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夕重门启,游春得夜芳——夜探大理 - 四川 - 8264户外手机版

  四川
本帖最后由 US骑行军 于 2014-4-10 22:02 编辑

节日
绕三灵
时间:夏历四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
介绍:白族关于绕三灵还专门有句俗语:“三日逛北,四日逛南,五日返家园。”这是说绕三灵的节日活动得进行三天。二十三日过节时,人们聚集到苍山五台峰下的圣源寺,祈祷赛歌;二十四日,人流经过喜洲镇,向南洱海边村庄进发,当晚便在当地村庄的本主庙欢庆赛歌;二十五日,人群沿洱海至大理崇圣寺东面的马久邑本主庙,在此祈祷欢庆之后归家。
三月街
又称:观音市
时间:农历三月十五日至二十一日
介绍:当日,蜂拥而至的人们从四面八方赶往苍山脚下。三月街是白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既是物资交流的盛会,又是赛马、滇戏、花灯等各种文艺体育表演的中心,热闹非凡,盛况空前。
传说:相传隋末唐初,恶魔罗刹占居大理,鱼肉百姓,民众苦不堪言。贞观年间,观音由西天至大理向罗刹借地,罗刹不肯,终被观音降服。百姓感激涕零,于是年年三月十五日集会于中和峰下,祭祀观音,渐渐地就形成了如今的三月街盛会。
石宝山对歌会:
时间:农历七月二十六日至八月初一
耍海会  耍海会
介绍:白族老人认为当天在石宝山上舒展歌喉能够得到吉祥与安康,因此,节日当天,周边白族群众多会由四面八方汇聚于大理剑川的石宝山,唱调对歌,观光游览。
耍海会
又称:捞尸节
时间:上关、喜洲一带始于农历七月二十三日,大理、下关一带始于农历八月初八。
介绍:翌日,白族民众身着盛装,汇聚于洱海之畔,乘坐彩船泛游洱海、唱山歌、对调子,情形不亚于春节。大理、下关地区还会举行盛大的龙舟竞赛活动,节日往往持续三至五天。
传说:邓川、喜洲一带相传耍海会是为纪念在大理南诏时代投入洱海殉节的柏洁夫人;大理、下关一带相传耍海会是为了打捞南诏时期除蟒救民葬身海底的民族英雄段赤诚,因此又称捞尸节。



本帖最后由 US骑行军 于 2014-4-10 21:59 编辑

白族宗教信仰
        白族的宗教信仰体现为本主崇拜。据查,本主崇拜的宗教信仰形成与南诏时期,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完善,内容也越发丰富。本主崇拜是一种多神崇拜,每个村寨都有自己的本主神,也有的是几个或几十个村寨共同信奉一个本主神。本主神也是多种多样,如:自然本主有石头、水牛、猴子等;神灵本主有山神、谷神、太阳神等;英雄本主有杜朝选、段赤诚等;佛教与道教本主有观音、李靖等。
         本主信仰不同于佛教的修来生,也不同于道教的化神仙,它只是对现世五谷丰登、风调雨顺的一种期盼。“以死勤事者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悍大患则祀之”是本主崇拜的总原则。本主崇拜是白族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宗教表现,至今不衰。



本帖最后由 US骑行军 于 2014-4-10 21:58 编辑

气候特点
       大理州地处低纬高原,在低纬度高海拔地理条件综合影响下,形成了低纬高原季风气候特点:四季温差小。较接近北回归线,太阳辐射角度较大且变化辐度小,形成年温差小,四季不明显的气候特点,“四时之气,常如初春,寒止于凉,暑止于温”,四季温差不大;热带季风气候,分雨旱季。大理州冬干夏雨,赤道低气压移来时(冬半年11月至次年4月)为干季雨量仅占全年降雨量的5~15%,信风移来时(夏半年5~10月)为雨季降雨量占全年的85~95%;垂直差异显著。全州由于地形地貌复杂,海拔高差悬殊,气候的垂直差异显著。气温随海拔高度增高而降低,雨量随海拔增高而增多。河 谷热,坝区暖,山区凉,高山寒,立体气候明显;气象灾害多。由于季风环流的不稳定性和不同天气系统的影响,大理州气象灾害较多。常见的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低温、洪涝、霜冻、冰雹、大风等。



本帖最后由 US骑行军 于 2014-4-10 21:58 编辑

山脉分布
       境内以老君山—点苍山—哀牢山一线的大断裂为界,构成两大部分。东部属扬子准地台区,西部属藏滇地槽褶皱区(又称三江区)。其东部扬子准地台区,西以洱海—红河深(大)断裂为界,往东延入楚雄州境,为扬子准地台西缘的一部分。其西部藏滇地槽褶皱区,是州境内西部及南部广大地区,东以洱海一红河深(大)断裂为界,西至怒江、澜沧江河谷,呈南北纵贯州境,点苍山上还有苍山十九峰。


本帖最后由 US骑行军 于 2014-4-10 21:55 编辑

地理概况
       大理州地处云贵高原与横断山脉结合部位,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大理地貌复杂多样,点苍山以西为高山峡谷区。点苍山以东、祥云以西为中山陡坡地形。境内的山脉主要属云岭山脉及怒山山脉,点苍山位于州境中部,如拱似屏,巍峨挺拔。北部剑川与丽江地区兰坪交界处的雪斑山是州内群山的最高峰,海拔4295米。最低点是云龙县怒江边的红旗坝,海拔730米。[2]州内湖盆众多,面积在1.5平方公里以上的盆地有18个,面积共1871.49平方公里。占全州总面积的6.6%。盆地多为线形盆地,呈带状分布,从西向东排列为6个带。第四纪山岳冰川遗址分布于洱海以西,永平以北的高山区,大理点苍山是中国最后一次冰期“大理冰期”的命名地。主要河流属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红河(元江)四大水系,有大小河流160多条,呈羽状遍布全州。州境内分布有洱海、天池、茈碧湖、西湖、东湖、剑湖、海西海、青海湖8个湖泊。



本帖最后由 US骑行军 于 2014-4-10 21:54 编辑

       大理历史悠久,是云南最早文化发祥地之一。据文献记载,4世纪白族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散布了许多氏族部落,史书中称为“昆明之属”,他们创造了灿烂的新石器文化。
       前221年,秦朝开始经营西南,在西南地区建立行政机构,自此开始中央王朝对大理的统治;汉时(前109年),汉武帝出兵击败了“昆明之属”各部落,并在大理地区设置了叶榆县,开辟了中国南方丝路,使得大理成为了四川通往印度的“南方丝路”中转站。
       三国时期,云南、贵州以及四川西南部被称为南中,归属蜀国。后,孟获叛乱,诸葛亮妙计七擒之,平定叛乱,并在大理地区重建云南郡。
隋朝时期,597年,昆明发生叛乱,隋以史万岁平之;唐时贞观年间,唐王朝设置了戎州都督府,大理地区各县均归其管辖。
       公元七世纪,洱海周围出现了蒙崔、越析、浪穹、邓赕、施浪和蒙舍等六个“诏”(部落),其中的蒙舍诏在诸诏之南,故称南诏。公元八世纪,六诏在唐支持下,建立南诏政权。南诏与唐王朝之间关系密切。后来,由于南诏力量日益强大,与唐朝矛盾日趋激烈,终于在公元749年和公元754年,双方发生大规模战争,史称“天宝战争”。后经过双方努力,公元794年举行“苍山会盟”,双方重归于好。
南诏后期,宫廷内乱,终于国家在混乱之中分崩离析。南诏国就此消亡。
937年,通海节度使段思平联合滇东三十七部进军大理,建立了大理国。大理国基本继承了南诏的疆界。大理国统治云南达三百多年,期间曾受宋王朝的“云南八国都王”等封号。
1253年,蒙古忽必烈率军从青藏高原南下攻占大理,大理国最后的国王段兴智被俘,大理国亡。
元朝于1274年(至元十一年),建立云南行省;1276年改府为路,云南正式成为行省级区划的名称。
1382年(明洪武十五年),明军袭破大理城,改路为府,在大理地区设置大理、鹤庆、蒙化三府。其后,清基本沿袭明制。
1911年,昆明“重九起义”后成立了云南省军政府。大理地区隶属于滇西道,后归属腾越道。
新中国成立后,于1950年2月1日,大理专员公署建立,辖下关、大理、凤仪、邓川、宾川、祥云、弥渡、蒙化、云县、缅宁、顺宁(凤庆)、永平、漾濞、云龙、洱源15县市。
1956年,云县、缅宁、顺宁3县划归临沧专区,丽江专区的鹤庆、剑川2县划归大理专区。
1956年11月22日,建立大理白族自治州,下关定为自治州首府。
2000年止,大理白族自治州辖1市11县,即:大理市、鹤庆县、漾濞彝族自治县、祥云县、宾川县、弥渡县、南涧彝族自治县、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永平县、云龙县、洱源县、剑川县。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