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kaiyue1989 于 2017-7-13 17:30 编辑
凯乐石这款Dragonfly UL 1P+采用的10D珍珠白色面料,非对称结构,自有一种灵动轻盈的气质,第一眼就会被吸引住。
从另一侧看,结构更明了,单杆隧道结构,又不同于常见的单杆隧道杆是在中间位置,凯乐石这款单杆隧道很特别的采用了非对称的形式,一头有两根碳杆支撑。我想正是这种不对称的结构,让这款帐篷能够在众多单杆隧道样式中脱颖而出,独树一帜,越看越越觉得漂亮。

单开门是单人帐篷通用的形式,这款帐篷外帐开门很大,有门帘可以卷起,内帐是C形双拉链开门,可以从两个方向打开内帐门。
内帐是一个五边形形状,在里侧多出来一个三角形,内帐空间在单人帐篷里面算是比较大了,多出来的三角区域可以把装备都放入。
帐篷高度正好够一个人坐直,这是一点很人性的设计,在我接触过的其他单杆隧道帐,基本都不够一个人在里面坐直,这也是我一直对单杆隧道不太有兴趣的原因。
这款帐篷难得可贵的有一个足够宽敞的门厅,够放置背包,够在门厅里面进行炊事活动,这很关键,在风雨中,只能在门厅里面点火升炉。结合合理帐篷的高度,超出单人使用的内帐空间,再加上足够宽敞的门厅,甚至超乎了我对单人帐篷空间的要求了。
这款帐篷的尾部很特别,从俯视角度看有一个小屋檐,而且是一个燕尾的形状。
从平视角度看,尾部有两根支撑碳杆,将尾部的高度挑高,这样做可以减少睡袋直接接触帐篷的内部,提升脚部空间。然后支撑碳杆下端是地钉点,上端连接的风绳点,地钉点和风绳点同时用地钉固定好才能完整搭建尾部。
原来小屋檐下面有玄机,竟然是一个风筒,小屋檐是给风筒挡雨用的,风筒设计在帐篷上面我还很少见过,这款帐篷的气窗采用风筒设计会是一大亮点。
风筒拉绳拉紧就可以封闭,很方便调节风筒的闭合。

在内帐的尾部对应位置有一个小拉链,从帐篷里面就可以操作风筒的闭合,很特别又人性化的气窗设计。这一处独特的气窗设计为这款帐篷加分不少。
在帐篷的头部,还有一个常规的气窗,一头一尾两个气窗才能有通风对流的效果。见过很多其他单人帐篷只有一个气窗,一个气窗形成不了空气对流,也就起不到空气流通的作用。
地钉锚点的镭射补强片贴合设计,补强片镭射六边形蜂窝状图案,然后采用贴合工艺,不同于一般帐篷的缝制补强片;同时也看到外帐的裙边也是贴合处理的,不同于一般帐篷的卷边缝制或者包边缝制,我想外帐裙边用这样贴合的工艺减去了包边条和缝线的重量;处处都有特别的亮点,这的确是一款追求极致的帐篷。
地钉锚点也不同于一般帐篷普遍使用风绳,而是采用了更坚固的织带,虽然这是一款追求极致轻量的帐篷,但在关键受力点却不惜采用虽然增加点重量,但更可靠的处理方式,我想这体现了设计者的智慧,很善于把控平衡。另外织带过梯扣有一个翻折的细节,更利于连接地钉。
这款帐篷是内外帐一体的设计,内帐已经挂好在外帐里面了,只需要搭建外帐,内帐随之也就搭建好,这种搭建方式减少了一个搭建步骤,可以更速度的搭建好帐篷,非常适合在恶劣天气下搭建。当然,内帐也是可以被拆卸的,便于内外帐分开晾干,也可以提供一种只用外帐的使用方式。
凯乐石这款帐篷采用了DAC NFL系列帐杆,管径为8.7mm,单节长度为36cm。DAC是世界上帐杆制造技术最为强大的供应商,几乎所有的高端品牌帐篷都采用了DAC的帐杆,可以说DAC帐杆是帐篷品质的一个标识。
需要注意的是这根帐杆一端是平头,在搭建帐篷时候是这一端穿入袖筒里面。
因为袖筒的一端是封闭的,对应的是帐杆平头的一段。
而帐杆的另外一端是插入头
帐篷搭建时候,帐杆的这一端顶针插入金属环里面固定的,可以看到有设置两个金属环,这样会给帐杆安装留有一定余地,更便于穿手套情况下操作。需要注意的是帐杆的两端有细微区别,而帐篷本身没有给到相应提示,可能会有给第一次搭建这款帐篷的朋友带来一点困扰,建议在说明书里面说明。
还有一个令人惊喜的细节,帐杆袖筒居然是采用的粗苯面料。粗苯面料是一种强度极大而重量极轻的材质。这款帐篷真是处处有与众不同的亮点细节。

最后看一下收纳体积和实称重量,收纳体积仅有13*36cm,轻松放入任意一款背包里面,实际重量不含地钉为720克,这是我使用过的最轻的帐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