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所向,行所往” 最美川西——贡嘎转山之旅(已完结) - 江西 - 8264户外手机版

  江西

“心所向,行所往” 最美川西——贡嘎转山之旅


记斜川户外2017年国庆二十二人贡嘎徒步活动



一、线路简介


   贡嘎主峰(MinyaKonka),意为“白色冰山”,是蜀地最高的主峰,,也意为“最高的雪山”。而贡嘎穿越,系围绕贡嘎山进行的徒步线路,也是户外徒步的经典线路之一。

   此线正反皆可穿,其全线穿越也叫贡嘎转山,一般来说,具体线路是从甘孜州康定市的老榆林电站为起点,从日乌切沟海拔上行,沿途经过格西草原、两岔河,翻越日乌且垭口进入莫溪沟,然后到达贡嘎沟相汇的子梅村,最后从巴王海出山结束徒步,共需五天四夜,全程约100公里。正穿线路,最低3200多米海拔的老榆林到最高海拔4928米的日乌且垭口,行走在平均海拔将近4000米的徒步道路上,是名副其实的高原徒步线路。

   从北向南,天气好的话,依次可观赏到小贡嘎、海拔6540米的嘉子峰、海拔6376米的日乌且峰、海拔6112米的勒多漫因海拔6294米的朗格漫因正是如此,贡嘎主峰群峰簇拥、雪山相接,一百四十多座五六千米的冰峰宏伟林立,故而有“蜀山之王”的美誉。

实际行程:

DAY 12017930日,全国各地→成都

DAY 22017101日,成都→乘包车→老榆林。

DAY 32017102日,老榆林→乘包车→老电站→徒步→上日乌且营地。

DAY 42017103日,上日乌且营地→徒步→日乌且垭口→徒步→日乌且垭口第二营地。

DAY 52017104日,日乌且垭口第二营地→徒步→莫溪沟尾营地。

DAY 62017105日,莫溪沟尾营地→徒步→贡嘎寺→徒步→上子梅村。

DAY 72017106日,上子梅村→乘包车→巴旺海→徒步→巴旺海景区管理处→徒步→界碑石。

DAY 82017107日,界碑石→乘包车→成都。

DAY 92017108日,成都→返乡。


二、心之所向


   上半年开始,我便计划着去走川西的徒步线,而川西有许多成熟经典的徒步线路,像是洛克线亚丁七藏沟、毕棚沟、年保玉则格聂龙眼、卧龙和贡嘎等等的徒步线都是在圈内小有声名。而我最初计划的是洛克线,但是考虑到前几年斜川户外已经带队去走过,再带队过去就未免就与之重复。踌躇再三,经多方问询和请教,权衡难易及线路强度,时间相对较短的贡嘎线最终被我确定了下来。


   做出了决策就绝不拖拉,三月份我就把机票定了下来,9月29日从南昌飞成都的班次,全额仅仅三百七十元(包括燃油附加费和机场建设费)。这次准备的是AA约队,基于这个出发点,在微信上建个小群,把意向同行的队员,主要是庐山地区本地的斜川队员为主,同时也履行约定,把几名去年同穿乌孙古道的队员也拉了进来。看攻略,做路书,发活动装备清单,联系马帮,计核活动成本,加之已经确定同行的几名队员的积极建言献策,一切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到六月份,群内意向同行的、私下跟我打过招呼的队员已经三十余人,如贡嘎此种高危虐线,大家还能报以如此大的热情难能可贵,但是如此庞大的人数早已超出我的预期。此时的我已初感压力,毕竟本次是无偿带队,而本次活动斜川户外的出行队员经过武功山的拉练热身,心里也有了大概的人数。再而从安全性、活动体验度的角度来通盘考虑,七月份的时候,开始控制人数,最后再重新建群,把人数尽量控制在15-20人左右。离十一还有几个月的时间,大家没事在群里聊聊圈内趣事,分享自己在户外活动中的一些八卦轶事,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本陌生的队员们之间相互也有了模糊的印象。

   “十万个为什么”的渡荆门,脑子里充满了天马行空想法的虎子,天天就知道吃的“平胸小仙女”沫沫,“机器人式回复”的山鹰,满嘴跑火车、骚话连篇的狼哥,“天天混吃混喝”的周小杰,还有英俊潇洒风度翩翩清新俊逸气宇非凡身材精干,人称庐山刘德华的大废柴……,每个队员都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也让我们对这次的活动充满了期待。

(注:下图为未能参加活动的追风设计制作)


时间不充裕,只能慢慢码字咯
本帖最后由 大废柴 于 2017-10-17 22:50 编辑

三、行之所往


   时值八月,活动路书我已经初步完成,随即正式开始启动组队模式。确认队员,预交A费,交代装备和行程,简单分工,大家依旧是热情高涨,大如定住宿、马帮,细如吃穿住行,大家都是极尽所思希望面面俱到。最终成行的队员确认也是一波三折,随着山鹰、沫沫、努力、77、雨后的加入,队伍愈加壮大。其后,雨后因为身体的缘故、追风、MAY和放飞心情也是临时各种突发状况,难以脱身不得不临时退出。对此,大家都为他们不能同行感到惋惜,相信他们心里也是充满了酸涩的。即便如此,我原本预想控制在15至20人规模队伍的计划还是化为泡影。


本帖最后由 大废柴 于 2017-10-30 17:11 编辑

四、队员介绍


   此次实际出行队员共二十二名,男队员十五名,女队员七名。除开我们庐山市斜川户外俱乐部的成员,其他队员的个人资料我亦不甚了解,下面只做个简略的介绍,需要说明的是排名按地区(即路书中的人员名单)排列,无先后之分,且户外多以网名相称,所以皆网名做介绍。


1.大废柴,男,江西省庐山市户外爱好者,庐山市斜川户外运动俱乐部会员,中国登山协会初级户外指导员,国家社会体育指导员,本次活动主领队。


2.雨庐,男,江西省庐山市户外爱好者,庐山市斜川户外运动俱乐部会员,户外爱好者,本次活动的主要收队协作,兼任活动经费管理者。为人成熟稳重,体能较好,有较强的团队意识。

3.九九牛,男,江西省庐山市户外爱好者,庐山市斜川户外运动俱乐部会员,本次活动视频的主要录制者。队伍中的“三长老”,为人成熟稳重,阳光帅气,善交朋友,体能好,乐于助人,幽默大方,有较强的组织能力。

4.过火,男,江西省庐山市户外爱好者,庐山市斜川户外运动俱乐部会员。成熟稳重,时刻顾全大局,又能吃苦耐劳,有奉献精神并有较强的团队意识。


5.曾新,男,江西省庐山市户外爱好者,庐山市斜川户外运动俱乐部会员。成熟稳重,有较强的毅力,有团队意识。

6.如烟,女,江西省庐山市户外爱好者,庐山市斜川户外运动俱乐部会员。乐观开朗,性格温柔,能吃苦,有较强的团队意识。


7.芳芸,女,江西省庐山市户外爱好者,庐山市斜川户外运动俱乐部会员。性格外向,有较好的承受能力和团队意识。


8.山南叶子,女,江西省庐山市户外爱好者,庐山市斜川户外运动俱乐部会员。体能较好,温柔美丽,有较好的团队意识。


9.夙瑶,女,江西省庐山市户外爱好者,庐山市斜川户外运动俱乐部会员。未婚的小姑娘,毅力较好,有团队意识。


10.豁达,男,江西省庐山市户外爱好者,庐山市斜川户外运动俱乐部会员。体能较好,性格外向,诙谐幽默,有团队意识。


11.无罪,男,山东省平度市户外爱好者。有毅力,爱抽烟,体能较好,有较强的团队意识。


12.拉风的狼,男,江西省永修县户外爱好者。爱聊天打诨,吃喝嫖赌,人称“色狼哥”,有团队意识。

13.天笑,男,江西省永修县户外爱好者,庐山市斜川户外运动俱乐部会员。本次活动的摄影师之一。憨厚积极,有较好的忍耐力和毅力,有团队意识。


14.渡荆门,男,湖北省武汉市户外爱好者。为人大方开朗,细心周到,有较好的团队意识。


15.咕咚,男,福建省福州市户外爱好者。乐观积极,有奉献精神和团队意识。


16.虎子,男,江苏省泰州市户外爱好者。本次活动的协作押队之一,乐观开朗,有责任心,能吃苦耐劳,有奉献和牺牲精神,有较强的团队意识。


17.周小杰,男,江苏省常州市户外爱好者,本次活动的协作人员之一。为人义气,性格幽默,年轻帅气,有奉献精神和较强的团队意识。


18.鲁静,女,江苏省常州市户外爱好者,队里的开心果,性格温柔,服从管理,有团队意识。


19.努力,男,江苏省常州市户外爱好者,诺斯贝尔户外俱乐部创始人之一。谦和礼貌,有较好的毅力、忍耐力和团队意识。


20. 77,女,江苏省常州市户外爱好者,诺斯贝尔户外俱乐部创始人之一。声音甜美,靓丽大方,有团队意识。


21.山鹰,男,江苏省常州市户外爱好者,拉雅户外创始人之一,中国登山协会户外领队,同时也是攀岩好手。年轻帅气,性格内向,有较好的团队意识。


22.沫沫,女,江苏省常州市户外爱好者,拉雅户外创始人之一,攀岩爱好者。人称“天生丽质小仙女”,幽默外向,体能较好,有较强的团队意识。


最后来一张大合影(中间那是马帮的扎西,什么,没大废柴?我在给大家拍照呢)
本帖最后由 大废柴 于 2017-10-20 15:20 编辑

五、梦之成都


   成都给我的印象,是一个现代而又梦幻的大都会。对此行的我们来说,成都很大,容纳了1300万人口。成都也很小,就在那八万平方的天府广场里。作为四川省会城市,其GDP将今年占全省的50%,故而时有人戏称为“成都省”。在这里,现代潮流与传统复古的文化元素相互交融。在我看来,是一座值得来、值得呆、值得住的梦幻都市。

   九月末的成都,温度适中,不冷不热,长短袖皆宜。最近几天,这边天气都不算太好,阴云密布,久抑难开。我们定的集合地点是位于成都市武侯区小天竺街的撒哈拉何兮青年旅舍(下面简称撒哈拉),时间再回到2017928日晚凌晨,雨庐、九九牛、山南叶子三位已经提前乘机抵达成都集合地。九九牛到哪里都是自来熟,据留守集合点的山南叶子讲述,九九牛据说机场偶遇“老同学”,他把行李丢给雨庐和山南叶子,人就神秘“失踪”了。而雨庐则稍微厚道一点,在撒哈拉休整一晚,第二天(29日)同曾新和山南叶子在附近逛了逛锦里和天府广场,晚上便找他“表弟”叙旧而去。拉风的狼是29日下午到的,曾新早在28日就到了成都,因他和山南叶子在成都既没有“老同学”,也没有“表弟”,所以三人留守撒哈拉。

      30日凌晨(29日晚),我、芳芸、如烟、咕咚也相继乘机抵达成都,在机场碰头打的士到撒哈拉,山南叶子见到我们到来显得非常兴奋。想来也是,这群男队友们自顾玩耍而去,却把她一个人丢在“宿舍”,免不了有点心里委屈。

   对经常出门的山友们来说,除开标准的宾馆、酒店,住青旅也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选择。大部分的青旅的价格非常经济实惠,并且学习、交流、约伴的氛围会特别好。多人混住的二层通铺,有让我回忆起学生时期的宿舍来。虽然是公共卫生间、公共浴室,但其实住夏后也不会显得麻烦。撒哈拉的整体卫生环境还是可以的,“何兮”是一只旅舍里养的一只金毛犬。

   第二天午饭时间(930日),拉风的狼(大家都喜欢亲切地叫他“色狼哥”)诚意要请客吃饭。曾新自告奋勇把我们带到“耍都”特色街腐败,饭后大家又去著名的“锦里古街”。

   锦里古街是成都著名的特色仿古商业街,不管是里面的茶馆、酒肆和店铺,充满了浓郁的商业气息。对于逛街我向来是兴趣缺缺,走马观花地逛完一圈,发现同伴们早已在街巷里走散。出锦里就是武侯祠,只能在门口静候同伴。在武侯祠门口伫立,从古朴的建筑风格里,感受到一股浓郁厚重的气息,想来那些蜀汉英雄已经湮灭在历史的大浪滔滔之中,哪怕再过精彩传奇的人生,亦像是岁月长河里的一叶轻舟,激起过波浪,舟去,一切又归于平静。人生于世,应珍惜眼下,活出自己。走出去,用眼睛去看壮丽的山河;走出去,用脚去丈量生命的长度;走出去,用双臂去拥抱梦想;走出去,用梦想去超越巅峰!


   武侯祠大街有很多户外店,三夫、凯乐石、极星各类专卖店应有尽有,里面户外装备琳琅满目,不过价格不算优惠。时间推移,同伴们也已陆续出来,大家一起拼车撒哈拉。撒哈拉陆续有队员从各自的家乡赶来,之前失踪的九九牛和雨庐们也“适时出现”。大伙儿又结伴去附近的小餐馆一顿胡吃海塞,也算是为接下来进山的情苦日子做一个慰劳罢!20179302330分,简单的行前会结束,包车也已经就位。

   明天,康定市老榆林乡,我们来了。


搞个网名,把年龄都暴露了。
本帖最后由 大废柴 于 2017-10-21 00:58 编辑

六、  过三一八

      2017101日早上五点三十分,成都撒哈拉,阴天。二十二人乘上了预定的38座包车,今天的目的地是康定市老榆林乡的马帮扎西大哥家里。

   成都到康定其实只要六七个小时的车程,之所以要抹黑赶个大早,就是因为318318的路况复杂,车流量很大大,沿途随处可见远道而来的户外背包客。318国道,东起上海,五千多公里的道路是中国目前最长的过道。特别是四川省至西藏这一段,也属于川藏公路南线的一部分,系一个在自驾、骑行圈耳熟能详的文化符号。我想,不论是骑自行车的、自驾旅行的,还是背包出游的,也不论是爱运动还是爱摄影,这些都算作是一类人。狭义的讲,便是户外运动爱好者,广义的说,是一群时刻追逐着梦想的人。

   坐在车上,你可以看到蓝蓝的天空,澄蓝的天空总会让旅途疲倦的人轻松下来。道路沿着川西高原群山的山腰之间蜿蜒而布,山谷里偶尔能听到汹涌的波涛声。一路堵堵塞塞,走走停停,大家也未闲着,窗外满画面的山川美景更是引燃了大家本就兴奋的心。该唱的唱,该闹的闹,好不热闹。到康定时已是下午三点半,比我想想中的顺利多了,看来抹黑赶早的付出是值得的。我们在康定简便地“A”了个午饭(”AA”的意思,特定用语),便继续朝着老榆林方向而去。


这个章节图片不是重点,故而弄小点。
本帖最后由 大废柴 于 2017-10-25 15:10 编辑

上日乌且


   经康定市区不到十分钟的车程就抵达了老榆林,仿佛为了迎接我们的到来,天空细细地下起了小雨,晶莹的玉珠儿淅淅沥沥敲打着秋的节奏。扎西大哥已经早早地在路边等着我们,还带了好些汉子,帮助我们把行李搬至他家。


   扎西大哥是一位典型的康巴汉子。明亮有神的眼睛透露着精明,邋遢旧旧的衣服盖着黝黑的皮肤,身材魁梧,带着一顶褐色的牛仔帽,又具备了藏族人的一切特征。扎西大哥的家(海拔3480米)在一个斜斜的山坡上,半人高的院墙围起两栋房子,一栋三层的藏族民居,一栋一层的平房。

   新奇的东西总会让人引起兴趣,老榆林也是有4G信号覆盖的,初临的队员们,放下行李,便纷纷掏出相机、手机、旗帜、围巾一顿摆拍,看来一天的车程颠簸并未耗尽大家的兴奋劲。在扎西家的会客厅,大家围坐下来,又聊起来。扎西大哥的妻子(可惜的是,至今我都不知道她的名字,感觉所以的藏族叫法里,男的叫扎西,女的叫卓玛)为我们端来了酥油奶茶和牛肉干,款待我们这群来自远方的客人。许是大家都比较口渴的缘故,一壶奶茶上来没多久,就见了底,我在外面拍完一圈照片,同扎西敲定了一下明天具体的行程,回来时已连奶渣子都没闻到……

(下图为扎西家)(下图为扎西家自制的牛肉干和酥油奶茶)
(下图为扎西家远看日乌切方向) (下图为扎西家随拍)

   成熟稳重的队员过火大哥已经帮大家分好了晚上住的床位,今天的晚餐需要自理,天黑下来,收拾完自己和晚餐,大家多是坐在客厅里聊起天来,我也顺势把对讲机分配到位,再次说明明天的行程。而外面的雨一直在下,心里难免为明天的行程感到非常的担忧。

   幸运的是,昨夜一夜的雨似乎也是倦了,吃完早饭,天刚放明,雨便停住了,天气有一定的好转。20171028时,在扎西家吃完早饭,二十二人的队伍乘坐四辆小包车约二十分钟的赶到今天的进山起点——老电站(海拔3600米)。等待所有人员再次就位,队员先行,马帮跟后。老电站就是在日乌切沟之间,溪流两岸都是红石滩,山谷里灌木茂盛,树丛的绿色、叶子的黄色、天空的蓝色、云朵的白色把日乌切沟装饰的五彩缤纷,引人入胜。今天的行程主要是沿着日乌切沟上行,这条徒步线路确实非常成熟,沿途路迹明显,少有岔路。第一天徒步,正是寻找和适应徒步状态的时候,大家开始的速度显得有条不紊。

(下图为在老电站进山处) (下图为沿着河沟上行,往格西草原方向)
(下图为格西草原的合影)

   按正常的徒步速度,老电站到格西草原不到一个小时。而所谓的草原也就是溪流旁的一处开阔的台地。我们队伍到达这里时,还能看到许多昨晚在这露宿并开始收帐的山友们。我们在这有一个短暂的停留,拍了几张合影便继续前行。因为这几天雨水的缘故,徒步的马道是非常泥泞,这时候,一对雪套是非常实用的装备,一定程度上可以让你的下衣保持清洁。

   日乌切沟很美,特别是风和日丽的时候,白云朵朵飘在雪峰的山腰上,把连绵的雪峰衬托的美丽端庄。山谷里,时而起雾,时而放晴,黄黄的草地、红红的溪滩,让眼前充满秋的颜色。远处能看见小贡嘎和嘉子峰,峰尖从云海里穿出,天空是蓝色的画纸,是一幅幅巍峨壮观画卷!一路缓坡上行,海拔开始逐渐拔高,开始有队员出现轻微的高原反应,也从而出现队伍前后距逐渐加大。山鹰、沫沫夫妇,努力、77一直冲在前面,1120分,他们通过手台(即“对讲机”,下同)告诉我,歇息下来准备路餐。扎西大哥的马帮已经超过了我们,见我时还不忘叮嘱:今天的路程比较远,不要停,少休息。按原来的打算,考虑到我们队伍是轻重装混行,又是高海拔徒步的第一天,要控制强度预防队员出现高反,本计划下日乌且营地扎营的。但是马帮扎西昨天与我敲定行程是,确是执意要上去日乌且扎营。就是因为这样的一个小的调整,是我带队这次活动最后悔的一个决定。

(下图为第一日行程的路上随拍)

(下图大废柴被抓拍一张)

(下面都是格西草原往两岔河路上拍摄的)

   高原重装徒步和高原轻装徒步的强度不是一个量级的。马帮之所以习惯于上日乌且扎营,大都是因为贡嘎穿越的队伍大都是轻装队伍。而我们这次有许多重装的队员,加之大部分队员都是第一次走高原线,第一天不控制好节奏和强度,是非常容易出现高反的。

   随着强度的不断加大,海拔的不断攀升,队员们逐渐开始出现高反症状。体力不支,头晕乏力,腿脚迈不开,队伍速度开始慢了下来。到了两岔河时已经是一点多,刺客乌云密布,气压低沉,雾气弥漫,这样下去肯定要下雨!后面的队员已经离我们前队的距离越来越大。之前为了照顾鲁静的周小杰跟在后面,此刻从手台里跟我报告,有队员要骑马。而我赶紧联系我们自己的马帮扎西,扎西已经快到下日乌且营地,我赶紧让他安排马匹。但是距离过长,难以对我们的准确未知进行定位,想要按之前的要求——骑扎西的马已经不现实。好在这线足够成熟,又是国庆旺季,沿途马帮众多,需要骑马的队员已经坐上了其他马帮的马,我也只能束手无策。

(下图为两岔河)

   下午四点多,我才堪堪看到下日乌且营地。雨开始下了起来,大家的体能也开始出现明显的不支。除开之前骑马的队员,有几名重装的队员也已经开始走不动。通知大家加上雨衣的同时,只能鼓励大家继续咬牙往前走。同时,通知已经抵达营地的扎西,叫他带马匹下来准备接应可能需要骑马的队员。走长线就是这样,不仅要充沛的体能,更需要强大的毅力。高反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走下去的信心。实在走不动的就骑马,背不动的就让马匹驮包!有些队伍在下日乌且扎下营来,而上日乌且还看不到尽头。时间慢慢过去,而我们只能拖着缓慢的步伐,一步步地向着上日乌且行进。下午五点钟,跟着我的如烟被高反折磨,不断干呕,腿也已经完全迈不动了,我决定让她在原地等待扎西,再骑马到营地去。剩下的路程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次磨难与煎熬,我也很累。此时,高原休息步的优势体现了出来,走五步,休息五步,周而复始。小雨一直未停,下午六点半,队员终于全部抵达上日乌且营地。

   日乌且营地是山谷里一片非常大的草地,地面平整,有3/4个足球场的大小。东面不远就是小贡嘎峰,作为贡嘎线的主要营地,这里已经花花绿绿地散落了近百顶帐篷。无奈的是,当我抵达我们队伍扎营的地方,骑马上来早我二十分钟如烟由于经验不足,帐篷还未扎好,背包也开着罩子,丢在地上让雨全部淋了个湿透,包括我的单反相机。所幸包内我做好了防水措施,问题不大,但是那单反相机却是浸水坏了,以至于后面几天一直无相机可用。看着她那无辜而又无助的眼神,苍白的面色,全身狼狈,实在是不忍心苛责于她。我赶紧把帐扎起来,背包收好,拿出睡袋,让她赶紧换掉身上的衣服钻进睡袋,喝水休息。堪堪弄好帐篷,扎西就把我喊了过去。扎西的帐篷是那种特别大的马帮帐篷,像缩小版的毡房一样的。我刚走进帐篷,扎西说咕咚是高反特别严重,快不行了。我进去一看,咕咚捂着被子在那瑟瑟发抖,脸色发青,看上去特别虚弱。如此情况,此刻我断定他这是处于轻度失温的状态无疑。我问他是不是很冷,他点了点头,说很冷。我赶紧同扎西去把他的帐篷扎起来,再把睡袋拿出来,把湿了的冲锋外衣脱掉,赶紧让他进去睡袋躺着,帮他打开水壶,让他赶紧多喝热水。轻度失温的情况下,换上干爽的衣服,做好保暖,多喝点水,他状况才慢慢地缓了过来。


   弄好这边,我再逐一去确认各个队员的状态。大部分队员都有高反情况,轻重程度不一。鲁静是最早出现高反且最严重的队员,虽然她是第一个骑马上来的,未消耗多少体能,但此时的她在帐篷里也是饱受高反的折磨,头晕且四肢无力,完全没有自理的意识。好在有周小杰的全程照料,倒是不太让人担心。队员虽然夙瑶没有骑马,但是她因为高反和体能的缘故,此刻也显得虚弱。我只能嘱咐其他队员,随时关注她的状态。

   等我回到自己帐篷的时候,如烟主动要求去打水。她这个举动让我一阵心暖。我在帐篷里,收拾起自己的背包,开始分析队伍的状况和接下来的行程来。鲁静高反的情况比较严重,她已经无法完成接下来的行程,必须下撤。而咕咚今天的失温也让我捏了一把冷汗,可能还伴随有高反的情况,夙瑶高反情况也不乐观,我心里有计划让他们明天跟鲁静一起下撤。


   之前与扎西约定,每日扎营后,同他商量下一日的行程。烧水,晚餐已经没什么胃口,随便吃点对付一下便去到扎西帐篷里。明天有队员要下撤是肯定的,鉴于今天强度如此之大,明天又是要翻越日乌且垭口,所以我同扎西商量,明天的扎营地尽量安排在垭口下第一营地。同时,早上让黑帅(扎西的儿子,本次活动的马夫之一)带下撤队员下撤至老榆林。另外,大约统计下明天需要骑马翻越垭口的队员,同时要求大家尽量轻量化自己背负的负重,特别是重装队员,尽量肩负,让马匹驮运。回到自的己帐篷,如烟因高反依旧感到身体不适,胃口也不好,没怎么吃东西,心里便打定主意让她明天骑马。经过今天如此强度的行程,我自己心里也不清楚,到底摧毁了多少人坚持下去的信心。

(下面是上日乌且营地)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