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5.7第七天
踏着清晨的薄雾,我们的雨崩神湖之旅启程了。出上雨崩村口,便会看到一座白塔,白塔前矗立着一座玛尼堆。前行便是成片的原始森林,古木参天,其形各异。或孤独耸立,或婆娑相依,或三五成群,郁郁苍苍,森森莽莽。
走出这片古树林,穿过一座木桥,便见溪流潺潺,鹃花怒放,玛尼堆林立溪畔。
林间的小松鼠也来凑趣,同行的驴友伸手即可触摸到这个可爱的小精灵。由于常年阴雨连绵,林间的石头满是苔藓。经年的古树朽化成的树洞,称为拍照的绝佳背景。
途中偶遇一些学生,交流很是随意,暖阳哥顺便教他们一些户外常识。后来知道他们是翘课来徒步的,嘿嘿,后生可畏啊。也许他们是来寻求身心的自由,挣脱应试教育的桎梏;也许他们是来寻求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如电影《左耳》里所言“爱对了是爱情,爱错了是青春”但求无悔。相比他们,虽然我们韶华已逝,但我们寻求的是一种成熟的豁达和历练,为我们的青春补课。
抬眼看到风中飘动的经幡时,第一个垭口就在眼前。(五色经幡上写有经文,是悬挂着祈福所用,随风舞动的经幡是藏区垭口的标志,让风转动经幡为自己祈福)。站在垭口便可看到远处的雪山,心情自是别样的欣喜。面对雪山很想大吼一声“我来啦”,但是看看旁边的警示牌还是把异常兴奋的情绪控制下来。据说藏区的神山圣湖是有灵性的,作为我们驴友应该尊重藏民的宗教文化信仰。我以为一个人的幸福是做自己想做的事,但前提是不影响他人。
沿垭口下行不久,植被在由高变低,远处几间小木屋依稀可见。这就是有名的笑农大本营。笑农大本营位于山间较大的平地,是91年中日联合登山队攀登梅里雪山的大本营,当年的这次尝试最后以付出17位勇士的生命告终。休息站周围断茬的树桩据说就是那场惊天大雪崩的见证。
逝者如斯!
——“为什么要登珠峰?”
——“因为山就在那里。”
“Because it’s there”,站立在笑农大本营前想到的只有英国探险家乔治?马洛里(George Mallory)的这句话。
此时的雪山愈发显得高大,雪线下残留着的积雪成直线下垂。似乎成了松林的分界线。穿行在灌木丛中,雪山张开他伟岸的怀抱,似乎要将来访的客人相拥入怀。前方矗立的深褐色的山石上飘动着五色经幡,那就是圣湖上的垭口。登上垭口,那湾翠绿的圣湖呈现眼前。冰冰湖的形成是由于冰川的融化而形成碧蓝的高山海子,在蓝天雪山的映称下如同一块绿松石镶嵌于雪峰之间,冰湖海拨4010米,是徙步雨崩所达到的最高点。
从垭口下到湖边,要穿过厚厚的积雪。玛尼堆是圣湖最好的装饰。来到湖边,品下圣水。与圣湖雪山留影自是必不可少。
面对洁白无暇的雪山,清澈碧绿的圣湖。想起一位诗人写的一句诗“如果你想找回自己,
不妨,来雨崩吧。
面对神山圣湖,内心空灵,寂静欢喜。
回头的烦恼之事,纠结失措,都是浮云。”
“马年转山羊年转湖”。而卡瓦格博的守护神属羊,60年一轮回,此时怎可错过。于是乎,最终搞了个三人行,行走在圣湖湖畔,一脚深一脚浅地踩在积雪里。行走间,突然左侧的雪山上发生了雪崩,拍下这难得的景观,后面的人大声呼喊让我们退回来。瞬间雪块滑落的声音和呼喊声交织在一起。因为视角的缘故,其实我们距滑落的雪块在百米之外。雪崩停止,转湖继续。本来计划转三圈,最终改为一圈。
回到垭口小憩,填饱肚皮,天公不作美,又是霰雪纷飞,又是雨点淅沥。回头看一眼圣湖,且做别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