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装驴行北京海坨 - 自驾游|摩旅 - 8264户外手机版

  自驾游|摩旅
本帖最后由 远去的烟云 于 2014-7-7 22:13 编辑

   说起来,这次重装驴行北京大小海坨之旅于我们是筹划已久。领队滨海线关于路上的功课自不必说,光是体力上的准备我们亦选择辽宁闾山、千山、抚顺三块石等地拉练了四次,体会了骄阳似火甚至雨中的重装驴行。直到滨海感觉有了一定的把握,这才选择日期订票准备成行。日期上的选择也与以往不同,要考虑的不只是大家的时间,还有大小海坨著名的金莲花是否如期开放,拍摄银河、星轨的最佳时间又要求是农历每个月的初一、三十,当然,如果想拍摄云海,头一天最好还是雨天等等,临行前滨海如此介绍。  
    提前一周订了火车票以后,我们三个人的目光就一直盯着北京延庆的天气预报了。6月26日至29日,四天的天气预报却一直在变化之中。先是预报26、27日两日皆有雨,后又是26日有雨,27日白天晴,夜晚多云,我们的心也就随着其变化如大海中的波涛上下起伏着,甚至想到了改签,毕竟北京不象是辽宁的本溪鞍山,我们可以说去就可以去的。    


    6月26日,星期四,北京延庆白天晴,21度至31度,夜晚多云。
  7时整,我们三人在沈阳北站汇合后,登上了从沈阳北站至广州站的T12列车,向北京进发。车里人不少,过道及车箱连接处都站满了人,以至于我这位资深烟民每次出去吸烟都要几次痛下决心,不过,比动车强多了。说起两年前和同事来北京一厂家开会四个小时不能吸烟憋得抓耳挠腮的窘状,滨海和风之舞都笑俺这个烟民没脸。  
    中午时分,就着带来的吃食,我和滨海每人喝了两个易拉罐啤酒,风之舞照例是饮料,三个人的话题自然离不开即将开始的北京大小海坨。我在QQ空间里发了一条说说:今天出发,开始北京小海坨征战之旅。蓬勃的鲜花,莫测的云海,璀璨的银河,有木有?朋友们点赞、鼓励、等着看照片的自然不会少了。我自己也对这次的行程满是期待。  
    7个半小时后,列车准时抵达北京站。三个人背着重装包蹒跚下车,还是蛮吸引眼球的。见到朋友派来的司机小张,一个很年轻稳重的小伙子,乘车前往下榻的酒店不提。  
    因为考虑到当日夜晚多云,企盼以久的银河无缘相见,所以计划第二天出发登山。和小张定好了时间,三个人自回房间休息了。  
    晚饭后,滨海提议去天安门走走。虽然以前多次来过北京,但晚上在天安门广场漫步还从未有过。三个人转了一次地铁,很快也就到了。可能是我们已经错过了高峰时段,所以北京地铁里的人没有想象中得多,虽然无座但也不至于让人推着上车关门,车箱里的人大多是在玩着手机,这个,已经成了全国的风景了。虽然不如看书读报那样文雅,但毕竟少了许多高声说话的嘈杂,也还不错。  
    出了地铁站,眼前的景象还是让我们有些失望,天安门广场已被诸多铁栏杆围堵得严严实实,夜色中的毛主席纪念堂、人民英雄纪念碑附近都有荷枪实弹的军警站岗,只能隔着栏杆照相了。随着人流去天安门城楼的途中,又遇到一队武警官兵徒步巡逻,这时你的感觉不只是庄严肃穆,空气中还弥漫着几分紧张。曾几何时,一直感觉反恐是自恃国力强盛到处伸手四面树敌的美国人的专利,没想到仅仅几年间,中国也不能置身事外。无论有什么样的政治诉求,针对平民的血腥暴力行为应该受到全世界、全人类的遣责,这个没什么好说的。  
    拍了几张照片后,三个再次乘地铁回酒店休息不提。


    6月27日,星期五。北京延庆,白天晴,夜晚晴,21度-32度。
  早上8时30分,小张准时来酒店接我们。路上说起来,这海坨山本离小张老家河北赤城县不远,但怎么走小赵确实不知道,自然是从未来过的滨海按照事先所做的功课领路了。  
    关于海坨山,百度上如此介绍:海坨山位于延庆张山营镇北部与河北赤城县交界处,距延庆约18公里,属军都山。主峰海拔2242米,为北京第二高峰。海坨山高峰有三个:大海坨、小海坨、三海坨。海坨山顶是一个长近10公里,宽500米,最窄处不过百米的草甸平缓山顶。海拔1800米以上是大草甸类型的植物带,有金莲花、黄花菜、手掌参、地榆、拳参、山丹等。南侧断裂升降显著,山势险峻,截云断雾,夏季时有骤雨如飞,古称“海坨飞雨”,又名“吞奇吐秀”,为妫川八景之一。现已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因为错开了周末,路上的车流还算顺畅。拐上八达岭高速公路出城,再下底道,一路顺利到达预先确定的登山地点—闫家坪。滨海想看看海坨自然保护区的正门,又叫小张继续前行。问了下保护区工作人员,这里游人不收门票,只是汽车每辆收取得30元的停车费用,便可以一直开到山脚下登山处。考虑到当日骄阳似火,而我们预先选定的线路又是一路山脊,几无遮拦,滨海决定就从景区正门这里登山,事后证明,这个决定还是相当英明的。当然,这是后话,暂且按下不表。  
    车抵山脚下后,三个人开始分配水和饮料,滨海包里还带着单反相机,三脚架,风之舞要背套锅,我这里还有炉具和吃食,实话说,都不轻松。因为线路有所变化,所以又留下10瓶矿泉水放在小张车里,当日背上山的水和饮料只有26瓶,我和滨海各背10瓶,余下6瓶交给风之舞装包。恰逢北京当地的十几位朋友来此地旅游,有好事者拈了下我们的背包,啧啧称奇,特别对我们中仅有的女队员风之舞敬佩有加。当日,滨海的负重近30公斤,我的近二十五公斤,风之舞的也有近二十公斤。  
    和小张定好第二天或者第三天来接我们的时间地点,十一时许,我们重装包上肩,开始登山。开始是一段台阶路,负重的我们自然感觉不会舒服,加上一直暴露在阳光下,走了一会儿便是大汗淋漓,气喘嘘嘘。半个多小时后,台阶路走到了尽头,接下来是土路,而且渐渐有了树荫。这里的土路很有特点,两边的树木的根须扎得不深,路上尽是伸展出来的树根形成的天然台阶,走起来舒服多了。  
    上升了四百米左右,来到水源地。滨海让我们多喝水,在这里补充水。虽然前几天刚下过雨,但水源地的水还是不大,涓涓细流,几乎听不到水声。看起来也不太清澈,滨海的意思是这里的水暂时不喝,背到山上烧开了做饭用也是好的。灌好了空瓶,继续前行。开始陆续遇到北京本地的朋友下撤,看打扮多是来旅游的,甚至还有穿着皮鞋登山的。朋友们对来自东北的我们很感兴趣,好心地告诉我们前方的路况,提醒我们背着大包登山路窄处多注意树枝的刮碰。自然了谢过了朋友们的好意,休息了一会儿,继续艰难前行。透过树林的缝隙,几次已经可以远远看到峰顶的蓝色的天空了,但脚下的路还是那么漫长,好象永无止境一样。这里路边的树木以白桦为主,树下的植物种类似乎不如辽宁这边丰富,野菜只见到了紫茎菠菜、大耳毛和老虎爪子,同时辽宁常见的老旱葱和天南星等有毒植物也没有。  
    登顶的最后一段路是走在落叶松林中,不知是什么原因,浓密的林中不时见到死树,我们身上的重装包过后,不时发出干枯的树枝折断的脆裂声。鸟也开始多了起来,唧唧啾啾地叫个不停,听来很是悦耳。落叶松林的空地处不时出现了高山草甸的地貌,矮小绿绿的野草匍匐了身子,金黄色的金莲花、淡黄色的蒲公英还有众多不知名的红色的、紫色的、蓝色的野花竟相开放,微风吹来,野草、鲜花随着摇摆,如仙女晃动彩色的地毯,又似花海绿浪在一波一波地起伏,眼前美景,不由让人屏住了呼吸,定睛欣赏。在这里拍了几张照片,三人开始冲顶。不多时,就来到了大小海坨之间的鞍部。这里的草甸比林中的略矮,花色也不如此前的丰富,视野却是极为开阔。正前方可以看到远方的群山连绵,天空中的朵朵白云不时变幻着形状;右侧的小海坨起伏着温柔的曲线,如一位睡美人侧卧;左侧的大海坨陡峭冷峻,如一位披甲武士横剑矗立,平坦的草甸两侧,柔美与阳刚,温情与肃穆,就这样合谐共存于天地之间……魂牵梦萦的海坨山,我们来了。我在心中低语,一时间眼睛竟有些湿润。   这个时间上山的驴友不多,草甸的左右两侧各支有四五顶帐篷,空手走在我们前面的两位当地驴友正坐在草甸中央休息。前前后后拍了一些照片,我和风之舞就随着滨海去选营地支帐篷了。支好帐篷,滨海独自一人去大海坨选取晚上拍银河的地点,我和风之舞简单收拾了一下,见时间还早,留她一人在帐篷内休息,我去大海坨找滨海了。通往大海坨的路还算好走,全是山脊路,弯弯曲曲地绕过山石。途中,遇到一铁丝网拦路。转了下没有其他的路,只好钻了过去。半路上,听到直升机的轰鸣声,回头远望,应该是林业部门护林防火用的一架直升机。
    在峰顶,让滨海帮忙用手机拍了几张我站在峰顶的照片,发到微信上,标题就是北京大小海坨我来了。鞍部那里网络信号不好,这里还成。顾不得朋友回应,我和滨海就下撤回营地了。  
    我们的晚餐很是丰盛。蒜泥肘花、干炸黄花鱼、油炸花生米、软炸里脊,紫菜蛋花汤,还有不多的几个黄瓜、荔枝。我和滨海喝了半斤闷倒驴,风之舞还是喝她的饮料。  
    晚饭后,天色渐黑。滨海背了相机、三脚架、带了炉具茶叶水去大海坨准备夜拍星轨和银河了,我和风之舞收拾完了以后,也上去陪他。  
    夜晚的大海坨峰顶风很大,气温很低。滨海忙着给我和风之舞拍了几张夜间人像,用炉具的挡风板做反光板,他倒是兴致很高。在上面待了一会儿,滨海怕冻着我们,以营地没有人不行为由,不断地撵我们回去,我和风之舞只好在夜幕中下撤,回到营地我就沉沉睡去了。第二天早上醒来才知道,滨海凌晨三点才回来,这一夜基本没睡,白天负重那么多,又要考虑线路的事,真的难为他了。    


    6月28日,星期六,晴,北京延庆23-35度。


    早上6点起床,晴空万里,自然没有云海呈现。煮了面条拌上炸好的鸡蛋酱吃了,收了帐篷,把垃圾全部装上袋子也放入包中。8时许,三人重新背上重装包,出发。今天的路线是登上小海坨,并从其峰顶沿山脊线一路下撤回闫家坪。在鞍部中央,又看到20多顶帐篷和几十个驴友,他们应该是昨晚上来的。因为晚上我们去大海坨了,所以不曾留意。上山时,看到一年轻的女驴友空手跑向峰顶,其开心无以言表,年轻真好,我在心里暗暗感叹。               小海坨峰顶现有两个标志物,一个是官方即北京规划委员会和北京设计研究院2008年共同设立的标有“松山(海坨山、海拔2198.38米”标志碑,一个是驴友用山石堆砌的一个玛尼堆,我们三人分别留了影并请驴友帮忙拍了合影后,继续下撤。  
     应该说,脚下的路还是很成熟的,开始时因为海拔的高度,时有微风,还不热,等下到一半左右时,还是高山草甸的地貌,自然没有树荫遮挡,天上的骄阳烤着,又是大汗淋漓了。休息了一会儿,吃了些东西,就再也不想起来。此时已是中午,陆续有当地的驴友结伴从山下上来,多是背了轻装包,又在外面栓帮了垫子睡袋的,粗略算了一下,今天有上百人要登顶海坨。一个有趣的特点是相比沈阳,北京的驴友还是以年轻人居多,在山中见到这么多阳光的面孔,年轻敏捷的身姿,还是让我心生羡慕。我在这个年龄,还在吉林某边防部队戍边,尚不知户外为何物,他们赶上了好时候。许多驴友见了我们会问还有多长时间登顶,我们的回答从三个小时至五个小时不等,可见这条路线驴友之多,队伍之长。当然,不只是一个队伍了。  
    走在前面的滨海估算离和接我们的小张约定的时间差不多了,脚下自然加快了脚步,午饭后也再没休息,路线也选择了多个漂亮的腰部环切,当然,随着高度的下降,面前的草甸也有了变化,开始看到红色的野百合花开得正艳,只是不多,星星点点地遍布其间。  
    13时30分许,应该是最后一个山峰了。从山腰切过去,远远地可以看到有几辆车停在山脚下,其中应该有接应我们的小张吧。走在前面的滨海转身喊了声让我们小心下撤后就大步流星地走了。14时,经过6个小时的长途负重拔涉,我们三人下降1000米,全部撤到了山脚下,司机小张笑着祝贺我们“爬山成功”,四人驱车向北京市内进发。    


    6月29日,星期日,晴,北京21-33度。    


    昨天回到酒店已近下午5时,洗了澡方觉通体舒泰了许多,三个人出去吃饭。找了一家陕西饭店,我和风之舞先让滨海点菜,我补充。菜齐了,不然哑然失笑,不能吃辣的滨海也是一脸无奈。因为上的几个菜中皆有辣椒,好在不算太辣,“可以忍受”,滨海如是说。  
    我和滨海喝了6瓶本地产的燕京啤酒,风之舞也倒了一杯祝兴,庆祝我们的海坨之行圆满成功。回到酒店,已是19时30分了,友人桂子来访。本来大热天(北京当日最高气温37度)的不想折腾她了,此前的电话中也说了这层意思。没想到她还是来了。我和桂子虽然神交已久,却是第一次相见,倒也一见如故,很能聊得来。当然,聊得最多的还是某论坛的人和事,包括彼此的文字。是的,桂子是我的一个文友,文字,特别是小说方面有相当的造诣。不夸张地说,她的《半片街》系列小说就是发在《小说月报》上也毫不逊色。22时,她启身离去,我下楼送她,很感激她来看我。  
    今天是我们北京之行的最后一日,下午两点半的火车,所以上午三个人还是出去转了下,滨海想去看看北大和清华,我和风之舞以前虽已来过,也陪他一同前往。倒了三次地铁,终于到了清华东门,却被告知学生考试期间,暂时封校,只好再坐地铁去北京奥林匹克公园。  
    鸟巢还是相当壮观的,水立方却比电视中见到的略小,好象也没有想象中的漂亮。倒是新建的七星级的盘古酒店有些特点,上首似龙头轻抬,上面的IBM的广告老远就可以看见。印象中世界上第一家七星级酒店建在阿联酋的迪拜,说是极尽豪华,没想到北京也有了。  
    照了几张照片,见时间差不多了。我们三个人回到酒店,又打车去北京站。悲催的是,我们乘坐的T11竟然晚点了两个半小时,17时48分才从北京驶离,而我回到沈阳的家中时,已是第二天凌晨1时了。我们的北京海坨之旅这才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注:星轨、银河的照片请参照领队滨海的帖子:海坨之夜 - 第1页 - 自驾|拼车 - 户外资料网 -http://bbs.8264.com/thread-2174188-1-1.html)
不知为什么,传上来的文字总有乱码,照片也有几张好象格式不对,上午要出去,回来再发吧。好照片很多奥。:)

  毛主席纪念堂夜景。

  人民英雄纪念碑

夜色下的天安门

出发,我和风之舞。

领队滨海在途中

我和风之舞艰难上坡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