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承德外八庙——小布达拉宫 - 河北 - 8264户外手机版
本帖最后由 北岳驴 于 2014-8-14 14:08 编辑
外八庙是河北承德避暑山庄东北部八座藏传佛教寺庙的总称。先后于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至乾隆四十五年(1780)间陆续建成。当时,北京、承德共有四十座直属理藩院的庙宇,京城三十二座,承德八座,复因承德地处北京和长城以外,故称外八庙。1982年,外八庙作为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风景名胜区的组成部分,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1994年12月,“外八庙”同避暑山庄一起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本帖最后由 北岳驴 于 2014-8-14 14:09 编辑
普陀宗乘之庙是 “外八庙”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庙宇,因仿拉萨布达拉宫而建,俗称小布达拉宫。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边疆各少数民族的首领都要集承德,为乾隆帝六十寿辰和皇太后八十寿辰举行盛大的庆寿活动,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全国民族大团结的局面。为了敬重各族信仰,团结各族人民,乾隆帝御旨建造这座大型寺院。
本帖最后由 北岳驴 于 2014-8-14 14:10 编辑
这座寺庙依山就势,逐层升高,气势磅礴,宏伟壮观。庙内大小建筑约60处,殿堂楼宇,星罗棋布,巧于利用地势和景物衬托,布局灵活,又不失庄严肃穆。主体建筑大红台,通高43米,台中央万法归一殿是主殿,殿顶部高出群楼,殿顶都用鎏金鱼鳞铜瓦覆盖,金光闪闪,富丽堂皇,极其雄伟壮观。底部因三层群楼合围,影阴暗,光照对比鲜明,造成了宗教森严肃穆的气氛,是宗教建筑上的瑰宝
本帖最后由 北岳驴 于 2014-8-14 14:11 编辑
当时,边疆各少数民族大都尊崇藏传佛教。拉萨布达拉宫是藏传佛教的一个中心。而藏传佛教宣称布达拉宫为观世音菩萨的道场。观民音菩萨的道场据说有三处:一在印度,一在西藏,一在南海(浙江普陀山)。乾隆帝认为,观音发祥于印度,然后先到西藏为本土,所以在承建观音道场便“仿西藏,非仿南海”。普陀宗乘之庙是在汉族传统建筑的基础上融合藏族建筑特点建造的,它是汉藏建筑世世术交融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