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脚步丈量历史的厚重:我的长城行之城子峪到董家口长城穿越 - 河北 - 8264户外手机版

  河北
走过了不少的长城,每一段长城都用斑驳的城墙在诉说着无比艰辛的过往,我们在概叹长城这建筑的伟大的时候,不禁又想起当初长城的建造都们要付出什么样的努力才能成就如此伟大的工程,在如此险要的工事上,用什么样的方式在守卫着长城,抗击着外族的入侵?所以,我们应该保护长城,让长城千万别在我们的视线中消失。这也是我这次看到了听说过很久的那个传说中的长城守护都张鹤山老人后发出的一些感慨。      几个月前,我们走过一次小河口到董家口长城的穿越,今天我们又来到了这个熟悉的地方,离董家口不远的地方,有个叫城子峪的小村庄,小村的山上就是长城,看着在山上蜿蜒的长城,我有些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动了,有些跃跃欲试,尽管腿上的伤还没有好,感冒咳嗽依然很厉害,可是对于长城的向往,让我不由自主的想爬上去,一睹这段长城的真颜。
       我们应该记住这一天,2014年4月27日,因为这一天,我们在领队唐山黑哨的带领下,来到了这个地方,见到了传说中的张鹤山老人。这个老人是一个很普通的农民,可是就是这个貌不出众的老人,用了一生的时光在守护着这段长城,他每天都上山,看看这一段他深深爱着的长城,他的足迹遍布于整个山野,遍布于这段长城的每一个角落。这个老人难道不值得我们由衷的敬佩吗?他似乎每一天都在用脚步丈量着历史的厚重。
       就是照片中这位朴实的老人,他就是著名的长城守护都张鹤山老人,他应我们今天领队唐山黑哨的邀请来给我们讲解这段长城的历史,讲解的最后他还不忘记叮嘱我们,千万要爱护长城,千万不能在长城上做一些损坏长城的事情,是的,我们走过很多的长城,对于长城的破坏程度我们都是痛心疾首的,我们这些喜欢户外徒步,喜欢万里长城的人都有深深的同感。我们同时也向他保证,留下的只是脚印,别的东西我们全部带走。我们的领队对于长城的爱护更是有过而无不及,他有时候甚至为了保护每一块长城砖,禁止我们使用没有保护帽的登山杖。
       这段长城是明代长城,是当年的名将戚继光将军主持修建的,关于这里,还有很多的传说,据说,现在的城子峪村是由当时的两个小村组成的。城子峪段的长城修好后,由于这里的人居住分散,防御力量薄弱,经常遭到敌人侵扰。明嘉靖年间,便将两个小村的人搬到了现在的城子峪村,并修建了一座城堡,这就是大家所说的南门楼子。为纪念这段历史,两村各出了一名代表,在城堡南侧栽下了两棵松树,以示两村人的友谊万古长青。        明代守边名将戚继光任蓟州总兵时,在城子峪村得知这两棵树的来历后,欣然把这两棵松树命名为“友谊松”。1938年日本鬼子入关,驻扎在城子峪村。由于戚继光是抗倭名将,犯了日本兵的忌讳,他们要放火烧掉这两棵树。村民们知道后,自发提水救火,但由于火势较大,东侧的松树被烧死了,西侧的这棵侥幸得以存活。        当然,这些都是传说,具体的历史真相我们无从考证,但是,如今城子峪村的村民,都是由浙江金华、山东大柳树等地来的边防军和守仓库的军士们的后裔。
        我们听说过关于这里长城的说法,关于库楼,铺楼,媳妇楼等等,听完了老人关于长城的讲解后,我们便开始登长城了       就是顺着这条山间的小路,我们开始了今天的长城穿越,尽管我们知道,这条路线很简单,很短,但我们依然兴趣盎然,因为我们知道,我们即将看到传说中的那几个独特的楼,尽管我们知道,每一段长城都有她独特的地方,都有许多传说。

本帖最后由 往事随风8 于 2014-5-2 10:24 编辑


这是我们看到的第一个敌楼,虽然已经残破,可是对于未经保护修缮的长城来说,这也算是保存完整的。对于这个敌楼到底叫什么名字,我们不知道了,张家楼,李家楼?据说当年,士兵们将民居和长城连成一个攻防体系,民居的窗户、布局全部根据战事需要修建。等长城修成后,为了更好地护城守城,戚继光又将楼台按户分派给各家守卫,并以各家的姓氏命名,于是才有了城子峪长城上的张家楼、李家楼……但我知道,长城还在,我们民族的脊梁还在。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
      起步就是一个爬升,我们今天来的人有挺多都是新人,有些不适应,但是经过了这段路之后,大家都找到了感觉,今天我依旧担任收队的工作,看着大家前行的脚步,我想,今天的难度应该很小,都能够完成。
手台里传来了领队的声音,让我们沿着小路找到长城后,都上长城。我们爬上了长城,看到的就是这样一条路 对于这样的路,我们都看到过很多了,已经没有城墙了,有的只是原来墙基的碎石,静静的在这里,依然守卫着这片已经守护了几百年的土地。几经沧桑,长城已经不在具有抵御外族入侵的功能了,我们都是一个大家庭,一个国家了,曾经的经历都已经成为了历史。但是长城依旧在,我们对于长城那种挚爱依旧存在。
登到高处眺,看到的是一片片青山环绕,祖国山河秀美,长城依旧壮丽。
远处一个个耸立的敌楼,我看到这些,总有一些莫名的冲动,总想把自己的足迹遍布在长城的每一个角落,对于长城总有一种难言的喜爱。


四海闲农大姐,登上长城,指点江山。

远处青山叠幛,植被茂密,春天的长城比起冬天的长城少了一分历史的厚重和沧桑,多了一些勃勃的生机。每一座敌楼都是不一样的,具体的功能都不知道,有的连着城墙,有的离城墙很高,很难攀登,我每到一个地方,总在想,它以前到底是什么样的?到底都有什么样的功能?希望真的能有一天,能够和张鹤珊老人一起登上这段长城,听他讲一讲每一段城墙每一座敌楼的故事和艰辛的过往。

        这座楼据说就是传说中的库楼。有的也说是铺楼。历史记载,公元1568年前后,东北满州女真部族迅速强大。为了巩固边防,朝廷紧急征调名将戚继光任蓟镇总兵,并让他从浙江、福建等地调集精兵强将,对该段长城进行全面重修。由于工程浩大,守卫任务艰巨,同时也为了稳定军心,明朝廷破例允许外地官兵的家属随军前来守边。城子峪就是当时明长城驻军的“火药库”。当年,士兵们将民居和长城连成一个攻防体系,民居的窗户、布局全部根据战事需要修建。 大家都被长城的壮丽和山间的美景所吸引,纷纷举起相机,频频按下快门,收藏和保留这美丽景色。 这座楼在这个角度看来,保存的罕见的完整,她是不是就是传说中的媳妇楼?听说有一些守卫长城的将士在战斗中牺牲了,他们的老婆们擦干泪水,纷纷拿起了武器走上了守卫长城的战斗。听到这些关于长城的传说,我们有些感动,就是这些淳朴的人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在捍卫着我们民族的尊严,守卫着我们的疆土。而他们的后代在继续着他们的使命,无偿的保护着这一段留下他们祖先印迹的伟大建筑。


队伍在行进中渐渐远去,今天的路线本来就不长,我们应该细细的品味这段长城,所以我在后面收队也放慢了脚步,我想把每一处斑驳的城墙都留存在我的记忆中。 每一段长城都有这样的地方,都说这像我们民族的脊梁。 曾经一起穿越过小河口董家口长城的雪山大哥。


当时还没怎么注意到,当我整理照片的时候才发觉,这段长城保存如此的完好,也是如此的美丽。希望下次我们再来的时候,还是这样完好的耸立在这里。
这是一座结构相当复杂的敌楼,已经塌了半边,不知道具体叫什么名字,是干什么用的,但是我想当年一定有她重要的地位的。 这一段城墙保存都很完好,走在上面,耳边仿佛响起了曾经的鼓角争鸣,我仿佛看到了当年壮丽的战场。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