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长城修建的历史背景:
明代初年,对青海地区原来的元蒙各族首脑人物采取招降纳叛,剿抚并举政策,对一些归降明廷的原元蒙官员委以官职,迅速安定了今青海农牧区的社会秩序③。故从明初到武宗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的140年间,虽有一些蒙藏部族叛附无常,滋事侵扰,总计不过10余起,并且祸端一起,旋即讨平,不致酿成大患。因此,才出现了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裁兵简政,“罢西宁兵备官”之举。
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 ,河套蒙西阿尔秃斯·亦不剌部攻破西宁诸番,西入今青海湖地区。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 ,先后两次进犯西宁北川、南川,史称“海夷”或“海寇”,成为明廷边防大患。到了明世宗嘉靖年间,“海寇”屡屡进犯,诸番也纷纷效仿,巩固和加强西宁卫的边防,已成为当务之急。边墙的兴建就是其中重要的举措之一。因为边墙的兴建主要是为了防止“海寇”的侵扰,所以,边墙兴建的时间和地段也就随着军事防御的需要逐步分段兴建的。
黑墩山西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