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线穿越:石寨门-对头寺-子房胡垌-半山腰山体下崖上路-南岭后-东驼腰-将军梯-石寨门 - 河南 - 8264户外手机版

  河南
本帖最后由 秋江 于 2014-10-21 23:17 编辑

前言(一):

掐指一算,第一次走南关山对头寺区域已经近三年了。那久远的具体路况记忆经过岁月流水的洗刷早已经变得模糊不清。

二零一四年十月十九日,以新乡南太行骑驴小分队为主体、特邀8264(焦作)后山行群主柔至刚发(简称“刚发”、昵称“发发”、戏称“钢刷”)以及辉县朋友龙行南太行一行十二人,冒着可视距离不足十五米的浓雾,驱车缓慢潜行至处于豫晋交界处的紫霞关隧道前,驻车,开始了如下环线穿越:

“石寨门-对头寺-子房胡垌-半山腰山体下崖上路-南岭后-东驼腰-将军梯-石寨门”。


十分感谢朋友加兄弟——钢刷设计并操作了以上之线路!


由于部分时段浓雾漫腾,实际用时九个半许。

本帖最后由 秋江 于 2014-10-21 23:43 编辑

前言(二):

关山景区现已被整合进新乡南太行旅游度假区之八里沟景区,有关之地理范围参见下图:


正在学习记录轨迹

原关山景区主体部分为一低洼山沟,在其南偏西方向,山势迅速拔高,直至海拔接近或者超过1500米的崇山峻岭。此区域位于关山景区之外、南偏西方向,暂时称之为“南关山对头寺区域”。
本帖最后由 秋江 于 2014-10-22 00:56 编辑


南关山对头寺区域南部,是此次穿越的主要区域。
关键词:对头寺;子房胡垌;将军梯胡垌



此次的主要目的就是打通:子房胡垌-半山腰山体绝壁下向西北方向绕行小路与对头寺-寺胡垌-扁嘴崖-南岭后一线相汇合之路。
本帖最后由 秋江 于 2014-10-22 09:43 编辑

前言(三):有关对头寺区域之历史传说【此段文字根据网文,重新编辑整理】

《一》张良刺秦之历史典故

民间传说,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谋略家张良与关山有着不解之缘。

张良刺秦


张良的祖先本是战国时韩国贵族,秦王赢政灭韩国之后,张良一心图谋复国,倾家财求刺客。公元前218年(秦始皇二十九年),秦始皇第三次巡游途径原阳博浪沙,张良和聘用的东夷大力士早已在此埋伏沙丘。由于秦始皇为安全起见早已准备了一模一样的多辆副车,待秦始皇的马队出现时,张良无法准确判断秦始皇所坐车辇,仓促之间,令大力士用现三十一公斤的大铁锥奋击其一,瞬间车毁人亡。遗憾的是所击中的并非秦始皇所乘车辇,大力士被秦军追上击毙。张良逃跑及时,最后全身而退。刺秦失败后,张良只身逃往距离博浪沙百余公里之外的关山。


当年张良的藏身之处名叫张良垴,海拔1500多米。传说张良就隐居在此山上的一个大龛内(被称为“张良洞”),经常居高眺望,观察官兵动静,以图机会东山再起。后人为纪念这位一代谋士,在龛内修建了张良庙,因张良字子房,所以庙门的横梁上至今还有“子房宫”三个字。虽年代久远但仍清晰可辨。遍布于关山的这些洞龛,有的深卧谷底,有的半吊山崖,有的位于山巅,诡谲神秘,幽深莫测。


传说白云寺高僧在此洞内得到了张良的手抄黄氏经典武本,研读后武艺大增,曾战败少林,名扬天下。(编者按:权当忽悠)

厚重的历史传说文化沉淀与关山精妙绝伦的山水自然景观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本帖最后由 秋江 于 2014-10-22 09:58 编辑

《二》张良和皇姑的传说故事(女缝梯、子房胡垌,张良垴、张良洞、皇姑洞的来历)

(1)张良和汉高祖刘邦

相传,秦朝末年,张良在河南原阳博浪沙刺杀始皇帝,误击副车,失败后逃亡至关山藏身,最终躲过了秦军的搜捕。


若干年后,张良助汉高祖刘邦统一天下,建立了西汉政权。之后,功成身退,又回到了关山隐居。汉高祖刘邦思贤心切,不远千里,从京城长安赶到关山寻找张良,诚心诚意地请他回去继续辅佐朝政。


在关山铁匠沟,刘邦循箫声寻找张良。张良在前山吹箫,刘邦却听到是箫响后山;张良在后山吹箫,刘邦却听到是箫响前山。刘邦只能听到那悠扬的箫声在空中飘来飘去,可就是寻不到张良的影子。


无奈,刘邦仰天长叹道:“子房爱卿,莫非你已经得道成仙,你我从此缘尽?你就去吧。”

远处的暗中,张良垂首低低地说:“谢主——隆恩!”

编者按:缘聚缘尽,自有天意。万事随缘随心。
(2)女缝梯的来历传说


女缝梯位于辉县市鸭口村西偏北方向、紫霞关东偏北的缝沟底端山体绝壁之上,上入口位于对头寺村西南方向约二百米处。此梯为山民依据悬崖体势而加以人工开凿、规则条石叠加铺就。坡度较缓,少惊险。属于南太行常梯之类,是由下通往南太行二栈对头寺、上午峪等自然村的捷径。

此梯的名字源于梯下西侧的一个山缝,为文雅起见,又称之为“女儿梯”。



本帖最后由 秋江 于 2014-10-22 11:17 编辑

汉高祖刘邦在关山找不到张良,只好闷闷不乐地回到京城,但皇姑心里却一直牵挂着张良。

得知音讯,就千里迢迢来到关山寻找张良。


因皇姑不熟悉道路,迷迷糊糊地来到了紫霞关东面、关山鸭口的绝壁之下,顺着绝壁上的天然石缝向上攀登,并拿着金簪划拉石缝以稳住向上攀爬的身体。无意之中,却开辟了由此上下山的捷径。


因为皇姑是第一人从这三道直立石缝攀爬上绝壁的,人们就把这三道直立石缝称作女儿缝。当地流传着一句俗语,“女儿缝,纵三纵,纵不上,要了命。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