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皋兰山三台阁记 - 甘肃 - 8264户外手机版

  甘肃
本帖最后由 jcwubin 于 2016-2-7 10:27 编辑

       2016年1月17日,腊八节,晴,随兰州至友户外,登皋兰山三台阁。

       三台阁,是祭祀魁星之阁,一般立于南山之顶。兰州三台阁,位于皋兰山颠,是兰州古城文化标志之一。

       兰州,地处高土高原。兰州的高山,大多立于黄河南边,从西向东,有关山(海拔2850米)、大尖山(海拔2890米)、皋兰山(海拔2130米)、云顶山(海拔2780米)、石门山(海拔3232米)、兴隆山(海拔3122米)、马衔山(海拔3670米)等。

       皋兰山,位于兰州城南,现辟为公园,有五泉、古建,人文流芳,兰州旅游胜地。

       晨起,从老五泉路朝南走,过马路,至五泉广场。上台阶,过兰新铁路桥,见柳树苍苍,闻佛音袅袅。

本帖最后由 jcwubin 于 2016-2-7 10:29 编辑


虽天色尚早,但山前广场健身人多,人声欢,无惧寒。

五泉山门,在台阶高处。山门牌楼橫题"五泉山”三大字,名署刘尔炘,旁题辛酉冬月。

本帖最后由 jcwubin 于 2016-2-7 10:35 编辑


入内,望背面,见“仁静智流”四人大字,也为刘公所题。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宁水深,仁静智流,足见刘公胸襟。
本帖最后由 jcwubin 于 2016-2-7 10:37 编辑


金城蜗居,常逛五泉菜市场,巷道栅栏或者墙壁上有兰州老故事,遂知刘尔炘,道德学问,让人崇敬。

刘尔炘(1864-1931),字晓岚,号果斋,又号五泉山人,甘肃兰州人,甘肃著名教育家,学者,书法家。清光绪十五年(1889)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1894年任翰林院编修。三年后辞官返兰,以地方名流身份,向当时的地方官绅和社会各界人士发起募捐,共募得白银48000余两,重修五泉山,主办五泉书院。甘肃初设高等学堂后,任总教习。辛亥革命后任甘肃省临时议会副议长,刘尔炘眷念乡邦,认为非兴实业,不足以救人。于是创实业待兴社,丰黎义仓,以裕众生:设乐善书局,备印陇上先贤着作;立全陇希社、五泉图书馆,办皋兰兴文社、同仁局,并着有《拙修子太平书》。擅长书法,晚年又习绘画,以兰草和山水见长。纵观今五泉山保留之联额,便可领悟其艺术功底。1928年11月起分别派为豫陕甘及行政院赈灾委员会委员。民国二十年( 1931年),刘尔圻卒于家中,享年68岁。《皋兰新志稿》中有其传,以为人正直,作官清廉,不图私利,关心群众而赢得了人们的怀念。

伟人之名,不能读错。炘,音xīn,用同欣,形容火焰炽盛的样子,或者喜悦的样子。

本帖最后由 jcwubin 于 2016-2-7 10:38 编辑



山门左右有砖雕,精美!

本帖最后由 jcwubin 于 2016-2-7 10:39 编辑


进山门,见影壁。

本帖最后由 jcwubin 于 2016-2-7 10:40 编辑


影壁之上,见“五泉山秀”,五泉全景,皆在其中,林木,瀑泉,亭台,楼宇,宏伟隽秀,可当地图,以指方位。
本帖最后由 jcwubin 于 2016-2-7 10:41 编辑


       山门内广场,立有霍去病石像。少年英雄,立马拱手,目光烔烔。二十岁之人,激战匈奴,张国之臂掖,赞叹。
       兰山高耸,那时少年将军,驻兵于此,士卒疲乏。将军以鞭插地,遂成五泉,解士卒疲惫。传说之中,五泉精妙,让人称奇。

本帖最后由 jcwubin 于 2016-2-7 10:42 编辑


“乐到名山”二山门小广场中,一些中老年人在跳舞,舞姿或熟或拙,皆修身心。快步到前,“乐到名山”,为“马背书法家”舒同所题,七分半书,别有风味。旁有对联:“作雨还云随时天趣,钟灵毓秀他日人才”。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