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古镇 爱情天梯 大娄山
2012年10月底,与老陈在马鞍山闲谈,他说想利用休假到赤水的丙安、大同古镇、合江的福宝古镇、江津的中山古镇去看一下。丙安、大同、中山古镇几年前我是去看过的,但不妨再去看一下,因为我特别喜欢、欣赏古镇那种风情、味道(当然,能否长住那是另一回事,这就和欣赏山水和在山水中劳作其区别是一样的道理!),尤其是中山古镇,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当时第一次去的时候,因为时间匆忙,就下决心以后还要去看。于是对老陈说我也想去看。于是我们决定偕同前往。只是我要骑摩托,老陈坐班车,我们决定在路途上联系根据情况决定汇合点。
原准备是从茅习路而下先到赤水的丙安、大同这条线看起去的,但临行的前一天即11月2号晚上,老陈打电话来说中山古镇爱情天梯的女主人公去世了(这个新闻中央电视台也播了)要在11月4号上午下葬,准备先赶到那里参加女主人葬礼为她送葬。于是我们决定第二天先到中山古镇。
中山古镇我是2008年与老陈骑摩托到江津去游玩时无意中知道顺道去游玩的,此前我还不知道有中山古镇这回事(包括合江县的桡坝古镇,也是这种情况)。那是快到江津的时候,路边有快牌子指明中山古镇,需从一条岔路进去几公里,于是顺道进去看个究竟。开始我并没有抱多大期望,因为这些年来所谓古镇我也看了些,有的也名副其实,有的已很破败,而有的却是人造新景,名古实新,根本就找不到古镇的感觉,倒有一点羊头狗肉狗尾续貂的感觉!
那次到了中山古镇,刚一进入眼帘,就给我一种和以往完全不一样的感觉和视觉震撼:完全古色古香原汁原味的古镇,加之伫立在一条巨石怪石突兀密布的袖珍河流边,河水跌宕起伏,靠河边一排的房屋都是二三层的吊脚楼,两岸青山夹着一个古镇和一条赏心悦目的河,如一幅山水盆景!给人以极强的美感和视觉冲击力,当时就给我极大的震动!后来我才知道,这儿原来就是《龙虎斗》等几部影视剧的外景地。
第二天即11月3号一早我就骑摩托车出发了,中午过后到了习水县城,老陈还未到,还在半路,我在县城等到了3点钟他才到车站,说只有到寨坝的车了。寨坝到中山还有小几十公里,于是我们决定在寨坝会合。在寨坝,老陈比我先到一小会儿。在到中山的路上下起了小雨,路况虽好,但路是湿滑的,且有的地方大雾弥漫能见度只有十米二十米,行车较慢,到中山古镇的时候刚好天黑,我们寄存了车,在古街上找了一间栈房住下,在一家餐馆吃了一顿真正的晚饭,喝了酒,晚饭对我们来说比较丰盛且可口,每人花了好几十块钱。
中山古镇大约有一公里长,其实就是一条临河的独街,清一色二层楼,临河一边是吊脚楼,都是过去的木质老建筑,街面是石板街,商铺经营的都是餐旅、土特产、古玩、奇巧杂物等。遇赶场天或周末节假日,街上人群熙来攘往,颇有一点清明上河图的感觉和景象。
我们住的栈房是二楼之上的一个小阁楼,也就是人字形房顶隔出来的,也可以说是三楼。这个小阁楼又一分为二形成了两个小间,我和老陈隔着板壁各住一间。房间除了放一张床和电视外,还有一点走动的空间。房间里有阁楼窗户,听得见河水声,推开窗户是瓦沟屋檐,屋檐外就看见河,我和老陈就在这阁楼上住了三个晚上,晚上十点钟的时候,听得见街上传来更夫打更的声音。
上次我们来的时候,就发现中山古镇是环绕四面山风景区(国家级景区)的一个景区或者说一个景点。而中山镇本身及周围也有众多景点,当时我们买了游览图,但因时间仓促,我们未去看,其中有一个景点就是爱情天梯!
爱情天梯的故事和事迹是2006年一群驴友在中山深山里发现的,当时电视台播了这个新闻,还播了专题片,我也看了,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和记忆。登山是我所爱、最爱之一,又是登山又是天梯又有人文事迹,更是吸引着我,我期望有一天亲临实地攀登感受一下。我在心里对自己说:“现在我终于来了!”
“爱情天梯”的缘由,是早在上世纪50年代,一个20岁的小伙子刘国江爱上了一个26岁死了丈夫带着四个孩子的寡妇徐朝清,为了躲避世人和世俗的指指戳戳风言风语闲言碎语,为了躲避世俗的不容,俩人毅然带着孩子进了深山沟从深山老林悬崖峭壁上一条勉强能上的打柴打猎小道上了一座海拔1500米的高山,在山上一块小平地上建房居住、开荒种地打猎养蜂蜜生活养儿育女(其间他们又生育了三个孩子共7个孩子,其中一个5岁时夭折,一个送给山外人家收养)并把儿女送到山下读书长大成人。改革开放的八十年代初,儿女们下山在山下山外居住生活,他们俩仍不愿下山,独自在山上生活。
直到2006年被外界所发现并宣传报道出来,他们的事迹和爱情故事才为世人所知。
在山上的几十年间,刘国江为了家人也为了自己能方便一点地上下山,他几十年不辍地在陡峭兀立的山上岩石上筑路、凿石梯,錾子钢钎用掉了几十根,即使是儿女下山后的20几年间,他也没有停止这项工作,为的是为了让徐朝清能更方便地上下山(虽然徐朝清在山上几十年也没有下过山几次)!不知不觉的,几十年间他竟在山道上垒砌、开凿了6千余级石梯!为了让徐朝清上下山方便一些,他还在陡峭的石梯壁凿錾了一个个手扣。
可以想见,他们经历的,不仅仅是爱情,还有生活的艰辛!还有那一份对世俗的叛逆的勇气!
刘国江徐朝清对爱情的坚贞相守和他们面对生活艰难的坦然面对,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把儿女拉扯成人的精神和故事、事迹,深深地打动了还没有麻木的世人!
遗憾的是,爱情天梯在被发现的第二年即2007年的12月,男主人公刘国江就因突发脑溢血去世了。
刘国江老人去世后,他们的儿女把徐朝清老人接下了山生活了5年。现在,徐朝清老人也走了。我想,那些在山上遇见他们的驴友是幸运的;那些在他们二位老人都还健在的时候就上山去朝拜、看望他们的人是幸运的!我当时虽然也有想法,但因条件不成熟,加上也没有下决心,所以也就是心动没有行动,所以现在成了我心中的一个遗憾!幸而现在我还能补救的是,我还能去体验、感受登临天梯,感受想象他们在山上的生活!
晚上逛街遇见了一些从全国各地赶来的为徐老人送葬的人,都住在古镇街上,其中有新闻记者,有被称为“网友”的人,有什么称呼都不是的人当然也包括我们,有年纪大一点的更多的是年轻人。其中有一个只身从福建来的姓包的小伙子,约好明天和我们一道同行。
经打听,到天梯还有二十几公里,要经过一个叫长乐村的村庄集市,到了长乐村还有十来公里,路况很烂。到长乐村虽有班车,但要9点钟才有,于是我们商定第二天不骑摩托一早走路去。
第二天,虽然勉强算是早起,但收拾物件、吃早点已耽误了不少时间。到了古镇背面的新街(走路也要从那里过)车站(实际就是一段停车点),就看见一辆面包车开来,小包拦了车问了一下,里面坐有4女一男,他们是包车到爱情天梯去的,驾驶员同意我们坐,每人100元钱,包来回,他们也没有反对,于是我们就上了车。
路极其溜滑难行,刚出新街不远,就差点陷在那里,又堵车,费了很大劲才走出那片地。此后,每走一段车子就打滑或陷在泥里不能前行,必须下来推车。我们4个男士自然担负起了推车的任务,溅了一裤腿的泥浆。有一段甚至还和前一辆面包车的男生合力推车才把两辆车推上了坡!
爱情天梯和徐老人儿子在山下的新居在同一个山沟里,两岸峰峦夹谷,风景优美。因是雨天,两边山峰上云雾缭绕云蒸霞蔚气象万千!
在车上经过交谈知道车上的4位女士和那位男士来自四川永川市。由于大家的缘分,大家都留了电话和QQ,还在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合影留念。
刚刚到达公路尽头,就听见了送葬的鞭炮声、唢呐声,徐老人已经开始下葬,下葬地在一个坡上的山林中,我们加快了脚步,从一个小水坝上过去,又走过了一栋小木桥,上了一段很滑的坡,到了徐老人安葬的墓坑前。此时墓坑周围站满了从全国各地来的送葬者、新闻记者和当地群众,有几百人。徐老人的子孙们则跪在徐老人的灵柩前。徐老人的安寝之处与刘国江的安寝之处只有两米之遥。
葬礼毕,从外地赶来的送葬者们纷纷前往爱情天梯,感受两位老人的情怀。而我则是人文的感受和欣赏山景兼而有之!
从墓地回到公路上继续往峡谷深处走,走过了徐老人在山下的居所,当地送葬的村民正在吃饭,房屋四周和墙上有一些已经陈旧的各方人士送给两位老人的祝福横幅,当然还有送葬的挽联祭丈等。走过房屋不远就开始上山,开始一段小路还是土路,也不太陡,这一段路已经是两位老人的爱情小道,上面铺满了不知什么人铺洒的一朵朵洁白的白玫瑰,据说这是虔诚人士或者说“善男信女”们铺洒的,大约有两三百米长,人们就从上面踩过。走完了白玫瑰后,就开始爬坡,且山势和路径很陡,或在悬崖巨石的边缘,或曲里拐弯蛇行而上,有的地方近乎笔直!
刚开始攀登梯步的时候,登了一小段,同行的4位女士中有3位有畏难情绪想打退堂鼓,但其中有一位却要和我们一起坚持攀登,并且我们要一起回去她们也要等我们,于是另外3位还是决定和我们一起攀登!小包年轻力壮,发扬友爱精神,帮其中一位背包的女士背包。
路上一边是络绎而上的人们,还有在徐老人新居所开完追悼会就登山的“善男信女”们,此时他们也络绎而下。在一些只能容单人纵队上下的地方,则后上的让先下的,后下的让先上的才能通行。我看见有一对大约50岁左右的夫妇(我估计应该是夫妇)搀扶而下。
路途虽然艰险,但一路风光无限,风景绝美!且空气异常清新,真个是天然氧吧!人文精神、美景二者得兼,实为身心愉悦的极大享受!并且我在心里决定:等公路修好了,还要再来攀登,也要好好的欣赏一下山下爱情谷的风光。
在快要接近山顶的时候,走了一小段平路拐了一个弯就终于看见了两位老人的爱情小屋或者说爱情土屋!这是一间面积大约只有不足百平米的土墙瓦屋,有的墙体已经开始损坏。小屋坐落在两个山头之间的一小块空地上,空地上开垦有小片田土,种的芋头、南瓜还在生长着,据说这是徐老人生前因怀念山上的生活不时上山种植照料的。
在这十数公里渺无人烟的峡谷深山中,我打量着周围的环境,想象着他们的生活,我想到了一些恰如其分表述的字眼:天地人合一、与世隔绝、神仙住的地方、神仙般的生活、世外桃源等等。当然,理智理性的设身处地地想一想,他们的实际生活远没有我们外世人(外面世界的人)想象的这样浪漫蒂克,相反,他们的生活充满的是艰辛,尤其是把几个孩子拉扯成人可以想见他们经历了怎样的艰难!只不过,他们是乐在苦中苦中有乐,只是他们有这份爱和勇气!而今人所看中和崇拜的正是这一点!要想复制他们的生活和那份爱,我不敢说没有,但却是千千万万人复制不来的,也经受不住这份考验!就像长征一样,可以有所体验感受但不可能复制的!
至于外世人赋予他们的“爱情”之说,我想虽然他们的行为的的确确是爱,他们心中也有爱,并且有巨大的爱的勇气!但他们并没有意识到、也不知道这是什么“爱情”和“爱情”这两个字眼!“爱情”这两个字是外世人加在他们身上的光环!换句话说这是外世人对他们的“爱”的本质的发掘!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那个偏僻闭塞的小山村,他们又不识字,想来也没有人给他们讲过《西厢记》、《桃花扇》、《梁山伯与祝英台》、《罗密欧与朱丽叶》之类!他们心中虽有爱,但他们过的其实是苦日子,至少是清苦的日子,只不过这是他们必然必由的选择,只不过是他们甘于这种清贫清苦,他们并不知道这是爱情,他们并不知道这世上、山外还有“爱情”二字,还有“爱情”一说!而他们的实际行为和选择,正契合了山外人对爱情的追求!
爱情天梯有如此深厚的人文内容,有这样好的自然景观,有如此多的人慕名前来,就不可避免的涉及到旅游开发和打造旅游品牌的问题。我认为,爱情天梯完全可以打造成全国一流的旅游景点、品牌,这是上天赐予江津人民、中山人民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只是在开发中,除了挖掘其人文内涵外,要把适当的修整和保持原貌结合起来,除了必要的修整外尽可能的保持原貌。我听说当地政府要搞一个碑林,把有关爱情天梯的诗文书画精品刻印上去,我认为这个主意在文化内涵上就不错。
有一条小道从爱情土屋的一侧继续上去,约百多米,是一个凹崖,岩石下放有蜂桶,这是两位老人养蜂的地方,路到这里就终止了,前面是悬崖绝壁,这里是爱情天梯所能到达的最高点。
虔诚的人们纷纷在爱情小屋前摄影留念,观赏了一会儿就往回返。
回程虽然要省力些,但难度却绝不亚于下山,甚至有过之无不及!原因是梯步较陡又狭窄,需小心翼翼攀扶而下,个别地方若不小心滑倒就会滚下山崖后果不堪设想!我们下山的时候,就发生过一次险情:走在我前面的一对小情侣,男孩不小心滑倒,离悬崖边缘只有半步之遥!我们都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
我们下山的时候,还有不少未及参加葬礼的人往上攀登。
回到中山古镇,已是下午三点,几位同行者都要离开,我和老陈还要在中山镇逗留一晚,继续浏览古镇和其它景点,于是我们挥手告别。
回想这次与他们同行参加徐老人的葬礼,真是大家的一种缘分和巧合,因为若不是遇见他们,我们步行是赶不上徐老人的葬礼的。并且路是稀泥烂浆太溜滑太难行走,很累人不说也很不爽!而他们要是不遇见我们三个人,则极有可能在半路打回转,因为车子根本没法前行,并且要不是有我们一道,他们也可能不会坚持上天梯,这会成为他们此行的一个遗憾或不完美!当然以后可以补。
第二天,我们看了两个古庄园,虽有观赏价值,可惜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尤其是枣子坪庄园,好几米高的房屋立柱全是或圆或方一人甚至两人合抱的原生石柱,颇有圆明园的气势,可惜许多已被毁坏。两座庄园原装的雕梁画栋花窗板壁门框和价值不菲的古家具用具装饰品(还有一点点被居住人家保留)等大多已被取走,现在有的是后来居住者补的,但已没有原来那种精美和味道。更令人气愤的是,这种大规模的破坏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改革开放已进行多年文明文物意识已经萌芽的时候才被当地政府的政府行为破坏的!两座庄园文革都没有被破坏逃过了那场史无前例的大浩劫,却毁在了人文意识觉醒的年代!真是令人愤慨和惋惜!可见当时的当地政府领导尤其是那两位一把手,其素质之低下、行为之恶劣、意识之丑陋不端、遗患之无穷,可见一斑!
我们原准备是看了庄园后启程的,我准备回去,老陈还要继续到合江、泸州、重庆等地。但看了庄园后,已是中午两点,加之天又不时的下着细雨,于是我决定再在中山住一晚,明天一早动身。老陈说他去看一下有没有车,没有车他再回来。下午3点半,老陈也回来了,说没有车。就这样我们又在中山古镇住了一个晚上。
第二天早上吃了早餐后,我和老陈就分手了,他往合江、泸州,我打道回府。
在回程中,在一个叫柏林镇的地方打问到到綦江的路不烂较好走,于是折向綦江。綦江属重庆市管辖,与贵州桐梓县相连,川黔公路、铁路纵贯两县。我准备经桐梓、官仓镇、山盆镇回茅台,因为从桐梓到茅台这是一条直线,我还未全程走过。
从柏林到綦江因有相当一部分路是山区小公路,虽不算烂,但路较窄,且有的地方坡陡弯多,车行较慢,加上不时停车拍照,到綦江时天已快黑,所以住下后就随便浏览了一下綦江市容夜景,包括綦江河上那座上世纪九十年代因垮塌而轰动蜚声全国的綦江吊索桥而后又重建成的彩虹桥。
第二天一早从綦江出发。从綦江到桐梓是川黔大公路,本不算太远,路况又好,但一路观赏风景、拍照,到新站时天已向晚,于是在新站歇宿。店老板说他这里常有背包客、骑单车摩托的在这里住宿。
川黔公路从綦江开始沿綦江河而上,过了赶水后就开始翻越大娄山,一直到桐梓县出了娄山关才结束。路上景观是我最喜欢的山景和气势磅礴的山脉。
一路上经历了若干盘旋而上和盘旋而下,最令人心仪的是翻越凉风垭的七十二道拐。所谓72道拐,当然是一个形容和略数,全国公路连续72道拐的恐怕还没有。但大娄山凉风垭虽没有72道拐,但从爬山起大大小小40道拐是有的,这已经是天下奇观之一了。其中有一个回头弯形如葫芦,上下公路最近处除了垂直距离外几乎没有水平距离,堪称天下第一急弯、回头弯。
翻越大娄山凉风垭使我想起了不久前我独自翻过的二郎山(老公路),就公路而言,翻越凉风垭的弯道之多之急,不亚于二郎山,只是山体没有那么险、陡,公路也远比二郎山好。凉风垭山口处正在进行避暑、旅游胜地的景区开发、建设。夏天在这里避暑,真是一个绝佳的境地!
翻过去的凉风垭,其坡度、高度和公路的弯度都没有北坡高、陡、急,原因是大娄山是矗立在四川盆地边缘(南缘)的,是贵州高原与四川盆地之间的屏障!从四川盆地(綦江)翻上大娄山就是贵州高原,北坡山脚海拔低,南坡山脚海拔高,所以从北坡海拔较低的四川盆地翻越大娄山的相对高度远高于南坡的相对高度。
翻过凉风垭的南坡只有一个地方连续拐了两个紧连着像回形针一样的急弯!虽然如此,但却有几个长坡,且坡度较陡,要说危险,一点也不亚于北坡,甚至有过之无不及!尤其是雨天、凌冻天气。
途径夜郎古镇,要从岔路拐进去十多公里,原准备去看一下,但经打问,夜郎古镇的房屋、古建筑在十多年前的一场大火中毁于一旦,现在都是新建的房屋,于是没了兴趣,因为我想看的、感受的是古不是新。
过桐梓(桐梓我来过多次所以没有停留)到官仓镇,经多方打问并证实,官仓镇与遵义县山盆镇之间交界处还有十几公里路太烂,又是雨天,摩托走都非常吃力!这条路的两端我几年前是走过的,所以想当然的认为接合处已经应该改观修好了,所以才选了这条路,没想到仍是老样子。我出来是游山玩水的不是赶路的太烂的路我是尽可能不去,除非不得已。无法,只好改道绕道遵义市(未到市区)高桥镇到山盆、芝麻这条线,这条线我认为百分之百是通的并且是好路因为在好几年前是毛路的时候我就走过两次,路修好后我也走过一次,就在几个月前。所以掉转头回桐梓向山盆、芝麻方向行进。由于回路绕得太远,还未到山盆天就已经黑了,连夜继续向芝麻进发,准备连夜赶回茅台。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对这条路较熟悉有绝对把握路况又好连问路都不用。
过了芝麻就开始连续若干急弯下坡,谁知应了那句老话:人算不如天算!快到观音寺(遵义县与茅台所在县交界处)的时候,路上灯火通明,一群人正在用水泥铺路!我顿感绝望和大惑不解:这条路明明我在几个月前才跑过的,好好的水泥路!一问才知道,原来刚打好的水泥路有的地段不合格,被责令重打。我再一次无法可想,只好又退回芝麻,此时已是晚上10点钟。无论是路途遥远还是时间、体力及安全,我都不能再跑,只好在芝麻住下,镇上只有两家旅社,我问了一家,20元钱一晚上。
第二天一早我准备干脆直接从遵义市回茅台,也只有这条路可走了,这是坐车走过千百回的路。在向一个开摩的的人问路的时候,他却指给了我一条说可以绕过芝麻到观音寺修路那一段的路,说只有一小段路不好,但也不是太烂:“我们拉人到观音寺那边都是跑这条路!”
我基本上相信了他的话,其一是他们是开摩的的,最了解路的情况;二是我自己也有这样的经验,有路无路、路好路坏,不能完全靠地图,因为地图一是有疏漏甚至还有谬误;二是地图永远赶不上形势的发展和实际的变化、情况;三是出外旅行,我有强烈的走新路新地方的愿望。
于是决定走他指给我的这条路。结果走下来倒还算基本符合,只是对我来说也有不尽然的地方,就是那段烂路不是不太烂而是很烂(对他们来说可能感觉好一点),我出了一身大汗休息了两次才走完,不过实际距离也只有约7、8公里。
过了烂路就上了观音寺的好路,心情大为轻松,此去回家的路一路坦途。路上看见一种鸟,为了拍这种鸟。耽误了不少时间,到家时已是下午时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