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静——川西小环线 二月?一样骑行(附攻略) - 游记攻略 - 8264户外手机版

  游记攻略
本帖最后由 水云长风 于 2014-4-14 22:53 编辑

    川西小环线简介:此为四川经典骑行、自驾路线,自成都出发,经过都江堰、映秀新城、耿达、卧龙、邓生沟,翻越海拔4484的巴郎山垭口到达日隆镇,在经由小金、丹巴,翻越海拔4000余米的疙瘩梁子,进入甘孜州八美乡,然后由塔公转道新都桥,翻越海拔4298的折多山垭口,经过康定、泸定、雅安,回到成都。全程900多公里,沿线以川西高原、雪山和草原为主打色彩的自然景观,和以嘉绒、康巴藏区特有的民族风情为基调的人文景观,实在诱惑着驴子们不安分的心。


    我曾在旅行中想起很多片段的生活的过去,是因为我还没懂得对于生活,放下才是更好的拿起;我曾在旅行中幻想童话般的色彩和期待一场前世与今生的邂逅,是因为我不曾懂得生活实际上是由现实构建起的围墙,墙里墙外的奢望成全各自不同的命运;我曾试想通过旅行减压并让自然给予我最真诚的呼吸,是因为城市的灰色森林每天带给我不同的困惑。于是,我带上问题,带上梦想上路了,追求我的远方、我的未知,让身体的折磨换来一场无与伦比的精神愉悦。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也许,对于一个永不安分的人而言,让单车带我去旅行,至少不会让我对现实轻易的沉沦。简单的准备,轻轻的向小北线招手,我来了!

    D1 成都——都江堰——映秀 101.7KM
    春节连续的腐败,体重增加不少,加上生物钟严重萎乱,18号早晨睁开惺忪的睡眼,瞄了一下窗外的细雨朦胧,欣然的继续缩在被窝,懒到11点才磨磨蹭蹭的爬起来,去单位食堂简单的吃过午饭,悠然出发。也许你觉得我实在够“潇洒”,其实只是漫长的假期惯性,我给精神也放了一个长假,这与其说是一场旅行,倒不如称作我对自己的唤醒。出门沿着老成灌路骑行了不到10公里,突然发现一个问题:背包太重,压得腰椎很疼!一个忠告如闪电般在脑海中轰鸣:上次征战巴郎山,背背包实在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于是“暂时性懒人”停下来抽支烟,思量片刻,决定打道回府装托包(早干嘛去了……)。喜剧般的一天,我又回到公寓,碰到刚刚祝我一路顺风的同事,打趣的说道:哥们儿,明天重新道别一下……
    19日,阴霾,“暂时性懒人”恢复正常,早早的起来,吃过早餐出发,成都到都江堰65公里平路,热身之旅,我严格执行20公里休息一次的长途行进方法,倒也很快进入状态。出发前两日,也邀约了几位朋友,但是时间不巧和路途顾虑,最终一个人成行,没什么,我从来不畏惧一个人的旅途,只是冷不丁的思考:是独立的性格让我更加独立,还是我适应了一个人的孤寂?适应一个习惯,不一定是好事情。凑巧的是,碰到同样单骑的小江,他到水磨古镇,我们完全顺路,于是同行。易拉罐兄弟曾经给我一个总结:没有最好的队友,只有合适的队友,而我和小江的相遇,却是一见如故,只不过,从没见过这么帅的厨师,妹子们,有菜哟。
    都江堰市郊午饭,然后是近30公里的起伏路,坡度渐起,身体的适应才慢慢开始。重复同样的路线,却是不一样的心情,也遇不到那时候的自己,好在小江一路陪同,说不定我又要和春节以来的惰性苦苦斗争。旋口大桥分路,小江义气的陪我骑到映秀去,感动不已,只不过,骑过大桥,就是第一个难关:盘山公路8公里。兄弟,川藏线的坡可比这个长,要加油噢。
    穿过隧道,阿坝路牌再次欢迎我,却没有晴好的天气,有些遗憾,天气预报可不能全信。起伏路一直到映秀,陪小江参观完512遗址,我们就要分手,只能各自祝好,一天的交流,俨然似老朋友般道别,这就是路上偶遇知己的味道,兄弟,多多联系,一路顺风!
    找到住处,安顿妥当,去512纪念馆拜祭牺牲的战友,不巧的是身上只剩6支烟,却有8座烈士灵位,只能以军礼道歉,行伍之人,不会太计较太多吧,逝者安息,生者叹惋,天若有情,福佑人间!

    映秀新城沿着河岸,有很多吃住的地方,单间50_120刀,还不错。有网吧,菜市场,也有一个补胎的老大爷。欢迎您的到来。如果体力好,也可以继续前行24公里烂路到耿达镇住宿,推荐“阿嬢饭店”,是四川老车迷协会下属11车队的接待站,报此名号可以得到最低优惠。


都江堰有名的大桥,不巧遇到施工,好在和老伙计上路,从来不担心这样的问题。这行头,完备吧,对于“暂时性懒人”而言,所有的东西都交给老伙计托着,这样最省心。
阿坝再次欢迎我,却没有晴好的天气迎接,有些遗憾。

记得上次也在这里拍了一张,不过,那是的自己肯定比现在意气风发的多吧,只露个眼睛,贼亮贼严肃。 小江,也是全副武装,如此帅的厨师,完全颠覆我心中厨师应该胖胖的形象,赞一个,妹子们,有菜哟。 映秀新城,经幡飘扬,不过,羌族也信藏传佛教?


正在更新,嘿嘿,新人贴,多多关照
映秀新城东村,俨然一副崭新的装扮,抹去地动山摇的阵痛,迎接美丽的今天,祝福! 512地震纪念馆的阶梯,右手面堆满羌石,祝福着山脚涅槃重生的小镇。 历史的瞬间,镜头到这里,被感染的沉重,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生者,注定要背负起昨天的沉痛,和今天的希望。


羌城民居,黑瓦白墙,别有一番味道,不过藏式阁楼夹杂其中,告诉我:这里开始,将是和内地不一样的风情,期待着不一样的遇见。
有的照片不能显示?

人生就是一场不知道终点何方的旅途,如果我们可以预知明天的月升日落,那世界将变的多么的枯燥,没有了转角遇到她的惊喜,也没有了彷徨时候柳暗花明的激动,生活将变成一汪死水,我们程序化的重复着早已知晓的情节,逃离了悲伤和喜悦,眼神里盛满烦闷和绝望……不要怕,勇敢的向前!   
    D2 映秀——耿达——卧龙——邓生 89KM
   “暂时性懒人”开始恢复生命的激情,早早的起来,点上一大碗面条,吃的舒服。映秀到耿达的24KM烂上坡路,上次让我和老赵吃足了苦头,于是如临大敌般,计划用三个小时来穿越。正当我得意的准备“仰天大笑出门去”,一不小心将托包的拉链拉豁了,宛如一盆冷水从头顶浇下,湿的一身冷汗……怔怔的盯了五秒,豁达的情绪蔓延开来,虚个球,先上个大厕思考哈人生,于是悠然的回旅馆借用洗手间。出来时候,一脸释然,旅途的突发事件,不正是平淡剧本的点缀么?多带了一根皮筋,捆住就行,三下五除二将托包捆成粽子,然后在早起的居民疑惑的眼神中,潇洒上路。
  映秀到耿达的24公里,在峡谷中蜿蜒向上,512过后,每逢雨季,山石坠落,滑坡不断,雨天吃泥,晴天吃灰,上次体验了后者,这次再体验前者,也算圆满,唯一难受的地方,就是坑洼遍地,抖的屁股都快两半儿,而过往的车辆(尤其川A),根本不礼让行人和单车,呼啦啦的过山车般飘过,我只能拜服哥们的车技达到见上帝的水平。以前骑车,我总是不愿意推车,小小的自尊总是逼着自己和老伙计咯吱咯吱的缓慢向上,而这次不同,太陡的地方,我宁愿慢步推上去,享受旅程,在艰难中尽量让自己处在舒服的状态,这不算偷懒吧。晃悠到耿达,照例到阿嬢饭店报道,上次过来,偶然食宿这里,老板阿嬢却一眼认出我的队服,热情得很,我却不知道原来这家店竟然是11车队的接待站。阿嬢见我一人,嘱咐了很久,特别提醒道邓生沟没有住处,可以回骑三道桥住她警察兄弟那里,让我感动的不行。
  离开耿达,天气预报总算开始践行科学发展观,讲真话办正事,久违的阳光洒满卧龙山谷。车流渐少,宽阔的水泥路上许久都见不到一个人,上次赶时间,经过这些地方时,正和老赵哼哧哼哧的顶着夜色推车,全然注意不到黑暗中得一切,而这次阳光拉长影子,车轮带我穿过藏房,穿过森林,穿过山谷中不时传来的几声鸟鸣,才发现身边的一切是如此的安宁,如果这是一条修行路,路上的行者就是自己,恍惚中可以和最真实的自己畅所欲言!
  抵达卧龙镇,却是很失望,前年是破烂的样子,今年更加破烂,镇前那个大水坑都还在那里讪讪的笑着,不是特区么?每年那么多经费,却连一个大水坑也补不了……我犹豫了,因为一路过来,遇到三拨人招呼我:小伙子,到哪里去?
   “邓生沟,翻巴郎山!”
  “去不得,路上有冰,没有住处!”
  “没事,我带了睡袋!”
  “你带锅盖都不得行,冷的很!”
  “……”
  抬手看看时间,才2点半,如果在卧龙住下,明天五点就要起来跑路,还的像上次一样使出追风的速度,才能当天翻阅巴郎山,出发越早,暗冰越多,根本跑不起来,更要命的是现在的体能根本不是那时状态,还是晃悠到邓生沟,试试森林保护站能否借宿,实在不行,就去“阿甘牛肉店”旧址露营吧,野外过夜,想着都激动,于是,我又二晃二晃的继续前行。却不知道,卧龙到邓生的这35公里缓上坡将给我一个大大的挑战。
  前出卧龙10公里,峡谷更加幽闭,阳光也时不时的被山峦挡住,阴影斑驳之处,气温下降很快,慢慢的,树影枝横的路面上有了冰渍,被车轮压实,一接近我就条件反射的捏刹车,结果后轮根本抓不住冰面,让我摔了好几个跟头,好在上坡速度不快,倒没有损伤,下车推行吧,一步一滑的慢慢前进。如此折腾了几次,身体的亢奋渐渐散去,体能消耗很快,最后连意志力都无法管理大腿的酸软,推车,基本上是推行五百米,再慢骑一公里,自己都不好意思回敬偶尔路过的车辆伸出窗外的大拇指。
  晚上6点,开始夜幕,艰难的抵达“阿甘牛肉店”旧址,竟然亮着灯,一个羊倌出门来,问我 在路上有没有见到一头羊,答曰没有。几句交谈,欣然的了解到羊倌郭大叔去年开始住这里放羊,可以接待两三个驴友,现改名为“驴驴店”!这下心里有底了,先去邓生沟森林保护站碰碰运气,毕竟印象中那里条件会好一些,亢奋的情绪刺激着身体,呼啦几下爬上最后一圈四公里的大坡,却发现保护站一片黑灯瞎火,好不容易遇到一个工作人员,那家伙却态度蛮横的一口拒绝:政府重地,恕不接待外人,另外没电,没水没吃的!难道你们当神仙?好话说了一大通,完全油米不进,还“建议”我回骑20公里到三道桥村子借宿,你妹的!
  幸好有“驴驴店”,不至于真的露营野外。而这回骑下坡的四公里,让我真正见识了邓生沟传说中的冷,夜幕一擦黑,温度急剧下降,连忙换上抓绒服和防风裤,带上厚手套和面巾,也全然顶不住放坡的冷风,而这种冷是一种可以穿透皮肉、刺进骨头的冷,只感觉两只爪子放佛不是身体零件一般,疼的麻木……狠命的捏住刹车,控制好速度,回到“驴驴店”时,面巾竟然被呼出的气体打湿,然后被冻成一块!郭大叔热情的加满柴火,给我倒上热水,让我坐在炉子旁,好一阵子才缓过气来,第一次知道零下十多度是什么感觉!郭大叔其实就是卧龙人,在镇上也开了家客栈,只是淡季生意不好,还要负担两个上大学的孩子,才顶着政府的禁令在这里放羊,山林之地不准放羊?这是什么道理!那有特区经费补贴?村长有!我们没有!那可以把这里改为一个客栈,毕竟邓生沟前后几十公里没有人烟,是驴友们的必停之地?政府不准!开小卖部也不准!那其他村民靠什么生活?种地!外出打工!保护熊猫!熊猫不是都迁到雅安去度假了么?我们守家!@#¥%……山民的淳朴让我唏嘘,而这个世界是怎么了?
   郭大叔熬好一大锅合菜,炖了香香的腊肉,我和他侄子围坐在火炉旁,热气腾腾的吃了顿晚餐,喝茶抽烟吹壳子到九点,山里实在没有什么活动,只能泡个热水脚上床休息,而今天的疲惫,也却是让我有些萎靡,躺到郭大叔让给我的铺上(他和侄子挤一铺),竟然还有电热毯!郭大叔说我打鼾声音大,先看会电视(想不到吧,只不过只能收几个频道,郭大叔只看新闻),你们先睡吧,浓情之至,我却疲惫至极,感激的道声晚安,沉沉睡去!这些预料不到的幸福,和小小的意外,才是旅途最真诚的感受,感谢路上的所有!
耿达出去,路过的一个藏式村子,碉楼(新修)开始出现,标志着这里已经进入嘉绒藏区,莲花,藏区的吉祥图腾。碉楼的历史要追溯到吐蕃时代,一般认为是为了抵御蒙古人的进攻而修建,据传加绒藏区历史最悠久的碉楼有1200年历史,详见那个法国妞(名字不记得了)的研究资料,国人汗颜吧 “驴驴店”郭大叔、他侄子和我的晚餐,暖暖的一大锅,吃得热气腾腾。郭大叔说我没有福气,上次有驴友过来,刚好赶上他们煮野猪肉,可惜这里没有电话信号,有好吃的也通知不到你。在“驴驴店”吃住一晚,郭大叔只收40元,但请驴友们尽量多给一点,邓生沟有了这个地方,至少我们也有了一个可以遮风避雨的“家”。 “驴驴店”全貌,郭大叔说今年五一开始要悄悄整一个小卖部,再整两个通铺出来,方便大家,自己也补贴点家用,祝愿一切顺利!邓生沟前后几十公里并无人烟,这里很简陋,却很温暖!
邓生沟,右拐就上巴郎山,保护站修的跟星级酒店似的,却只有冷漠。 原来卧龙出来不远,海波就上2000罗,怪笑的熊猫,将一直陪伴我们到日隆镇。 暗冰路段,注意一点,不要狠捏刹车,只要有一点速度,慢慢放过去就行,保持平衡很重要,我可吃了不少苦头,不过,还是推车吧,安全第一呢。
本帖最后由 水云长风 于 2014-4-14 23:27 编辑

   “艰难”一日,34公里极陡上坡至巴郎山垭口过程中,海拔直线上升1800米,有十几次想把单车丢掉的冲动,有十几次想放弃骑行搭车上山的想法,还有数十次骂自己“傻逼”又来爬这座山……但一直坚持着,拒绝好心司机的搭载邀请,翻过雪山、趟过冰凌、战胜高反、打败疲惫……这是一种很熟悉的微妙感觉,就如同川藏线归来,面对生活、工作和未来,我无所畏惧!巩固她!放大她!岁月以诚待我,我以积极对待前路!
    D3 邓生沟——巴郎山垭口——日隆镇 70KM
    昨晚“霸占”了郭大叔的床铺,有电热毯陪伴,让我在寒冷的邓生沟睡了一个美美的好觉,早上爬起来,凑合着屋外的水沟,用面巾狠狠的擦了一把脸,还没有走回屋子,短短两分钟,面巾居然冻成一块,可以像木板一样竖起来,实在让我惊讶这里的冷!
    和郭大叔依依拜别,站在公路上,远处的雪山已经被阳光镀上一层薄薄的亮色,面前的水泥路延伸到还未醒来的树林,眺望,两天的艰难奔波和体能适应,不就是为了再次拜访熊猫国之巅么?佛前一世诵经,和修行千山万水,其实都是和最真实的自己对话!那远山之巅的云霞,一遍遍的梳妆天际,不也是一种修行么,只叹这樊笼岁月里,差点在名利场中迷失了自己。
    出发!熊猫王国之巅!
    郭大叔这里没有早饭,简单的吃了点干粮,冒着寒冷冲向前方。今天特意穿了骑行裤,只是这玩意实在太薄,根本不能保暖,不时用手摸一下冻的麻木的双腿,一片冰凉,仰望头顶的阳光,金灿灿的铺满山坡,加紧蹬上几把,希望早些拥入她的怀抱,享受温暖。
    昨晚郭大叔告诉我,邓生沟以上14公里的小卖部老两口已经回来了,运气不错,那里有热水,可以再次品尝“世界上最好吃的方便面”。有着这个诱惑,初始的爬坡并不费力,进入到阳光线内,温暖覆盖全身,忍不住亲吻周遭干净的空气。大地开始苏醒,不时有车经过身旁,喜欢开朗的藏族副驾驶打开车窗对我善意的大吼“加油”和一堆听不懂的祝福,我也意气的握拳击胸,然后给他一个大大的拇指。没有了拐弯抹角,直接而大方,甚至可以面对面的直抒喜怒,这才是男人之间打交道的方式!
    小卖部,向前到日隆镇,往后回至卧龙区,前后几十公里就这一家,老夫妇在这里给大车加水,修建厕所,也给风尘仆仆的旅者提供热水,和简单的食物,驴友们感激的送给这家小店“世界上最好吃的方便面”荣誉称号,尽管这里简陋,简陋的只有土坎上一间破旧的木屋,但在苦行者眼中,抵达这里,就意味着希望和信心!感谢两位老人的善意!舒服的泡了两碗康师傅,坐在太阳底下和老爷子闲聊,路过停车方便的旅客对我的自行车和装备充满好奇,评头论足……如果时间停滞,就这样恣意的享受阳光和安宁,将是多么的幸福!
    然而我只是匆匆的过客,前方的未知诱惑着我,吃饱喝足欣然上路,心境空灵,一路上,孤独的旅者被阳光拉长身影,晃悠在水泥路上,当时我在想什么?憧憬着站在日隆镇舒适的客栈洗浴间,任热水滑过眼帘?思考着巴郎山垭口背后到底是如何梦幻般的世界?还是反省着那些过去的日子里让人恍惚的成败得失?我不记得,也许,我只是贪恋路上的风景,不想让过去的快乐和忧伤,占据我现在享受路途的情致。
    或推,或骑,都不重要,也不再理会卑微的自尊,遇到美景,我依旧会欣喜的停下来,拍上几张照片,或者看到一只山鹰盘旋,仰头张开双臂对它大叫,没有人催促,也没有逼迫时间,让速度慢下来,这才是真正的旅途。感觉累了,大不了把车车和行李推到路边,然后四仰八叉的趟在水泥路上,阳光迷糊了我的眼,云朵一片片飘去,你们要赶往何方?
     赶到熟悉的“巴郎山熊猫国之巅”石碑时,正好有几个藏族小伙子停车拍照,骄傲的说着:“以后隧道修通了,就没人愿意上来看这样的景色呢。”说的极好,大家都知道二郎山之险,却很少有人绕过隧道再上老路去看一看山巅的模样,那高尔寺山和剪子弯山隧道修通,估计川藏线也要少一分4000米云游的豪迈吧?稍作停留,冲刺最后的6公里,可体力实在不支,推行200米,骑行800米,赶在变天之前爬上垭口,却没有多少的兴奋,我更在意的是山那一边的风景,严格说来,这里才是未知旅程的起点,迎接我的,将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小心翼翼的检查车况,穿上抓绒衣、冲锋裤 ,围上面巾,戴上厚手套,谨记司机们“注意冰凝”的提醒,慢慢的放坡,冰雪路面,速度严格控制在20以后,却还是出门就摔一跟头,很多地方只能推行,30公里的下坡,竟然放了两个小时才抵达日隆镇,安全就好!
    顺利的找到背包客栈,舒服的冲个热水澡,点上二两泡酒,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12年巴郎山之行拍摄的“世界上最好吃方便面”,补偿一下这次忘了拍照的遗憾。前后几十公里,只有这一家哟。 邓生沟往上大坡几公里就看到这个路牌,这个国宝是在提醒我们别打瞌睡么?笑的怪兮兮。 这货就笑的比较灿烂了,配合我的好心情,赞一个,4000,有点压力。

邓生沟的早晨,错过了日照金山,阳光已经给雪山装点上了一层亮色,然而,山谷并没有醒来,寒意催促着我赶紧爬坡,小心冻成冰棍。 阳光正好,心情正好,享受其中,触摸温暖。 玩低端手机的孩子,自拍得找到这样的道具,我是景中人,也是人中景。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