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灵山之亮 于 2014-4-30 16:59 编辑
游览线路:
1)左溪——东角山——仙桥——至德公庙旧址——太极岩——平溪峡谷——乌鸦弄——天梯峰(灵山最高峰,海拔1496米)——乌鸦弄——大山底——茗洋水库。全程野路,需用时13小时,风景优美,强度大,有一定险度,需向导,登山绳索。当然也可以登顶天梯峰原路返回,用时9小时左右。
从左溪出发沿着旅游公路车子可以开到东角山后面(4.5公里),靠左有一上山入口,入口到仙桥四十多分钟。此段有几个岔口,逢岔就左拐直至仙桥。叫仙桥却没有桥,很是蹊跷的问题,也许是因为有着很多仙家的传说吧才取名仙桥。这里水源充足,幽静,有高山梯田。

仙桥溯田而上20分钟有一岔口,右拐进去就是《灵山志》记载的至德公庙旧址。这里三面环山,中间非常开阔,地势平坦呈四层阶梯状布局。据《灵山志》记载,灵山至德宫,由唐代至德道人初建,曾经是灵山上香火最旺盛的一处地方这里最鼎盛的时候,曾经有道徒百余众。至德道人籍贯和生卒不详,传说他云游至灵山东台峰下,见有数洞穴呈太极图样分布,且洞前空旷,风光秀丽,便于此结庐修炼,收徒传道。至德仙逝后,其徒募资修建道观,道观建筑逾3000平方米。鼎盛时期,这里道教音乐悠扬,道士诵经之声不断。如今已是一片废墟,成仙者仙踪何在,早已不可追寻,只有宫观的墙基、烛台以及废墟里那些形落物,诉述当年灵山至德宫道教的繁荣。

平溪人家稍事休息,继续出发。沿着田间田埂,跨过小溪开始了此段强度,难度,险度最大的驴行。岔路繁多是最头疼的问题,就是走过一两次迷路也是正常不过了。天梯峰,灵山最高峰,海拔1946米,直入云霄,风景优美。远眺一览众山小,茗洋湖就在眼前,犹如明珠镶嵌在群峦之间。登顶,几处都需借助登山绳索的帮助,更有甚者,就差那么几十米也无力上去,只有望顶兴叹。

从天梯峰下来走乌鸦弄,穿越直降到灵山背面的望仙乡大山底林场。大山底林场——茗洋东村,这段路就相对轻松了,在山间小路毅行,沿途欣赏山里村庄的生态景色。车子需到东村接,注意的是也只限于20座以下的车子进到东村。车子沿着茗洋湖边行走,过大坝,走湖村清水县道回到左溪。
茗洋湖位于距江西省上饶县城50公里茗洋,前身为茗洋关水库,后改称茗洋湖。
茗洋湖建成于1959年,是一个面积近3000亩,蓄水达4240万立方米的高山平湖。驾一叶扁舟在茗湖绿波赏荡漾,诸峰秀色,幽谷薄雾,天上彩云倒映水中,大有水赏琼瑶、水下龙宫之感。端坐舟头垂钓,任小舟自横,观水上鹭鸟翻飞,水下鱼虾竞游,别有一番情趣。十里绿波十里游,满目青山遍地歌,驾轻舟至杨婆古桥登岸,伫立古桥头听老农讲寡妇杨婆织麻搓线捐资造桥的故事,观桥下群鱼游动争食和牧童在远处竞游嬉戏的动人画面,尽管已是日落西山,仍会乐不思归。
由水库大坝往右至东灵村,有陡峭山道可登老鸦、龙头、龙须、方石、圆墩诸峰。登顶揽胜,俯视茗湖十里烟波,绿漪荡漾,如舟如梭,渔歌唱晚,堪与西子媲美,淇池争妍。
南宋词人辛弃疾在灵山西筑庐小住6月,遍游灵山,并作《沁园春·灵山齐庵赋》,赞美灵山的秀丽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