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顶两天,登顶老麦垛子、天华山——山鹰户外老麦垛子、天华山穿越游记 - 辽宁 - 8264户外手机版

  辽宁

2014年5月31日星期六  晴

这两天,沈阳的气温达到了三十四、五度,酷热难耐,山鹰户外组织驴友穿越老麦垛子、天华山,帮了驴友一个大忙。大山里的温度低,可以避暑,大山里的景色美,可以怡情,穿越还能锻炼体魄、陶冶情操,这真是一举数得。

怕穿越时太热,我带了5瓶水,两根黄瓜,一盒圣女果。早上,还不到六点钟,我就赶到了集合的铁西广场。或许是老麦垛子、天华山穿越这条线路太诱人了,虽然组织者发公告的时候,宣称这是一条强线,参加者还是趋之若骛,58个驴友乘着大客车,浩浩荡荡地开赴本溪

我对辽宁的山用美术概念做了划分,辽西的山如同水墨画,千山的山如同油画,本溪的山就如同素描。车到山脚下,抬眼一望,满目青山,妖娆妩媚,恨不得马上投入她的怀抱之中。其实和我急迫的心情一样,车上每一个驴友都想尽快上山。没等领队发话,已经有心急的驴友出发了。

山鹰再次请来了本溪藏羚羊俱乐部的“狂猛”做领队,看那结实的身材,矫健的步伐,就知道是户外的强驴。“狂猛”还在为上周鸡冠砬子探线没能带大家登顶抱歉,这一次一定带大家圆满完成老麦垛子、天华山的登顶任务。

老麦垛子岭是是本溪和丹东的界岭,主峰海拔1021米,冈脊延绵曲折,钢浑有力,山上巨石形状各异,森林植被茂密丰富,“狂猛”领着我们直奔顶峰。58个人,那也是不小的队伍,队伍中有老的,象我这样年过六旬的;有小的,从来也没登过山,穿着便服、旅游鞋,跟着妈妈来的小姑娘;还有脑袋一热,连登什么山都不知道的小夫妻;有体质好的,自己说曾经跟着强驴骑兵跑过山的;也有体质差的,体重220斤,走路都呼哧呼哧上喘的。这样的队伍,走起来自然拉出了很长的一条线,迤俪而行,如同七色彩虹,浸润于青山之中。

老麦垛子岭看上去挺温柔的,浓密的植被中,笔挺的柏树如同羞涩少女修长的秀发,蜿蜒的油松如同成熟少妇头上卷曲的大波浪。然而,貌似温柔的老麦垛子岭,暗中却与登山者叫着劲呢。一个多小时的闷坡爬上去,抬头看老麦垛子岭的峰顶,正看象忧郁的山神,侧看象愤怒的雄师,有人胆怯了,放弃了登顶。有驴友问我:“你还登顶吗?”我犹豫了,说心里话,这时候,我的腿有点紧张,抬头看一眼峰顶裸露的岩石,我怕登不上去。坐下来喝口水,放松下心情,一股坚毅的力量鼓动我上去。我毅然站起来向峰顶走去。

我手脚并用,爬了上去。先上去的驴友已经在上面欢呼了,我沿着石缝上到最后几块巨石的下面,要上去必须从一块巨石边上背对巨石跨越过去,而且巨石没有任何可以抓住的地方,我胆怯了。这时候,我的心理有点矛盾,上去吧,心里胆怯,不上吧,只差一步。能不能从另一边上去呢?巨石的另一边是一块刀刃样的薄石,我扶住它,探头向前看,前边只有一米多深,钻过两棵低矮的灌木,也可以到达峰顶,我跨过薄石,爬上了峰顶。老麦垛子的峰顶是几块怪异的巨石,面积不大,我们上去的十几个人几乎是身贴身地站着,爱照相的女驴们兴奋地摆出各种POSE。登高才能望远,老麦垛子是我登上的第一座千米峰峰顶,那一刻,我也为自己骄傲了一把,在我65岁的年龄,登上了这样一个峰顶。“狂猛”说,一般穿越老麦垛子的户外群从山下走上来,除了很少几个强驴能登上峰顶,大部分只能望峰兴叹,你们真行!山鹰在户外群中并不强悍,但是,登顶的驴友却有十多个人。

或许是老麦垛子岭的景色太迷人了,驴友们几乎忘却了登山的疲劳,眼望着前边的天华山,好几个本来不想走的驴友改变了主意,向天华山攀登。走下老麦垛子岭,在本溪与丹东分界的地方,一片如茵的草甸子吸引了大家。放眼望去,草甸子平平整整,一个包都没有,犹如五星酒店大堂的地毯。如果不是坡顶丹东与本溪的界碑,赫然立在那里,一定有人以为是欧洲瑞士的田园,那叫一个美。这那里,A线驴友B线驴友挥手告别,A线驴友继续向天华山挺进。这时候的我几乎没犹豫就迈开脚步继续前进了。

从界岭到天华山有一条山间小路,可以轻松前进,沿路溪水潺潺,一直到达通天峡。

通天峡是天华山景区的一部分,管理部门修了扶梯和栏杆,我们沿着扶梯一步步走上去,应该说天华山的景色很美,但是,因为走了扶梯,缺少了征服,整个过程平淡无奇,甚至攀登时的累和登上天台都没有任何感觉。因为在整个攀登中神经处于放松之中,没有了在山林中攀爬时那种紧张和集中。

从天华山下来,我们沿着去时的路往回走,有人坐缆车下山,我坚持走回去,返回来再爬老麦垛子草甸子的时候,身体已经到了极点,每走一步都要付出很大的辛苦,我咬牙坚持着,终于回到了老麦垛子那突起在草甸子上的峰顶下,到这时,我的心踏实了。虽然前边还有一个半小时的路程,但那基本以平地和下坡为主,我加快了脚步。7点32分,我回到了大客车旁边,已经有十几个驴友先我到达了,在我的后边还有20多人。

今天真是一次难以忘却的穿越,用时9小时52分,总行程23公里,喝了3升水,吃了两根黄瓜,半斤圣女果,两块巧克力,4块糖果,还有一块面包。

本帖最后由 关工委秘书长 于 2014-6-2 10:03 编辑



    经过三个小时的旅程,山鹰58人的团队到达老麦垛子岭山脚下。
本帖最后由 关工委秘书长 于 2014-6-2 10:04 编辑

    路边清清的河水吸引了驴友,洗一下乘车的疲惫,准备登山。
进山的路是一条石子路,不时有山里人骑摩托车经过。

    远远望去,老麦垛子岭以她温柔的姿态迎接远道而来的驴友们,但是,很多驴友不知道在她的温柔后面暗藏着艰辛。
    这路障是给山里的车设置的,它阻止不了驴友前进的步伐。
    这两天连续高温,在城里热得难耐,走进山林,顿时感到凉爽了许多,这时候,大家或许会感谢穿越的组织者,给我们带来了一次避暑的良机。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