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鸟谈谈户外重量与画质矛盾的情况下如何选相机 - 装备天下 - 8264户外手机版

  装备天下
本帖最后由 ZEAL177 于 2014-8-5 19:53 编辑

什么是户外,广义上讲出门倒个垃圾也是户外,但是有些路把手机从包里拿出来都需要勇气。

对画质没要求的。手机或者150-200克的卡片机,画质很多人已经觉得很牛了,但是雪山以上线选更保险的三防相机,看过帖子
背了单反上珠峰,结果拿出来早冻裂了(或许个案)。

对画质苛刻的。户外如果不怕重的情况下(定焦有18个主要常用焦段,画质不妥协党挑的,户外暂不考虑),主流画质最好是佳能无敌兔5D3加大三元(16-35,24-70,70-200)或者尼康D810+大三元(14-24,24-70,70-200)。考虑到佳能传统偏红,尼康偏绿,直出片风景更多考虑尼康。恒定大光圈加全画幅,画质杠杠的。重量更是杠杠的,加上碳纤维三脚架,云台,包,配件,约5公斤的起步重量。(当然现在这个配置在色影和蜂鸟只算标配,学生党也有钱了,如果不晒点莱卡可乐标,加点浓浓德味的词,晒图基本都没什么点击率)
也许有人会说还不够好,那好吧,徕卡、苏哈分别有28万的和40万的等你刷卡呢。再配几个牛头,正好100万。

入门单反APS-C画幅,如果在不缺钱的情况下依旧不是好选择,重量减不下来多少,挂的狗头不够出彩,入门单反比如尼康D5300套机18-105(590+490克),反正已经那么重了,不缺钱的情况下不如直接上尼康全画幅D600套机24-85(760克+545克),色彩、清晰度、锐度等等画质差太多,当然价格也翻了好几倍。截幅狗身+小圈狗头的入门单反画质可以被轻的多的大光圈牛头微单秒。


最纠结的就是中间,微单,单电(那层膜争议太大,不讨论)等,对重量和画质都有一定要求的。

微单类画质、做工、保值率公认最好是徕卡旁轴,莱卡的做工,全画幅的底,令人震惊的镜头群,爱马仕的热心参与,只是价格让多少人老泪纵横!例如M9,机身5万,爱马仕单镜头版直跳18万,三镜头套装更是跳到48万(当然也是被骂的最多,装*,暴发户,画质一坨屎,器材算个球等等)。莱卡98年起就把高端旁轴进化到全幅机了。所谓日本迷莱卡,中国迷尼佳,越南迷海鸥,这个经济基础决定一切。

入门微单 主流机型中:4/3画幅,最轻是松下GM1套机243克堪比卡片机;APS-C画幅,最轻是索尼NEX5T套机,344克。当然有些还要轻,比如宾得Q10,180克,但是传感器是(1/2.3)英寸,画质很多人反映和卡片区别不大。


进阶点的微单,这个级别微单就不配狗头了,开始大光圈牛变了。目前最主流的4个大光圈人文焦段牛头:松下恒定12-35(305克)、奥巴12-40(382克)、索尼16-70(308克)、富士18-55(310克)。索尼16-70,是24-105mm等效焦段扫街头,并不是传统的24-70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同样参数的相机,画质(或者叫风格)可以天壤之别,效果永远是一份价格一份货
举个例子:    莱卡 X2(定焦)345克(原价13400),光看指标低的像千元卡片机,出片效果色影论坛里很多测评反映完全秒掉1万元大光圈定焦指标党的日系机,(效果可能各人感觉不同,测评来自http://forum.xitek.com/thread-1267028-1-1-1.html)
    “徕卡 X Vario(650克)发布的时候很多人认为这是一台完全提不起兴趣的相机,APS-C小底、焦段跟个1855似的还小光圈,你没有看错,腾龙狗变都有6.3,这货标6.4,而且没有防抖!这机器的纸面规格就跟个微单套机一样,体积更是远超全副的RX1,卖2850人民币都有人嫌贵,恰恰徕卡开的是2850美金也就是贴个可乐标开RX1的价格骗骗脑残粉的机器吧。等你看了imaging-reSource的专业测评后,色彩偏差100.4% (日系主流中最好是D800,测出105%)仅仅在深绿和深蓝略有偏差,在色调方面,delta-C仅为2.6,这是Imaging-resource有评测以来的最小数值,在日系机身中这个数值往往超过4.5,
饱和度达到惊人的120%,远远超过日系相机110%的水准等等,也许这货真就值2850美金。”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b3ca3c0102flsz.html

       出片我的感觉是,狗头加牛身浪费,牛头加狗身不出彩,牛头加牛身要相当实力。跟着镜头选套机,是最划算的,机身一天一个价,镜头保值多了。而牛身+狗头贬值太快。当然对于一张照片修图能够修1个月以上的人来说,什么机器都够了,什么器材都是浮云,比如给可口可乐拍可乐标的那人,1张图修了6个月,修出1800多张副图,最后人家挑了一张(听说)。


附:论坛上总结日系、
LEICA、Zeiss镜头主要差异(网络观点,直出片考虑、后期修片大师无视): 富士镜头:天蓝,绿暗,红旧,黄锈,脸紫五大特征。
佳能镜头的片子特点是细腻,分辨率不错,但人偏红,其他色彩偏淡。
尼康镜头片子特点是锐度高,反差稍大,显得很“硬”,有时候扎眼。
奥林巴斯片子色彩鲜艳,锐度不错,反差稍大。
徕卡镜头色彩高度饱和,油润,看似锐度不高,其实分辨率很高,层次很好,片子有种自然的润泽,不扎眼 如果徕卡一般能以7片设计就能达成目标,其他厂商却必须用上11片镜片矫正。关于奶油和空间切割 Leica镜头拍出来的照片背景特别的漂亮与自然(Zeiss镜头亦然),也常听到玩家说徕卡镜头的 "Bokeh" 很特别——焦内如空间切割一般,焦外如奶油一般。其实日本各大光学厂在设计镜头时一直在研究欧州镜头是如何办到的,可以将镜头设计这样优秀;除了所见的色彩忠实的还原外,景物的立体感及明暗的细节与色彩层次过渡是如此的自然, 最让日本人佩服的是焦点後的模糊的散景, 德国在设计一支镜头时并不像日本动不动就用ED ,APO镜片,或非球面设计,而是真正有需要时才会如此做,反而会以最简单的设计以最少镜片(精密的镜片研磨及光轴组装精确度)达到最优的效果,或许在最大光圈的解晰无法像日镜般的优异,但焦外成相与焦点内层次与色彩的表现往往为日镜所不及,一但缩小光圈後整个光学素质大幅提升更使日镜望尘莫及. 关于LEICA和ZEISS的区别 Zeiss和Leica的不同在于:Zeiss着重于高反差的表现低频空间频率而不着重于高频空间频率的高反差表现。Zeiss的以此来补偿生产宽容度设计体系在Leica这里是行不通的。Leica的设计要求暗示着要严格地校正球面象差和色散,而且要求对于镜头设计的根本--让我们姑且称之为光学特性——要有深入的了解。也许你要花上超过一年的时间才能彻底了解一个提议的设计可以达到什么样的效果。一个可以记录高频空间频率很好反差的设计要求很小的宽容度。极细微细节的反差的再现对于对焦和加工校正的误差是极为敏感的。Leica镜头从一开始就由有光学工程师和机械工程师共同组成的设计小组来完成。
感谢第三页谢做了9年专业摄影的梁燃意见,但是提5点不同点。
一、无敌兔3,这个你可以百度,5D Mark III套机,可能各个圈子叫的不一样,甚至还有无敌兔3摄影论坛。也许无敌兔并不一定专指5D2。讲到的徕卡M不属于微单,这个不纠结,至少京东也是这么分类的。

二、佳能偏红尼康偏绿(或者叫偏冷、或者叫偏风景)本来就是业内最争议话题,梁燃竟然不知道。梁燃提出之后太平洋专门做了一个测试“真相侠解惑:真的尼康拍风景佳能拍人像?”http://dc.pconline.com.cn/512/5120938_4.html

三、说徕卡没有技术,如果你的工作室徕卡中幅单反镜头全套,可以做个测评对比说服下(比如尼康4万单反秒杀莱卡13万S2P,徕卡15万镜头不堪索尼1.5万镜头)。我身边有这样朋友花2万买个徕卡卡片机,结果和佳能2公斤重全幅单反一对比说完败,哭天喊地说徕卡技术不行,后来接触到徕卡中画幅单反,才发现和佳能技术不是一个等级的,但是你不能怪他,因为他的圈子接触的都是徕卡卡片机,甚至徕卡松下。做个不恰当比如,徕卡像宝马,尼康像丰田,的确你拿30万价位的宝马不如同价位丰田配置高,这并不叫没科技含量。
"德国徕卡的M镜头堪称世界上最好的镜头系列,目前在售的镜头中只有德国卡尔蔡司在整装镜头上拥有和徕卡竞争的能力,但是卡尔蔡司镜头常年无法形成一个系统,而徕卡的M镜头群,堪称是目前世界上还在上市的,历史最为悠久,质量最高的镜头群。语言来自中华网"http://tech.china.com/hardware/cameradv/11099120/20130808/17988106.html


四、“色影无忌那帮器材党就别提了”,色影和蜂鸟人家好歹是圈内数一数二的论坛。换个吧,你看太平洋测评一样把徕卡捧上天。
徕卡系统独有的色彩魅力,自动对焦速度较高,非常准确,高ISO表现比一般数码后背要好,防尘防滴、机动灵活,适应众多拍摄环境,机身设计紧凑、高效率、造工精良等等”http://dc.pconline.com.cn/pingce/smdfpcysr/1205/2779958_6.html,


五、“大光圈人文焦段牛头这种说法在业余爱好者圈里真是流毒甚广”我提大光圈人文焦段牛头,是因为他是最常用焦段,最性价焦段,我并没有说一定要这个焦段


最后说下,照片质量本来就是因为主观感受,争议大,没什么。各相机党争议更大。各论坛里尼康迷也不是看不起佳能“那是能把青藏高原上,80岁满脸沟壑的老奶奶拍成18岁少女的无敌兔啊”
佳能也看不起尼康“d800最大的进步就是画质已经惊人的达到了IPHONE5 的水平”
尼康、佳能迷更是一致总结索尼“有钱没文化、索尼肩上挂”





本帖最后由 zeal177 于 2014-7-31 09:28 编辑

定焦画质是好,但是户外肯定变焦方便的多,主流的多,定焦变焦基本靠腿,需要镜头群更多的多,在户外很多地方也不现实。比如现在各大热门景点旅游D800 24-70不难找的,但是肩上挑着1筐牛定走路的就很少的多。
本帖最后由 zeal177 于 2014-7-15 15:48 编辑

“24/3.5pc-E 听说过么,58/1.4听说过么,135/2听说过么,35/1.4听说过么?”
你讲的我都没听说过,确实承认画质看定焦,不过户外活动真不推荐扛着1-2筐定焦出门的,除非是靠这个吃饭的。

谢谢参与你的评论和照片,菜鸟学习了。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