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徒步——苏州虎丘 - 青海 - 8264户外手机版

  青海

                                一个人的徒步——苏州虎丘

      如果有幸你到苏州走出新建的火车站,只要稍留意一定会看到有这样一幅广告牌,上面写着:“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据说这句话是宋朝诗人苏东坡说的,当年诗人的赞美成了今天虎丘的广告词

    虎丘是苏州乃至中国、世界久负盛名的游览景区,她那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完全可以与诸如罗马、威尼斯、雅典等世界任何一座历史名城相媲美。可以这样说虎丘景区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块石头都记载了从春秋战国时代以来一系列历史事件,是中国悠久历史社会发展长廊中一幅精美的图画。

    虎丘,原名海涌山。据《史记》载:春秋时期,吴王阖闾在与越国的槜李大战中,不慎受伤,不久就死去了,死后数日他儿子夫差将他葬于虎丘,据说,葬后三日有一只白虎蹲在山上,所以把“海涌山”改名为虎丘山。

景区国家AAAAA5A旅游景区秀美的景色,悠久的历史文化景观,享有“吴中第一名胜”的美誉。



其实我对虎丘并不陌生,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和十多年前曾两次走进苏州虎丘,现在说起来那些都是我不愿提及的往事,以后当物是人非,时过境迁后再谈那些经历或许能轻松一些吧。记得当时我在虎丘拍过几张黑白和彩色照片,只是目前我人不在西宁,无法找到那些照片,不然上传了和现在的照片对比一下是很有趣的。虽说我在虎丘曾两次留下过身影,但脑海中却没有什么印象,尤其是第一次年少时游览虎丘如果不是看照片几乎都不知道那是虎丘。只记得那张照片我是坐在一块叫做“点头”的石头上拍的黑白照片,一个人还煞有介事般地坐在那里傻乎乎地望着相机镜头(照片不在身边,可惜无法来个“今昔对比”)。

今年清明后的第二天46日我再次来到这里,虽然过去来过两次虎丘,但脑海中对虎丘几乎还是一张白纸没有什么印象,这次来虎丘之前我就暗暗思忖要弥补过去的缺憾。

据了解, 一般的寺庙都藏在深山,而虎丘却是山在寺中。有一句打油诗就形象地点出了虎丘寺寺包山的特点:“老僧只恐山移去,日落先教锁寺门”


虎丘位于苏州市西北郊,有多条公交线路直达这里,交通十分方便。那天天气与前一天我在上方山游览时的天气截然相反,是个阴天。早晨九点多我从公交车站下车后就看到耸立在山山巅之上的虎丘宝塔,没有停步径直走到售票窗口,递上一百元整钞,售票员从窗口递出一张门票和60元钱,我疑惑地问道:“一张门票多少钱?”
女售票员回答很利索:“40”。
“40?”我有些不大相信,因为没来之前我已经和家人打问过,都说是“60元”。
“不是60元吗?”我还是不放心地又追问一句。
“5到10月份旺季是60元,现在不是4月份吗?还没到5月吗”。
我这才恍然大悟。

还没进虎丘山门,站在石桥上就看到有一水墙门上写有“海涌潮辉”四个字。这四个字点出了虎丘的来历,远古时这儿是一片枉洋,几个绿色的岛屿在潮涨潮落时隐时陷,当时称为海涌山的虎丘最矮小,却美丽,如浩淼碧波中闪烁的明珠流辉至今。睡墙门体现了水乡人家的门面和脸面。
走进虎丘最先映入眼帘的不是什么古迹遗址,竟然是一个开满鲜花的木制长廊,虽说天气阴沉长廊内还略显昏暗,但各色鲜花竞相开放夺人眼球。每年清明前后南方各地公园景区,多是“鲜花盛开的地方”。虽然才是早晨9点多钟,但景区内游人已经熙熙攘攘。

网上介绍说:
“吴王阖闾在苏州建阖闾大城是在公元前514前。那时的中国正是春秋时期,各小国之间战事不断。正当我国大部份地区还处在青铜器时代,吴国因为铸铁、铸剑而出名,出现了欧治子、干将、莫邪等著名铁匠。公元前496年,吴国对越国宣战,吴王阖闾受伤死于返程途中。为了修建吴王阖闾墓,吴国动用了十万民工,并随葬三千把宝剑于墓中”。
近日我在网上获悉吴王夫差剑重回苏州,时隔2500年寒光逼人。感兴趣的朋友可在网上查询到“吴王剑”的由来,有很多曲折动人的故事。
穿过一条长廊便是通往吴王墓地的山路,按虎丘游览顺序最先经过“头山门”和“断梁殿”,此时我与游客的注意力基本都被四周的鲜花所吸引,没有拍下这两处的照片,其中“断梁殿”有许多历史故事,由于我没能拍下照片,在此不去诉说,它是虎丘的二山门。
刚走不远路经一口泉眼,上写“憨憨泉”
据说“憨憨”是梁代一位和尚的名字。相传他是个双目失明的孤儿,到虎丘寺当小和尚。每天下山挑水,有一次在这里因满地青苔滑了一跤。他想既有青苔一定潮湿,或许就有泉眼,便用扁担在地上挖,终于找到了泉眼,并用泉水治好了眼疾。从此取名憨憨泉。千百年来,憨憨泉水沏虎丘白云茶一直是虎丘寺僧侍奉贵宾的佳品。
我举起相机想拍张理想的照片,还没选好角度,忽地从旁边上来一家子游客,大大小小十多口人,他们好奇地围着泉眼又摸又坐,用手机不停地拍照,久久不肯离去。我站在边上耐心等待时机,这家人拍够了还没离开,忽地又上来七八个二十左右的小年轻,嘻嘻哈哈疯疯癫癫,围着泉眼打闹不止,让我很是恼火,真想即刻离开,转念一想这次不拍下“憨憨泉”还不知何时才能再来,只有坐在一边继续等待。所以拍下这张无人身影的照片费了好一会时间。

距离“憨憨泉”不远的对面路上,又有一片石头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我走到跟前瞧见有一石头上写着“试剑石”。
这块中间裂开的巨石就是虎丘山非常著名的“试剑石”。相传两千五百年前,吴王阖闾为了争天下,召吴国铸剑高手干将、莫邪采“五山之精华、六合之精英”,在苏州相门外开炉生火,治炼三月,始终不能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莫邪奋勇纵身火中,炉中金铁销熔,终于铸成了一对雌雄双剑。  也有说是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寻觅吴王随葬的三千把宝剑,得到一剑后,随手向一块巨石砍去,巨石当即裂成两半。 
当然再锋利的剑也不可能劈开巨石,试剑石是典型的火山喷出的凝灰岩久经风化后沿着裂隙形成的大缝,酷似剑劈。但人们仍然热衷于用剑劈开的传说

循石阶继续向山上走,路边有一“枕石”。关于枕石,有说因为晋代高僧生公常在此阅读经书,倦了便枕石而眠,故得名。也有说明秀才唐伯虎在此处休息。

这条并不算长的山路上,最吸引人的当属“真娘墓”了。真娘又称贞娘,本名为胡瑞珍,北方人。本是良家女子,因父母相继病亡,唐安史之乱时,逃难至苏州,无依无靠,被迫堕入风尘,在苏州阊门外乐云楼接客。相传真娘貌美、善舞、工书、精于棋画,名誉苏州。大财主王荫祥慕真娘之名而前去拜访,两人颇为也颇为相投。王公子求婚于真娘,却遭婉言拒绝。王生求婚无门,重金贿赠鸨母留宿真娘房中,真娘被逼自缢身亡,以死守身。王荫祥悲痛之余,斥资厚葬真娘于虎丘,并于墓上建亭纪念。历代很多文人墨客同情真娘,在她的墓上题写一些诗词,她与杭州另一位名妓苏小小齐名,被誉为“香魂”。
在真娘墓前,我听有导游为游客介绍说,“王老虎抢亲”故事中的部分内容说的就是真娘。我在网上搜索后没有发现该故事与真娘有联系的说法,不过“王老虎抢亲”故事发生的地点就是苏州。
站在真娘墓前,不知何故我忽然又想起来那位“怒沉百宝箱的杜十娘”,嗨——几千年中国封建社会妇女的命运几乎都是凄惨不幸的。
现将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真娘墓”一诗附上。
真娘墓
真娘墓,虎丘道。
不识真娘镜中面,唯见真娘墓头草。
霜摧桃李风折莲,真娘死时犹少年。
脂肤荑手不牢固,世间尤物难留连。
难留连,易销歇,塞北花,江南雪。

走过这段山路眼前豁然开朗、景色壮丽,这里是虎丘山的主景所在。千人石是虎丘的中心,有一个大石盘非常平坦,记得过去可以站在石盘上面回顾四周风景。今天看到石盘上竟然种满了菊花。有一老者在石盘一旁支起三脚架,弓着要专心致志拍照片。见此人一时半会没有离去的意思,我端起相机索性连他一同收入镜头。石盘下的文字介绍说相传晋代高僧竺道生从长安云游到此,于此石上讲经说法,下有千人列坐听经,故名“千人石”。
我站在“千人石”上,环顾四周,但见东南松柏成林,西北轩阁迭连;近看剑池绝岩耸壑,远望山顶巍巍古塔,境界开朗,心旷神怡。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