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纬35°飘忽不定的山口----穿越昆仑山之克里雅(攻略篇) - 甘肃 - 8264户外手机版
D15:14号营地(苏巴什河谷海拔4223米)—15号营地(普鲁河谷海拔3748米)
后面的路一直沿普鲁河谷穿越,海拔下降幅度很大,普鲁河谷8月水很大,早期的路基基本已经不存在,只有残损的牧道可以行走,这一带属于放牧的维族人不多,但是普鲁河谷无非是放牧最好的地区,所以遇人几率非常大,所以后面的路程危险性越来越小,会慢慢走出无人区回到文明社会,据早期走过这路段的杜一介绍,峡谷路很陡峭小路推车很难走,但背包徒步会轻松很多,沿路水源补给比较充足,河水流量大,非必要时避免过河。晚7点普鲁河谷扎营,行程约18km。
D14:13号营地(硫磺达坂下海拔5050米)—14号营地(苏巴什河谷海拔4223米)
今天要翻越硫磺达坂,计划行程只有16km,需要翻山强度还是比较大,从营地出发开始缓上翻越硫磺达坂,硫磺达坂海拔5114米是新藏高原北部边缘上的一个标志性的达坂,翻过硫磺达坂后沿干枯的河道下山,海拔急速下降,晚间到达苏巴什河谷,苏巴什在维语里的意思是河水之源,这意味着缺水的日子马上就到头了。晚7点扎营,行程约16km。
D13:12号营地(2号火山脚下海拔4834米)—13号营地(硫磺达坂下海拔5050米)
今天要沿乌鲁克盆地经阿其克库勒缓上,到硫磺达坂山脚,路上需留意饮水补充,阿其克库勒虽然属于淡水湖,但经常年蒸发,使得湖边的小水洼都有很强的咸涩味,湖周围泥泞无法靠近,有了去年藏北的经验,这种咸涩的湖水喝上三天也是可以的,从今天开始一直到苏巴什河谷约40km内基本没有合适的淡水补给,一定要留意备用饮水,晚7点前到达硫磺达坂山脚,行程20km。
D12:休整(考察记录1、2号火山,2号火山脚下12号营地海拔4834米)
今天不赶路不必早起,可以睡一个小懒觉,扎营点在1号火山脚下,从卫星图和相关资料显示,乌鲁克盆地一带大小火山有很多,最有标志性的只有这1、2、3号火山,1号火山相对高度约150米海拔4921米。1号火山考察完毕收拾行李徒步去3号火山,距离6km左右,晚上2号火山脚下扎营,行程6km。
D11:10号营地(阿克苏卡子海拔4963米)—11号营地(阿什克库勒湖边海拔4711米)
今天强度很低,沿早期残损路基缓下,道路平坦宽阔,15km后下到乌鲁克盆地,经过乌鲁克库勒湖边,今天除了赶路另一个任务是要登上昆仑山3号火山,据记载1951年5月20日,筑路大军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一号火山喷发,迫使筑路大军全军撤退,从此早期测绘的新藏线被迫停工遭弃。后面两天会在乌鲁克盆地休整,登火山考察,晚7点1号火山脚下扎营,行程25km。
D10:9号营地(阿特塔木海拔5218米)—10号营地(阿克苏卡子海拔4963米)
今天前半程沿克里雅河谷缓上,12km后翻越海拔5300米的阿特塔木达坂,后半程沿阿克苏河谷缓下,一路有早期筑路大军残损路基做导向,路况基本平坦,强度不大,阿克苏河谷水量充足,齐膝深,但不需要渡河,后面几天饮水充足,如果体力好可赶到计划营地外4km处的阿克苏卡子,有早期筑路大军的指挥部遗址。晚7点扎营,行程25km。 注:后两天乌鲁克盆地缺少淡水,需在阿克苏河谷补充3天饮水灌满6L水袋。
D9:8号营地(克里雅山口海拔5413米)—9号营地(阿特塔木海拔5218米)
今天目标23km,一般强度,行程过半,食物消耗,背包重量慢慢减少,后面会越走越轻松,据王铁男日志介绍,这一带野牦牛较多,需格外注意多加小心。后面5km会经过克里雅河谷,沿途会近距离接触冰川,晚7点前扎营,行程23km。
D8:7号营地(海拔5430米)—8号营地(克里雅山口海拔5413米)
今天将翻越克里雅山口进入新疆,后面的穿越会一直沿早期筑路大军的残存路基为导向,据瑞典人Corax介绍,克里雅山口并不明显,没有垭口的标志,2007年王铁男的介绍里也没有明确出克里雅山口的具体坐标,或许克里雅山口只是一个阶段性的过度吧。今天强度并不是太大,晚7点前克里雅山口下扎营,行程20km。
D7:6号营地(昆仑山下海拔5210米)—7号营地(海拔5430米)
后面两天强度稍大,属于缓上坡,但不明显,今天大部分时间是在起伏的山包上行走,极其耗费体力,靠近昆仑山脉,运气好可以远远的看到Chungce冰川,今天将是整个行程的一个里程碑,离开西藏进入新疆。晚7点扎营,行程20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