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买的太阳能充电板测试贴, 一起讨论讨论(71楼更新,制作完毕,准备去野外实践了) - 装备天下 - 8264户外手机版
装备天下
素食者
2010-6-25 01:14
倒序浏览
160013人浏览
本帖最后由 素食者 于 2010-7-11 00:06 编辑
前些天买了个太阳能充电板,试验几天,有点心得,一起分享,欢迎斧正。(因为写得太多,
图片
也多,如果看到哪一段图片文字驴唇不对马嘴,请指出来,我修正)
太阳能充电板是野外长期活动的好帮手,以前因为太阳能充电器的实用性不高,我一直倾向于大容量备用电池组,搞了一个
28000
毫安时的电池组,重量大约
700
克,虽然尽量减轻了结构重量,野外活动还是嫌太重,加上这么大容量锂电池组的危险性较高,野外环境是复杂的,比如
背包
内长时间日晒导致的高温、强烈碰撞、背包进水,都会导致自燃甚至爆炸,让人没法满意,只能当成权宜之计,心里一直没有忘记太阳能。
我对野外用品的要求,第一是实用,第二是简洁,第三是轻巧,这是自己的长期感受,个人看法。
户外用太阳能的实用性,主要是以国外产品
BRUNTON
为代表,众所周知,
brunton
的太阳能充电器是专为野外活动而设计的。但是它的价格较贵,而且购买渠道很少,尤其像我这样小城镇生活的户外爱好者,简直没法见到它。(顺便说一下:我在淘宝网上找到一个卖家,
brunton
的
6
瓦充电器居然只要特价
168
块钱包邮,还保证是真货,我满怀激动看了看它店铺里的其他商品,当看到惠威
D1080MKII
音箱标价只有
92
元的时候,我绝望的离开了……)
国内太阳能产品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大概是爱国者动力舱
I2911
。
据说
IT168
评测中心对它的看法是:概念是新颖的,太阳能是环保的,效率是需要忍受的。
看来还是实用性差。
本月初,从网上购买到一块太阳能充电板,做了些测试,效果比较满意,写出来大家分享,一起探讨实用、方便的太阳能之路,给我们的野外活动多点选择。
图
1
该充电板外形如图
1
,长
36
厘米,宽
19.8
厘米,厚度约
0.1
厘米,重量
140
克,简单轻巧;上面并排嵌有
6
块太阳能电池板,每块长
17
厘米,宽
4
厘米,受光面积
68
平方厘米,
6
块的面积共计
408
平方厘米,以
400
平方厘米计。
这个光照面积在可随身携带的太阳能充电器里,算是比较大的,光照面积是太阳能充电器的基础,面积不够,功率就低,说啥也没用;面积大了才有实用性。
前些天去
四川
木里
徒步
穿越时,有个同伴带了一块外形新颖的太阳能充电器,如手机大小,分三层,可以展开成三瓣,像朵花一样支撑着,小巧、新潮、漂亮,但是其光照面积统共不超过
70平方
厘米(粗略估计),其功率可想而知,
3
天下来,提供的电力很少,实用性不高。
我之所以选择这款半成品的太阳能充电板,除了面积够大,主要是考虑到轻便和所能提供的电压。
关于重量的考虑:
太阳能充电器,通常都有保护外壳,以及内置蓄电池,这两样大大加重了充电器的体积、重量和复杂性。
这款太阳能板的压膜比较结实,手感和外观都可靠,估计在野外使用没问题,不需要额外的保护和支撑,平时折叠装在塑料袋里,塞在背包内背板一侧,用时取出来,用扣带固定在头包上,平摊开使用即可,充电电池可以放在头包里,很方便。这样就避免了外壳的重量。
我们长时间在野外,所用的电子设备通常都有备用电池,以防有电池意外损坏;比如我的相机有两块电池,
GPS
有三块电池。
常见的太阳能充电器经常有内置蓄电池,这个功能和备用电池实际上重复了,可以去掉充电器的内置蓄电池,平时把备用电池用太阳能充满电,以备所需即可。
这样做还可以提高电量利用率,因为太阳能转化为电力后,储存在内置蓄电池里,然后再充到所用电池里,这里面有一个电池对电池之间的电量损耗问题,从我以前购买的几款备用电源看,电池对电池之间的电量转移,损耗是很大的,估计在
30%
以上,有的时候甚至充满标称
6000
毫安时的电池组,只能放出
3000
毫安时左右的电量,其实际效果令人沮丧。也可能没有买到真正好的产品,但这个损耗我想怎么也不会低于
30%
。(个人看法,欢迎指正。毕竟能提高转化率对大家都是好事。)
去掉充电板的外壳和内置蓄电池,就可以大大减少体积和重量。这款太阳能充电板的自身重量才140
克。
关于所提供的电压:
从太阳能电池板直接充电给所用电池,需要考虑电压问题,这也正是选择这款充电板的重要原因。在野外通常需要4.2伏和8.4伏两种电压(笔记本电脑会用到18伏左右,但所需功率太大,非随身携带充电器所能负担,再说我也不会背着笔记本电脑上路——至少现在不会;所以,对于那些有福气在野外用到笔记本的朋友,我怀着嫉妒的心情不考虑这种情况)。
这款充电板上面的六小块电池板,每小块板的性能参数如下:
•型号:
1SC1
•工作电压:
2V
(负载时电压为
1.5
伏左右,这是店家说的,实际使用看来差不多)
•工作电流:
0.35A
•功率:
0.8W
(负载时功率为
0.6
瓦左右,这也是店家说的)
•尺寸:
50
×
190
×
1mm
(实测工作面积为
17
×
4
厘米,这是我拿尺子量出来的)
◆标准测试条件下测试(
STC
)
:
•辐射:
1000W/m2
•
1.5
倍光谱
•组件测试温度
25
℃
◆产品描述
•组件所用太阳能电池为不锈钢衬底、柔性、三结非晶硅薄膜电池
•聚合物层压,不易破裂(无玻璃材料)
•可以防潮,耐用
•重量轻,抗撞击,便于使用和携带
•使用环境温度:
-40
℃~
+85
℃
6
块电池板的正负极彼此独立,每块电池板的电压为
2
伏,负载电压大约
1.5
伏,三块电池板串联,正好是
4.5
伏,可以给
3.7
伏
GPS
锂电池充电;六块电池板串联,电压
9
伏左右,可以给
7.4
伏的相机电池充电;非常方便实用,只需要调换一下接线方式就可以,也可以做成两种插头,固定在充电板背面。
这样做还可以避免调压电路(复杂就意味着不可靠)和转化率损耗,通常调压电路的转化率不会高于
80%
(这是针对常见的充电器而言,网上有些电池爱好者的个人产品,转化率听说会高一些,我不熟悉他们的具体数据,从拿到的产品来看,转化率也差不多)。
Brunton
太阳能充电器也是不带内置蓄电池的,但是它作为成品,只提供
15
伏电压,需要转换为
4.2
伏、
8.4
伏两种电压,才能给用户充电,这就要额外的电压转换装置,实际效率也要打个折扣,还增加了设备复杂程度。
综上所述,如果从太阳能电池板直接充电到所用电池,就做到太阳能电池板和待充电电池直接面对面,不用考虑中间环节的电池和电路,至少相当于提高
40%左右
的实际功率,优势明显(个人看法,欢迎指正)。
关于阳光强度:
上述性能参数中,标准测试条件是个问题,因为实际光照效果不太可能达到
1000
瓦
/
平米,这个数据只是个参考标准,没多大实际意义。
大气层外的太阳辐射强度为
1370
瓦
/
平米,即使完全无云的天空,仅仅大气的散射和反射,也会吸收
25%
的辐射,只剩下
1030
瓦
/
平米,再考虑到云层的吸收、反射,实际效果肯定小于
1000
瓦
/
平米。
还有空气中颗粒物的影响也很大。我所在的地区是
河南
省中部,本市工业对空气清澈度有一点影响,基本上属于中原地区常见的那种地平线有点发灰的样子,大家可以对照自己所在地区的空气清澈度,对我所测出的数据适当加以增减。卖这款太阳能充电板的淘宝老板,他住在
河北
承德
,他的测试结果就比我测试的数据高一些,看来承德是好地方——人家是皇上住的地方,我家乡这里早年是土匪窝——没法比。
在我经常去的西部地区,条件要好得多,更适合太阳能产品使用,这也是为什么
西藏
的太阳能产品最先普及——人家是高原。
听说在西藏
阿里
地区,因为光照强烈,甚至出现过太阳能电站的实际功率超过了标称参数的事。这块太阳能板未来使用的地区就是高原,所以现在的测试数据在实际使用时会大得多,这对我是个好消息。(头一回想到感谢高原烈日,除了折磨徒步者之外,也能有点其他用处。)
说了这么多废话,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现在来演示一下这种充电方式的实际效果如何。
测试前的准备:
本来以为测试太阳能充电器很容易,以前都是放在阳台上整个白天晒太阳,不用操心。现在不同了,这款太阳能充电板的功率较大,充满一块锂电池不需要一整天;考虑到阳光强度的变化和我睡懒觉的习惯,我把一天分为中午和下午两部分,上午
10
点至下午
1
、
2
点,算是中午测试时间,这段时间的特点是阳光强烈,效率高,充电快;下午
2
点钟以后至傍晚,阳台处于楼房阴影下,阳光较弱,充电很少,算是下午测试时间。
这样一来,一天只能测试一次中午、一次下午,加上天气不好的耽搁,前后鼓捣了好几天才搞出几组粗略的数据,后面会逐一介绍。
这款充电板的接线方式,
6
块电池板分为两组,每组串联出
4.5
伏,两组之间可选择串联和并联,对应常用的
3.7
伏和
7.4
伏锂电池,充电板背面的具体接线如下。
图
2
图
2
是两组并联方式,电压
4.5
伏,所提供的电流较大。
图
3
图
3
是两组串联方式,电压
9
伏,所提供的电流较小。
测试用到两种电池,每种两块,我标记为
GPS
锂电池
1
号和
2
号,以及相机锂电池
1
号和
2
号。
GPS
锂电池是从
北京
冰河导航买的,喜欢
麦哲伦
GPS
的朋友很多都熟悉这个店,电池参数为
3.7
伏、
1350
毫安时;相机电池为
佳能
数码单反
350D
使用的
NB2L
锂电池,参数为
7.4
伏、
750
毫安时,两者实际电量差不多。
测试充电效果这几天,本地天气不是很晴朗,基本上属于晴到多云,加上每天
2
点多以后,阳台就被楼房阴影遮住。我想这可以模拟野外天气状态,毕竟在野外也不是天天晒太阳,这样测出来的数据更接近实际效果。
为了避免阳台防盗栏杆的影响,我用铁芯黑皮线做了个
U
型支撑架,把充电板放在架子上,伸出阳台防盗栏杆以外,光照效果好一点。
充电板与电池的联接方式,用了一个普通夹式万能充的外壳,用鳄鱼夹导线接在充电板正负极上,这种方式最实用,比那些不同尺寸插头什么的适应性强多了,常见的锂电池大都适用。
所用仪器有两台,一个是胜利牌
VC9806
万用表,喜欢电子的朋友一定很熟悉它;还有一个是
dadodo
出品的双路电池容量测试仪,接在电脑上可以直接出图、出数据的那种,喜欢电池的朋友会熟悉,在淘宝上
山东
老李的店里买的。
对所用电池质量的测试:
这些电池都不是新电池了,相机电池是
06
年
5
月买的,
GPS
电池是
07
年
5
月买的,都有
3
、
4
年的使用寿命,应该先做个完全充放电测试,看看电池本身怎么样。
于是,给
1
号
GPS
锂电池进行了完全充放电测试,先用普通充电器充足电,再用电池容量测试仪完全放电,结果如图
4
。
图
4
作为一块标称
1350
毫安时的锂电池,断续使用了
3
年后的放电测试结果居然是
1390
毫安时,伟大的冰河导航啊!看来丝毫不用担心他们的电池质量了,所以
2
号
GPS
锂电池就没有测试。
然后,给编号为
1
号、
2
号的两块佳能
350D
原装锂电池
NB2L
充满电后,做放电测试,结果不太满意。
1
号佳能相机电池的完全充放电结果如图
5
。
图
5
标称
750
毫安时的电池只有
458
毫安时,看来佳能原装电池的水平不怎么样,每块电池的容量可以拍摄
500
张左右照片,从相机的拍摄照片总数上可以推算出,这几年每块相机电池的充电次数应该不到
50
次,所用充电器通常也是佳能相机原装充电器,电池实在不应该这么差的。
2
号佳能相机电池的完全充放电结果如图
6
。
图
6
比
1
号相机电池好一点,
569
毫安时,和标称的
750
毫安时相比,也差很多。
以上就是用来测试的
4
块锂电池的质量,
3.7
伏
GPS
电池质量不错,是主要测试目标;
7.4
伏相机电池老化程度较高,可以用来参考。
初步测试:
下图是测试的画面,当时天气是多云间晴,拍照时间为
6
月
6
日午后
13:09
分,光圈为
10
,快门时间
1/200
秒,感光度为
ISO-100
,大家可以作为阳光强度的参考,我个人觉得光照条件较好,算是个普通中午的环境。
(很抱歉,画面的背景很杂乱,后来才想到垫一块板子或者纸板做个干净的背景,已经拍了很多张,也就懒得费事儿,大家凑合看吧。)
图
7
图
8
图7是两组并联的接线方式,电流应该按照标称值的两倍即700毫安计算。接了个3.7伏300毫安的小灯泡当负载。
图
8
是万用表和小灯泡的特写在中午的阳光下,仍然可以看到小灯泡的亮光,说明灯泡很亮,电流很足。
实际电流为
473
毫安;说实话,一看到这个数我就放心不少,因为普通手机充电器的额定充电电流经常是
300
毫安,这个数值比
300
毫安多了一半,说明充电板的实用性有保证,实用性是一切的前提。
473
毫安比起标称参数的两倍——
700
毫安来说,只有三分之二,在天气多云间晴的时候,这个数字已经不错了。
图
9
图
9
是灯泡两端的电压,
3.475
伏,正常。
计算一下这时的功率:
3.475
×
0.473=1.644
瓦,常见的
300
毫安手机充电器只有
1.3
瓦,充电板的功率比手机充电器还要强一些。
用灯泡当负载和给电池充电,其参数可能有所不同,所以我把一块
3.7
伏锂电池当做负载,先用电池容量测试仪把电池电量放光,再接到充电板上测试,如图
10
和图
11
。
图
10
图
11
图
10
是电流值,与灯泡负载时差不多,
483
毫安。
图
11
是电压值,
3.722
伏,很正常。
计算此时的功率:
3.722
×
0.483=1.798
瓦,效果不错,是常见的
300
毫安电流手机充电器的
1.5
倍,实用性很好。
空载时,充电板电压如图
9
,达到
6.25
伏。
图
12
这个空载电压值没多少实际意义,但是过高的电压却有点麻烦,后面会讲到。
第一次充电测试:
最近本地天气不好,等到
6
月
10
号才转晴,我用一个完整的中午,给一块GPS锂电池充电,然后用整个下午给另一块GPS锂电池充电。
第一块电池空载
3.27
伏,已经完全放电。
10:08
分,开始充电,起始电压
3.6
伏,电流
341
毫安;
10:38
分,充电电路上的电压
3.881
伏,电流
458
毫安,可见电流确实够大。
12:45
分,测了一下电路上的参数,如图
14
和图
15
。
图
14
图
15
电压已经
4.172
伏,很高了,电流竟然还是
413
毫安,劲头足得很!看来中午的太阳最有用。
到
13:08
分,充电整
3
个小时,停止,取下电池测量,电池电压为
4.03
伏。放置了
20
分钟后,进行放电测试,如图
16
,终止电压设定为
2.8
伏,放电电流
1000
毫安。
图
16
放电量为
1076
毫安时,足够应付一天的
GPS
耗电量有余,除以
3
小时,实际充电速度大约
360
毫安时
/
小时。
另一块电池,从
13:20
分开始充电,到下午
17:25
分,充电已经
4
个小时,天色已晚,估计充不上什么电了,停止,当时的充电电路电压为
3.856
伏。
这块电池放置到晚上
7
点多才做放电测试,如图
17
。
图
17
放电量为
681
毫安时,只有中午
3
小时充电量的三分之二,除以
4
小时,充电速度为
170
毫安时
/
小时,只有中午充电速度
360
毫安时
/
小时的将近一半。考虑到这是在楼房阴影下,通过天光漫反射达到的转换功率,效果还不错,店家向我推荐这款太阳能板时,说它在弱光条件下转化率比其他产品更出色,看来有点道理。
6
月
10
号的测试,从上午
10
点开始,到下午
17
点结束,两块电池共充电
7
小时,总电量为
1076+681=1757
毫安时,差不多够我野外两天
GPS
使用,充电一天够用两天,看来实用性还不错。
第二次充电测试:
6
月
12
号,今天天气不错,挺风和日丽的,这天气挺爽的,我今天没上班,一大中午早早的就起床,
11
点钟开始测试。
太阳照着真有点热辣辣,今天测试
7.4
伏相机锂电池,选用
1
号相机电池,一加电就有惊喜,如图
22
。
图
22
。
产品的标称参数是
350
毫安,实际竟然能达到
292
毫安,很出人意料(请大家不要笑话我要求低,多接触几款太阳能充电器就知道,那些标称参数经常和实际效果差好几倍)。
这张照片的参数是,快门
1/400
秒,光圈
14
,感光度
ISO-400
,可作阳光强度的参考。
这款太阳能充电板是我见过的几种太阳能板中,参数最真实的一款。在
6
月中旬,中原地区的晴间多云天气下,就能到
292
毫安电流,到了天气炎热的时候,达到标称的
350
毫安应该不难。
一个产品的参数,不管数值大小,真实性第一,所以我对这款太阳能充电板印象不错。
此时的电压为
7.637
伏,如图
23
。
图
23
照这样下去,
750
毫安时的容量,用不了
3
个小时就能充满。当然实际效果不会一直这么好,因为中午阳光最强烈的时间很短,加上时有时无的云彩,都有影响。
笔记记录:充电板空载电压
13.1
伏。
11:20
分开始,充电电压
7.52
伏,电流
273
毫安;
12:35
分,充电电压
7.945
伏,电流
170
毫安;
13:58
分,充电电压
8.4
伏,电流
116
毫安;
14:20
分,停止充电。
同时改变接线方式,开始给
2
号
GPS
电池充电。
在停止充电时,充电电压达到了让人担心的地步,如图
24
。
图
24
充电器电压
8.686
伏,已经超出了正常的充电电压8.4伏,让人开始担心对电池造成损害。这是个问题,应该慎重对待。
我自己的看法,因为充电板的空载电压远大于负载电压,当电池充满电后,尤其在阳光强烈的时候,电压会缓慢上升,比常见的
4.2
伏充电电压高。锂电池保护板的电压通常是
4.35~4.4
伏,
8.686
伏已经接近到锂电保护板起作用的程度。
只要锂电池是正规产品,就会有内置过压保护板,当电池电压超过
4.35
伏后,保护板断电,充电即告终止。关于这一点,后面还有实验。
这块电池充电后,放置了几个小时,傍晚
5
点多钟才进行放电测试,终止电压设定为
5.6
伏,放电电流
500
毫安,对
7.4
伏锂电池都这么设定。
结果如图
25
。
图
25
放电结果只有
517
毫安时,和该电池标称的
750
毫安时相差较大,尤其和电压
8.447
伏不相称。前面测过,这块
1
号相机电池的完全充放电能力只有
458
毫安时,现在的
517
毫安时已经超出了完全充放电的结果,看来充电电压稍微过高一点,有助于恢复一部分电池电量。
看来,因为电池容量不足,这次太阳能充电板的的充电能力没有得到完全发挥。
在
14:20
分,结束对
1
号相机电池的充电后,我马上改变接线方式,给
2
号
GPS
电池充电,从
14:20
分
~18:45
分,整整一下午,天空略阴,光线不强。
笔记记录:
2
号
GPS
锂电池已经完全放电,电压
3.28
伏,
14:20
分,开始充电,
16:20
分,充电电压为
3.78
伏,电流
100
毫安,
17:00
分,充电电压为
3.796
伏,电流
72
毫安,
18:45
分,充电电压为
3.793
伏,电流
10
毫安。
看来下午
4
点半钟以后,充电已经没有多少效果,每小时只能充进去不到
100
毫安时电量。
放置了几个小时后,对
2
号
GPS
锂电池进行放电测试,结果如图
29
。
图
29
放电结果是
411
毫安时,看来在天气多云的时候,一下午也充不了多少电进去。从充电时记录的电压、电流就可以看出,下午
4
点半钟以后,充电没多少效果了。
第三次充电测试:
14
号这天,天气晴朗,我用中午时间,给
2
号相机电池充电。
空载电压
12.482
伏,电池放电后的电压
7.342
伏;
10:45
分,开始充电,充电电压
7.546
伏,电流
245
毫安;
11:38
分,充电电压
7.790
伏,电流
248
毫安;
12:11
分,充电电压
7.884
伏,电流
174
毫安;
15:27
分,充电电压
8.483
伏,电流
60
毫安;结束。
电池放置一个多小时后,做放电测试,如图
30
。
图
30
放电结果是
613
毫安时,比完全充放电测试时的
569
毫安时还多了些,比较满意,估计一中午时间是可以把
750
毫安时的锂电池完全充满电的。
第四次充电测试:
为了解当电池充满电后,充电电压到底会提高到多少伏,是否会对电池造成损坏,我在
20
号又进行了过压充电的测试,给两块
GPS
锂电池超过
4.35
伏的充电电压,看看会怎么样。
这次在电路中串了一个肖特基二极管,起保护电路的作用,该二极管的压降也逐一作了记录,下述记录中的充电电压是指电池两端的电压,不包括肖特基管的压降,这两者之和是太阳能充电板所提供的总电压。
这部分测试没有照片,因为整套相机被同事借走了。
笔记记录:
11:20
分
1
号
GPS
电池开始充电,充电电压
3.6
伏,电流
420
毫安;
13:57
分 充电电压
4.23
伏,电流
340
毫安;肖特基管压降
0.36
伏;(这时已经基本充满电)
14:23
分 充电电压
4.31
伏,电流
301
毫安,肖特基管压降
0.36
伏;
15:20
分 充电电压
4.30
伏,电流
130
毫安,停止充电。
这时阳光已弱,充电电流很少了,于是结束了当天充电试验。
考虑到太阳能充电比较慢,当晚把
2
号
GPS
锂电池直接用电源充电方式充满电,第二天就可以直接测试其充满电后过压充电的效果。
第二天
21
号,阳光不错,继续昨天那块
1
号
GPS
锂电池的过充电试验。
10:45
分 充电电压
4.324
伏,电流
260
毫安,肖特基管压降
0.351
伏;
11:05
分 充电电压
4.343
伏,电流
280
毫安,肖特基管压降
0.36
伏;
11:25
分 充电电压为
6.1
伏,电流
0
毫安,充电自动结束。
这个
6.1
伏即太阳能充电板的空载电压,电流
0
毫安,看来刚超过
4.35
伏,锂电池内置保护板就起作用,电路被中断,充电终止。
取下电池,测了电池本身的电压,
4.247
伏,并没有高到威胁电池寿命的地步。
然后,马上把昨天已经充满电的
2
号
GPS
锂电池,接在太阳能充电板上充电。
笔记记录:电池本身电压
4.209
伏,已经完全充满电。
11:29
分 充电开始,充电电压
4.309
伏,电流
320
毫安,肖特基管压降
0.365
伏;
11:48
分 充电电压为
6.1
伏,电流
0
毫安,充电已经停止了;
这时电池本身电压
4.215
伏;
重新接通太阳能充电板电路,继续让这块电池充电。
11:50
分 充电电压
4.336
伏,电流
371
毫安,肖特基管压降
0.371
伏;
12:03
分 充电已经终止。
看来锂电池的内置保护板还是比较可靠的,充电电压在
4.35
伏以内即切断电路,对电池起到保护作用。这时锂电池电压不超过
4.25
伏,安全。
我没有测试
7.4
伏相机锂电池的保护板效果,因为一个同事
18
号左右把我的全套相机设备都借走了,包括两块相机电池,说是要领着老婆去看世博会。
数码单反相机的锂电池通常都很正规,我想不用担心过压保护板不工作。所以,所有的测试就到此终止。
以上就是我做的几次测试,其实还有几次步骤不完全、数据不完整的测试,舍弃了没有计算在内。
结论如下:
一:这款太阳能充电板实用性较强。
在晴间多云的天气下,能够提供
3.7
伏、每天一千多毫安时的电量。
在第一次测试时,从上午
10
点到下午
5
点,
7
个小时充进电池
1757
毫安时电量,若以上午
9
点到下午
5
点计算,每天
8
小时应该可以提供
1800
毫安时电量,我在野外的每天用电量只有这个数值的一半,完全可以做到充电一天够用两天。
二:为了减轻重量,简化电路,以备用电池代替了充电器内置蓄电池,以锂电池内置保护板代替充电器的限压电路,作为野外艰苦环境下的权宜之计,效果不错。
该设备可以用非常简洁的方式提供电力,通过简单调换插口,提供
4.5
伏和
9
伏两种常见电压,如果需要为
5
号充电电池充电,也可以通过改变接线方式得到所需电压,方便之极。
如果需要更高电压,比如笔记本电脑所需的
18
伏电压,可以把两块这款充电板串联起来。
整个充电器几乎没有电子电路,也就最大程度的减少设备出故障的可能,大大提高了可靠性。
三:该设备效率高。
因为是太阳能板和电池之间直接充电,没有中间环节,总转换效率很好。而且在弱光条件下,功率也有一定保证,实用性较强。
四:该设备重量轻。
估计加上接口、夹式万能充外壳、外袋,也不超过
200
克,平时折叠放进塑料袋,只有
20
厘米长宽,塞进背包里;使用时打开固定在背包的头包上,用扣带或者松紧带固定均可,电池和充电夹放进头包里,不影响活动,方便实用,真是越想越满意。
五:和价格动辄千元以上的国外产品相比,价格便宜很多。
我是在淘宝店“一米月光”那里买的
(不是做广告啊,因为店主说他是上级供货商,价格最便宜,只是提醒一下想买的朋友,毕竟像我一样的穷苦兄弟很多,省钱很重要。如果版主认为是广告,请提醒我一声,我删除这几句),我这款充电板只要
400
元出头,据说是进口的成品,整体质量更可靠一点;店里还有个国产的类似款式,价格便宜到两百多元,效果也差不多,性价比更好,只是单片尚未压膜成整块板,需要他额外加工一下,我当时想马上买个直接压膜好的,就选了这款。
六:这款充电板需要对接线方式改进一下。
比如做成直接调换插头的,像测试时这样每次调换电压都拆铜线接头,总不是长久之计。这方面我打算设计一下,搞几个计算机设备上常见的
4
针或者
6
针接头,一个标着“串联
9
伏”,一个标着“并联
4.5
伏”,用到哪个插哪个,免得某天搞糊涂,把电池充坏了,在野外可是欲哭无泪。
也可以接一个小液晶屏电压表,和插头一起固定在充电板边缘,很便宜的那种,只有一根手指大小,由太阳能充电板直接供电,可以提供电压信息,更清晰明了。
综上所述,我觉得这款太阳能电池板的选择,是实用性、简洁性、轻便性、性价比均出色的一个选择,和其他那些太阳能充电器相比,看上去不拉风,效果很拉风。
下次高原之行,打算就用它了,终于可以甩掉沉重、危险的大备用电池组,真是浑身轻松啊!
以上是我对这款太阳能充电板的结论,不知道我这种直接把太阳能板接在电池上的做法,大家怎么看?欢迎改进意见,尤其以前动手做过类似装备的几位大贤,经验很多,指教指教!
现在的太阳能电池板,已经比前两年进步了不少,除了我这样随身携带的小型太阳能板,还可以有较大型的,提供更高的功率,比如
自驾车
的朋友可以在车顶做一个超过100瓦功率的太阳能板,直接给笔记本电脑甚至小冰箱等电器供电,这在以前都是不可想象的,现在已经可以实现。
这家淘宝店主还给我展示了一些大充电板,甚至有提供5000毫安电流的,看得我口水哗哗,不过对徒步者并不合适,除非像个乌龟一样背着大壳上路:( ;也许有一天,我们可以在野外用电炉做饭,电烧烤一些美味素菜,不用受油炉的气!:lol :lol 这个太遥远了。我们现在至少可以考虑经常使用小风扇和大号营地灯,还有拍摄更多的视频,即使长途
旅行
也可以做到。
想象一下,每个人的背包上都展开一片太阳能电池板,让我们更轻松,走得更远,看得更多。
回复
大东
6月25日
好长。看了一半,先记号吧。
回复
blackhe
6月25日
先留个记号。
回复
hujunjie87
6月25日
素食兄,好久不见发帖了。
回复
素食者
6月25日
呵呵,事情多,没时间也没心情。不是为了可可西里的准备,连这个帖子也写不出来。
说真话,这帖子费力不少,照片很多,写了好几天。我想把情况介绍的更完备些,让大家讨论,可总是搞得啰嗦太多,大家凑合看吧。
回复
ccm281
6月25日
学习了,也希望厂家能看到这个帖子,开发出适合户外的太阳能产品
回复
wxg35
6月25日
楼主太强了,支持
回复
炮哥~
6月25日
也正在考虑买个太阳能充电器呢
不过不指望这个玩意儿能真正解决充电问题,当作应急装备差不多
另LZ这款在徒步过程中如何使用呢?
我猜测这个就是有自备电池和设计为小体积的卖点,还有机会挂在顶包上不影响行程
回复
ljaa1111
6月25日
本帖最后由 ljaa1111 于 2010-6-25 09:52 编辑
呵,朋友与我都做了个太阳能。不过可惜的是,7天的行程,连电池组里的电都没用完。。
朋友用6200毫安,我用5400毫安。
结果是,10天以内,可以用只带电池组就好了。而且徒步过程中,基本不会拿出太阳能板来。
1. 影响打包、影响行动(穿越过程中,树支,跳石……)。
2. 下雨天不可使用(手工做品,防水性不行)。
3. 休整时,可使用,但实际转换效率不高。
都是使用10W太阳能板
另:这东西是因走的地方、强度、难度而议的。我们觉得不合适,不代表别人觉得不合适。
回复
素食者
6月25日
本帖最后由 素食者 于 2010-6-25 12:43 编辑
是这样的:我可能会遇到20天左右没有电源的情况。不清楚你们都携带哪些电子设备,我徒步时每天GPS耗电量大约800毫安时,加上数码相机的耗电量差不多900~1000毫安时,如果使用电池组,得很大容量才行,就像我帖子开头说的那个自制28000毫安时电池组,不但沉重,也比较危险,淘宝网上专门做电池组的店家都劝我不要搞这么大的容量,说天天背着走太危险。
我不知道你们用的是哪一款电池组,或者是自己组装的?我的电池组,多数是买的成品,广东产的“智能充”,容量6600毫安时,经过我多次试验,只能放出4000多毫安时的电量,不够充满4次我那种GPS电池;我还有个12000毫安时的MP3450备用电源,前些时候网上卖得很火的那种,实际能放出的电量好像只有其标称容量的一半,重量还不轻——将近一斤重。
你说的那三条不好使用的情况,第一条可能是因为你们的10瓦太阳能板体积太大,我想可能不会比大背包更短,徒步时磕磕挂挂,很麻烦;如果你们选用低功率的太阳能板,麻烦会小得多。
不清楚这个10瓦是标称功率,还是你们自己实测的功率(估计是标称参数),其实10瓦功率在徒步时基本用不到,从你们的7天耗电量可以看出,用不到这么大的功率,我测试的这款太阳能板,是在中原地区城市普通天气下的实测功率,中午时大约1.8瓦(如果在山区、风景区等空气条件好的时候,这款太阳能板的功率应该在2瓦以上),足够3、4个小时充满1200毫安时电量,一天9点~17点,8小时充满1800毫安时电量,应该足够你们两人每天所需。
所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功率是很重要的,你们可以把自己的10瓦太阳能板去掉一半或者三分之二功率,再试试看,便携性会好得多。
第二条是肯定的,电子产品防雨淋不太容易,但是这无所谓,就算防雨性好也没用——因为下雨天本来就阴沉沉的,没有阳光,太阳能板无法工作。
第三条,转换率不高,这是没法子的事,太阳能之所以很难普及,转换率低和单位面积辐射功率低,是主要原因(从技术角度讲,不涉及价格的话),以前的太阳能板转换率是9%,现在技术进步了,比如我测试的这款,厂家标称是17%的转换率,还是比蒸汽机低一倍,呵呵。
其实还有个不方便之处,就是山地丛林里光线不均匀,树影下光很弱,阳关直射处又突然增强,电压和电流起伏很大,充电效果还要打个折扣,具体情况我没有测试,只是估计。解决办法是,通常中午都要休息,可以在这段时间把太阳能板放在阳光下,加上走路时充电,一天下来,我想1000毫安时以上的电量还是可以达到的。
太阳能不是什么地方都适用,我喜欢去高原,所以对它很有信心,如果去徒步三峡这类地区,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这款简易太阳能板,重量不超过200克,和大32开杂志差不多大,作为备用电源,带一个还是挺值得的。
据我测试的结果,中午三个多小时,可以充满1000毫安时电量,相当于一个300毫安手机充电器的水平,在野外就算不错了。当初我买这个太阳能板的时候,还想着一块不够,就买两块并联,功率加倍,现在看来没有必要,一块板子就够使用,除非还有同伴;一支队伍里平均两三个人用一块太阳能板就够,因为GPS是最大耗电户,但它不需要人人都有,只要一队人里有一两台GPS就可以。
回复
精选推荐
春天的西太行连翘花
东太行,那些不得不说
徒步剑昭古道探寻春日
东北太行赏花之旅
4+2环西黄山骑行记
湛江 :奔赴山海,徐徐慢行
新浪微博
QQ空间
腾讯微博
回复
新浪微博
QQ空间
腾讯微博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
登录
只看作者
取消
[#avatar]
[#author]
[#dateline]
[#message]
回复[#reply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