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十万里之二:我绕长城转了一大圈儿 - 游记攻略 - 8264户外手机版
游记攻略
老山羊01
2017-7-12 09:51
倒序浏览
246100人浏览
5月4日 星期四
从药王庙乡到建昌县喇嘛洞乡
骑行71公里 总行程484公里
昨晚8点半,上床睡觉,早上醒来,快3点半了,外面下着小雨。天气预报说今天早上从2点一直到9点都有小雨。
进入建昌县,就开始了山区的骑行。今天原计划骑行100公里左右,要爬两个海拔五六百米的大坡。没办法,骑行长城的线路和骑运河不一样,运河行因为一路沿河流骑行,道路基本没什么起伏,有时候骑一天海拔变化不超过10米。而长城都是建在高山叠嶂地区,所以,长城骑行大部分时候都是要在山区里走起伏的山路,这是一段比较艰苦的行程。我这次也是有意要锻炼和挑战一下自己。
我一向认为,骑行,就是一种旅游和修行的结合。艰苦的行程正是修行的重要内容,是我晚年骑行锻炼的题中应有之义,我对此早有心理准备。
不过今天既然下雨,那就晚点出发吧!骑行计划也做一点调整。今天早上准备只骑到建昌县城,只有不到五十公里,只爬第一个坡。做为艰苦路线的开始,先小小的挑战一下,少骑一点,算是适应性锻炼。同时骑车几天了,也做一个小小的休整。
看了一下天气预报:今天是小雨转多云。气温9度到25度,南风3到4级。
出发以后我一直用行者软件设计骑行线路。这个软件有一个弱点,就是定好起点和终点后,它自然产生的线路总是只选最近,不选最好。昨天竟然把我引到了一条村野小路,根本没法骑行。最后只好退回去重走大路。
这件事给了我一个教训,所以决定以后在设计路书时,要调整一下,尽量选择较好的道路。尤其在山区骑行,这一点很重要,宁可多绕点路,同时也多看看风景。今天设计路书时,我就抛开了《行者》给我选择的近道,而重新选择了路况较好的省道。
早上5点半,我看外面雨下的小了,于是准备冒雨出发。
汪国真曾经写诗道,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下雨后,空气清新,天气凉爽,骑行起来,非常舒服,上路半个小时以后,雨开始停了。虽然还有一些残雨淅淅沥沥下着,但基本没大雨了。
看来我冒雨出发的决定是正确的。
古人说,小杖受,大杖走。就是说,父母责罚你时,如果用小棍棒打你,你就忍受一下。如果用大棒子打你,你就赶快逃走。因为父母激愤之下,可能会对你造成伤害的后果。这不仅对你自己不负责任,也让父母懊悔终生,这是不孝。如果从这个意义上,借鉴我的冒雨骑行,可以说小雨行,大雨停。就是说下大雨时可以休息,小雨的时候还是要骑行的。
早晨因为出发较晚,因为天在下雨,药王庙的街头上没有人出摊儿卖早点。所以出发时我没有吃早饭。骑车骑了十四公里,已经快七点了,该吃早饭了。可是到下一个乡镇,还有十几个公里。而且天在下雨,前面还要翻一个大坡。看来一时半会儿到不了。于是在一个立交桥下,趁雨稍停的间歇,我吃了自备的早餐。有昨天早晨买的筋饼,火腿肠,还有从家里带来的鸭掌。还有昨天老板娘送给我的小葱,小白菜和小萝卜。吃起来挺香也挺饱,这就是一个人出来旅行的便利之处,非常随意。用不着非得找什么饭店,吃什么正餐。如果一群人出来骑游,相互钳制,相互照顾,就得正儿八经进饭店,等上莱上饭,一磨蹭时间就过去了很多,没有什么效率。
老婆昨天看了我的旅行游记记载的食行住,笑话我说这不是在过旅游生活,而是在流浪。其实她是说笑了,哪有我这么自由自在,无忧无虑,想吃就吃,想住就住,想停就停,想走就走,没有钱财匮乏之虞,没有食宿不计之忧的流浪汉?如果都像我这样流浪,这世界上的流浪汉还不得乐疯?
当然老婆其实有一点说对了,我真的不是在过单纯的旅游生活。我一向把我的骑行方式称之为“旅行”,即“旅游 ” 和“修行”的结合。而修行就是要吃一些苦,遭一些罪,以此来锻炼身体,陶冶情操,磨练意志,修成正果。所以吃一点苦是必须的!
吃苦,是我的这种旅行生活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我常常有意为之的一门功课。我一直乐此不疲,而我也一直深受其惠,同时在其中尝到了极大的乐趣。当然,我选择的也都是一些可以承受的艰难和困苦。因为我是在锻炼自己,而不是在折磨自己。
回复
老山羊01
7月12日
本帖最后由 老山羊01 于 2017-8-13 14:57 编辑
八点钟,来到了玲珑塔乡,这里有一个农贸集市,人进人出非常热闹。我推着自行车进去转了一圈儿,买了几斤水果,一大块烤鸭脯,还看到许多好东西,芝麻烧饼,糖饼,大枣等等。看着真眼馋,可要买的太多,能吃能装的却十分有限,都带不动了,只好忍痛放下。走出集贸市场,天又下起雨来。我连忙披上雨披,然后继续骑行。
回复
老山羊01
7月12日
回复
老山羊01
7月12日
本帖最后由 老山羊01 于 2017-7-12 09:54 编辑
十点多钟到达建昌县城,这时候,雨已经彻底停了。我在建昌县城转了转,这里看起来很繁华,不像我原来想象的那么偏僻落后。
刚进城的时候,一排七八栋豪华大楼,都是县政府的衙门机关。有人说国外最好的建筑是学校,最差的建筑是政府。因为花纳税人的钱,每一分钱都要向纳税人报账。中国因为没有这道手续,所以一切都到倒置过来。有人统计地震灾区,倒塌最多的是学校,巍然屹立的建筑都是政府。由此可见一斑。
本来早上计划今天就骑到建昌县城,然后休整。可我一看时间太早,于是临时决定,再往前骑行一段路程。因为没到十一点,不能吃午饭。可骑到下面的乡镇,又不知道是什么时候。而我出来以后才知道,农村饭馆因为生意清淡,过了饭时往往就不再开火。而在建昌城内,有很多卖各种食品的小摊点。于是我就把午饭先准备下。我先买了一斤煎饼,看到一个面食店,又在里面买了两个枣面馒头和三个肉馅包子。路过大桥,看桥头一个女人正在卖豆腐和豆腐脑,又买了一块豆腐,正好她有酱油,我让她把豆腐给我装到饭盒里,倒上了一些酱油。这下齐活了。
我继续前行,路上,看到一个大标语牌,说要宣传保护凌河古道。原来我骑行的这条206省道正是古老的凌河古道。
凌河古道,似乎曾经有所耳闻。当年曹操征讨乌桓的时候似乎到过这里,唐太宗薛仁贵等人征东也曾经过这里,这里一定发生过许多古老的故事。回头上网查询,果然有所发现:原来凌河古道曾是与丝绸之路齐名的千古商路。历史上,它曾经起着沟通中原与东北亚的重要作用。是边疆控制,族群迁徒,经贸往来,文明交流与传播的重要通道。
我这次骑行的主题是长城行,大家都知道,长城是汉民族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侵骚扰抢劫不得已而修建的劳民伤财的浩大工程。而上千年来,所以边患不断,根本原因,是因为北方游牧民族生活方式落后,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他们除了畜牧产品以外,几乎一无所有,更缺少盐铁等许多最基本的生活用品,因为没有办法通过互市贸易从中原得到,所以只能不定期南下抢掠,成为千年灾患。而宋朝的檀渊之盟,开辟了与北方游牧民族的互市贸易,结果保证了双方100多年的和平交往。明朝时,由于有了凌河古道这条经商之路,明朝皇帝曾颁旨,在干沟开设榷场,允许两边人们定期互市。从此,中原人从唐山、迁安等地运来食盐、铁器、陶瓷、布匹、纸张、马具等物资,与“边外”人从哈达(赤峰)、郑家屯(通辽)等地运来毛绒、皮革、干肉等畜牧产品进行交换,不仅造成了边界贸易的繁荣,也有力保障了边境和平。所以可以说,凌河古道这一类贸易通道,不需造墙垒院,不用一兵一卒,但其对保证边境和平,促进民族交融的作用,远胜于万里长城。
网上有一篇文章,对这方面介绍的很详细,我把它附在后面,也算是意外的收获。
回复
老山羊01
7月12日
继续前行,路过了宫山嘴水库。平时这里的景色一定很漂亮,可是今天雨后,因为天气灰蒙一片,水库景色大为减色,灰蒙蒙什么也看不清楚。弄得我连拍一张照片的兴致都没有。
走过水库,又骑了十几公里,到达了喇嘛洞乡。这里正是凌河古道上一个重要的节点和驿站。这时候时间已经是下午2点,至此,我今天已经骑行了71公里。如果继续前行,前面还要爬一个大坡,算了,今天就此打住,在这里停留休整。
回复
老山羊01
7月12日
我在路边找了一家旅店,安排住下,这家旅店叫大众旅店,价格真是亲民大众,住一宿只要十元钱,条件还不错,比我以前二十元住的某些旅店,还要好些。
我把行李搬进屋,然后先把自行车的调速系统修理了一下,车链子昨天我刚刚上过油,可是今天被雨水一浇,相当于白上了,只好重新上油。
整理完自行车,我洗手洗脚,开始吃正餐。车筐里储存的食品很丰盛,我却不能逐一享受。只是把酱油拌好的豆腐里面,加入了一些小葱小白菜和小萝卜,然后切了一大块火腿肠,吃了三个肉包子和大半个枣面馒头,又顺便喝了两口白酒,就已经感到酒足饭饱。至于烤鸭脯和煎饼,只有以后再享受了。
吃完正餐,我躺在床上先睡了一觉。醒来后开始整理今天的游记。
回复
老山羊01
7月12日
本帖最后由 老山羊01 于 2017-7-13 16:05 编辑
今天的内容就是这些,后面推荐的文章也非常值得一读。里面提到的喇嘛洞,正是我此时歇息的地方。里面提到的渤海国都东京(黑龙江省宁安县东京城)我前年骑行东北曾经路过。
附:
(
http://www.0429jcjy.cn/?thread-4099-1.html
)
建昌境内的盐铁古道
霍洪军 霍洪谦 于苏军
八十多年前,中国东北有一条兴盛千年的古代商路,我们家乡建昌是这条商路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
这条商路名谓“盐铁古道”,起自河北唐山,经迁安、过干沟、抵汤沟(建昌要路沟),转塔沟(朝阳凌源),历大宁(内蒙古宁城),终到哈达(内蒙古赤峰)。
有据可考,这条商路之形成,可追溯到秦兴之初。秦始皇统一中国,在辽阳设辽阳郡统辖东北。那时候辽西走廊“泥沼遍布,人马难行”,故在远离水害的丛山峻岭之中,开凿了一条辽阳郡联通中原的驿道。这条驿道上“经迁安、过干沟、抵汤沟,转塔沟”段,可说是“盐铁古道”最初的一段雏形。“迁安”是河北省的一个市,“干沟”是河北省青龙县的一个乡,“塔沟”是朝阳市凌源县的古称,“抵汤沟”是指经过冀辽两省交界处,建昌县头道营子乡石门岭,沿要路沟、魏家岭、碱厂、喇嘛洞、古桥岭、汤神庙,转往朝阳市凌源县。
要路沟、魏家岭、喇嘛洞一线,是大凌河古道的起点。自石门岭到喇嘛洞之间,古时统称汤沟。因为这条道是东北联接中原的必由之路,故得名“要路沟”,建昌县要路沟乡的名称就从这里由来。
东汉末年,曹操北伐乌桓,就是通过这条古道来到建昌白狼山(原大黑山)。唐朝时候,东北有一个很强盛的国家渤海国,渤海国主接受唐朝册封称“渤海王”。为了加强与宗主国的联系,渤海国特意开凿一条从渤海国都东京(黑龙江省宁安县东京城)到唐都长安的陆路通道,进入辽宁、河北两省地界,走的也是这条“盐铁古道”。及至元代,这条古道愈显重要,是联通元大都(北京)和辽阳、岭北两行省的必经之路。
明朝永乐皇帝为了报答兀良哈蒙古出兵助其夺得天下,将已定居在承德、朝阳、铁岭、宁城等地区的汉人悉数迁走,将这些地方赠与兀良哈蒙古,设朵颜、泰宁、福余三卫,史称“兀良哈三卫”。后来,明朝在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之间修筑了一道长城,当时称为“边墙”。“边墙”以北,兀良哈蒙古,及吉、黑两省,还有东蒙古统称“边外”,“边墙”以南称“边里”。为满足“边里”、“边外”人们生活所需,明朝皇帝颁旨,在干沟开设榷场,允许两边人们定期互市。从此,这条古道由原来的“官道”职能,转为官商并用。“边里”人从唐山、迁安等地运来食盐、铁器、陶瓷、布匹、纸张、马具等物资,“边外”人从哈达(赤峰)、郑家屯(通辽)等地运来毛绒、皮革、干肉等畜牧产品,两边人们各取所需。干沟和哈达成了闻名“边里”、“边外”两大物资集散地,故有“拉不败的哈达,填不满的干沟”之说。值得注意的是,哈达(赤峰)并不是这条商路的终点,商人们又从这里转往宽城(长春)、卜奎(齐齐哈尔)、海拉尔等地,最远可达海兰泡(今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和库页岛(今俄罗斯萨哈林岛),以及朝鲜北部等东北亚地区。
回复
老山羊01
7月12日
清朝时候,实行民族隔离政策,以保护所谓的“龙脉肇兴”之地为由,在辽宁境内设置“柳条边”,严格限制两边人们自由往来。“干沟互市”和这条商路便愈发显得重要和繁忙。康熙初年,朝廷出资,地方出力,将石门岭盘山道裁弯加宽,以供车队通行。又在其附近的盘岭新开一道,以供驮队行走,人们将这条新开的盘山道叫“新开岭”,这便是建昌县新开岭乡名称的由来。走石门岭的车队多以拉盐为主,人们称其为“盐道”,走新开岭的驮队多以载运铁器为主,人们便以“铁道”相称,到了喇嘛洞两道合并一道,“盐铁古道”存在数百年之久始得其名。
康熙朝“三展皇边”之后,在辽西走廊设置三个边门,即通往绥中的“明水塘门”、通往兴城的“梨树沟门”、通往锦州的“新台门”。这之后随着辽西走廊的开发,人口增多,生活所需,“盐铁古道”与时俱进,又开出三条新的支线。①出喇嘛洞奔贺杖子走墙子岭,再过和尚房子板石沟岭,进秋子沟出“明水塘门”往绥中。②出喇嘛洞沿大凌河古道,下蟒挡坝岭,经雷家店、黑山科、杨树湾,翻过大石门子岭,出“梨树沟门”往兴城。③出喇嘛洞沿大凌河古道,经牤牛营子,走十八跩,奔药王庙,出“新台门”往锦州。去兴、绥两地的商队多往回载运海盐,去锦州的往回驮运白酒。“盐铁古道”这三条支线,还有通往河北的“盐道”、“铁道”,均在喇嘛洞中转,喇嘛洞成了“盐铁古道”上的通衢之地。
清朝晚期,具体说在咸丰、同治、光绪三朝,这段时期“盐铁古道”达到全盛。古道上驼铃叮咚,马声嘶啸,车队驮队首尾不能相顾,那场面是何等的壮观威武。年已88岁的霍宝章老人,家住喇嘛洞镇坤都营子,亲眼目睹“盐铁古道”上的繁荣景象。老人说,“当年喇嘛洞街,比现在热闹,拉骆驼的,赶驮子的,赶大车的,起早贪黑,缕缕行行的不断条,街上有好几家大车店,拴马桩那个多,跟高粱茬子似的。”建昌县头道营子乡通往青龙县干沟乡的石门岭上,铁瓦车碾出的辙痕有半尺多深,至今清晰可辨,足可见得“盐铁古道”当年的兴隆盛况。
清末民初,随着京奉铁路修通,烟台、旅顺、营口、塘沽之间的航道开通,以及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盐铁古道”渐趋衰落,至上世纪三十年代初,“驼铃叮咚,马声嘶啸”的景象基本消亡。但是“盐铁古道”仍在发挥作用,新开岭故道上开通了朝青公路(朝阳—青龙),仍是东蒙古地区进入京津冀地区的重要通道,正在兴建的建兴高速公路在十八跩上全程通过。
“盐铁古道”和起自古都西安,通往西亚及欧洲的“丝绸之路”,还有起自川滇,通往东南亚地区的“茶马古道”,以及起自张家口,终达恰克图的“香黄古道”一样,虽已消失在岁月的草莽之中,然而于传播东、西方文明,沟通中外人民的联系,所起到的无可替代的光辉作用,将永远彪炳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册。
回复
老山羊01
7月12日
本帖最后由 老山羊01 于 2017-7-12 10:00 编辑
5月5日 星期五
从建昌县喇嘛洞乡到青龙县城
骑行95公里 总行程579公里
昨晚八点上床睡觉。旁边屋里有一伙人在那打麻将,动静不是很大。半小时以后我睡着了。
早上醒来一看,才2点半。又眯了一会儿,睡个回笼觉,四点醒来。起床洗漱,准备出发。
查看一下天气预报。今天天气晴,西北风,5到6级,气温8到20度。因为昨天下雨,所以降温了,看来早晨会有点凉。
于是,我出发前特意多加了点衣服。早晨4点50,从旅馆出来,一早上风就很大。本来说今天是刮西北风,我出来向西南走,应该是侧顶风,或者侧顺风,可一出门儿就是正顶风。
骑了十公里后,开始上坡。先要爬了一个五百多米高的大坡。休息了一晚上,刚刚出发,劲头正足,所以也不在乎。就是速度上不来。
回复
老山羊01
7月12日
建昌县给各个乡镇的公交站点都修建了候车亭。这些公交亭修得很有特色,古朴实用,除了风挡雨,里面还有一排凳子,是骑自行车,中途休息的好地方。
昨天说过,我骑行的奔青龙这条路,是一条千年的经商古道,走在这样一条古道上,我仿佛走进了历史时空,眼前仿佛看见一队队马帮,耳畔仿佛响起一阵阵驼铃。这一队队远行的商旅长途跋涉,送来的不仅仅是当地奇缺的商品,更是边境地区人民长久盼望的和平。
回复
精选推荐
念青东看海线
胆子太大了去叙利亚访古
老年队骑行中卫寺口子
鬼斧神工的石林奇观扎尕那
五台山大朝台纪实
环博格达峰,眼睛在天堂
新浪微博
QQ空间
腾讯微博
回复
新浪微博
QQ空间
腾讯微博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
登录
只看作者
取消
[#avatar]
[#author]
[#dateline]
[#message]
回复[#reply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