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一片落叶1 于 2014-5-26 16:39 编辑
酷暑天露营会理烂坝,烈日炙烤下品味铜火锅
在四川省会理县至今仍保存着制作铜火锅的手工绝活,这一工艺,据考证,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会理人一年四季,喜煮食铜火锅。几乎每家人都有一个铜火锅,其形上鼓下扁,形似鼎彝,带有浓厚的中原文化色彩。每一口铜火锅都由锅座、锅槽、锅盖三部分组成,锅座和锅槽之间以插销连接,重约4公斤,拆卸和携带都方便。造型精美、工艺精湛,简直就是一件美轮美奂的艺术品。目前,会理铜火锅正申报列入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当人们拥坐在铜火锅前,其乐融融地吃着火锅,其实也在不自觉地感受着传承数百年的工艺文化。据说,会理居民经常用铜火锅煮食物,人体内铜元素得到了充分补充,极少发生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症和痛风、少白头等疾病呢。如今,会理铜火锅不但本地供不应求,甚至远销北京、广州,还成了这座古城引以为豪的一张名片。
酷暑天气哪里去?我们去露营!在热心驴友老廖的大力推荐下,周末我们整装、启程、跋涉、落脚来到了位于会理的烂坝水库尾部的大青沟露营。
同行的驴友老廖是土生土长的会理人,这次露营老廖主动为大家制作他的拿手好菜-----铜火锅。为了让大家吃得可口,早在周四、五他就把做火锅的主料:火腿、土鸡、猪肉、各种干菌子及各种蔬菜准备好了。六十多岁的人了,在攀枝花最近持续的高温下不辞辛苦地为大家采购食材,真是不容易!
关于食物的传承,恰恰是在最平凡的生活里。我们停在哪里,哪里就会燃起灶火。大家虽然帮不上啥忙,可是也一起动手操作。其实可供铜火锅煮食的食材很丰富,真是“一锅煮尽天下美食。”只要点起炉火,端起碗筷,每个平凡的人,都会在某个瞬间,参与创造了舌尖上的非凡。
一层层填料、一勺勺加汤、一样样入菜。。。。。。就这样,大家协助着料理,傍晚时分,热气腾腾的火锅就冒出了香气,那缕缕的香气弥漫在大青沟的谷底,久久不肯散去,以致于附近老乡赶着上千只的羊群路过此地都连连称赞,更有趣的是一向忠厚尽职的牧羊犬都失职了,左右徘徊在我们的营地不肯归去。
有一千双手,就有一千种味道,中国烹饪,无比神秘。美味的每一个瞬间,无不用心创造,代代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