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山灌区徒步全穿越纪实 - 湖南 - 8264户外手机版

  湖南
       2017年11月,我与牦牛、小草等几位朋友,历时9天,完成了穿越全部5条干渠的徒步活动,总路程约200公里(沿灌渠约183多公里),沿途用相机和GPS详细记录了电站、斗槽、涵洞、桥梁、路程、路况、后勤补给等地理和生活信息,这是一段平淡而枯燥的旅行,没有无人区穿越和雪山攀登的惊险与刺激,风景也说不上多优美,支持我们完成这一行动的,一是好奇心和数据偏好,二是这事以前没人做过。
    韶山灌区一共有五条干渠,总干渠从洋潭水库送水闸始,至洙津水电站南北分流渡槽分为南北干渠,南干渠流入湘潭县石潭、梅林桥等地,北干渠在三湘分流处又分为左右干渠,左干渠经韶山银田流入宁乡,右干渠经湘潭县云湖桥等地流入雨湖区。   徒步归来把原始轨迹整理,得出以下数据:

总干渠(洋潭水库——洙津水电站):20.4公里,徒步用时一天

北干渠(洙津水电站——三湘分流):21.8公里,徒步用时一天

右干渠(三湘分流——后背塘机埠):40.4公里,徒步用时两天

左干渠(三湘分流——西山坝):35.8公里,徒步用时两天

南干渠(洙津水电站——定银坝):64.8公里,徒步用时三天

五条干渠总长度为183.2公里。

    需要指出的是,这是我们沿干渠徒步的距离,应该稍大于干渠总长度,因为我们不是走在灌渠之中,而是灌渠边的小路,遇上隧洞要绕行,碰上干渠桥梁有时要过去,并且我们走的路也不可能是精确的直线。

两张地图和三本书对我们帮助很大,很多地理和交通信息我们由此获知,方便不少,在此深表感谢。但其中一些数据是错误的,且不太完整。
最新湘潭市地图,标出了灌渠水系和详细地名与道路,但干渠末端位置标记不够精确。

韶山灌区工程示意图,标出了总北左右干渠的水利枢纽、斗槽、涵洞,但其中有疏漏,而南干渠这些则没有标记。



    这三本书和温金武的论文《韶山灌区的建设和初期管理研究》关于灌渠长度的数据是错误的,(经咨询韶关灌区工作人员,我们徒步的数据基本是准确的),为什么出现这样的错误,结尾部分再详加叙说。
    下文我会将九天徒步的经历写出来,并配备相关徒步攻略。

本帖最后由 士之心71 于 2017-12-11 15:20 编辑

【总干渠】   11月14日上午11点左右,牦牛和我来到韶山灌区的起点——洋潭水库



洋潭水坝,将涟水截流,“韶山银河”是华国锋77年任中共中央中央主席题写,题写四字悬挂于两处,除洋潭水库外,另一处为银田寺渡槽



大坝旁边是一个废弃的船闸,以往上游来的船只要从船闸通过大坝,但不知已经有多少年未通航了

大坝强行将涟水水位提升十多米,形成了一个人造湖泊,这就是洋潭水库,图左湖水通往进水闸。


水库旁进水闸,将提高水位后的涟水送入干渠,这就是总干渠的起点,也是我们徒步的起点。


过进水闸数十米,是干渠的第一个隧洞——龙跃关,隧洞较短,须绕行而过。


冬修水利,路旁堆着清理上来的螺类尸体,闻之欲呕,这一段徒步真是折磨。

不到十分钟,又遇上一隧洞,名曰先锋关,比起后面动辄数百米上千米、很难找到出口的隧洞,这几个都很短,进口处能看到出口处的光亮。




比起后面的南北左右各干渠,总干渠渠道较深。

灌渠上标准的制式桥,轻盈、简单,比起90年代后建的粗暴笨重毫无美感的桥梁漂亮多了。《韶山灌区 第一分册  规划》有这种桥梁制作的图纸和标准,计划每公里不少于一座。

但这种桥梁为何只有一边有栏杆呢?



往前走,风景渐好。
这是灌渠上的第一座斗槽——双江纵横,涟水支流从斗槽下缓缓流过。



摄影师牦牛有发现美的眼睛和表现美的镜头,所以我们都喜欢他。



总干渠上的第三个隧洞——破险关

破险关紧连着第二座斗槽——山枣新河。




沿灌渠徒步约一小时,到达南北分流斗槽,这是总干渠上的最后一个斗槽,过了它,总干渠将分流为北干渠和南干渠。此时,天已近黑。

【总干渠攻略】

1、总干渠徒步约20公里,从洋潭水库进水闸到南北分流斗槽(洙津电站),时间约需4——6小时。

2、从湘潭汽车西站乘坐前往湘乡市汽车站的班车(10分钟一趟,票价13元),转乘去虞塘的公交车(票价8元,约1小时车程),到达虞塘,乘摩的到洋潭大坝(10元)。或乘坐每天十点半的班车,可由湘潭市直接到虞塘.

3、洋潭村没有旅社饭店,路途没有饭店,有小超市。

4、到达洙津电站后,沿北干渠徒步1.5公里,即可到达洙津大桥,晚6点前可乘坐8路车去湘乡市。也可达乘回头的士到市区,10元每人。滴滴打车基本没戏。


【北干渠】11月15日清晨,湘乡市区驱车赶往洙津水电站,这是北干渠的起点。
总干渠过南北分流渡槽,除分别流向南北干渠外,还通过电站水坝和泄洪闸排入涟水河。

紧连着电站,是北干渠上第一个渡槽——飞链过万顷,名字是当时国务院副总理谭震林所起,湘潭市书法家陈石泉所题写。
渡槽长500多米,这是唯一一座跨过涟水的渡槽,总干渠上的“双江纵横”和右干渠上的“石桥新渡”、“韶山银河”跨过的是涟水的支流,所以此渡槽又称“涟上飞链”。
渡槽上,工人们正在紧张的施工。

过渡槽约一公里,是洙津大桥,大桥旁是著名“万福桥”,大桥九拱,被誉为“楚南大观”,清雍正年间所修,上世纪九十年代还在通车。


万福桥边的年代久远的建筑


趁枯水季节,灌渠上又在修一座新桥。


徒步约一小时,来到北干渠上第二座斗槽——城南大渡。



天河上看枯黄的稻田,有荒凉的美感。


过渡槽,此段在大修,路变得很难走。

壮观的劳动场景






白托附近,干渠从湘黔线下流过,这是北干渠上唯一的一座铁路桥。

过红仑,路变宽阔。




北干渠上的水闸

60年前建造的桥梁,尚保存完好,轻盈纤巧,带着岁月的美感。

将近下午1点,我们越过“石江长渡”渡槽



徒步16公里,到了一处似丹霞地貌的地方,是著名的猫形山,当时挖山时流传着歌谣:“一上猫形山,六天退下山;二上猫形山,顽石吓下山,三上猫山,石山变天河。"劈开这长近一公里红砂岩石,100多民工用了三个月时间。




岩壁上,连猜带蒙依稀可辨别是“猛虎关”三个字,除了隧洞,干渠上只有此处用“关”的称呼,可见当时的施工难度。


红砂岩之间是北干渠上第四座斗槽——普田一虹,构造奇特,有点像拉索桥。

下午三点,我们到达三湘分流渡槽,过了渡槽就是灌区管理局,北干渠之旅到此结束,明天欢迎收看下一集——右干渠。

【北干渠攻略】

1、北干渠自洙津水电站——灌区管理局,长约22公里,徒步约需5——7小时,路途有五座渡槽,无隧洞,顺着灌渠而下,没有迷路可能。

2、从湘乡市区搭乘8路车,在终点站洙津大桥下车,绕万福桥左边小路,可抵达“飞涟灌万顷”渡槽下,过渡槽即到北干渠起点洙津水电站。或搭乘滴滴直接去电站,须加价10元。

3、终点灌区管理局须徒步2公里到320国道,搭乘湘乡市回湘潭的长途车,价格11元。

4、有的渡槽只能单侧通行,因此,顺流而下最好走右边,左边杂技高手也可通行。

5、此段路程前段补给相对充分。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