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唐朝国庆 于 2015-10-7 08:50 编辑
西东龙门涧穿越,难度因人而异,各花入各眼。如果说香山附近的穿越线路是户外入门级,那西东龙门涧穿越就该是户外晋级线路。龙门涧在北京第一峰东灵山的东偏南方向,相距也就数公里。涧,指带水的山谷。龙门涧是一条曲折的峡谷,西龙门涧到东龙门涧的行程刚好是要走完两条峡谷,连接两条峡谷的尽头有一段U形弯。沿途路段有密林穿越、四米的断崖攀爬、崖壁小路行走、废弃梯田穿越、四米断崖绳降等。全程有大约两公里上升,有约1.9公里下降。总路程约22公里。路途能看到沟壑深谷,东龙门涧泉水潺潺。这条户外穿越线路并不简单,2011年4月,因为天气、地形等原因,有十余名驴友被困山中。所以,来这里的穿越,需要提前做足功课。这条路走的人,实在是太少了,道路都模糊了。干钩鱼说:每年也就四、五个队伍走过。
2015年10月4日,常乐、安妮、干钩鱼、凡凡、还有我,经过了近12个小时的山地跋涉后,成功的从西龙门涧穿越到了东龙门涧.。我走过一次,这次是第二次行走。有些路段已经被洪水冲刷的有些变形。强度可以达到绿野系数1.8。2011年我写的《被遗忘的秘径——西东龙门涧穿越归来》的帖子还在网上挂着,但我感觉很粗糙,有很多地段没写清楚。这次经过四年的时光后重走旧路,感受也要比当初独行丰富很多,沿途也能留意很多地段的关键节点。最后一段的行程,我们五人打着手电闯进东龙门涧,最终全部安全返回了农家院。叩开门的一刻,农家院的老板娘惊讶的说:“以为你们不回来了呢。”碰巧的是,这次住宿的地方,是我四年前住宿过的。
上午十点半,一行五人定好农家院后,就踏上了西龙门涧的大门。这里以前是鬼谷景区,现在已经彻底废弃了,不要门票。安妮在跨越鱼池落地的时候,不小心跌了一下,就这一跌,刚好磕到了需要行走吃力的软组织,以后的一路行走都埋下了阴影,在进入东龙门涧景区后,安妮说:“感觉腿跟废了一样。”但她咬牙坚持走完全程。凡凡在晚上七点过后的夜路里,拿着华为手机作电筒,雪亮的光柱扫了一路,居然才消耗两格电量。在出山谷前的途中休息时,我们关闭了所有的光源。谷里如同黑洞,那种黑真的非常纯正,不会让你的眼睛捕捉到丝毫的亮点,哪怕是最弱的光。凡凡说:“真的累坏了。”但她也艰难的完成了行走。干钩鱼拿了一个袖珍手电,虽然不起眼但能量丝毫不低,干沟鱼说:“这是户外赠品。”就我最郁闷,拿了个电筒,真到用的时候了吧,拿出来拧亮一看,光源发黄,我还以为没事呢,可走着走着,光线还越来越弱,常乐说:“没电了。”我一听被气疯了,家里干电池准备了很多,偏偏这次疏忽了没带备用,绝对是个教训!常乐对他拿着的四百元警用电筒打出来的强硬的光柱,表示了充分的肯定,说:“一分钱一分货。”后来干沟鱼说:“邮箱接到了户外展的消息。”我嘟囔说:“等到户外展的时候,一定买一个好的电筒。”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从西龙门涧进去以后,沿途的草已经长过了一人高,幸好小路被踩实了,在杂草间能隐约能观察到窄窄的土色路面。沿途路过“区抗日根据地旧址”的差沟,我总好奇那条岔沟里有秘密。试想:如果不是绝对的隐秘,也不会把“旧址”安置到那条沟里啊!但只是好奇而已,没有最终揭秘。路上还路过一个景点,叫“群龙荟萃”。开始我不以为然,后来才在石壁上找到了很多条如同半浮雕一般的群龙,原来那些龙的造型,是高高的崖壁上,历经数百年滴下来的水钙化后,形成的天然的钟乳石。让人看了,真的是惟妙惟肖,很有破壁的感觉。其实很多景点要有形象思维,比如西龙门涧的崖壁景观“半面神君”,我就总也找不到,但图片上看到的崖壁上的那张脸,幽暗诡异阴森夺魄,好像还有一丝蒙娜丽莎的笑。
当初我走到银窝瀑布后的小道,早淹没没了。现在的小路一直通到了大名鼎鼎的板子崖,就算是板子崖,也被灌木遮挡的不容易看到了。板子崖高四米,崖壁中间裂,分左右两部分崖壁,左边的看似容易,攀爬起来难,右边的看着难,但手点脚点多,只是从右边上去后,需要再向左侧跳过去小平台,就可以继续走了。这一刻的板子崖裂缝处架了一个没用的样子梯子,板子崖是穿越绕不过去的节,必须要攀。常乐自荐赤手带绳索上去,绳索是上次从东大台回来后,东方云送我的,长度有20米,直径为十厘米的动力绳。这次起了巨大的作用了。常乐把绳索从板子崖抛下来,先把包都给钓上去。跟着上人,我在崖壁的下面,帮助女同胞打齐腰保护绳,也就是所谓的秤人扣。书到用时方恨少,平日只记得大概,这一刻为了他人生命,就把原理用足,多栓几扣,以拽不松脱为止。这方法一直到后来景区崖壁四米悬崖绳降的时候,也是用同样的方法,很奏效耶。女同胞爬这样的地方哆嗦很正常,但都腿发抖的上去了。点赞!
上了板子崖后,跟着爬陡坡。上到一半后,左侧有之字形的通往垭口的小道。可这崖壁小道也就一脚多宽,下面就是崖壁,崖壁的下面就是板子崖。幸好不泥泞。踩上去很扎实,我提醒后面的同胞千万小心通过。上到板子崖垭口,这里很窄,好像一个门槛一样。这次我在这里给朋友们留影纪念。站在垭口,能看到前方是一个巨大的旱井一样的地界,四围陡壁高高耸立,头顶一块蓝天。人置身其间如同青蛙坐井观天。这里以前,低洼的地方应该是有水的。从板子崖垭口有往下的崖壁小路可下到井底,小道跟着就绕崖壁盘上去。这里有苏州园林小巧的盆景般的天然景色可以欣赏。走到这里,干钩鱼出现了“低血糖”要求吃东西。我们停止前行,补充体力。
板子崖垭口的这段里路,有明显的人工修葺的痕迹,我第一次来就很奇怪:这个诡异的地方为何修有小石条路?放羊么?这里很干净。通行么?这里是板子崖,根本解释不通。唯一的解释,我猜测这里是和当初“区抗日根据地旧址”相通的地方。
围着井壁的小道上去,我回头再看看这一袖珍的盆景。上去后的小路是一段又臭又长的攀升。因为这是从沟底攀升到兰花指峰的路段,中间有一段是擦着崖壁的小路,灌木的下面就是悬崖,我提醒朋友千万当心通过。兰花指峰依旧悠然的翘着手指,惟妙惟肖。我们在这里合影。兰花指峰的周边很开阔,可以看到我们来时的西龙门涧的峡谷,从上往下看,异常渺小,掩映在郁郁葱葱的绿色里。
从兰花指峰到有白牌子的铁丝网的山峰顶的路段,又长又臭,中间有光缆电线杆指路,不会出错。接近登顶的时候,西斜的光线很好,这里的秋色浓郁,金黄,淡黄,青黄,淡红,棕红等等,颜色缤纷。走到这里我清楚地记得是下午两点半了,吓了我一跳。常乐说:“休息吃饭。干嘛呢,这玩命呢?”大家围坐下来一起吃东西,我记得很清楚,只吃了十五分钟。
上到峰顶,我看到了久违的白牌子,上面原来的字,都让时光给夺走了。铁丝网还在。我望着那白铁皮牌子,兴奋的嚷嚷:“这个鳖孙,终于到了!”后面听到了,就笑。安妮说:“刚才吃饭时候都没乐。”这是全程的最后一个大爬升,我记得海拔是1580多米。
前方的路是下降,脚下是松软的草叶,一直到三岔口。我这次仔细观察了一下这个三岔口,这里是一个鞍部,光缆电线杆子从这里往左下去,我猜测是通往椴木沟方向,从这里能看到北灵山的模样,我不敢肯定,就让常乐、安妮一起看看。干钩鱼也说:“有点像北灵山。”
我们从三岔口往右下谷底,天色接近黄昏。从这里开始,一直到龙门涧垭口的小平台,是让人最崩溃的一段路,怎么走也走不到头了一般,穿过废弃的梯田、坍塌的石房。这一段路很关键,不可以马虎。我记得有最后一个小小的上升,如果走错了就会走到崖壁边,在天黑的时候找不到正确的道路,就危险了。
我第一次来走到了这段路,也是碰到了时间恐慌,差点就打算在大山里过夜了。这次走到这里,当初的惶恐记忆犹新,岔路绝对不会迷惑判断的。走在一处似是而非的地段,周边枯叶遍地,地形起伏,灌木枝丫,沟谷纵横。我回头对凡凡说:“考考你,路在哪里?”当然,正确的道路只有我们找的那条!
只是这次我们真的遇到了时间恐慌,从东龙门涧小平台下到沟底还要通过一个小断崖,必须要通过绳索才能通过。这里下去陡坡很艰难,难在天黑下来,需要打着手电往下出溜。我在前面探路,因为手电不给力,不敢走的过快。后面的安妮说摔了两个屁股墩。我还不小心的差点摔了屁墩,挣扎奋斗,终于我的手电光扫到一处地段后,除了前面暴露的石头有光亮外,前面就是一片黑。停止前进,断崖到了!我们陆续聚齐,常乐的亮光手电照下去观察地形。四年过去了,这个断崖居然被山洪冲的不那么悬了,多少有个坡度。照方抓药,人员聚集到安全地带后,常乐很MAN的先到一半做保护,我逐个给女同胞们栓齐腰秤人扣绳降下去。她们下去的时候,干钩鱼说腿都抖,安妮也浑身发软。女生在这个地段说不害怕是伪命题的,但她们这一刻表现出的胆怯,与她们后面在漆黑路段猛闯的坚毅、咬定青山的恒定,我认为是同样可颂的。驴行固然要赏风光,但也要在乎同行的是谁。坦率的说,如果是我一个人在这样的漫漫黑夜里,我肯定魂飞魄撒了。眼下有五个亮亮的手电筒,有同伴就有了希望。
下了断崖,后面的路段就是进入了东龙门涧景区了。一条溪水,只能听到叮叮咚咚。周边的崖壁黢黑千仞,冷酷无情。这条峡谷此刻没有光明,只有头顶的天空布满了繁星,能清晰的看到银河。安妮说:“不知道跨过多少次溪水了。”我印象中的景区路好像有一段很好走,可这次只有沙石路、泥土路、杂草路、石墩路,过不完的溪水。同伴们就这样一路往前。干钩鱼的小手电很亮,帮我照着路,但她叹气的说:“你大步越走越快,我跟不上了!”就真的落在后面,前不见前头的队伍,后不见跟上来的尾队,她就站在原地。那一刻她说:“周边很黑……”
希望到来的一刻是这样的,不知道谁先高喊了一声:“有灯光了!”我又以为是电筒照到不锈钢垃圾桶呢,再仔细一看,真是两处灯光,我的眼睛都不适应了。后来喝酒吃饭的时候问,才知道是凡凡最先发现的。当时有了灯光,我们过去一看,大铁门早上了锁。我问常乐是不是要钻铁丝网出去,常乐坚毅的说:“大铁门出去,怎么了?!”给力的依次翻过大铁闸门。凡凡他们都把手杖从门栅栏里递过去,我却不知不觉的带着手杖翻铁栅栏门,后来吃饭的时候,他们一致认为这是另类思维,我求他们:不要散布,掐了这段。他们哄堂大笑。
2015年10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