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海青年云南大理遇险我的一点深思 - 云南 - 8264户外手机版
本帖最后由 诺NUO 于 2010-7-19 13:49 编辑
结合去年印度山友苍山遇难和现在上海青年小任苍山遇险及以往发生的一件件事故,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就在大家的期盼和焦急的等待中就这样去了.......大伙都很感慨!说相关部门不重视?不负责?但是我们看到的却是相关部门在各重要入口、岔道、醒目标志点均设立显著的永久性指示碑,且只要是通过正常有人值守检查点进山的驴友,工作人员都会向其告知《进山须知》。但是每年还是有大大小小几十件不同规模的搜救行动,这些工作人员每当有搜救任务时候都会义无反顾的投入到搜救当中,为的是争分夺秒的挽救生命。当然有人会说这是他们的职责所在!但是大家可曾想过,就因为很少的一部分人,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的不负责任!没有客观仔细的分析自身身体素质及携带物品情况,就这样以一颗激情澎湃的心去“征服”山,完成壮举。不听从或忽视对相关指路讯息,导致自己身陷困境。遇险后自己本身应该根据自身情况积极自救,一个口哨、一面能反光的镜子、一根火柴、一件悬挂在树顶的鲜艳衣服………都有可能让救援人员第一时间找到你!一味的期待直升机能迅速高效的找到你,基本上是出现在某几部相关户外救援题材的电影中,这是在中国云南西南部的边陲小城市。当然相关机构也很重视、想尽一切可能快速挽救生命,但是这其中产生的一切人员动用、物资消耗又由谁来买单呢?据我所知,每年相关机构给予救援的经费就2000元,以一个救援小组7人施救2天来衡量,从食品采购、车辆动用、装备采购等等必须支出,能搜救几次呢?我本身也参与过搜救,在成功将被困人员救下之后,很多人连一句感谢的话都没有,因为这就是你本应该做的!搜救人员都有自己的亲人、家庭,有序的工作生活规律。为了一次次个人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行为,他们要在第一时间赶往事发地点,也要冒着一定的风险。这一切又有谁能明了?逝者已逝,我们在惋惜感慨的同时也该深省的感悟些什么呢?
我们云南是户外资源大省,有无数的山峦美景,人文景观吸引着全国乃至世界的户外爱好者。每年全省也会出现多起因户外运动造成的伤亡事件,但是目前我省民间仍没有一个相对健全专业有序的组织来开展这一系列户外救援工作,在这也要向回复本贴的“黑风老妖”孔兄致敬!他们走在了我们的前面,为我们广大的热心驴友树立了一个榜样。让广大热心户外爱好者对每一次事件的热心关注可以落实行动在依托自己相对有一定户外经验、基础的前提下开展户外救援。
以下是收集整理的国内外相关救援机构情况:
美国救援协会为全国性组织,成立于1950年,各州都有它的分会,救援协会所有成员全是志愿者。美国各州的救援协会均设有多个救援中心。每个救援中心有数十名志愿者。在业务上救援中心归地方警察局领导。求救的电话号码也是911。救援中心一般由两个部门组成,一个是事务部,它的主要任务是寻求社会资金的赞助;另一个部门为技术部,主要负责到事故地点进行救援。每个救援中心每天都有一人值班,遇有求救时值班员一般要通知25名左右的志愿者,要求至少有10人到达现场参加救援。
美国的救援协会是全社会安全保障体系的一部分并得到政府的“优惠”政策──救援协会、救援中心的办公地点由政府提供;救援协会购置车辆、器材等享受免税;救援志愿者参加培训和救援工作时,他所就职的部门须无条件支持,不扣薪水;援助工作与军队、警察、保险、医疗等部门密切合作,救援中广泛使用的直升机由军队提供,救援狗由警方提供。
美国登山救援协会的资金来源于两部分,一部分是户外运动如钓鱼、打猎、滑雪、徒步穿越等许可证中的部分费用,另一部分是社会赞助。例如美国科罗拉多州的每个救援助中心都有一台指挥车、两台雪地救援助车、三台救援小型卡车,这些车辆都来自社会捐赠。
欧洲很多国家的救援体系与美国相似,是由志愿者组成的救援队伍,与军队、警察、保险、医疗等部门合作实施救援工作。而较有特点的是在登山活动频繁的阿尔卑斯山地区,法国的救援中心在海拔4000米左右设有通讯联络和救援站,要求登山者携带或租用通讯联络器材,并且每隔20分钟就会有一班直升飞机巡逻一番,以便及时发现意外事件并施以救助。
日本和韩国是登山和户外运动很盛行的国家,在日本和韩国,救援组织称为“山难对策委员会”。但是由于日、韩境内少有高山,救援工作更多的是面向旅游区域和户外活动者。而日、韩的一些大的旅游山区,要求出入这里的人登记,以便及时发现迷失或发生意外的情况。
相关网站
香港民众安全服务队攀山救援中队(www.tr.cas.org.hk)
他们有很完整的香港山难记录,同时他们还把香港的大小山地进行了危险等级分类。
凯斯维克山地救援队(http://keswickmrt.org.uk)
这个救援队最值得夸耀的是他们自1947年成立以来已经完成了2004次救援行动。
格罗索山地救援队(www.gmrt.org.uk)
这支队伍在曼彻斯特附近,同样主要由志愿者组成,资金来源主要是慈善捐款。他们的联系地址就是当地的警察局。
(重庆)奥特多救援队
http://www.cqoutdoor.com/rescue.htm
救援联络人:
重庆·沙坪坝·半月楼 王大勇(字耀生) 66961458、65468815
EMAIL:cqoutdoor@hotmail.com
重庆·临江门 黄宇 13340294095
重庆·江北 何熠 13018386363、023-66650822
重庆·天星桥 尹光辉 13618378526、023-66899580
重庆·小龙坎 詹刚荣 13983726567
重庆·杨家坪 胡耕源 13308358058
新疆山友户外救援队
http://www.xyjt.org/succor/
山友紧急救援程序:
山友在户外活动中遇到危险时候,可依照以下程序与新疆山友救援队取得联系,寻求救援:
与救援队基地(四号羊圈聚吧)联系,电话:0991-4849551(酒吧),4813960 4853606(俱乐部)
汽车救援请联系快车手汽车俱乐部 电话:8868116
高山救援请联系亚迪威探险营 电话:8862331
或拨打救援队员中任何队员的手机
http://www.xyjt.org/succor/list.htm
救援结束后,根据救援行动的实际消耗,在1周内给予补偿。
(救援队章程规定,救援行动为义务行为,不收任何费用;救援开支由被救援方支付,即救援队出人出力不出钱)
四川省登山探险互助救援会
http://outdoors.www29.cn4e.com/sma/news/shownews.asp?id=92
河南户外救援队
http://www.hnhw.com/news/2j.asp?id=108&cid=111
河南户外救援队服务热线
http://www.hnhw.com/news/list.asp?unid=257
总部24小时服务热线
岁月无声 13838336788 66666628
唐 杰 13592060626
云 雾 里 13838116094
座 机 0371-63835096
河南户外救援队焦作分队救援电话
座机 0391-2569228
猎鹰 0391-2220071 13707689651
河南户外救援队南阳分队救援电话
飞行兵 13503876355
CANDY 13782139969
郑州市追赶户外救援队
http://www.dragonfree.com/News_Info.asp?Newsid=32
值班电话:0371-63949830 13343813543(二十四小时) 联系人:三儿
(湖南)蜗牛人野外运动俱乐部野外搜救队
http://www.wonoing.com/sos/sosjj.HTM
24小时求助热线:0744—8296767、 13807443838
搜救队联络人:
张家界市:吴仁贵(13807443838)
桑植县:彭 彦(13574434457)
慈利县:叶晓华(13707440892)
武陵源:胡艳红(13337242130)
杭州市登山运动协会/户外运动求助站点
http://hzsds.cn/index/news.asp?id=7
以下站点将向您提供无偿的救助服务,如户外急救药品,代办户外特种保险,相关地图,出游前注意相关事项,当地具体情况等。如遇突发事件请于当地120或110联系,也可于以下就近户外运动求助站点联系。
杭州快步天下户外运动俱乐部 将军路24号 0571-87016369(12小时)
杭州颠峰户外运动俱乐部 中山中路382—7 0571-87074160(12小时)
杭州旷野之风户外运动俱乐部 华光路30号 0571-87916569(12小时)
杭州风雪屋户外运动俱乐部 青年路46号 0571-87022117(12小时)
杭州南山路青年旅社 南山路101号 0571-87918948(24小时)
杭州江南驿青年旅社 下满觉陇32号 0571-87153419 (24小时)
杭州天择户外拓展有限公司
山羊户外俱乐部 黄龙路2号 0571-87969460 (12小时)
温州顶峰户外运动俱乐部 温州鹿城区马鞍池东路2号楼105 0577-88388312,013706659225
宁波一号营地户外运动俱乐部 宁波公园路77弄8号 0574-87266235
013065866350
金华亚胜户外运动俱乐部 金华八一南路339号亚胜文具2楼 0579-3181810,013806782354
台州夏而吧户外运动俱乐部 黄岩区康复路20—3 0576-4278722
013757666456
绍兴E路同行户外运动俱乐部 鲁迅西路373号 0575-8816169
北京市登山运动协会山岳救援队(简称“北京山岳救援队”)
http://www.bma.org.cn/bma2006/showinfo.asp?id=795
桂林户外救援队
http://www.glort.org/index.html
**********************************
[站内相关主题]
《国内几家(商业)救援机构的资料》
http://www.doyouhike.net/forum/158745,0,0,1.html
《(2006.2)四川成立“登山探险互助救援会”》
《郑州市追赶户外救援队》
《河南户外救援队》
《新疆山友户外运动救援队》
《蜗牛人野外运动俱乐部野外搜救队》
《新疆的户外合作救援体系,五一前重组!》
《张家界景区悬崖救援演习》
《民间专业救援队——“奥特多救援队” 》
[新疆山友户外运动救援队]
新疆山友户外运动救援队章程
http://www.xyjt.org/succor/rule.htm
户外救援队的队名、队旗和队徽
户外救援队的队名为:新疆山友户外运动救援队
户外救援队的队旗:
户外救援队的队徽:
一、救援队的宗旨
1、随着群众性户外运动蓬勃发展,参与人群日趋增多,活动中出现各种不可预见的意外事件将不可避免。为使意外事件发生之后能得到迅速有效的救助,减少乃至避免遇险人员的生命财产损失,特成立新疆山友户外运动救援队(以下简称救援队)。
2、救援队是由户外运动爱好者自发组织,包含各种专业救护人员的公益性团队,在出现本章程规定的救援任务时,能够及时派出相应救援人员的救助组织。
3、救援队将自主性地运用自身的专业技术、专有装备和人员,对在户外运动中所发生的各种意外事件进行力所能及的救援,并选择性地协助社会救助职能机构完成其它类似的救援行动。
4、救援队是为群众性户外运动提供服务的公益性组织,欢迎社会各界人士的参与、支持和资助,并接受相关组织、团体的加入。但救援队不隶属于任何机构、社团组织。
二、救援队的组织
1、救援队由山友自愿报名并经过培训。成员应包括以下类型的山友: 熟悉路线者、野外生存经验丰富者、领队经验丰富者、医疗救护人员、通讯技术人员、热心山友。
2、参队人员自愿报名。本人在报名时必须意识到所志愿参与的救援行动本身所潜在的风险:包括人身伤亡、经济损失、工作受误,并且可能得不到合理的赔偿。
3、救援队设正副队长,负责日常训练、救援召集、任务制定、现场指挥和后勤保障。队长因故不能履行职责时,副职替补。救援队实行分组轮流值班制度。
4、所有参加救援的队员,对救援事件及被救助者负有保守秘密的义务。
5、救援队及其救援行为纯属自发、自愿,并非义务。救援队不接受任何组织的领导,并有权拒绝错误、非专业、超出救助能力的指挥指令。
三、救援基金的筹集和使用
1、 救援资金的募集
户外运动救援队接受社会各界、企业团体、人士的资助,并接收山友的捐助,设立一个基金会和专门帐户对资金进行管理。
2、 救援基金的使用
在发生救援行为时候,当不能及时得到被救援方的必要的救援费用时,救援队启用救援基金进行救援。
户外运动救援队救援结束后,应对救援行动本身的开支进行核算,并所接受被救援人或组织给付的全额经济补偿;
户外运动救援队不接收超过救援活动开支数额的经济补偿。除非作为救援基金的捐款。
若救援行动需支付队员自身费用以外的特殊费用(如设备装备的租借费、车船费、门票、向导费等),而被救助人拒付该项费用的,救援队保留追偿权。所得经济补偿款,首先用于弥补本次救援行动实际开支,剩余充入救援基金。
救援行为纯属个人自愿,救援队员不接收事后的个人补助。
救援行动结束后必须在网上公布该次行动的全部收支情况。
四、救援程序
1、救援程序包括:申请救援――启动救援――实施救援――财务结算――事后公告
2、 申请救援:当救援队获得救援请求,或判断需要投入救援时候,启动救援机制。
3、 启动救援:及时召集救援队值班队员参与救援工作。
4、 实施救援:赶往救援地点,实施救援
5、 财务结算:进行财务结算,并公告
事后公告:、救援行动结束后,由救援队发布相关公告。
6、请求救援的人员(或亲属、朋友、同事)自愿决定是否通知110报警,自愿决定是否通知120急救中心参与救援。
五、救援通讯联络
1、 为保证救援工作,应建立救援通讯体系,配备必要的通讯设备
2、 应在乌鲁木齐市区内建立救援通讯大本营,并建立电台中继站,设定值班人员
3、 户外活动中,所有对讲机应调设到指定频率
4、 救援队中的值班队员,应确保在值班周期内,通讯工具保持24小时开机。
5、 与移动电话服务公司建立联络机制,以获得手机定位功能的支持。
六、救援医疗
1、为保证救援工作,应建立救援医疗体系,配备必要的医疗器材
2、鼓励山友填写户外救援服务卡,登记必要的救援信息,并建立数据库
3、救援队值班队员中的医疗人员,应确保在值班周期内,通讯工具保持24小时开机。
4、与120或者其它医疗单位建立联络机制,以便在需要的事后及时获得专业医疗机构的支持。
5、定期对救援人员进行医疗急救常识的培训
七、救援工作的协调指挥和后勤保障
1、新疆户外运动救援队应选择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户外机构设立救援基地,当发生救援行为时,救援基地承担救援指挥中心的任务。
2、救援队的救援物资、医疗器械等委托救援基地代为储藏,并保证在必要时随时使用。
3、救援基地在救援期间,应确保有人值班或为救援队人员值班创造便利条件。
4、救援队委托救援基地负责保管山友救援服务卡并提供检索服务。救援基地负责登记户外活动信息并在救援时提供给救援队。
5、鼓励户外爱好者填写户外救援服务卡,鼓励户外爱好者在进行户外活动前,将活动的时间、地点、人数等信息送交救援队进行备案。
新疆山友救援队基地:
http://www.xyjt.org/succor/base.htm
小羊军团户外网站
北山羊户外友好店 4823277
北山羊户外八楼店 4853606 4831960
北山羊户外扬子江路店 8933771
北山羊户外阿勒泰店 0906-2125178
北山羊户外昌吉店
四号羊圈聚吧 4849551
三夫户外(原点俱乐部) 2817218
亚迪威探险营 8862331
快车手越野者俱乐部 8868116
快乐驿站户外酒吧 8095995
两足爬虫户外 7823058
经纬线户外 4597098
新大赤骥户外学生社团农大浪鹄学生户外社团
师大绿色阳光
石化黄羊户外俱乐部
2005年7月16日小马圈沟救援活动总结
http://bbs.xj169.com/dispbbs.asp?BoardID=98&ID=43550
7月16日下午3:30,新疆山友救援队基地之一北山羊友好店接到一个新疆的户外拓展公司打来的电话,称该公司的徒步队伍30余人,在小马圈沟遇到困难,大雨,大雾,道路不清楚,无法辨别方向,领队爬上高山打来电话求助。
接到消息后:我们有以下判断信息或者确认信息
队伍可能是没有经验,在雨中徒步登山迷路,需要及时派人引路
暂时没有人员危险,当时正在下大雨,他们的主要危险是洪水、生病,意外伤害,但最迫切的是找到他们并引路退回或者穿越过去。
该徒步路线(白杨河--小马圈沟--天池莫门沟)不属于常规路线,泥土在数月前探路成功,之后小羊带队穿越成功。本市山友中熟悉此路线的不多。
该队伍是拓展公司的商业队伍,没有经验,领队也不熟悉线路。
根据以上判断,当时在北山羊友好店的救援队成员 小羊、探路鱼、农大小白作出以下决定:
1、请该拓展公司立即找越野车,并派出至少一人,参与救援。(当时联系快车手越野俱乐部,俱乐部人员都外出)
2、小羊、探路鱼、农大小白和绿色阳光轻装前往救援,目的是沿路搜索,找到徒步队伍后立即带回,如果在半程之前没有找到,就完成全程穿越,从天池返回,预计救援队员全程穿越需要5-6小时。
救援队四人在准备的必要的装备后,于7月16日下午5:30冒雨出发,由于下雨,道路难走,丰田4500越野车在7:20 才到达独山子附近,路滑,无法继续前进,救援队急行军进入水磨河搜索。8:30在水磨河边遇到下撤的徒步队,已经进入一户牧民家休息,他们已经连续霖雨9小时。救援队与徒步队员们进行简单的交流后,带回三个受伤和生病队员,凌晨1点返回市区。
救援队员探路鱼留下陪同其余队员在牧民家,全队17日下午返回市区。
至此,救援活动结束!
此次救援过程中, 救援队员亚迪威户外的JIANK 多次打来电话,询问情况并要求参加。山友雪原也主动要求帮助。北山羊户外友好店承担了联络任务,谢谢他们!
救援过程中开支,包括汽车、饮料、电池等由拓展公司提供,救援队员装备自备。除了队员往返取装备和夜间回家(凌晨1点)的出租车费用外,没有其他开支。救援队的救援行动是义务的,不收取任何费用。
救援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被救援的是一个拓展公司的商业徒步队伍,领队只走过一次就带队,没有领队经验,缺乏户外经验,在大雨中居然命令队伍拔营前进,翻越达板,以至在山顶遭遇大雨和大雾,不辩方向。
2、被救援队员装备全部是租用的,极不完整,穿越、露营活动,没有GPS、地图、对讲机,没有炉具,全队两天没有喝热水。防潮垫、帐篷质量低劣。
3、该徒步行动是在明知山区有雨水的情况下进行的,队员缺乏基本的户外装备,没有雨披,很多人穿的休闲鞋子,几乎没有徒步鞋。
在此,强烈提醒商业户外活动,尤其是拓展公司的徒步活动,户外有风险,安全第一!
**********************************
2004年11月15日博格达穿越活动救援过程
http://www.xyjt.org/succor/20041115.htm
救援过程:
2004年11月12日-15日,山友老董和天外外飞转发起了博格达传统路线穿越活动,活动帖子发布在小羊军团网站等论坛上,并注明遵守小羊军团公约,即属于领队与队员分摊费用,各自承担责任的纯AA制度户外活动。
11月14日晚上,山友大臣来到四号羊圈,我们获得了以下信息:10名队员到达博格达传统路线三号羊圈营地后,山友大臣身体不适,与同时穿越的野驼队伍一同下撤三个山,老董、飞砖等率小羊军团队继续前进,此时山上浓雾弥漫,风雪大作。
他们原计划11月14日晚上回到乌鲁木齐,但知道14日晚上11:00,大臣来到四号羊圈时候,还没有他们的手机信号,说明他们还没有到达将军沟气象站。
11月15日上午10:40,接到参加穿越的探路鱼的电话,称全队在14日晚在以肯起达板北侧宿营,雪深、寒冷、食物不足、体力透支,但全队安全,无人受伤,他本人清晨7点孤身下山求助,希望派人接应并携带食物。
接到信息后,我们立即启动了“山友救援队救援程序”,12:20,第一批队员出发,队员有:
燕伟(提供越野车辆)
李林(北山羊户外)
宋涛(农大浪鹄社)
白冰(农大浪鹄社)
石头(西盟论坛)
小羊(小羊军团论坛)
由于没有队员受伤,我们没有携带救援队员马德生(美国人)捐助的折叠担架,只携带了绳索。
13:00左右,山友攀岩者、北归带着中巴车作为第二批救援队员上山。
同时,救援队成员亚迪威探险营的崔健、艾山,快车手俱乐部的冯亮等也都作好了出发的准备,并通过电话提供了技术支持。很多山友打来电话,询问是否需要帮助,愿意参加救援。由于我们判断穿越队伍只是体力不足,暂时没有安全方面的风险,两组7人前去救援应该没有问题,所以请他们暂时等候消息。
在前往天池的途中,我们高兴地接到了穿越队伍老董打来的电话,称全队已经到达森林地带,道路依然难走,但积雪渐薄,虽然疲惫,但有能力继续徒步下山。此时我们已经到达天池海西,迅速整理行装后,5名队员携带食物和饮水,在14:50 轻装上山,徒步1小时10分钟后,于16:00在大东沟口附近与穿越队伍汇合,穿越队伍共10人,其中1人半路返回,1人提前下山报信,其余8名队员中,有3名女队员,体力和精神状态尚好。
救援队员于穿越队员一同返回,17:30,全队在海西坐上中巴车,19:30,全队坐在了米泉“建国”大盘鸡店。21:30,乘车返回四号羊圈。
救援活动直接开支:
第一批队员搭乘的越野车 过路费用和油费 约150元
门票:100元
购买食物等: 大约100元
救援经验总结:
整个救援过程中,无论是救援队成员,还是其他山友,在被请求参与救援工作时,都是毫不迟疑地参与救援,表现了良好的户外精神,不少人是放弃了手头的工作,请假前来的。救援过程中的车辆、人员、信息传递、器材准备等环节也都配合得非常到位。
我们在接到求救电话时,比较准确地判断为是体力透支、积雪太厚加上食物缺乏导致的信心下降,没有伤员和人身危险,因此采取的救援措施,包括救援人数、器材等的准备也是得当的。当看到穿越队员整队徒步下山的时候,我们心里非常高兴。因为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今后,除了有完整的救援体系外,还应该建立起救援基金体系,救援基金可以有3种来源,一是山友捐助、二是户外店捐助、三是从每次户外活动中扣除一定数量的费用(比如说2元)投入救援基金,如果基金中有2000-4000元,应该可以应付一般的救援活动了。不知道大家有什么建议?
另外目前山友救援队有30多名队员,当然最好多多益善。山友中有很多这样的热心人,但如果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和组织,紧要关头也难以发挥自己的热情。所以希望大家能够报名参加救援队,所谓参加救援队,就是相当于承诺这样一句话:一旦需要,只要有能力,我愿意参加救援。
北京市登山运动协会山岳救援队章程
http://www.bma.org.cn/bma2006/showinfo.asp?id=795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北京市登山运动协会山岳救援队简称“北京山岳救援队”。
第二条 北京市登山运动协会山岳救援队是非法人资格的,在北京市登山运动协会活动部直接领导下的全市性志愿者义工组织。是由热爱登山及户外运动,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集体和个人自愿组成,从事山岳救援和其他灾难救援的专业性志愿者组织。
第三条 北京市登山运动协会山岳救援队的宗旨:遵守我国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无偿帮助与救助登山及户外运动爱好者在北京地区山峰所发生的困难及危险;无偿参与北京市登山运动协会对其会员及其它登山及户外运动爱好者进行各种形式的登山及野外生存和自救互救的培训工作;无偿的积极参与帮助全市范围内其他领域的灾难救援;积极宣传登山及户外运动;普及有关知识和技术技能;倡导科学、文明、安全、环保登山理念;团结全体队员,提高我市登山及户外运动的水平;促进我市登山及户外运动与国外同行的交流;建立我市登山及户外运动救援的统一规范并督促其落实,促进全民健身。
第四条 北京市登山运动协会山岳救援队接受北京市体育局和北京市登山运动协会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
第五条 北京市登山运动协会山岳救援队办公机构设在北京市登山运动协会活动部。
第二章 业务范围
第六条 北京市登山运动协会山岳救援队业务范围
一、负责建立北京市登山运动协会的救援章程和组织、行业规范,并进行业务指导和行业管理。
二、为登山及户外运动爱好者提供专业的山岳救援服务。
三、倡导科学登山、安全登山、环保登山的理念,宣传、普及登山及户外运动知识。
四、在大型群众登山活动中,承担服务和后援工作。
五、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参加社会服务和灾难及突发事件的援助工作。
六、负责北京地区所有山峰的技术等级的评定。
第三章 队员
第七条 北京市登山运动协会山岳救援队队员全部为社会招募的志愿人员
第八条 申请加入北京市登山运动协会山岳救援队的志愿者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 救援队队员均为有正当职业、固定收入,年龄在20-35岁之间的中国公民组成。
二、 救援队队员均有着丰富的户外经验,热爱户外运动,有着强烈的为社会公益作贡献的热情并有着强健的体魄。
三、 救援队队员均愿意在社会公益事业需要的时候,不计报酬,贡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以来援助需要帮助的其他户外爱好者。
第九条 队员入队的程序是
一、救援网络单位(团体)
1、向救援对提出书面申请,提交其单位信息资料。
2、救援队对其单位进行初步考察。
3、救援队以书面的形式通知其结果。
二、救援队队员
1、想救援队提出书面申请,提交个人资料信息。
2、救援队对其进行初步考察。
3、救援队以书面的形式通知其结果。
第十条 队员享有下列权力
一、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二、有免费接受救援培训的权利。
三、有对北京市登山救援队的工作提出批评、建议和监督的权利。
四、经北京登山救援队批准救援队队员又举办培训、讲座的权利。
五、入队自愿,退队自由。
第十一条 队员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北京市登山运动协会山岳救援队章程,执行北京山岳救援队的决议。
二、自觉维护北京山岳救援队极其救援网络的合法权益。
三、完成救援队交办的培训、救援任务。
四、向救援队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资料。
五、积极宣传登山及户外运动,普及有关知识和技术技能,提倡科学指导,反对盲目行动。
第十二条 队员退队
一、退队,应书面通知救援队,交回队员证书、队标及救援队所配发的装备,再不影响救援队利益和名誉的前提下,自由退队。
二、队员如果无故三次不参加培训或救援,视为自动退队。
第十三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经队委会表决通过予以除名
一、国家法律,受到刑事处罚。
二、重违反北京市登山运动协会山岳救援队章程及其有关规定。
三、给北京市登山运动协会山岳救援队造成重大名誉或经济损失。
四、被当地民政部门取缔或被当地工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
第四章 组织机构和负责人产生、罢免
第十四条 北京市登山运动协会山岳救援队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山岳救援队委员会
一、制定、修改北京市登山运动协会山岳救援队章程。
二、选举和罢免委员。
三、审议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
四、决定终止事宜。
五、决定其他重大事宜。
第十五条 委员会的职权是
一、执行委员会的决议。
二、举和罢免北京山岳救援队队长、副队长、委员。
三、向登协活动部汇报工作和财务状况。
四、决定建立救援分队和实体机构。
五、决定山岳救援队队员的除名。
六、决定山岳救援队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的聘任。
七、指导各救援网络单位开展工作。
八、制定内部管理制度。
九、决定其他重大事项。
第十六条 北京市登山运动协会山岳救援队委员会,设7名委员。
第十七条 北京市登山运动协会山岳救援队,设队长1名、副队长2名,其中队长为专职。
第十八条 根据工作需要,北京市登山运动协会山岳救援队下设培训部、救援部、技术部、对外联系部
一、培训部:
1、制定和组织救援队队员的专业技术、身体体能的培训。
2、制定和组织队员的技术集体能的考核。
二、救援部:
1、负责制定救援队的救援预案。
2、负责组织出险救援的组织实施。
3、负责救援队队员的分队轮值安排。
三、技术部:
1、负责救援队装备的登记、管理、维护。
2、保证救援实施过程中的通讯畅通。
四、对外联络部:
1、负责向社会及企业募集山岳救援队的装备、资金。
2、负责山岳救援队的对外宣传。
第五章 资产管理、使用原则
第十九条 北京市登山运动协会山岳救援队经费来源:
一、组织、企业及个人捐赠。
二、核准的业务范围内开展活动或有偿服务的收入。
三、利息。
四、其他合法收入。
第二十条 北京山岳救援队经费仅用于本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和事业发展,不得再队员中进行分配。
第二十一条 北京山岳救援队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完整。
第二十二条 北京山岳救援队的资产,任何单位、个人不得侵占、私分和挪用。
第六章 章程的修改程序
第二十三条 对山岳救援队章程的修改,须经救援队委员会表决通过后,报北京市登山运动协会核准后生效。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 北京市登山运动协会山岳救援队的队徽是由救援队委员会审议通过,其图案为两只相握的手为基本的两座山峰图形,上有中文山岳救援四个字。
第二十五条 北京市登山运动协会山岳救援队的队徽、队期由北京山岳救援队统一制作,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复制、使用。
民间救援队将现身深圳
(2006.09.05(深圳)《晶报》)
9月3日下午4点,四个人在一张纸上庄严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这意味着深圳第一支民间救援队即将成立。签名的四个人分别是白春山(网名白金)、梁彬锐(砂煲)、朱中伟(子非鱼)、涂海剑(一笑),他们是四家户外网站的代表,在深圳户外运动领域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成立民间救援队的起因来自一次成功的援救,这次成功给了大家信心和启发。他们希望给未来发生事故的“驴友”多一分希望,也为政府减轻一点负担。
环顾国内,在上海、重庆、河南、四川等地,已经先后有民间救援队成立。那么,民间救援队到底能做什么?短短几年时间里在全国遍地开花的背后是怎样的时代背景?相信民间救援队背后的那些故事能告诉我们答案。
白金的苦恼
白金专职搞户外运动已经三年了。三年前,他辞去那份已经做了8年多的证券公司的工作的时候,遭到了父母的坚决反对,父母认为户外运动不是个正当职业,而且有危险。可在白金看来,那些陡峭的山崖给他的压力,远没有瞬息万变的证券市场给他的压力大,他要在户外运动中放松自己已经绷了多年的神经。
神经的放松很难,三年里,白金一次又一次地听说深圳驴友发生事故,一次又一次地感叹人生无常,却想不出自己可以做什么。2006年大年三十晚上,白金无论如何睡不着,开始总结几年来发生的重大事故和原因:
1、2002年5月19日晚,深圳七娘山马料河内,“蛋白质”和“鲤鱼”遇险,原因是溯溪在溪谷里露营,半夜山洪暴发;
2、2002年8月3日,深圳鹅公岭大鹿港,“小白”遇险,原因是不小心坠崖;
3、2004年8月4日粤北中控峡谷,“职业间谍”(网名)遇险,原因是在阴雨天峡谷穿越露营,山洪暴发;
4、2004年12月26日深圳三水线,“白云石”遇险,原因是发生中暑,诱发羊痫风;
5、2005年7月16日,粤北南岭国家森林公园,“字节”遇险,原因是在冰冷的深潭里游泳;
6、2005年7月17日,深圳三水线,“老远”遇险,原因是在三十六七度高温下来拉练中暑;
7、2005年9月17日,惠东县平海,“头上的包”遇险,原因是在台风来之前的海边游泳,遭遇巨浪溺水;
8、2005年9月,深圳东西涌之间,“灌木”遇险,原因是在台风来时穿越海岸线被浪卷入海中……而那些小的事故,受伤、迷路等等,更是层出不穷。
白金最后得出的结论是,绝大部分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之所以会发生是因为一些常识性的错误,而且在事故发生后,因为不熟悉路等原因,外界的救援又迟迟不能赶到。
在经过那个痛苦思考的除夕夜后,白金每次看到“没有常识”的户外运动者都会很气愤,忍不住上去指责,因为他觉得那些“没有常识”是发生事故的根源。白金说起一些细节的时候,甚至有点咬牙切齿:比如穿着裙子和高跟鞋去爬山、光着脚去溯溪、明知道有台风还去穿越海岸线、天还有40分钟就要黑了却要走一个半小时去下一个宿营地……
白金在很长时间里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在上车之前,把自己团队里那些“没有常识”的驴友赶回家。
三次救援的启示
白金、梁彬锐、朱中伟、涂海剑几个人经常在一起互通有无,难免会说起一些救人、遇险的经历。
一次,朱中伟说起自己网站去年一次持续7天的救援。网站的一个网友自己去排牙山爬山的时候失踪了。家属向网友们求助,18名网友装备停当出发去救人,分成6人一组,两组分别沿排牙山的两条路寻找,另一组沿海岸线寻找。网友们开始寻找的时候,派出所的警察们还没有出动。而当派出所警察们基本停止在山上的寻找之后,网友们又几次前往寻找,并找到了该失踪网友的一个包。从这个案例中,网友们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网友们自己寻找的反应速度可以比警察们快,另外因为网友们行动的时候人数少、自由,可以更加灵活地进行寻找,而不必像政府那样大规模地搜山,消耗巨大。
还有一次,白金说起自己的一队人2004年12月有一次在走三水线的时候,一个队员中暑。他打电话通知120的同时,也打电话给在邻近爬山的山友,结果很快就集中了40人的救援队伍,大家轮流把那个中暑的队员抬下山去,到医院只用了几个小时……白金讲到这里的时候,有人问他,如果那天去领队的不是你,是别人,还能在那么短的时间里召集那么大一支救援队伍吗?白金想了想说不能。而且,就是他自己,那天也是运气好,碰巧熟悉的几个队都在走三水线,如果不是这样,也未必能联系得上。说到这里大家都沉默了,过了一会儿,又争先恐后地说了起来,大家意识到爬山的驴友们缺乏一个后方的信息平台。而如果有这样一个平台,爬山者就可以知道自己附近还有哪些队伍,可以怎么联系,这样,一旦发生事故,就可以互相帮助自救了,而不用像白金那样“碰运气”。
而前几天的一次成功营救更是让白金觉得自己确实可以做点什么。当时是8月28日晚上7点,白金接到求救电话的时候是在厦门到深圳的路上,他迅速通知了在深圳的驴友。深圳的四个驴友陆续从南山等地赶到梅林会合,然后赶往出事地点石头河。迷路的一行有28人,于8月27日上午9时在深圳与惠州交界附近的石头河水库出发,溯溪而上,一路游玩,当天下午5时多在石头河溪谷处迷路。前去营救的4名驴友对石头河登山路线十分熟悉,根据遇困队伍领队所描述的登山过程,他们分析出队伍被困的确切范围。
当天晚上10时左右,他们赶到石头河的逆向路线终点坪山街道金龟村,反方向进山实施救援。救援队步行了一公里多的路程,在坪山与葵涌的界碑附近,找到了被困的驴友。这时候还不到晚上10点半,接到报警后的公安部门还没有出动,得知被困驴友已经获救,警察们也很高兴,因为他们不用大规模地出动去寻找了。
自行营救有优势
在这次营救活动中,白金充分意识到了自行营救的优势,他总结说:“一、很多驴友对线路的熟悉程度超过警察,而且我们内部有很多约定俗成的‘暗号’,比如如何叫一个地方,如何说一条线路等等,这样的情况下,大家容易沟通,容易找到发生危险的驴友;二、我们的装备和体力许多时候比警察要好,比如石头河营救他们上山只用了半个小时,这对没有长期锻炼的人来说不大可能完成……”
白金于是准备成立一个民间救援队,梁彬锐、朱中伟、涂海剑等人也是一拍即合,几次商量过后,就有了文章开始时的那个签字仪式。
一个派出所的营救压力
半夜两点,南澳派出所副所长邓汉明的手机响了,拿起来一听,那边的值班民警告诉他,又有人在七娘山上迷路了,要组织抢救。
邓汉明爬起来,胡乱准备了一点干粮和水,就出发了。因为不熟悉七娘山的路,警察们又找到住在山上的猎户,让他们带路。一个晚上没有找到人后,申请增援,最多的时候,山上有200多人在寻找。30多个小时后,终于找到人的时候,邓汉明才想起自己一直没有吃饭。看着被救下来的几个小伙姑娘憔悴不堪的样子,邓汉明把原本想狠狠训他们一顿的火压了下去。
这只是南澳派出所的一次普通营救。从1999年开始,这样的营救就反复出现。一年里少说也有30次左右,每次都得调动大量的人力物力。尤其是2002年的5
本帖最后由 诺NUO 于 2010-7-19 13:54 编辑
河南户外救援队,遭遇生存尴尬
(2006.09.14 河南户外联盟)
http://www.8264.com/17400.html
随着户外运动日益兴起并持续走热,其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也“水涨船高”。人们在闲余假期,到户外享受快乐,放松劳累的大脑。近年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户外运动爱好者,户外救援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在政府户外救援力量有限的情况下,民间义务户外救援组织的出现,为户外运动健康发展提供保障。今年四月初,河南户外联盟运动爱好者自发组建的河南户外首支户外救援队宣告成立。
遭遇生存尴尬
“我们的户外救援队从04年策划,于04年2月正式成立,既日:郑州日报作了报道。河南户外联盟总版主笑青天委任“岁月无声”为第一届救援队队长,‘唐杰付队长’,救援队发起人之一的笑青天向记者介绍。当初,他和另外三人发现随着河南户外运动爱好者越来越多,户外救援这一块还没人涉足,便自发组织成立了河南省首家户外救援队。
目前,由笑青天;岁月无声等人发起的“河南户外救援队”已由最初的几个人发展到三十多人。“加上全首各地市分支队的队员有一百多名,救援队目前由搜救组、通信保障组、医疗组、宣传组、后勤组五个部分组成,成立后已对队员进行过医疗、无线电、地形学等户外救援的、基本知识的免费培训。8月份对队员进行了红十字会救护培训,92名学员拿到了救护证。三名考试不合格。不予拿证。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会不定期对新队员进行“医疗救护,技术装备,野外生存等”一系列的培训,实践。
“就算是一个公益性组织,走下去也需要运营成本。我们的尴尬就出在这里--身份不确定,没有一个实体,谁也不会轻易给赞助。”笑青天表示,由于救援队一直找不到地方挂靠,没正式注册,大部分活动只能借助“河南户外联盟网”进行。
由于户外救援队没有任何实体可依托,操作上困难重重。面对窘境,笑青天:岁月无声等人对救援队的未来依然充满信心,“这些都是很正常的。毕竟是刚刚成立的组织,不能操之过急,这需要一个过程”。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尽管由于诸多原因,这支由民间自发成立的户外救援队尚未在实际救援中发挥作用,但队员一直默默为河南户外旅游安全做着努力。
期待整合之路
“成立救援队是一个不错的事。在我河南自发性出去玩的人很多,很多野外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一旦发生意外,就很危险。对户外救援队的发展,个人认为救援队的专业性十分重要。我们在全省各地市都有俱乐部资源,并从各俱乐部中调配专业的领队来组建救援队,强调各地方分支队员不少于10名,补充救援队的实力。“如果救援队能够做到有一个免费的办公场地,拥有一个很简单的救援队号码,像110、119这样的容易被人们记住的号码,出行前为旅友提供信息,在遇到问题时可以通过这样的平台为旅友提供正确的信息,解决一定的问题,这就很好了。期盼中!
户外救援需要民间力量补充
如今的都市救援,人们990会想起去拨通110:119:120等几个号码,让正在执法的武。警官兵参预救援,可又有谁理解他们的苦衷,为救援…他们中有人负出宝贵的生命,有的残废至今。出于人道说句公道话,警察是执法的:武警是控制重大险情的。但110:119的铃声响声。不得不放开所有事情参预救护。据报纸报道:不论是警力或消防力量,都存在严重的人力不够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接到指令还得参加救援工作。河南户外救援队的成立。在今后的日子里,愿为你分担这些事情。力争全面到位,保以最迅速的行动回报政府及社会各界人士。让你们放宽心:安心:放心。
走近广西户外救援队
(2006.08.04 王翠)
http://www.8264.com/16833.html
在南宁,众多户外组织团体中存在着一只特殊的队伍———广西户外救援队:队员们在各自的本职工作之外,自发的组织救援培训、自己掏腰包为救援队添加装备,而想要加入其中,还必须签下“生死状”。但是他们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他们永远都派不上用场。
成长历程
2003年8月,网名莫大(莫叔)的户外运动爱好者在南宁成立了这支当时在国内还尚属少数的户外救援队,那时国内的户外运动还处于刚兴起阶段。队员们自筹经费为救援队购买基本设备,如GPS全球定位仪等,且不定期地组织救援培训和户外拉练等活动,同时将户外运动中的自救、野外知识和经验在户外网站上发表帖子与大家分享。在莫叔的带领下救援队一路走到今天,这支队伍已经拥有队员20多名,个个都是热爱户外运动且一向低调处事,他们来自不同的工作岗位,其中有行政人员、设计师、医生、教师……平日在各自的岗位上工作,当救援队组织活动或培训时便随时召集在一起。
其实说来,这支队伍成立后,虽很少派上用场,唯一的一次救援行动也是有惊无险。那是在2005年的10月4日,某驴友突然打给一位队员说大明山有几名徒步者发生意外,其中一名受伤,其他情况不明……在这个城市不同角落不同岗位的队员们,立即在30分钟内带上装备和必要救援物品和食物打车(由于临时没有车辆)直奔而去。后来才清楚,原来有九名徒步者从大明山板闭徒步进山时,行进途中有一人脚部受伤行动困难,在食物缺乏的情况下向打电话向救援队求援。救援队收到消息后立即动身进山组织救援,并成功地与求助人员会合,完成了救援任务。虽然有情无险但这却是他们最满意的情况———“难道你希望有人在户外出事吗?”一名队员这样解释。是的,他们都希望大家在户外平安,让他们这支队伍永远都派不上用场。
签署“生死状”
要想加入这个组织并不容易。你必须具备较丰富的户外经验、冷静清晰的思维能力、稳定的心理素质以及健康的身体。参加的队员都是自愿报名的,而且他们在报名时就被告知自己所志愿参与的救援行动本身所潜在的风险:包括人身伤亡、经济损失、工作耽误,并且可能得不到合理的赔偿。队员在加入户外救援队之前,必须签署一份《户外救援队成员风险责任承诺书》,这份承诺书被圈内的人戏称为“生死状”,一旦在承诺书上签名并加盖指印,就等于将自己的性命交给了救援队,其情形想象起来都甚为壮烈。其中有一段是这么写的:
“救援队的救援活动是一项具有高度危险性、不可预知风险、采取保护或救助措施也不能完全排除险情发生的任务;我自愿参加并预知到上述危险将难以完全避免;同时,我完全知道申请加入的这个救援队是一支民间自发组织的公益团体。其资产不用于承担任何队员救援活动所发生的风险赔付。”
即便如此,仍然有很多人加入到救援队伍当中来,希望能帮助户外运动中发生意外的人。
任重道远
当我对这样一支队伍存在的必要性提出质疑的时候,立即遭到了队员们的“群起而攻之”。在他们的“教育”下我得知:在国外,民间形式的救援队普遍存在的,而且他们的救援队员在出动期间还得到政府和各企业的大力支持,并得到社会的认可。而中国民间形式的救援队才刚刚起步,很多省份都还没有。就在广西救援队建立初期,北京的一本叫做《户外探险》的杂志还向这支救援队的创办者莫大约稿,谈户外救援队的组织形式、将来可能会在哪些方面遇到问题和困难、风险防范以及创立缘由和初衷、现有组织形式、人员和资金状况等。可见作为民间组织的户外救援队不仅有必要存在,而且是“任重而道远”。
队员们告诉我,他们目前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经费问题。由于缺乏资金,一些基本的设备也没有,特别是有救援行动时车辆更是个大问题。但是即便贴钱贴命,他们仍然在户外救援的道路上无怨无悔。
任何户外活动均有一定可遇见或不可遇见的风险,即风险存在,救援组织即存在。
根据中央领导同志的批示精神,中央编办于2005年2月3日下达了《关于民政部紧急救援促进中心机构编制的批复》(中央编办复字[2005]15号),同意成立民政部紧急救援促进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挂靠民政部,为自收自支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
中心是我国紧急救援事业的协调促进部门,在现行救援体制框架内,作为政府救援事业的重要补充,享有独立的事业法人地位。中心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协调救援资源,促进中国紧急救援体系及相关产业建设,尽快建立起作为政府职能补充的,以服务社会、服务大众为根本宗旨的紧急救援服务体系;通过紧急救援产业研究,制定产业标准,凝聚社会资本,推动中国社会紧急救援产业发展,形成中国的紧急救援物资产品、技术产品和服务产品的生产和营销能力;培训紧急救援指挥人员和救助操作人员,宣传和普及紧急救援知识,提升全社会的紧急救援知识水平和实际救援技能;开展紧急救援理论、政策、体制、法制、运作研究,推动中国紧急救援理论、政策和法规体系建设;收集并反映有关紧急救援信息和情况,参与重大紧急救援预案的制定和鉴定,配合有关重大紧急救援事项的处置以及国内国际紧急救援事业的合作与交流等。
中心的成立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和重要举措,是妥善处置各种突发事件、维护公民权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迫切需要。必将有利于中央和地方、条条和块块、国内和国际紧急救援资源的协调和整合,推动我国紧急救援产业的发展和壮大;有利于充分挖掘与利用民间资源,促进我国紧急救援市场体系的发育和完善;有利于依靠科技进步,推动我国紧急救援人才、信息、设备整体水平的提升,逐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利于我国紧急救援事业和产业的有机结合,推动中国紧急救援体系的创新和改革,实现中国紧急救援与国际接轨。
中心实行民政部归口领导,总顾问指导,理事会决策,总干事负责的体制。多年来一直关心我国紧急救援事业的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姜春云同志亲任中心总顾问,王彦峰同志为理事长,张群生同志为总干事。
民政部紧急救援促进中心的宗旨是:“紧急救援,与您同行,赢得时间,留住生命!”
我们是不是能借鉴已经趋于成熟的相关机制,成立以云南昆明为户外救援联盟中心,各地州设立相应的分部的一系列救援体制。救援队由户外爱好者自愿报名并经过培训。成员应包括以下类型的山友:熟悉路线者、野外生存经验丰富者、领队经验丰富者、医疗救护人员、通讯技术人员、交通工具拥有人、热心户外爱好者;兄弟户外组织的救援队、救援人员。相关管理机构专业搜救人员、驻地森林、消防武警部队,预备役、民兵应急分队。搜救队是以社会公益为目的、以无偿救助为原则、以拯救险困服务大众为己任的社会公益组织。至于经费救援、服务均为无偿的志愿行动,救援队的救援经费、日常办公费用、培训费用及装备以志愿者自愿无偿提供和社会赞助、募集专项基金相结合的办法解决。
还望各位热心的户外爱好者不吝补充!
还是4年前的那句老话——
中国目前的户外救援力量和状况
95%以上的户外事故还是靠公安、武警、解放军和当地村民
民间户外救援力量只是一种向往和意念
因为没有¥
寸步难行!
预计随着苍山知名度的不断攀升
80后、90后独子的不断长大
苍山遇险事故将呈上升趋势
本帖最后由 诺NUO 于 2010-7-19 13:08 编辑
这是一点,还有就是马上苍山大索道将要竣工使用。那时普通人可望不可即的苍山不需要攀登坐缆车就可以上了,很多人都想亲自目睹苍山之巅的雄壮!但是随之而来的就是大量的非户外运动人群的登山安全性问题,人人都想坐缆车上去,走路下来。才刺激、才过瘾!这也是我感觉目前最大的安全隐患!
户外是不能盲目的,要拥有很多户外知识和经验。
更不是随便背个包,就能称之为驴的
希望能多看到一些户外生存和知识的文章,
希望大家不要逞匹夫之勇,在热爱大自然的同时,更要珍爱自已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