楼顶,支撑全部重量;
    三层:岳阳楼共三层,据说当时的建造者取天时地利人和之意;
    飞檐:一楼雕的是凤,二楼雕的是龙,取龙凤呈祥之意。三楼雕的是祥云,象征着皇权天子;
    盔顶:岳阳楼的屋顶象古代将军的头盔;
    纯木:岳阳楼用的是榫卯结构,整座楼没用一枚铁钉。
“岳阳楼”匾额,是郭沫若先生1961年所题。匾额题字有两个特点:一是“岳阳楼”三个字由左向右的现代书写方式;二是题字无落款。

   《岳阳楼记》的雕屏,最早的真迹毁于宋神宗年间的一场大火。现在的雕屏是乾隆年间大书法家张照所写。岳阳楼一楼二楼均有一幅《岳阳楼记》的雕屏,据导游讲一楼的雕屏是赝品,是道光年间岳阳姓吴的知县看中了《岳阳楼记》的雕屏,想占为己有,便重金贿赂一个民间艺雕高手,花了整整十七个月时间精心临摹,秘密仿制赝品,二楼才是真品。
    二楼《岳阳楼记》雕屏真迹:

    天下着细雨,对于旅行的人来说是多么不好的消息,可是,为何不换一种心境,去看不一样的风景呢!站在岳阳楼上,眺望洞庭湖,在雨中,也顿时思绪飞扬。

   三楼:“水天一色,风月无边”这是岳阳楼里最短的一幅对联,是诗仙李白在游岳阳楼时留下的。
   中间这是毛主席1964年秋天从长沙坐火车回北京,途经岳阳时在列车上即兴而书的杜甫的《登岳阳楼》。
   岳阳楼右侧的“三醉亭”:取名源于吕洞宾“三醉岳阳楼”的传说。据清光绪《巴陵县志》记载:吕洞宾,唐朝的进士,前往京城赶考时,在岳阳遇见了汉钟离,汉钟离教授吕洞宾神仙方术,因此吕洞宾没有前去京城。岳阳秀丽的风光,使吕洞宾赏心悦目,流连忘返。他赞叹岳阳的山好、水好、酒也好,所以三过必醉,而醉酒的地点都在岳阳楼。
    路过小乔墓,才发现绝世美人的归宿是在这个地方。里面有一碑刻,是苏东坡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吕仙祠

岳阳门是岳阳古城的西门,上面是雄伟的岳阳楼,下临浩淼的洞庭湖水,显得格外壮观。
走过岳阳门进入岳阳古城,这就是岳阳楼背面的全景。

岳阳楼景区只有一个入口,在景区出入口广场的对面是一条仿古建筑的步行街,里面大多是卖旅游纪念品和当地的特色饭店。
汴河街里的古戏台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