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金甲醉灯 于 2017-3-8 13:00 编辑
骑行松阳——为了那一片落叶的回归 (中)赠照博物馆
5张泛黄的黑白历史照片,承载二代人的梦想。骑行松阳的主要目的,是向国有博物馆——松阳博物馆捐赠父亲母亲民国时期的老照片,这才是野马奔驰松阳的真正目的。
父亲,丽水青田人,年轻时离开家乡去外地读书,后在杭州国民政府浙江省农业改进所(现为浙江省农业科学研究院)工作,抗战时农业改进所为躲避战火,搬迁至松阳。1945年抗战胜利,全所工作人员为庆祝胜利拍摄了纪念照(照片左上角那一张)。这是5张照片里面最珍贵的一张,曾有浙江省农业科学研究院为举办建院100周年而向我索要照片,我只向他们无偿提供了电子版的,就是舍不得给他们实物照片;丽水市档案局研究人员周先生,通过网络向我高价购买这张照片,用于丽水地区地方志研究,也被我婉拒,我也无偿给了他电子版的。
母亲,丽水松阳人,曾求读于浙江省著名的师范——“浙江省立湘湖师范”。50年代初,父亲到宁波筹建宁波农业科研所(现为宁波市农业科学院),她随之来到宁波,在乡村从事教书工作,是一位老实做人、踏实做事的小学教书匠。
父母亲一直珍藏着这些照片,直到离开人世。我知道,他们非常珍惜他们曾经的岁月,几十年如一日珍藏着这些照片。因为,那是他们年轻时的梦想,不是吗?你瞧,照片中那一群誓为中国农业的改进和发展而努力奋斗的年轻知识分子;一个个穿着统一的校服,誓为农村普及文化知识的年轻姑娘。年轻,就有梦想!
我将这些老照片视为一片落叶。
松阳是母亲的故乡,她在那里出生,那里长大,在那里学习、工作、恋爱。就像一棵树,在山地苗圃成长,最后移植到另一地;母亲,她飘移到了宁波,继续着她热爱的乡教事业。虽然在人生的最后,她与她的第二故乡宁波的土壤融合为一体了,那是她的不舍,宁波有她的爱子爱女。她的4张历史遗照最后被她的儿子——野马收藏。岁月似流水,我们这一代总有流向大海的日子,谁来保管这些老照片?唯有趁着自己大脑清醒时,将这些照片回归故土,捐赠给国家。捐赠给松阳博物馆才是最为妥当了。落叶总该回归故土!
带着父亲的这张照片一起赠给松阳博物馆,是否妥当?其实,松阳也是父亲工作、恋爱、生活的地方呀。让他陪着自己的爱妻一起到松阳,也算是实现了爱到天荒地老的佳话。
2月15日下午骑行到达松阳,16日上午去松阳博物馆,馆长正在馆内开着会议,我坐等到12点15分会议结束,见到馆长匆匆交代一下来意,他们约我下午2点半再去办相关捐赠手续。
松阳博物馆位于西屏街道吴家山脚,一个面积很小的国有县级博物馆,在此址建立的这个馆舍已有7-8年了。按照国家博物馆等级标准,松阳博物馆属于未定级国有博物馆,听说是藏品不够最低等级所要求达到的数量。限于松阳地处浙西南的山区,交通不发达,其社会经济水平列入浙江省欠发达行列。松阳博物馆作为县级国有博物馆,每年的运营经费只有40万元,也没有额外的藏品征集经费,故而征购藏品只是空想了。从馆舍的地理位置,可以看出当年选择在此山脚建造博物馆也是出于省钱,博物馆周边是树林,严重的潮湿已经使博物馆门厅平顶的白粉皮脱落。
下午2点半,我准时到达,松阳博物馆罗书记接待我。他们看到这些老照片赞赏有加,并对其中一张统一着装是否是民国时期的校服,咨询了坐在他对面整理资料的老先生,这位先生点了一下头,表示肯定。罗书记说,他们的藏品档案管理员是一位称职的档案员,一定会妥善保管。这也算是为博物馆增加了5件藏品,今后这些图片一定会是陈列展览内容之一。他们打印了捐赠证书给我,一起合影留念。一个小时,就完成捐赠心愿。
拿起大红捐赠荣誉证书,我留下了这些照片,留下了父母亲的身影;那是他们的家乡,父母亲将永远驻守在吴家山脚。至此,算是圆了我的让父母落叶回归的梦!
那天晚上,松阳下了一场小雨,正值冬去春来之雨水时节的前夕,那是一场春雨,抑或是父母亲感动的泪水!
松阳博物馆建在西屏镇吴山山脚上,博物馆馆名对着路口。
观众须上阶台才能进入博物馆
上台阶后的松阳博物馆正门
松阳博物馆书记与捐赠者本人合影
捐赠证书及捐赠的照片。“民国三十四年九月浙江省农改进所松阳办事处全体同人庆祝抗战胜利摄影”纪念照(照片左上角那一张)。
在我等待博物馆馆长的时候,闲着无聊,就随意翻了一下供观众阅读的资料,无意之中,看到这2册《青田仁宫夏氏宗谱》,眼睛为之一亮。这不是我爷爷的家乡青田仁宫乡夏氏宗谱吗?
2013年2月14日,我第一次到爷爷故乡,那时,我堂兄弟对我提到的是否有宗谱,他们也说不清,现在居然在这里松阳博物馆能找到,真是得来全不费功夫呀!
利用他们开会没有结束,我匆匆翻阅了一下,这是由温州瑞安人编辑的宗谱,1991年重修版本,没有找到爷爷的名字,倒是找到了父亲的名字,只是他的上代与下代与现实不符,疑是与我父亲同名同姓的吧。瞬间,我崩溃了!
因为时间关系,我无法深究!留下了一个悬念。
附:松阳博物馆展厅部分陈列
松阳博物馆基本陈列 分为:“汉末至南北朝”、“唐至宋元”、“辛亥革命至松阳解放”、“文化名人” 四个部分,其中“文化名人”在二楼。因为博物馆面积小,每一部分陈列内容有限。








松阳地方戏“松阳高腔”
著名女词人张玉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