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北南穿越豫西小秦岭,从灵湖峪登大梁到营里村 - 河南 - 8264户外手机版

  河南
本帖最后由 以诚相待007 于 2020-5-6 16:48 编辑

       受小秦岭南北麓东西向大断裂和山地复背斜的共同制约,山地地貌类型以褶皱断块中、低山为主。其中中山类型主要分布在西段,海拔大多2000米左右,谷深也在500~1000米,是河南省最高的山地构造地貌类型。山地坡度大部分在45°以上,山峰尖峭,个别峰顶残留有石柱,山脊部分十分狭窄陡峭,呈菱形锯齿状。在山岭和山坡上,常突起有一个个由片麻岩构成的小型山脊,高约50米左右。大约在2000米左右的高度,有一起伏和缓、顶部较为平坦的“齐一峰顶面”,站在山顶面很难以给人在高山之巅的感觉。褶皱断块低山类型主要在山脉东段和南北两侧呈半环状分布,海拔一般700~1200米,相对高度也在300米以上,山坡一般较和缓,坡度在20~25°,局部山势陡峭,并有悬崖峭壁分布。如北坡呈连续展布的断层崖,几乎呈直立状态,高度在80~180米。但由于北坡黄土高度可达800~1000米,覆盖在低山较平坦的部位,使山地显得较为低缓。
  侵入体中低山主要在燕山期花岗岩出露区分布。其中西段文峪花岩体上所发育的中、低山类型最为典型。它切割强烈,相对高度大,海拔均在1800米以上,最高峰亚武山2156.9米。受花岗岩球状风化作用的影响,多形成馒头状、球状山脊和峭壁石峰,花岗岩多以园滑状外貌裸露,坡度高达60~75°,一般也在30°左右。沿着粗粒花岗岩三组节理多形成蜿蜒曲折的蛇形谷和峡谷,同时球状风化作用沿节理还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奇石,如“一线天”、“石门”、“仙人床”、“照妖镜”、“悬心石”等罗列于山峰之间,因此其险、奇、峻等自然景观堪与西岳华山相媲美,素有“小华山”之称,为豫西著名的游览胜地。
  小秦岭山脉山脊两侧河流南北分流,下切作用极为强烈,形成了横切山体,壁陡谷深的峡谷或嶂谷地貌。当地群众称这种与南北向山脊相间排列的深切峡谷为“峪”,北坡有闵峪、大湖峪、荆山峪等70多个,南坡有南寨峪、王家峪、满漫峪等。这些“峪”切穿断层崖形成了很多峪口,较大的峪口是通往山区的重要途径。一般距峪口2公里处,各河谷明显展宽,再向山地内部,河谷出现宽谷、峡谷相互交替出现的现象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