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乃亥休整午餐后,继续在一望无际的草场上骑行。我真的没想到这一天能遇到那么多意外,为这意外真想再骑一次青海湖。
首先看到了一个像模像样的村子——石乃亥乡向公村。环湖一线除了几个镇子外,几乎都是零散的牧民帐篷,没有这样集中的人家。这里不仅住户集中,还有大门和村落的名称。村口有巨大的玛尼堆和像寺庙一样的建筑。




从向公村往鸟岛方向骑时,看到一座山上插满了红色的旗子,还有藏语写的什么字,不知道这是什么仪式。这个季节不是鸟类回迁的季节,鸟岛没什么可看的,我们匆匆走过。

再次临近河边时,湖水不再是湛蓝,而且碧绿了。湖边的经幡格外漂亮。



这段路就是青海湖著名的环湖西路,路上的车辆比前两天少了许多,因而我们再次拍出了精彩的照片。除了许大哥,每人都坐在路上拍了一张。拍照时一定要注意安全,虽然车少,仍然是有的,而且速度很快。


这个场景的照片唯独缺了许大哥,因为他一人跑到前面去了。当我们追上他时,他正舒舒服服地躺在路边晒太阳呢。

也就是在这段路上,蘑菇为我们拍下了与湖同框的最后几张照片。之后的骑行,我们再也看不到湖水了。


看到青藏铁路时实际上就是离开环湖西路进入刚察县了。

没有了湖水,风景差多了。刚察县内的骑行基本就是在草场上穿行。很快就到了预定住宿地泉吉,这时才才四点多。问题来了,如果在泉吉住下,之后的两天每天行程几乎半天就可以完成,而一路上也没什么景致,时间就浪费了,最后返回西宁时要马上坐火车前往兰州,颇有点紧迫。如果泉吉不住,就要再骑29公里到刚察,那么最后的行程一天就可以完成,大家还能在西宁多玩一天。继续骑下去其他人都不是问题,我的膝盖是个问题。骑还是不骑,关键就在于我。我犹豫了一阵,决定继续骑,其实我心里一点底都没有。出来之前,我从来没有连续两天骑行距离超过160的,而现在已经第三天了,累积距离已经超过240多公里了。大家出来一次不容易,不能因为我耽误大家的时间,对我来说最不好的情况就是膝盖犯病不能继续骑,那我就搭车完成最后一段路程吧。
兵分两路:体力好的蘑菇和一园春色先行前往刚察找住处,我和诸葛先生慢,就按自己的节奏骑,许大哥压阵。青海湖离我们已渐远,偶尔的水洼已经不成气候。而青藏铁路却近在咫尺,仿佛触手可及,这遥远的天路此刻看来是那么的亲近真切。


此时的骑行是沿着315国道在走,缓坡多。临时增加的这段骑行不在计划当中,时间又比较紧张,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压力。特别是体力上,本来都放松了,这一下又要继续奋斗。就在这个206路标处休息时,已经疲惫了的诸葛先生抱怨我说:“你就不该临时改变计划,太累太冒险了。”我和诸葛先生的体力都属于差的,加上我的膝盖问题,我当然知道突然增加的29公里会有怎样的影响,不过我认为这种努力与冒险是值得的,但此刻大家都很疲劳了,我只能给诸葛先生鼓劲道:“我能骑下来的,你就能骑下来。”
六点多的时候,终于看到了刚察县的影子,胜利之感油然而生!

在快进入刚察县时路边有个纪念碑,上书:西海一源,惠及万民。沙柳河畔树碑纪念,立碑时间为1994年。我倒真没注意沿途有什么河流,后来才知道这个沙柳河也是青海湖的水源之一。

我们进入刚察县时已经七点多了,蘑菇和一园春色比我们提前了半个多小时就到了,此刻他们正坐在县城入口的路边等我们。大家见面颇有一种井冈山胜利会师的激动,这29公里来的意外,坚持的也不易。蘑菇他们已经找好住处,在一家青年旅舍,和前两天的藏民家比,这的条件算不错了,虽然洗浴和卫生间都是公共的,但都比较干净。
时间太晚了,都没在刚察县城里逛逛,晚饭就近解决的。他们四人要的羊汤和饼,上来的倒快,我点的饭却催了四五次也上不来,而饭店里的人并不是很多。最后大家都吃完了,我的饭还没上来,只好退了。我是一个比较好吃的人,吃的量不一定大,也不是要有油有肉,但最低标准是要舒服,这一顿饭却吃的我极度不舒服,一晚上都觉得像少了点什么似的。后来回想这一路,觉得西北地区的服务质量与服务意识都太差了,特别是饭店里的服务员,完全就是七十年代国营饭店服务员的风格——他要比你牛N倍!
晚间与我同屋的是两个湖南的女孩,看样子也就二十刚出头,一路上我们也是交替前行。三天来,遇到不少年轻人,有结伴而行的,有独自前来路上临时结伴的,去茶卡盐湖那么与我们同车的两个年轻人则是刚骑完川藏线转而来骑青海湖的......很欣赏这样的年轻人,在如今物质生活如此优越的条件下能付这样的辛苦出来骑行,是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一路骑下来,也是人生经历中的一个亮点。
五、第四天 刚察至西海镇(87公里)
这是最没心理压力的一天,骑行里程只有87公里,我的膝盖没有任何不适,因为前一天多骑了29公里,使这一天成为环湖的最后一天,从而为我们在西宁去塔尔寺争取到了时间——原计划西宁只是中转地,没有停留时间,一切都是那么完美。
早餐过后顺着县城的主干道骑行,在县城出口处又遭遇了一个惊艳的美丽。远远地就看到了仓央嘉措文化广场上的慈悲慧眼感恩塔,晨光中巨大的慧眼安神宁静地注视着周围,仿佛洞悉了世间的一切秘密。慧眼对面的山上绘制着一条巨大的青海湖湟鱼。在环湖的起点西海镇,我们邂逅了金银湖清丽的夕阳,在骑行的最后一天,又看到了晨光中刚察慧眼的神秘,起点与终点都是同样的美丽。遗憾的是未能在仓央嘉措广场多停留些时候,这里其实是有许多看点的。



经过仓央嘉措广场后是一个大坡,许多体力看上去明显好于我们的老骑手上这段坡时都看着费劲,我就更不用说了,在坡道的大转弯处我停了下来,一是实在骑不动了,二也是被转经筒与经幡吸引。



路边仍散落着许多印有藏文的纸片。

翻过这个山坡就是一路畅快地下坡。

然而好景不长,很快,我们就发现是在逆风而骑,这对我们是最大的伤害。无边无际的草场,风吹的肆无忌惮,沿途除了草场已经没什么景点了,这使得同样的距离骑起来感觉比前三天更吃力。牧民的帐篷、倒映着蓝天的水洼、路边低调盛开的小花倒成了途中最好的点缀。





刚察县正在环湖的路上修大门,也许明年再来环湖的朋友就能看到这个标志性的建筑完工时的模样了。

本来是计划在甘子河午餐的,但到了甘子河时发现要吃饭还要偏离道路比较远的距离才能真正到乡镇上去,许多人因此放弃了在此就餐的想法。我们也改变了计划直接前行,反正驮包里吃的东西足够。
前行没多远就遇到了整个环湖过程中最难上的一个坡,到现在我都不知道这个让诸多豪杰被迫下来推车的山叫什么名字。刚开始有坡度时我并没在意,环湖坡路也经常见到,咬咬牙也都能坚持到顶。然而骑过三个转变后还不见顶,我突然想到这是不是就是传说中第四天最难骑的那个大坡。这么一想,突然没劲了。周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下来推车,许大哥和诸葛先生也下来了,我放弃了努力,下车。推车其实也不容易,高原本来就缺氧,已经上了一段坡累的都没劲了,即使推车也是继续上坡,因此始终觉得喘不上来气。走了一段距离,还没缓过劲,我意识越是这样走越会累,干脆就站在路边休息。不断地有人从我身边走过,而我并不知道最后我都反超了这些人。站着休息是对了,过了几分钟,当气息稍微均匀些时候,我重新上车。渐渐地我赶上了许大哥和诸葛先生,路上超过我的那些人也逐渐被我追上,只是我也累得不知死活了。此刻唯一的想法就是坚持一会儿、再坚持一会儿,车的变速已经换到最轻档了,坡顶仍然不知在哪里。我开始骑之字形路线,并且埋着头不看远处的前方,我怕自己一旦再下来推车就更没劲重新骑了。就这样艰难地骑着、骑着,终于,看到了平坦的山顶,看到蘑菇站在路边往下等着我们,看到我们在环湖西路遇到的陕西彬县那个车队的队长,他也在等他的队友。看到我上来,他高兴对我竖起了大拇指,说:“不简单!不简单!”我已经什么话都说不出来了,下车都费劲了,下得车来差点就跪在路边。但是,我上来了。据说这里也是整个环湖路上的最高点。
此时正午已过,因为这里是最高点,我建议大家到海拔低一点的地方再吃东西。稍事修整,我们再次出发。一条长长的下坡算是对我们艰难上坡的补偿,但是彼此间的距离却拉开了,队伍有点散了。之后就是一段满是碎石的道路。在这里休息时,只有我和诸葛先生前后接近了。诸葛先生拿出了压缩饼干,可是他居然没给我!我可怜巴巴地看着诸葛先生,他竟然一点都没意识到我的想法,我要哭的心都有了。为了减轻我的负担,我的驮包里除了路上升温时要换的两件薄衣服和一瓶水外,没有其它任何物品了。所有吃的用的东西都在别人的驮包里。好吧,诸葛先生体力差点,我不计较他,我去找别人要吃的。于是我再次上车去追赶蘑菇他们,渐渐地,我有些骑不动了,诸葛先生却骑到了前面。又爬上一个大坡后,我看到蘑菇、一园春色、诸葛先生在路边坐着休息,却不见许大哥的影子。我有点担心了,许大哥年纪最大,那个最高点上的也非常吃力,上到顶还说自己有点高反,晕。许大哥不会有什么不舒服吧?想到这也不觉得饿了,也不管那几个人喊我的声音,想再往前骑一段赶上许大哥再说。不想由此开始了一路追赶许大哥的行程。
又骑出很远后,仍然不见许大哥,我只好下来吃点东西。打电话许大哥没接,发短信也没回,还是几个老爷们心里有数,劝我不要担心,说许大哥不会有事的。好在接下来的骑行都非常轻松,基本就是下坡了。景致与上午也没什么变化,除了山丘就是草场。


快到西海镇时,路边有个当年研制核弹时的核轰试验场,要门票,连公厕都要票,大家在门口转一圈就走了。
快进镇子时终于看到许大哥了,还好,老先生一切安好,悠然安逸地坐靠在路边的灯柱下。
人员齐整,向西海镇进发。这时才发现西海镇虽然是镇子,却还是有些大的,我们找不到租车的车店了,路上遇到的另外一个人也在找租车的车店去还车。
87公里的路程,按平时骑行看的话,应该是下午2点左右就骑完,而我们到车店时已经快四点了。行李都没来得及仔细整理,检查一下没落下的东西就行了。长途汽车站离车店还有些距离,老板开车将我们送到车站。如果没有车店老板这段距离的相送,4:25回西宁的车就赶不上了。
六、再见,青海湖!
在车站里,大家的心安定下来,西北之行最重要的任务完成了。
回想这一路,觉得游记都是别人的,骑行才是自己的,看别人的游记怎么也不如自己骑一次。困难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多,但是准备一定要充分。首先是衣服,青海湖地区昼夜温差大,夏天到此也要带着深秋的衣服。我们每人都带着抓绒衣,怕冷的话得带更多的衣服,比如我。其次路上的补给要充足,方便的话可以从出发地带来,想轻装也可以在沿途的镇子上买,不过品种要少很多。我们带的补给有花生、豆干、糖、压缩饼干、牛肉干等等。再有就是体力上要有些准备,不一定要怎么强悍,但高原骑行体力消耗要比平原地区大许多,如果平时缺少锻炼还是不要贸然骑行。另外就是高原反应,远没有想象中的可怕,我们几人当中刚到西海镇时一园春色说有点晕,骑行开始后第二天诸葛先生眼睛肿了,只剩一条小缝,像与别人恶干了一场似的,我有时感觉脸好像有点胖,还有大家共同的感受就是氧气不够用,此外再无其它反应。
与困难相比,收获是意外的巨大,与收获相比,付出的艰苦都不算什么了。壮美的景色、纯净的天空、清澈的湖水、无边的草场、斑斓的牲畜、香醇的酸奶、彼此间如家人般的照应与支持......这一切都成为了挥之不去的永恒记忆,常常想起,常常感动。
最要感谢的是蘑菇,五个人当中,他年龄最小,驮着最重的驮包,掌管着全队的财务。尽管我常常笑话他的摄影水平,但游记中许多出彩的照片都来自蘑菇的相机。
直到坐上长途车,仍然觉得一切都像在梦幻中一样。我们离青海湖越来越远了,然而眼睛却留在了草场上、湖水边。
青海湖的骑行,是一场视觉的盛宴,也是一次心灵的放空。
再见了,青海湖!
我会想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