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登山协会首次举办柴达木盆地徒步穿越挑战活动 - 山伍成群 - 8264户外手机版

  山伍成群
<span style='color:red'><span style='font-size:21pt;line-height:100%'>   <br /> 柴达木盆地徒步穿越 </span></span><br /><br />活动的主题:感受奇特的自然风光,挖掘柴达木文化精粹 <br /><br />开发柴达木旅游深远价值  <br />    <br /><br />一、 活动目的 <br /><br />    此次活动是以徒步穿越柴达木盆地为主场地,宣传柴达木,带动柴达木产业发展。活动中体<br /><br />现出高原特色的民族体育旅游文化,让体育与旅游相结合,走向田野,融入山川,亲近自然,户<br /><br />外运动和群众体育相结合。为迎接 2008 年北京奥运会,使青海高原体育旅游休闲活动蓬勃兴起<br /><br />二、 活动简介 <br /> <br /><br />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北部,由昆仑山及其支脉阿尔金山、祁连山环抱而成,东西长约<br /><br />850 公里,南北宽约 300 公里,面积有 32 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 35% 。平均海拔<br /><br />2670—3200 米,是中国海拔最高的内陆大盆地,是青藏高原陷落最深的地区,系典型的封闭性<br /><br />的高山盆地。柴达木,蒙古语为盐泽之意。 <br /><br />    柴达木雄浑博大,原始粗犷,富饶神奇。“万山之祖”昆仑山,乃华夏文化发祥圣域。唐古<br /><br />拉山主峰格拉丹冬是中华民族母亲河长江源头,充满神秘奇幻。上千条冰川雪水滋润着辽阔的草<br /><br />原,哺育了片片沙漠绿洲。星罗棋布的湖泊,或碧波荡漾,或干涸凝固,意态万千。察尔汗盐湖<br /><br />5800 平方公里,居世界上最大内陆盐湖前列。托素湖和柯鲁克湖河道相连,却一咸一淡,不仅<br /><br />神奇,更有尚待定论的“外星人”遗迹。“魔鬼城”雅丹地貌,千奇百态为世所罕见……众多的<br /><br />名山大川、圣湖神泉、奇地异貌,组成了柴达木的洋洋大观。 <br /><br />    柴达木更以“聚宝盆”之美称而闻名遐迩。已探明的 57 种矿藏中,有湖盐、钾、镁、锂、<br /><br />石棉等 7 种居全国之首,锶、硼、天然盐等 34 种列全国前 10 名。各类矿产的潜在经济价值<br /><br />占青海省矿产总值的 90 %,占全国的 18 %。大自然造就了柴达木这片神奇的土地,也赋予它<br /><br />丰富的宝藏。 <br /><br />   柴达木历史悠久,考古学家在小柴旦湖挖掘出旧百器时代的打制石器,距今已有 23000 年,<br /><br />属中国远古文化的“新人阶段”。 2700 年前,先民们刨造了著名的诺木洪文化。西周至两汉,<br /><br />居住在盆地内的羌人过着以畜牧业和农业为主的定居生活。南北朝时期,吐谷浑人自辽东半岛移<br /><br />牧青海,柴达木成为吐谷浑国发展壮大的“据点”。公元 663 年,吐谷浑被吐蕃王国所灭,留<br /><br />下两千座墓葬,柴达木为吐蕃所控制。蒙古族自元代初涉足柴达木,明末驻牧柴达木。明万历至<br /><br />清咸丰年间,由黄河南北及青海东部的一些藏族陆续迁人柴达木。朝代更迭,历史悠悠,柴达木<br /><br />的先民们在同大自然的抗争中繁衍生息,在民族交往、民族融合的历史进程中,把深深的足迹留<br /><br />在这块土地上。 20 世纪 40 年代,国内一些有识之士也曾试图开发柴达木,但囿于时代的局限<br /><br />以及客观原因而毫无结果。 20 世纪 50 年代,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真正拉开<br /><br />了开发柴达木的序幕,经过 50 年的艰苦创业,柴达木地方工业体系初步形成,绿洲农业初具规<br /><br />模,特别是改革开放 20 年来,盆地开发建设成绩显著。党中央国务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br /><br />柴达木盆地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聚宝盆”更为世人所关注。在保护生态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br /><br />的前提下开发矿产资源,造福于民的同时,开发丰富诡谲的旅游资源,发展高原盆地旅游业,是<br /><br />柴达木人的新探索。 <br /><br />    认识柴达木、走进柴达木 <br /><br />    感受奇特的自然风光 <br /><br />    饱享独特的民族风情 <br /><br />    观赏为世界罕知罕见的文化奇景…… <br /><br />三、举办时间和地点 <br /><br />    时间: 2006 年 9 月 1 日 <br /><br />    地点:西宁海西州诺木洪、德令哈 <br /><br />四、活动项目 <br /><br />    1 、 篝火晚会 2 、建设家园 3 、植物采样 4 、雅丹揽胜 5 、追寻遗址 6 、山地定向 7 、登高望海 8 、穿越激流 <br /><br />五、组织结构 <br /><br />    主办单位:青海省体育局、青海省海西州人民政府、青海省旅游局、 <br /><br />    承办单位:青海省登山运动管理中心、青海电视台 <br /><br />    协办单位:青海省竞赛管理中心、青海省全民健身中心、海西州文体广电局、北京中体音像出版中心 <br /><br />六、活动组委会 <br /><br />    主 任: 冯建平 青海省体育局局长 <br /><br />    副主任: 青海省海西州人民政府州长 <br /><br />    吴大伟: 青海省旅游局局长 <br /><br />    何金星: 青海省体育局副局长 <br /><br />    秘书长: 邓海平 青海省登山运动管理中心主任 <br /><br />    副秘书长:张师信 青海省体育总会秘书长 <br /><br />    张小柱: 北京中体音像出版中心主任 <br /><br />    郭全才: 青海省竞赛管理中心副主任 <br /><br />    杨素琴: 海西州文体广电局局长 <br /><br />    高成学: 青海省登山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 <br /><br />    办公室设在青海省登山运动管理中心: 华乾任主任 <br /><br />七、 项目宣传规模 <br /><br />    1 、广播 <br /><br />        青海省人民广播电台 <br /><br />        青海省交通广播电台 <br /> <br />        西宁人民广播电台 <br /><br />    2 、报纸(活动前的铺垫宣传、活动中的跟踪报道、活动结束后的图片报道、专版报道等)<br /><br />        《山野》杂志 <br /><br />        《中国旅游》杂志 <br /><br />        《中国体育报》 <br /><br />    新华社青海分社 <br /><br />        《青海日报》 <br /><br />        《西宁晚报》 <br /><br />        《西海都市报》 <br /><br />        《西海商报》 <br />    <br />        活动期间的跟踪采访报社待订。 <br /><br />    3 、电视 <br /><br />        《青海卫视》 <br /><br />        《陕西卫视》(勇者无畏栏目) <br /><br />        《西宁电视台》 <br /><br />        《海西州电视台》 <br /><br />        播出新闻并制作 2 部电视专题片,同时力争节目在中央电视台(西部频道)播出 <br /><br />    4 、网络 <br /><br />        新浪 <br /><br />        各大网站 <br /><br />    5 、活动宣传: <br /><br />        新闻发布会一次,开幕式一次,闭幕式一次 <br /><br />八、邀请国内知名地质学家、考古学家、气候气象专家、高原生物动植物专家和文学家、摄影家<br /><br />    坐客论谈。 <br /><br />九、活动日程安排 时间 内 容 地点 <br /> <br />第一天     西宁集中、报到。      晚举行欢迎宴会       西宁 <br />第二天      西宁 / 诺木洪 7:00 叫早  西宁 <br />                          7:30 早餐  宾馆 <br />                     8:30 - 9:00 开幕仪式、领导讲话 广场 <br />                 9:00 - 9:30  宣布穿越活动出发开始  广场 <br />              12:00-14:00  午餐  151 餐厅 <br />              16:00-17:30  前往诺木洪,  诺木洪招待所 <br />              17:30-17:45  讲解安全环保注意事项  诺木洪招待所 <br />             17:45-18:00 户外知识、讲解示范帐篷搭建  诺木洪招待所 <br />             18:30-19:30 晚餐 诺木洪招待所 <br />             22:00 休息 诺木洪招待所 <br /> 第三天 <br /><br />诺木洪 / 巴音河畔 / 阿木尼克山底 28KM 徒步 <br /> 7:00 - 7:30 叫早 诺木洪招待所 <br /> 7:30 - 8:00 早餐 诺木洪招待所 <br /> 8:00 - 8:30 集合讲解徒步路况、分发中午露餐和水  诺木洪招待所 <br /> 8:45 - 9:45 乘车前往 巴音河畔,开始 徒步  盐碱滩 <br /> 徒步主要经过 20KM 的盐碱滩和柴达木河、素棱格勒河; 植物识别采样 <br /> 17:00-18:00 到达 营地 搭建帐篷、入住 阿木尼克山营地 <br /> 18:00 晚餐 阿木尼克山营地 <br /> 19:30 - 21:30 观看当天徒步、比赛录像 阿木尼克山营地 <br /> 22:00 休息 阿木尼克山营地 <br /> 第四天 <br /><br />阿木尼克山底 / 原始梭梭林查汉那木格河 28KM 徒步 <br /> 7:00 叫早撤营洗漱 阿木尼克山营地 <br /> 7:30-8:00  早餐  阿木尼克山营地 <br /> 8:00-8:30  集合讲解注意事项、分发中午露餐和水  阿木尼克山营地 <br /> 8:30-17:00 徒步  翻越阿木尼克山 <br /> <br />徒步主要:经过 梭梭林翻越阿木尼克山、观赏雅丹地貌;丛林探险, 沙石滩、沙柳林、 查汉那木格草原、查汉那木格河;追寻遗址 <br /> <br />17:00-18:00 到达 查汉那木格河营地 搭建帐篷、入住  查汉那木格营地 <br /> 18:00  晚餐  查汉那木格营地 <br /> 19:00-21:00 观看当天徒步、比赛录像 查汉那木格营地 <br /> 20:00  休息  查汉那木格营地 <br /> 第五天 <br /><br />查汉那木格河 / 托素湖龙头弯 26KM 徒步 <br /> 7:00 叫早撤营洗漱  查汉那木格营地 <br /> 7:30-8:00 早餐  查汉那木格营地 <br /> 8:00-8:30  集合讲解注意事项、分发中午露餐和水  查汉那木格营地 <br /> 8:30-17:00  徒步 <br /> 徒步主要:经过 查汉那木格草原、芦苇滩、沿托素湖畔徒步;山地定向 <br /> 17:00-18:00 到达 托素湖龙头弯营地 搭建帐篷、入住  龙头弯营地 <br /> 18:00  晚餐  龙头弯营地 <br /> 19:00-21:00  观看当天徒步、比赛录像  龙头弯营地 <br /> 22:00 休息  龙头弯营地 <br /> 第六天 <br />托素湖龙头弯 / 可鲁克湖南畔桥头 28KM 徒步 / 德令哈乘车 45KM <br /> 7:00 叫早撤营洗漱  龙头弯营地  <br />7:30-8:00 早餐  龙头弯营地 <br /> 8:00-8:30  集合讲解注意事项、分发中午露餐和水  龙头弯营地  <br />8:30-17:00 徒步  外星人遗址 <br /> 徒步主要:经过双猴望海、外星人遗址、 登高望海、 翻越沙丘经过芦苇滩、沿 可鲁克湖畔徒步 <br /> 17:00-18:00 到达 可鲁克湖南畔桥头乘车前往德令哈  可鲁克湖 <br /> 18:00 到达德令哈 入住宾馆  德令哈宾馆餐厅 <br /> 19:00-21:00 晚餐  德令哈宾馆 <br /> 22:00  休息  德令哈宾馆 <br /> <br />第七天 <br /><br />德令哈 / 西宁 <br /><br />7:00  叫早洗漱  德令哈宾馆 <br /> 7:30-8:00 早餐 德令哈宾馆 <br /> 8:40-11:00 颁奖及闭幕仪式 德令哈宾馆 <br /> 11:30-13:00  午餐  德令哈宾馆 <br /> 13:00-19:30  返回西宁  路途 <br /> 19:00-19:30  入住  宾馆 <br /> 20:00  晚餐  宾馆  <br />22:00  休息  宾馆 <br /> <br /><br /> <br /> <br />十、 个人装备:  <br /> <br /> <br />登山徒步鞋   防潮垫 墨镜 冲锋衣裤 行军杖 帽子 背包 防水手套  睡袋 水壶 羽绒服 头灯 抓绒服 <br /> <br />十一、风险评估和保障措施 <br /><br />〈一〉、风险评估 <br /><br />     活动为山区徒步性质,沿途要经过戈壁、河谷、雅丹地貌、梭梭林、 芦苇滩 等<br /><br />多种复杂地形,具有一定风险。 <br /><br /><br />     1, 活动地区牧民较纯朴,不易发生人为情况的危险。 <br /><br />     2, 道路情况 : 岔路较多,道路起伏 , 易发生迷路或崴伤等情况;<br /><br />     3, 渉水情况 : 道路遇到河流处有木桥 , 中间 有 2 处渉水的地方; <br /><br />     4, 线路全程平均点海拔 2800 米 左右 , 不易发生高原反应 ; <br /><br />     5, 气温较适宜,不易发生冻伤等情况 ; <br /><br />     6, 沿途局部路段有黄羊等野生动物类 <br /><br />〈二〉、   为消除风险 , 保证活动安全顺利进行 , 特做了如下准备 : <br /><br />     1 、专业领队及协作 : 组织有经验领队 ; 按照每 5 名队员配备一名协作的<br /><br />         比例安排工作人员 ; 熟悉活动区域各种情况,在活动全过程中紧密跟随队<br /><br />         员 ( 使所有队员在所有时间都在领队和协作视线范围之内 ), 避免人员<br />         <br />         散失。 <br /><br />     2 、配备精专业装备如 GPS 、军用地图、对讲机、卫星电话 , 绳索等,确保活<br /><br />        动中通讯联络等状态良好,避免人员散失等情况。 <br /><br />     3 、备有应急用骆驼,及时运送伤病队员。 <br /><br />     4 、备有随队医生和应急药品,处理突发伤病情况 ; <br /><br />     5 、制定有备用应急方案供计划发生较大改变时应急用 . <br /><br />〈三〉、应急方案 <br /><br />        队伍若遭遇道路阻断 , 恶略天气 , 或出现危重病伤员等突发情况时 , 采用<br /><br />    以下应急措施予以解决 : <br /><br />     1.道路阻断且无法绕行 : 用卫星电话通知接应车辆改变接应地点 , 队伍则选择<br /><br />       通畅途径或原路返回到达新接应地 , 避免强行通过所带来的危险 . <br /><br />     2.出现恶略天气情况如暴雨 , 强风时 , 应停止前进 , 迅速选择安全地带 ( 无<br /><br />       落石 , 无涨水淹没危险 ) 就地扎营休整 , 若天气持续恶略不能行进 , 则根<br /><br />       据食物燃料等物资的储备情况决定继续前进或撤回出发地 , 若决定撤回 , 则<br /><br />       立即用卫星电话通知接应车辆前往原出发地点接应队伍返回 . <br /><br />     3.如遇到队员有突发伤病情况 , 先采取现场早期处理 , 迅速用骆驼驮运伤员<br /><br />       返回出发地点 , 并用卫星电话通知接应车辆前来 , 或通知出发地点附近的有<br /><br />       关单位 , 让其协助安排外出车辆将伤员运出 . <br /><br />     4.若在行进中集体受困无法撤出 , 则用卫星电话通知就近的德令哈有关部门组<br /><br />       织机构迅速展开救援工作 . <br /><br />十二、 活动报名费用: 4500 元 / 人 <br /><br />     4 人组队报名费用: 16000 元 / 队 <br /><br />十三、 具体报名办法 <br /><br />     •  报名者必须是年龄在 18--45 岁之间的,身体健康、四肢健全、体力良好、<br /><br />        吃苦耐劳、有极强的动手能力、有团队协作精神、心理健康的健康人仕。 <br /><br />     •  以俱乐部组队方式报名者,请将俱乐部具体名称、队员姓名、身份证号码及<br /><br />        联系电话等相关资料用 E-MAIL 或传真的方式通知,以便安排。 <br /><br />     •  以学校、学院组队方式报名者,请将学校、学院具体名称、学校、学院批准<br /><br />        说明单或介绍信、队员姓名、身份证号码及个人家庭联系电话等相关资料用 <br /><br />        E-MAIL 或传真的方式通知,以便安排。 <br /><br />     •  以个人名誉报名者,请将单位介绍信、姓名、身份证号码及个人家庭联系电<br /><br />        话等相关资料用 E-MAIL 或传真的方式通知,以便安排组织编队。 <br /><br />     •  参加者必须听从领队及工作人员的安排,否则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由自己负<br /><br />        责。 <br /><br />     •  报名得到确认后,将报名费汇入指定帐户。 <br /><br />开户行:中行青海省分行营业部 <br /><br />帐 号: 00313808091001 <br /><br />单 位:青海省登山协会 <br /><br />     •  此次属于体验运动,其特色在于原汁原味体验户外生活,生活设施与城市<br /><br />        相比有一定差距,望参加者有心理准备; <br /><br />     8 、对所有完成穿越队员颁发青海省体育局证书。 <br /><br />十四、报名方式: <br /><br />         <a href='http://www.qma.org.cn' target='_blank'>http://www.qma.org.cn</a> <br /><br />        E-mail:qma@public.xn.qh.cn <br /><br />        电话: 0971 —— 8238877 , 8238922 <br /><br />        传真: 0971 —— 8238933 <br /><br />        地址:西宁市体育巷 7 号(青海省全民健身中心右侧) <br /><br />        联系人:华 乾 13897486999 <br /><br />        马建明 13997270729         <br /><br />    刘 湛 13709750909 <br /> 電話:0971_8238877/8238909 傳真:0971_8238933<br />E_mail:qma@public.xn.qh.cn 青ICP备05001283号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