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甘南的诗(交卷) - 骑行天下 - 8264户外手机版

  骑行天下
本帖最后由 深圳大猪 于 2018-3-21 09:29 编辑


骑行甘南序;

   甘南骑行历时21天,总计2118公里,游记拉拉杂杂的有二十篇,细节繁琐,先简写一个大概。我的骑行路线是;邛崃——小金——阿坝——久治——玛曲——碌曲——夏河——尖扎——贵德——龙羊峡——海南州——哇玉香卡——茶卡——天峻——湟源——西宁  此次甘南的风景各有特色,大体可分为四个部分;横断山脉(邛崃—查针梁子)、甘南草原(查针梁子—夏河)、黄河河谷(夏河—海南州)、青海湖周边。
  常规的甘南线到了尖扎就去向西宁。我继续向西经贵德龙羊峡茶卡环了青海湖。我的线路有一半已经不算甘南线。但以甘南线总称。
  因了风土人情每天我都有一些感触用文字记录下来。比较详尽的是游记,比较概括的是诗。因为我矫情又装逼,总喜欢码点象诗一样的文字。姑且当成简写的游记吧。


D1:故乡
山川依旧,有春天在往返。

春天依旧,有生命在辗转。

故乡是弃我的船,

越思念便越遥远。

——(过芦山)


D2战士

我的村庄老去

王的江山如画

百战未死的人

归田卸甲


梨花之后

再行十里

是我家

——(过硗碛)

D3长征

有多少高山

在白云之上


有多少流水

引我向远方


麦子熟了

江南稻花香


离家的孩子

等一个温暖时节

衣锦还乡

——(翻夹金山)


D4沙场

白云飘过

春水流过

芳心暗许的姑娘

在春梦中老去

那一生,芳华零落

那一生,血色斑斓


时间过去

生命过去

长眠沙场的人

在轮回中醒来

这一世,山花依旧

这一世,我笑嫣然

——(过金川)


D5:梦笔雪山

梦是灵态的旅行

笔纪录梦的颜色

梦的声音

那六月的雪

如飘落下来

便是人间

缕缕冤情


我在夏天走过

雪山未雪

草色青青

——(梦笔雪山)







D6查针梁子

我把雨分成两段

青稞一半

水稻一半


我把水分成两段

长江一半

黄河一半


我把岁月分成两段

远处沧海

此处桑田


那天上携水之云

随遇而安

——(查针梁子)


D8故人

你走后

春天就来了

温暖四处飘荡

画分四季

思念此消彼长

梳理旧时光


一转身

便是永远

一思念

即是天涯

最是人间留不住

地久天长

——(过久治)






D9旅行

梦里去了很远很远的远方,

拜访一个一个的村庄。

捡起散落大地的烟火,

穿行于弯弯曲曲的时光

梦里故人不曾远去

梦里江水源远流长

——(过玛曲)



D10

云飞进无边的蓝天

我飞进无边的时间

路化作绳索

连结着我无悔的今生

未了的前缘

——(过碌曲)


D11桑科草原

当桑火燃起草原

有少年策马扬鞭

用马蹄踏破狼烟

勾画出万里江山

风吹过草色绵绵

我走在千年之前

看过无边的繁华

也看尽荒草残垣

——(过夏河)


D12:默化

要多少转化

水才能把灯点燃

天上黄河

山间断了又断


要多少积缘

才能把结局扭转

人间离人

长路去了又还。

——(过尖扎)

D13夜行贵德

我看不见

天边的孤城

灯火通明


我想起无数

不眠的深夜

寂静的清晨


我御风而去

黑暗中的翅膀

无影无形


我溯水而上

天下的黄河

贵德清

——(贵德)


D14龙羊峡

沧浪之水清

浸人间悲怆

延绵不断

沧浪之水浊

染滚滚红尘

一跃沧海


远方已远

我历人间无数

又回到你的身边

——(过龙羊峡)

D15:黄河土林

有一天

泥砂把沟壑填满

现出时光深处的草原


有一天

流水洗清前尘

回归一念未起的从前


我一半是山

天高了云淡

我一半是水

性空处湛蓝

——(过黄河土林)

D16劳改农场

我在人烟的尽头化身孤岛

日暮夕山远

天涯云水遥


我在存在的边缘画地为牢

此生随风去

此身赴芳草

--(过哇玉香卡)

D17消失的青藏线

没有一处风景为我停留

比如秦时明月

汉时关


没有一段时光为我守候

比如人面桃花

旧时颜


我在原路等风景

风景去了另一个季节

我在风景里寻路

路遗落在另一个时间

--(过天峻)

本帖最后由 深圳大猪 于 2018-1-11 10:24 编辑

骑行甘南D1(邛崃——芦山)

201785日(星期六)

     昨晚在超哥家喝的大醉,怎么回酒店不知道。八点多出发,超哥和何大哥过来送行。在将军碑合影留念。

     邛崃是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南方丝绸之路总长有大约2000公里,是中国最古老的国际通道之一。它从成都各处汇集到邛崃,经雅安、芦山、西昌、攀枝花到云南的昭通、曲靖、大理、保山、腾冲,从德宏出境;进入缅甸、泰国,最后到达印度和中东。我们今天走的路程就是南方丝绸之路的起始段。路不是当年的路,但山谷仍然是当年的山谷。仍然是要溯水而上,离开四川盆地穿越横断山脉。


     横断山脉位于欧亚板块和印度板块交接处,因板块的挤压形成非常明显折皱。这折皱的形成伴随了无数次的地震。特别是近十年发生了三次大地震;

        20085121428分汶川8.0级大地震、

        2013420802分芦山7.0级地震

        201788日,我们出发三天后发生的九寨沟7.0级地震。

     近年地震的频率越来越密集,横断山脉的山体被震的松散,边坡随时会塌方。传统的甘南线是从都江堰经汶川到茂县。我们出发两个月前茂县叠溪镇发生山体滑坡后,我决定将甘南线调整为从邛崃翻夹金山到小金。事实证明我的调整非常英明。否则就正好赶上了九寨沟地震。

     四川在历史上发生过六次大规模的移民入川。秦灭蜀后,就曾“移秦民万家”充实川蜀;东汉末到西晋,又发生过大规模的移民活动;从唐末五代到南宋初年,有大批北方人迁居蜀地;元末明初,南方移民大批进入四川;明末清初的的大移民活动前后延续一百多年,即所谓“湖广填四川”;抗日战争时期,大批“下江人”即长江中下游居民大量迁居四川。四川人80%都是移民后代。

    故乡是祖先的漂流的最后一站,《爸爸的草鞋》这首歌表达的就是对乡愁的悲叹。

       草鞋是船,爸爸是帆,远远的故乡在召唤,满载半世纪飘泊的沧桑。倦航的船儿快来靠港,靠港
     经过千百年的颠沛流离,四川人再也不愿离开家园。这就是为什么地震频发,横断山脉的居民仍然守着故土的原因。哪里的黄土都埋人。


     山川依旧,有春天在往返。

     春天依旧,有生命在辗转。

     故乡是弃我的船,

     越思念便越遥远。

         ——川歌



      第一天邛崃到芦山83公里,强度不大,但怕中暑我们走的很慢,12个小时才到芦山。今天喝了八瓶水,汗如雨下。


将军碑前合影;

左1:马哥,46岁,来自松嫩平原的东北人,家乡没有山,没有爬过坡的他这次折腾的不轻。

左2:大猪,44岁,来自深圳的安徽人,没有骑过平路,踏频不行,体能适应性和马哥正好相反。

左3:宏亮,39岁,保定教师,教电脑,幽默风趣。

左4:志武,41岁,保定教师,教物理,木纳天真。

左5:超哥,51岁,邛崃骑友,跑马的高手,同年人很少有人跑得过他。

左6:张哥,65岁,保定人,外贸单位退休。骑界前辈

左7:何大哥:66岁,邛崃骑友,骑界前辈。体力比我还强。他今天要送我们一程。

左8:洪舟:47岁,保定教师,教语文,热情宽厚。乐于助人。

逆光中的张哥和洪舟。
上图同位置,我们在河边休息
张哥和宏亮
马哥的脚撑坏了,报废。一路上停车好受罪。
路边有卖水果的,我买了七个梨。每人分一个。
路边好多花。
公路下面的村道,给人很多遐想。
语文老师洪舟
一处藕田
马哥可能没见过种在田里的藕,昨天一起坐车去邛崃时他指着远处问我:“那叶子大大的是啥东西”。

越到山里,水越清

我感觉这风景不错,把洪舟叫停了,一起拍照
上图同位置
这条叉路通向火井镇,火井,是个天然气的出口,燃烧了几千年
高何镇,红军走过的地方。其实我们的甘南线在横断山脉都是红军长征的路线
很多河,很多桥
何大哥带我们去红军长征纪念馆参观
开始爬镇西山,这是山脚下的风景,光线很棒。
上图同位置,张哥骑了过来
上图同位置,我把张哥叫了过来,拍了一张。
志武,物理老师。整天闷头骑车,一张照片也不拍。他说:“我对风景免疫,我就是来骑车的”。理科男真可怕,不知道怎么骗到老婆的。一个萝卜一个坑,他就是最深的一个坑。我让他和挡土墙合个影……
上图同位置,何大哥要返回了,我们在山下一起合了个影
合影后来到路边小溪边,他们要午睡一下。因为今天天气太热,怕中暑。
马哥,我后来才知道,我笑他胖,笑他慢。他很受伤。我的朋友90%是胖子,90%胖子都是死猪不怕开水烫,但也有些胖子内心柔软。
志武在玩水,好开心
横七竖八,只有我一个人睡不着。
我后来独自跳进水里泡了一下
半山的拐弯处,有一个小店。住着一对老夫妻。过着神仙般的日子。
小店里,洪舟想扮演山村野夫。我感觉挺象那么回事。
镇西山的垭口有一栋两层的楼房,废弃了。曾经人来人往,如今一片寂静。
我在垭口等了许久很无聊,向山下走去,给队友拍照。这是马哥在爬坡,感觉他爬坡能力确实弱。
马哥转过最后一个发卡弯。
马哥快到垭口了。我一直陪着他走了上来。
这张是洪舟拍的我们下山的场景,志武,宏亮,我和马哥列成一队。
宏亮、马哥、志武在放坡。第一天我感觉我放坡的速度比这三个人快。
下到山脚了。这里是芦山地界。
开始起伏缓下,这时候已经六点,必须在天黑之前赶到。我们开始加速。前面是宏亮。
这是洪舟

遇到一个骡马队。


没有参照,看不出来这骡子其实非常高大。背都有1.6米高。
洪舟和马哥
这是甘南线上第一个隧道,梯子岩。老路在右手边,能看出横断山脉的险峻。
这个桥通向龙门镇
龙门镇是芦山大地震的震中,99%的房子倒塌。这里的房子全是后来建的。


这次甘南,我基本上都是手机拍的。因为带了个长焦头,很少有机会能用得上。
本帖最后由 深圳大猪 于 2018-1-11 11:29 编辑

骑行甘南D2(芦山——硗碛)


       201786日(星期日)

     今天的行进路线是:芦山——灵关镇——宝兴县——蜂俑寨——硗碛乡。

     我们到达芦山的前一天晚上,下了一场50年一遇的暴雨。造成芦山周边道路多处塌方。原计划走S210省道,但怕边坡不稳定改道走了国道G351G351去年才通车。由桥梁和隧道隔离于人烟。车流量大,通过速度快。对骑友来说压力很大。

     我不喜欢在隧道里骑车。空气污浊,视线受阻感觉很压抑。重卡从身边开过时胆战心惊。每通过一个隧道都有重生的感觉。过隧道时马哥每次都在队尾,因为他黄色的防雨罩很显眼。洪舟非常勇敢地给我们拍照,今天写游记想起向他要照片他说卡坏了。结果不重要,过程让我很感动。真难为他了,在隧道里窜来窜去的白忙活一场。

     最后一个隧道出来后,发现已经过了宝兴县城了。有点遗憾。宝兴县是猫熊的故乡。世界上第一只熊猫就是在宝兴县被发现的。目前宝兴县有181只野生大熊猫。我们穿越的崇山峻岭之间,有很多大熊猫在安静地啃竹子,只是我们看不到。

     宝兴过后,我们又暴露在横断山脉强大的气场之下。感觉每块山石都在冷冷地俯视着我们。服不服?怕不怕?你要是不害怕我就给你一下。

     快黑了,终于到达了硗碛乡。硗碛乡当地人称为“yaoji”嘉绒藏语的音译,意为平坦物产丰富的地方。而汉语名字意思正好相反(硗:地坚硬不肥沃,碛:寸草不生的沙石地)。汉人常说“穷山恶水出刁民”。给这里起了这么难听的名字多少是因心中有结。嘉绒藏族非常彪悍。当年乾隆两征大小金川,用兵12.5万余人(阵亡1.4万余人),动用民夫46.2万多名,耗银7000余万两才平定叛乱。而大小金川地区不足百里,人口不过4万,其中军队仅4000余人。

     从明天开始,我们进入了大小金川的古战场。征服和抗争就象力的相互作用。是非功过没人说得清。一次刀光剑影,一次生离死别。

     我的村庄老去

     王的江山如画

     百战未死的人

     归田卸甲

     梨花之后

     再行十里

     是我家

     ——川歌

     今天骑行100公里,累计183公里,强度挺大的。明天要翻此次行程中最难的夹金山。很忐忑。



这是灵关河1号大桥,从桥上俯视青衣江,下面是铜头村。这个大桥在谷歌地球上只能看到桥墩。通车不久,谷歌地球没有更新。
拍这张很怕手机掉下去


再横拍一张,今天我们一直沿着青衣江走。


这是灵关河2号大桥,青衣江随山谷缠绕,而我们的路是直线,所以不断地跨越青衣江。
路上有个桥梁,连接两山之间的村庄


路牌这里休息一下


右拐可以走S210,老路车子不多。

青衣江的水是青灰色的,清晨的水汽升腾,袅袅娜娜地迷漫。

铜头峡隧道,这个隧道有三段,总长6.6公里。
出隧道了,看风景不错,在路边拍照。

上图同位置,拍隧道口

上图同位置,拍桥下的青衣江


上图同位置,用单反拉近了看下面的小船

再拉近一点,仍然不清楚这是不是捕鱼的船


上图同位置,河口还有一条船,看到渔网了。

上图同位置,拍前方的峡谷


上图同位置,队友们都停了下来准备拍照

又向前走了一公里,到了大溪乡

张哥,马哥,洪舟,我在这里休息了一下,用单反给队友拍了几张。
这是宏亮,他很谦虚。说自己是“小尾巴”,实际上小尾巴总是跑在前面破风,我们的队伍风中零乱。


到达灵关镇,洪舟在等志武和宏亮。他俩去厕所了。

还是灵关镇的地界,前方是洪舟


大鱼溪隧道。前方是张哥,志武,宏亮


出隧道口向下拍,下面是S210,非常安静。

大鱼溪隧道也会好几段。这是第二段,我在隧道中给马哥拍了一张。
这算出大鱼溪隧道了。宏亮和志武在休息
面巾我从来没买过,都是蹭队友的。我没有你又带了许多,你看着办吧。这条面巾是宏亮给我的,我很喜欢。后来洪舟也给了我一条。
上图同位置,向前拍。


我们在路边休息,给张哥拍了一张。我后来在他的博客上看到他年轻时的照片。很感叹。男人的一生,象螃蟹一样换下一层层的壳。每脱一次壳,是一次重生,是一次成长。


上图同位置,拍我的单车


这是亚洲最大的管桥,小关子水电站的管桥


又进了隧道。这是最后一个隧道,
出了隧道,前方是洪舟


出隧道不久,就到了宝兴县的最北面。如果想去县城,还要往回走。我们决定继续向前走。在蜂俑寨吃午饭。

吃完午饭,他们又要午睡。我睡眠很少。根本睡不着。
马哥在我脚下。

他们还在睡,我实在无聊,在周边转了转,这个植物气味好大。我用花伴侣扫描了一下。它叫小茴香。

蜂俑寨

志武和宏亮


上图同位置,宏亮给我摆了个POSE


下午基本上是我在猛追志武和宏亮。这两个人体力很好。我们三个人一直在前面

志武停了下来,他链条断了。洪舟在帮他修理。我们在围观。
车子坏了,志武很开心

车修好了,车武又飙到前面。

还是志武
一个藏寨



看到这个大坝,我很失望。之前并不知道硗碛湖是个水库。
阿婆很友好地对我微笑,但我仍然不好意思拍她。匆匆地按了一下快门。嘉绒藏族的服饰有别于传统的藏族。更多的装饰。更花哨。
硗碛湖,


对面就是我们晚上落脚的地方。

上图同位置,用单反拉近了拍一张,
上图同位置,拍左边的纪念碑。
晚饭前志武在神侃,他说:顺着力的方向是低,逆着力的方向是高。。。我似懂非懂。这好象不是物理学的概念吧。
他说:在理论不断地追究之后,最后得出结论,物质并不存在。世界也不存在。。。我彻底没听懂。这不是个正经老师。不过我就喜欢看别人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志武”其实是“猪”的分解,比如,你们也可以叫我“大志武”。
好了,第二天的终于弄完了,明天翻夹金山。



你瞎麦,我就掉泥巴里爬起来,都比你帅。

好奇怪,回复不能少于12个字。本来只想回个谢谢,发不出去。8264这个规定太搞笑了。

我不是勇士,只是一个喜欢骑自行车旅行的人。

谢谢。。。。。。。。。。。。。。

谢谢。。。。。。。。。。。。。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