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谯望楼,钻曹操地下运兵道 - 安徽 - 8264户外手机版

  安徽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17-12-7 09:38 编辑

        早就听说亳州有个曹操地下运兵道,这次自驾亳州游第一站就选择到了这里,一睹这个被誉为“地下长城”的奇观。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17-12-7 09:46 编辑

          到曹操地下运兵道,首先就看到了高高耸立的谯望楼。东汉末年,曹操在家乡安徽亳州建设谯望楼用于军事瞭望以及宴请宾客、吟诗作赋等活动。随着历史变迁,谯望楼被淹没在岁月的尘土中。如今,亳州市在原谯望楼遗址附近的运兵道出口建设谯望楼。
        谯望楼是一座仿汉主体建筑,地下一层,地上六层,地上六层分别为建安文学馆、序厅、书画厅、服饰厅、乐府厅、赋诗厅。地下一层为地下长城军事奇迹展厅。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17-12-7 09:49 编辑

          在谯望楼服饰厅,我们首先欣赏和体验了汉服饰艺术。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17-12-7 09:51 编辑

        游客互动,学习和体验汉朝礼仪。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17-12-7 09:56 编辑

         乐府厅的编钟。       建安文学的介绍。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17-12-7 10:20 编辑

            赋诗厅里建安文学的开创者曹操铜像。           建安文学,尤其是诗歌,吸收了汉乐府民歌之长,情词并茂,具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比较真实地反映了汉末的社会现实以及文人们的思想情操。因发生在汉献帝建安时期,故后人称这一时期的文学为建安文学。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是“三曹”和“七子”,而以三曹为核心。曹操是建安文学的主将和开创者,今存其乐府诗20余首,代表作《蒿里行》描写了军阀混战时期的惨景,《短歌行》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17-12-7 10:25 编辑

          亳州古城内的曹操运兵道,位于亳州市老城区地下,以大隅首为中心,向东、西、南、北四面延伸,直至郊外。运兵道始建于东汉末年,是魏武帝曹操为其军事需要,专门修筑的地下军事战道,因最初用于运送士兵,故称“曹操运兵道”。唐宋时期多次修葺,仍作为军事战道使用。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17-12-7 10:11 编辑

          进曹操地下运兵道,首先就要先穿越这段时空隧道。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17-12-7 10:54 编辑

         现存古地道,有土木结构,砖土结构,砖结构三种类型,有单行道、转弯道、平行双道、上下两层道四种形式。地道距地面深度一般2至4米,最深7米,道内高度1.8米左右,道宽0.7米,道内转弯处均为“T”型,并行双道这两道相距2至3.5米,中间砌有方形传话孔。古地道内幽深蜿蜒,曲折不定,设有猫耳洞、掩体、障碍券、障碍墙、绊腿板、陷阱等军事设施,还有通气孔、传话孔、灯笼等附属设施。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17-12-7 10:55 编辑

         据史书载:曹操多次运用地道战术取得战争胜利,亳州古地下道,就是曹操当年在家乡修筑的地下军事防御战道。他把数量不多的士兵从地道内暗暗送出城外,再从城外开进城内,反复多次,迷惑敌人,出奇制胜。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