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涅槃中的景德镇 - 江西 - 8264户外手机版

  江西
本帖最后由 鄱湖牧童 于 2017-8-21 16:00 编辑

                          凤凰涅槃中的景德镇

                                鄱湖牧童


   

     我一直不太喜欢景德镇这个城市,源于两个原因。一是小时候去镇里走亲戚时,城市里的灰尘弄脏了我新买的白的确良衬衫和回力牌球鞋。八十年代中期的景德镇是以瓷器工业发展的人口密集型城市,祖母家族世代在景市做瓷器,亲朋好友众多,每年农闲时祖母家族中的晚辈邀请她去镇里住些时日,我有时也一同前往。去之前,总要祖母给些好处才愿陪同,白的确良衬衫配蓝裤子加回力高腰球鞋是少年的标配,为此要祖母为我制办这些行头才愿同往。八十年代中期是景市轻工瓷器制造辉煌时期,工厂都大干快上用工业煤炭烧制瓷器,到处是用煤火烧窑的工厂,烟囱林立。跨过昌江大桥就进入一个黑灰色世界,房屋、街道、行人的服装就没别的色彩。来镇里刚穿才一天的白衬衫和鞋子就被污染的不像样,心情郁闷得不行,坚决吵着要回都昌,让祖母在自己的子侄们面前跌尽了脸面。后来,祖母再也不带我去景德镇,我也不愿意去。另一个原因是参加工作后,经常出差去景德镇,景德镇的日用瓷产业已经从鼎盛时期走向衰落,满大街的低档假货瓷器,把景市的形象败得一干二净。城市的规划更是无从谈起,乱搭乱建毫无章法,城市简直就是一个大村落,脏乱差的格局无法与文明卫生城市挨边。景市的发展和城市里的人这些年来一直找不到方向,只有迷茫、沉沦。但我心里痛,痛其不争,祖母已过世多年,但和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亲友血脉却无法割舍,这条走亲路我越来越不想走,不是亲情愿意割舍而是这个城市平庸、消沉让我厌倦。盼其早日改造成象丽江厦门等城市样子让人值得留恋的地方!很多年过去了,中国的古城无论是开封、凤凰都找到了自己的城市定位,找到了发展的方向,而景德镇却依然活在梦里,一直不能醒悟,令人惋惜!


   2017年的八月,受友人之邀去景市参观朋友新开发的旧城改造項目。我内心其实并不想去,因今年已去了多趟了,碍于情面又不得不去。周五下班后驱车前往,二个小时驾车路程就进了景市近郊,轻车熟路直奔友人所指的地方,导航和指路都可以省去,景市几条街巷早已了然于心,到了目的地后因是晚上,街景和灯光及人气一下子就颠覆了我的三观,这还是景德镇吗?以及第二天的参观游览结束后,心中对景市的平庸之恨、不思发展的浊气一泄了之。回家后就想把新景市的发展景象通过文字和图片来舒发,游记共分三部分,分别是“创新”“复旧”和“入世”。


                                一 创新

    朋友的朋友在景市搞旧城改造,这个旧城改造项目了不得,不是单纯搞房屋拆迁建房地产,而是保旧整新,盘活资源,让旧项目注入文化的活力后,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朋友的项目名称叫陶溪川文化创意产业园,现在景市老少都知道这个将破旧老瓷厂改造成有名的商业街和公园项目。而运作这个大手笔项目就是我们要会的景德镇文旅投公司陶溪川分公司(国资企业)的熊总。熊总有什么值得让我敬佩,通过了解才知道他是陶院毕业,懂陶瓷,懂建筑,会经营的当代企业家,怪不得政府放心将闲置多年的不动产交给他及他的团队打理后,仅二年时间景市发展面貌焕然一新!

     现在的陶溪川文创园集酒店、商铺、特色餐饮、瓷文化表演、艺术馆、博物馆、休闲娱乐于一身的文化综合体,由市政文化旅游投资集团出资,万科房地产公司施工改造而成。

    陶溪川文创园项目由原景德镇十大瓷厂之一的宇宙瓷厂原址上改建。宇宙瓷厂的历史,是我通过和周边晨练的退休老师傅闲谈才得知,宇宙瓷厂代表新中国现代日用瓷在世界单日产量10万件的世界纪录的保持者!年产2000多万件瓷器,至今无任何瓷厂产能打破宇宙厂纪录,真正的地球第一,宇宙第一。该厂1958年成立,也是新中国第一条机械制瓷生产线,因“红楼梦十二金钗”系列彩盘,享誉世界,被外界称为中国的皇家制瓷厂,生产的日用瓷出口世界各地80多个国家,年创外汇450万美元。


   宇宙厂从辉煌走向没落的原因,主要是中国90年代潮洲、德化、醴陵等新兴制瓷工业城市后来者追上,分流了不少出口订单!加上新品研发力度不足,企业人员严重冗员超编,企业发展开始走下坡路,94年改制后一直没有恢复元气,于2002年正式停产后,十多年过去,宇宙厂内破败不堪的荒凉令人痛惜!

    新的陶溪川文创园在宇宙厂的基础上重生,由市政府文旅集团出资打造的文创项目从2015年开始启动,一期约195亩施工完毕,后续约3000亩也正在整合土地和修缮房屋。


     陶溪川文创园项目保留原宇宙厂车间、仓库、办公楼,将之改造成店铺、酒吧、饭店、艺术馆、演艺馆。这些建筑加入现代的设计原素后,强烈的对比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与整个园区和谐统一,可看,可玩的内容丰富了不少。

    文创园内的陶溪川国贸饭店是按四星标准修建的酒店,由原宇宙厂老办公楼改建。改建后的酒店装饰高雅,瓷元素及景德镇文化元素用到了极致,尤其是大厅内的巨大瓷片吊灯和西面墙壁的白瓷盘墙,在多彩的灯光照耀下,如梦如幻。听陶溪川熊总介绍,酒店住宿的硬件舒适度较高外,餐厅供应的景德镇特色早餐也很正宗。


    在车间偶然发现老家的工厂为宇宙厂生产的机械设备这个厂我名都没听过


    给大家科谱一下1004与景德镇。公元1004年宋真宗继皇帝位,定年号景德。想起自己做太子时浮梁的官员人才辈出,个个都拥戴他,加上又特别喜欢浮梁瓷,故将自已的名号赐名给浮梁,将昌南镇改为景德镇。





     这就是传说中的“九龙上天”之一的九窑,原样保存在车间中间位置,据说改建时窑内还有未取出的瓷器成品,周边是装饰一新的瓷工艺店铺,游客在逛商铺时可了解制瓷工艺。


一个个制瓷工位变成一节节陶瓷商铺。

  新人在拍艺术照。



     园区内有一条街成丁字型走向,每周末都有一些学生到此摆摊,出售自已创作的作品。来这里逛街的既有游客也有同行,就这么一个小小的交易场所解决了未来景漂准工艺美术大师的生存问题。走在这条街上想起一句话来,景德镇的画师,龙虎山的道士,谁都可能是高手。

   


     

    真正的具有景德镇特色的纯手工刀字碗,一百元可以买四个,要知道这个东西看着简单实则得十年以上技艺的老艺人才做得了的货品,在景德镇只有古窑有售


    逛街的时候无意中发现由瓷博艺团队创作的木叶天目盏也摆在地摊上,瓷傅艺是几个二十来岁的年青人自发组合成的团队,对他们能仿制出如此品相好的国宝级吉州窑代表性作品,很是惊讶!据说台湾博物館收藏的天目盏中的树叶还是残品,真正能在艺术品拍卖市场上得价值上亿元。近年来见过吉州窑的传承人曾明华老师仿烧成功,其作品很珍贵难得一见。和这几个年轻人聊天得知,天目盏中的树叶多为桑叶、樟树叶。问其用菩提树叶烧成后的成品脉络纹理更清晰时,几个年青人说还没试过,有机会一试!事后,我向熊总谈起这个事。熊总并不觉得奇怪,现在的景德镇的艺术创作在走向颠峰,外来艺术形式融入景德镇这个瓷文化系统,无论是国内各大窑派,历史的、当代的,甚至是日韩、亚非、欧美画派的都在景市交汇融合再创新。景德镇独有制瓷技法,绘画流派也毫无保留传授给外来的莘莘学子。一件瓷工艺品在景德镇要仿制太容易了,关键是还能创新和升华,世界各地的陶瓷学子都在涌入这个圣地!从园区开发的商铺都一个个变成工作室,早就一铺难求,从这方面可以看到景德镇艺术发展势头如火如荼。好多地摊学子希望二期早日交付,尽快能拥有自己的美术工作室!


   余江画师也在练摊,穿着亚麻布料编织的道士装,一身打扮和气质似乎像修行之人,我还以为是道家出尘弟子。在用相机拍他时,正在发微信,估计是刚做完网上一票生意,我的偷拍被发现,都不好意思。他大方地摆好姿势让我重拍,并指导我拍摄角度,很平易近人的当代画师。他的画高仿八大山人的花鸟之作,功力很深,未来必前途无量,画作并不贵,我没有买几张有点后悔,好在互留了微信号

   学术无止镜,来这里讲学的学者很多,任何学者的讲座都能受追捧,台上的讲师讲的兴奋,台下听众听得认真,艺术氛圍很浓的一个地方!


    稍有点经济实力的艺术家,就租赁一个象样的物业开工作室,平时搞创作,闲时交朋友。摆上小茶盏,三五知几一聊就能从白天聊到深夜,当话题能激发灵感时,便去工作台挥毫泼墨,一副佳作天然而成。那家店主都有一手出神入化的泡茶功夫,无论是浮梁茶、婺源茶、祁门茶还是黑茶、白茶、岩茶。品茶的器皿也非常讲究,招待不同地方的客人和喝不同的茶用的茶具不同,当今世界上任何地方的品茶人无法与景德镇人处在同样的高度,茶叶和水不谈(国内也是数一数二),光品茶的器皿没有人敢和景德镇人比,无论是造型还是质地,件件是精品,而且品种日日不重样。

   艺术馆正在加班装修,本月20日举办一个全球150张海报艺术展,我提前入内参观,好多画报内容看不懂,但我知道几天后肯定是一票难求。


    这是我在一工作室N多藏画题材中所选的两副瓷画,我喜欢画作中的风格和主题。作者用景市特有的青花色将藏区的雪山、牧民、天空境象描绘得如仙境,画家笔下的信仰力量让我们的灵魂有所归依,让我们心灵更加坚强有力,让我们生命的河流奔涌不息。没有在藏区体验过生活的人是创作不出如此佳作。


   游客能免费参观各种艺术品和画展,还能买到心仪的瓷器作品。画师的作品能换成银子解决生存问题,有机会和南来北往的同行交流技艺。市民有一个煅炼身体之场所和美食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游客、画师、市民三者终于在陶溪川找到各自的定位,相信在更多的象陶溪川这种项目带动下,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依靠人才资源和科技创新,景德镇的人气和文风会更加兴旺,在不远的将来一定能再创辉煌!

本帖最后由 鄱湖牧童 于 2017-8-22 11:55 编辑

                              二  复 旧

     景德镇是一个瓷文化底蕴很厚的一个城市,有一千多年历史,整个城市建在古董瓷瓦砾之上,原计划去看一个元青化考古挖堀现场,想捞几块残片,结果到现场因没协调好不能进去,只好临时改去参观徐家窑。

     徐家窑位于建国瓷厂内,座落于景市政府西侧,为船形民用柴窑,据说有五百多年历史!五百年的窑火未曾熄灭,专产民用瓷,因产量大,质量稳定,民国时期被称为华夏第一窑。中华大地任何角角落落都有它的瓷影,虽为民窑出产但仍为富贵人家身份的象征。



   听徐家窑的复旧小组领导人余总介绍,该窑因原料问题于八十年代初停火后,再也没恢复生产。徐家窑始建于明朝中后期,为当今景德镇保存历史最久,最大的柴火窑,解放后公私合营后归建国瓷厂管理。


简陋的手工作坊,目前还没对游客开放

被保护的古井


     徐家窑是明清窑址群一小部分,位于建国瓷厂内,于2012年开始保护性修复。整个明清窑址群因文创资金有缺口,加上修复工程量大,技术难度复杂,只好暂时修复徐家窑。


    每件作品完全依靠手工精雕细琢,不需任何现代化机械辅助,全凭技艺制作而成。


     琢器作坊,琢器是什么意思?用手机百度科普一下,琢器在明朝称之为印器,清朝改为琢器,如瓶、尊、罐等。现代多数人已经分不清瓷器和琢器了!


   

    徐家窑是二层木砖框架结构的房子,房梁柱主材采用三百年余年的苦槠树木,这种树木既有刚性又有韧劲,房屋根据气候湿度随时校正,耐用通透防蚁虫,真的长学问了


一层放柴火和摆放匣钵的地方


     窑门又高又窄,刚好容一人通行,大宗物件搬进搬出确实得有些学问和技巧,窑内长十一米,高六米,窑顶像一艘倒扣的船底,全由耐火细砖层层递进码放挤压成石拱顶状,由经验丰富窑作匠一次性施工成功,全凭眼力和手法,顶部及周边有几个观火点,尾部有一十七米高土垒排烟囱,形成负压抽烟,好方便前门添加柴火。

    徐家窑修复后,仅烧过一次窑,烧一窑瓷琢器需24至28小时,高峰时三日一窑,一日烧、二日凉,三日取器和放器,流水作业近五百年。


    照片上的人都是窑炉专家,在柴火窑制瓷时代被称为大师傅,比当今的画师地位高多了,所有未进炉半成品画得再好没有用,最终要靠把桩的老师傅烧出来。窑炉专家中的余、冯、江、曹是都昌人,江、曹是我祖母和母亲家族姓氏。都昌人在景德镇从事陶瓷生产是从元末明初开始,当年的朱元彰和陈友谅在鄱阳湖水战时,得到过都昌七姓渔民的帮助,最终打败陈友谅坐得天下,而当时元末的皇家制陶官和高级匠人逃的逃,死的死,散的散,整个制瓷工业处于断层衰落阶段。皇帝便下命令允许都昌七姓渔民半渔半工,不作军户匠户的自由民去冶陶,子孙永世不迁移的待遇。经过近一百多年的发展,景德镇陶瓷工业被乐平人的矿石,都昌人的作坊,徽州人的木柴,丰城人的销售形成约四百多年的平稳格局。都昌人的冶陶技术是父传子,兄传弟,看家本领不传外埠人的祖训保存了600多年,解放时成立国营瓷厂后技艺才有所外传。正是这种具有时代背景的祖训下,不开放、不交流的固步自封老传统匠人思维使近代景德镇由千年辉煌走向没落。



     二层的后侧供奉窑神童宾之神位,开炉都要向窑神敬香,西侧是窑工看火休息的地方,供应窑工喝的大碗茶以及芝麻糖等点心,最有特色的算是窑工饭,供应景市的八大碗,平时游客也可以享用。但窑址还在修缮之中,没有正式开张暂不供应。余总介绍,将来会把各个岗位上的老艺人请来给客人表演,传授传统技艺,把老祖宗传下来的傍身技术传给每一个愿意学的人,让这些老工匠的精神和技艺得到传承!

    这些看似随便码放的火砖,实际上大有玄机决窍,烧窑的过程中为了防止踏窑,给各个部位增减重量防止窑炉变形之用。

    景德镇的这些老工匠们,被现代机械制瓷技术打败后,沉沦了近三十年,内心精神世界空虚不能自拨,因牢记祖训的告诫下不轻易创新,让这些老艺人困苦了半辈子。当一个个在古稀之年,终于等到政府打造历史旅游文化城市项目下,重新出山,把匠人精神继续传承下去,就是对他们价值的最高认同!

    当今社会人心浮躁,追求 “短、平、快”带来的即时利益,从而忽略了产品的品质灵魂。总理在2016年3月5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景德镇的老工匠们以极致的态度对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更完美的精神理念下,带领他们的技艺继承人去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实现由“重量”到“重质”的突围,景德镇瓷工业制造才能赢得未来,景德镇的窑火才能永不熄灭!













本帖最后由 鄱湖牧童 于 2017-8-24 13:07 编辑

                                  三  入 世



    景德镇市东郊五公里,有一乡村名进坑村,村里住着一对高人,她们就是东郊学堂的创办者黄微老师妇夫!


    黄老师安徽绩溪人,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系,现就任陶瓷大学教师,爱人也姓黄广东佛山人,也是搞艺术创作的大师。



     这两个人如果在搞瓷艺术,我并不觉得有多稀奇,关键是她们提倡了“忙时种田,闲时考古”这样的生活理念,并付诸实施!

    黄老师妇夫三年前来到东坑村,租下村民的旧居,承包了一百多亩水田,自耕自种栽下水稻和田耦,搞起酿酒榨油作坊,当上了现代农民,过上了人人羡慕的陶翁田园式生活


     黄老师利用空闲时间帮助村民兴修水渠,修缮古道,保护古树,整治村容环境,用自已的掌握到的现代知识搞无公害种养,与村民和谐相处,带领村民共同发家致富。三年时间把一个普通的小山村打造成旅游度假的文化村,并吸引了大量搞艺术的人进驻,增强了文化气息。


     村前的条石路有几百年历史,当年深山里的瓷矿石就是用独轮小推车沿着这条石路输出大山,日积月累重重辗压下形成如今深深的轨辙。


    云碓无人水自舂,日夜不停歇的水车早已没有矿料去石碓,但它却不愿停下历史转动的动力巨轮,似乎在催人不要忘记去加料。


    村里这样的房子早就租空了,小小的山村现在藏龙卧虎,来来往往都是文化人居多!


      你能想象这样的破房子里有国际性学术讲座,邀请国际学者谈论的如印度德里皇宫出土的元青花瓷探密。

日常土特色用现代元素设计包装,每件都那么精美,都那么味道纯厚。

     玻璃柜内展示历史时期的瓷土残片,用于观摩和教学。黄老师妇夫也经常去世界顶级大学搞讲座,介绍传播中国文化。

    越来越多像黄薇老师这样的外地人把景德镇当作自己的乡土,与本地人融为一体,这些精英在吸收本地的文化同时,也带来外地的先进文化和知识。
    正是看到上述细节,我觉得景德镇这个城市变得更加开放和包容,逐渐有中国视野,国际视野,已经走出沉沦,走出迷茫!终于开始向我希望的城市发展方向迈进!祝千年瓷都再次腾飞!

                                                          鄱湖牧童  作于南昌

                                                  二0一七年八月二十日

游记全部更新完成!
真的没有想到,景德镇还有这样的复兴之路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