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手两个GG包,无与伦比的舒适背负。 - 装备天下 - 8264户外手机版
渐渐的发现,日常使用中,包最根本、最核心还是背负系统。
这次入手了格里高利 Z20和Z35,背负还真确实不错。
两个包定位为周末出行系列,都是JetStream DTS动力转移背负系统,透气通风的网状背板。
背负系统为两根X型交叉的轻质弹簧钢和背负板。
先上图了。
外观图。
本帖最后由 爱如少年 于 2010-10-9 09:37 编辑
通风透气的网状贴身背板,这点,比板状背板是舒服凉爽得巨多了!
“又”型轻量钢架,固定牢靠,负重强度高,受力分配合理,有效将负重传至腰部。
扎实宽厚的肩带,受力部位平均宽达8cm以上(O包的小鹰才7cm),个人认为,肩带的宽度远远重要于厚度,这决定了高负重时肩膀的舒适与否。
本帖最后由 爱如少年 于 2010-10-8 14:58 编辑
下面看腰带。腰带中央网背后有一块结实舒服的海绵,确保了腰椎的舒服。(图上看不清楚)
Z20负重不会太大,腰带上部进行了月牙镂空,再次确保了通风散热透气。(Z35考虑到受力和承重,为整体式腰带)
髋部腰带短小精干,比Z22的小多了,不显得那么繁杂碍眼,收缩带长短适宜,不像O包那样长得拖到地上。
本帖最后由 爱如少年 于 2010-10-8 15:01 编辑
总体来说,菲产做工还算不错,轻量化的包局部细节走线不那么严谨,还算情有可原吧。
但是格里高利的设计不得不令人称赞。
材料、做工等都是看得见的东西,但是创新意识,设计理念,则是无形的、可贵的。GG的背负设计确实舒适,对这两个包还是比较满意。
日常指“户外出行”的日常把,城里使用的城市用包又是另外一个概念了。
本帖最后由 爱如少年 于 2010-10-8 16:18 编辑
呵呵,没有人说它是神包,倒是吃炸药包的人不少。
一款背包,对我舒适,不一定对别人舒适,这个道理不用我解释吧?负重我背T60确实很轻松,至于这两个小包的DTS,我都说了刚入手,我的目的是介绍一下GG的设计特点,至于原理,还得您这样的资深专家不惜赐教。
我是受过其他背包的苦,才有感而发,而这些原因,至少我认为GG的包予以了解决,
比如板背散热不好,腰带中央无海绵、腰带无填充难以受力、肩带勒疼肩膀、可调节肩带与背负采用非刚性链接、收紧带过长等等,(O包、鸟、沃德、多特都存在的问题)。
此贴我只针对背负,仅仅是个人喜好而已。
容量还是有区别的吧,个人越来越觉得透气性还是要舒服一些……
本帖最后由 爱如少年 于 2010-10-8 22:08 编辑
这个暂时是个矛盾,但它主要考虑背负如何舒适吧,受力基本都在髋上了。
我觉得GG的包,心思基本都放在了背负的设计。
如果背板造型很贴背,散热性姑且不说,肩带的受力分配额就会大,刚开始背可能贴背感会很好,但时间一长,负重量大了肩膀就受不了。
本帖最后由 爱如少年 于 2010-10-9 11:26 编辑
受教,原来贴背会造成肩带受力大,高实在是高!
denali pro和makalu蛮贴背的……
[/quote]
这里讨论Z20和Z35,不知道你举“denali pro和makalu”例子是什么意思?看来我没介绍弹性网背、弧形板背和直线型板背受力点、受力重心不同,我的错。
无与伦比舒适就是我的感受,这有何不可?你不喜欢GG同样也是你的自由,你甚至可以觉得它是垃圾,
这同样只是你的感受而已。
但你不能否认它对我就是独一无二的舒服,我不是在介绍我见到新包的感受么?
什么叫“使用感受”?我使用感受好,全世界的人背这个包也会感受好?我把我的“使用感受”写出来,对除我而外全世界的人有什么影响?
因为包是在我身上的。
而此贴,我是对它背负设计的一种分析,而这些设计,是我以前背过哪些很痛苦的包不曾具有的。
你说不思进取也好,你说做工面料垃圾也好,我甚至完全赞同你,但我内心就是对他无比热爱。
你自己不喜欢一样东西,你要全世界都不喜欢它吗?
评价一个包好坏的标准仁者见仁,但对我而言,最重要的是
同样的重量下,背起来越舒服的,受力合理感觉到最小负重的就是好包。
至于说得具体点,比如受力接触点的设计部位、肩带接触点位置对重心影响、肩带宽度、肩带腰带立体造型、背负刚性链接而非可调节(这点鸟包和GG包可谓老谋深算)、背负板剖面造型对负重分配等等……,我才学疏浅,只能感受一下眼睛看到的设计。
GG的背负设计,亮点就是受力传递。从小包的“又”型钢架结构,到大包的“工”型构架,
尤其是关键环节——肩带、腰带与整个背负系统的连接设计,在负重情况下,都让我很舒服,我就觉得其他包背负设计没这么用心,GG包背负系统设计、开发、线路都很丰富,也说明如此。
你非要说“使用感受”那我也没办法,因为
没有一样东西所有人都说它好,也没有一样东西所有人都说它垃圾,我只能说,GG的设计,对我是舒服的。而我的“使用感受”,恰恰不在于GG包本身,而在于背过其它包的痛苦。
当然我刚拿到包就发此贴,说得是有些粗糙,没有更深入介绍DTS对钢架的作用,受力点设计的特点等,但到此为止吧,不想争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