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徒步]八. 奥林匹克国家公园、雷尼尔山国家公园 (Olympic NP, Mt. Rainier NP) - 走出国门 - 8264户外手机版

  走出国门
本帖最后由 DvExplorer 于 2018-11-22 03:50 编辑

[ 移居美国多年,对北美完善的国家公园及州立公园系统早有耳闻,却从未真正真切的体验过。直至2012年4月,和几个好友头脑发热、一拍即合,无知无畏的一头扎进了美国加州死亡谷国家公园的荒野中,突然从此开启了我们从菜鸟到老驴的徒步进化史,且一发不可收拾。至今五年有余,尽管各自生活琐事缠身,作为一个团队我们保持了每年至少一次三天或以上长度的徒步穿越行程,领略了美国境内的高山、荒漠、冰川、湖泊和海岸。2018年回国探亲访友,受一位多年好友启发,决定把过去和未来徒步的经历与经验拿到这里,分享给更多的同好。若能对有兴趣来北美徒步的驴友们有一二的帮助则最好,否则也权当对自己徒步爱好的一个记录和总结。]



以往路线帖子:

[北美徒步] 一. 死亡谷国家公园( Death Valley National Park)

[北美徒步] 二. 优胜美地国家公园(Yosemite National Park)

[北美徒步] 三. 落基山国家公园( Rocky Mountain National Park)

[北美徒步] 四. 冰川国家公园(Glacier National Park)

[北美徒步] 五. 阿肯色州白石山州立公园(White Rock Mountain, Arkansas)

[北美徒步] 六. 遗失海岸(Lost Coast Trail, California)

[北美徒步] 七. 锡安国家公园、布莱斯峡谷国家公园(Zion National Park, Bryce Canyon National Park)


在计划这一年的徒步行程的时候,我心中一边默默历数我们曾经走过的地貌:沙漠、高山、冰川、峡谷、海岸,一边思考还有什么样的地方我们尚未涉足过的。于是,脑子一抽,我选择了“雨林”。于是,我的各位猪队友们,出于对我计划行程习惯性的信任,纷纷应和说“好啊好啊,听着不错,就是他了吧。”于是,我们一队自认为的“老驴”,又一次无知无畏的踏上了一场把我们虐的七荤八素的徒步之旅。至此我才体会到,哪里有什么老驴,在广袤又变化无穷的大自然之中,我们都只能做心存敬畏的新驴。


时间2018年9月9日 – 14日

地点美国华盛顿州西北奥林匹克国家公园、雷尼尔山国家公园 (Olympic National Park, Mt. Rainier National Park)

本次徒步团队人员

             Chef(本人),原籍山东,IT民工。

             Pet Rock,越南裔美国人,码农。

             CAMEL,原籍北京,码农。

             Dory,德裔美国人,跟本人同一个工地的IT民工。

徒步视频



本帖最后由 DvExplorer 于 2018-11-22 03:59 编辑

说到雨林,美国境内除了夏威夷的热带雨林,最著名的应该就是Pacific Northwest(太平洋西北地区)的温带雨林了。位于华盛顿州西北角的奥林匹克国家公园Olympic National Park,背山面海,处于Pacific Northwest的核心地区,平均年降水量超过380cm,被认为是北美大陆最“湿”的地区。整个园区大致分为两个部分,西边的太平洋海岸线以及东边的山区和雨林。我们此行路线High Divide Loop Trail就位于园区中部的雨林之中。线路从Sol Duc温泉附近的步道入口开始,爬升至山脊,并围绕Seven Lakes Basin盆地地区一周,全程约19英里(30公里),累计爬升约3000英尺。(不过我们的GPS实际记录的行程是25英里,4770英尺累计爬升,其中包含了因为转错岔路多走的1英里左右。)


本帖最后由 DvExplorer 于 2020-10-14 20:27 编辑

第一天

出发飞抵西雅图,机场租车,在下午5点之前驱车至奥林匹克国家公园管理处取徒步许可,然后开进步道起点的Sol Duc Campground扎营过夜。行程安排颇为简单,时间却不宽裕,一路紧赶慢赶,终于在公园管理处关门前15分钟抵达,顺利取到了许可。鉴于奥林匹克国家公园是黑熊栖息地,我们还租了三只防熊罐。


Camel和我在填表取许可


游客中心里陈列着600多岁红杉树的标本


管理处外是”Beaumont Cabin”,由探索这片区域的先驱者Elliot Beaumont于1887年修建居住


本帖最后由 DvExplorer 于 2020-10-14 20:31 编辑

离开公园管理处,我们找到一家小馆子吃了一碗热腾腾的越南米粉,就直奔Sol Duc Campground营地而去。自从西雅图开出来,一路上时阴时晴,此时靠近山区,已经下起了细雨。越往山区深处开,雨下得越密。抵达营地时天已经黑透,虽然时间尚不算晚,但大概是阴雨天气的关系,营地里的露营者们都已经进帐休息,整片营地安静的出奇。


在黑暗中开车转了两圈,才在几棵高大杉树后面找到我们事先预定的那块营地。营地非常宽敞,地面上厚厚的铺满了掉落的杉树针叶,松软的犹如羊毛地毯。我们趁着雨势略小的几分钟搭起了帐篷,不过在这连绵细雨中,篝火只能免了。选了两三颗临近的树干,我们拉起一块雨布,照例搬出路上买好的啤酒聊天畅饮,享受这一天的轻松时刻。(按照惯例,我们在地上泼了一圈啤酒,敬给这次没能加入我们的队友Speedy Gonzales)




感谢发币!
陋室铭嘛?曾经也会背来着。。。

第二天

清晨醒来,天上仍旧飘着毛毛细雨,不过终于可以一览营地的全貌。才发现我们的营地,位处一个斜坡之下,背靠一条小溪,整片营地被参天的的红杉树林掩映覆盖,树干上攀附着青苔,四周散落生长着蕨类灌木,所有草木经过雨水的冲洗和浸润,静静发散着油亮的绿色,感觉仿佛刚刚经由这些绿色过滤并释放的新鲜氧气充斥我们四周,伸手就能抓得到。我端着相机在营地里慢慢散了一圈步,一夜冷雨带来的阴郁氛围似乎顿时就消散了十之八九。

我们的营地


四周的草木




本帖最后由 DvExplorer 于 2018-11-23 04:52 编辑

被雨水浸透的营地里实在不便生篝火,我们只好拿出煤气灶烧水,吃了一顿热腾腾的早饭,便开车到Sol Duc步道入口。



这一天的行程从步道起点开始,逆时针方向进环线,到Lunch Lake扎营,全程大约8英里距离,并不算长,但是海拔高度一路攀升,从大约2000英尺一直爬升到5000英尺以上,是我们计划内最辛苦的一天。


步道起点



本帖最后由 DvExplorer 于 2018-11-24 10:27 编辑

刚刚踏上步道没多远,我们已经一头扎进了太平洋西北地区温带雨林的包围之中,而清晨已然放缓的雨又如影随形,悄然而至。一直以来,在我的想象中,“雨林”的关键字是“林”,网上的照片看了不少,高大的红杉树林下笼罩着密集的灌木,地面则被各种蕨类植物覆盖。到了园里才发现,虽然我之前的想象都是对的,但是“雨林”的关键字其实是“雨”。绕不开躲不过的雨时时刻刻伴随我们左右,“雨”给我们的印象远比“林”要深刻。这我们在到达园区之前没想到的。

园区内接近4米的年平均降水量真不是盖的,在如此丰腴的雨水浇灌之下,这片山林呈现出的是我们前所未见的另一番景色。整片林区几乎看不到一点裸露的土地,大树、灌木、爬藤、矮草、青苔、菌类和落叶,由上至下把整个园区包裹的严严实实,即使是小溪里露出的石块上,也覆盖着一层绿色,像是蛋糕上撒着一层细密的抹茶粉。我们从未被如此丰富如此有层次的绿色包围过,竟一时无语。






本帖最后由 DvExplorer 于 2020-10-14 20:42 编辑

雨林里的植被层次丰富,一草一木都透着精致。最开始的一两英里路我们一路走一路拍照,进度不快。经过一个长满了青苔的木制棚屋后,我们来到了Sol Duc Fall,一个极具特色的瀑布。与我之前见过的很多瀑布不同,Sol Duc Fall落差并不算大,但是造型独特,激流被巨石隔成三股,侧向落入一条狭缝中,狭缝之上落木横陈,冰冷的河水劈开被油绿的植被覆盖的狭缝呼啸而去。



这里是多数游客的终点,也是我们此次徒步环线的真正起点。趴在木桥栏杆上静静听了会儿水声,我们恋恋不舍离开了瀑布,踏上了上山的路。



本帖最后由 DvExplorer 于 2018-11-26 08:34 编辑

从这里开始,就是一路的爬升了。下一站的背包营地在3英里外的Deer Lake(鹿儿湖)。刚刚走进环线,遇到一个年轻小伙子,一身便装牛仔裤,背着一个小小的背包,攀谈了几句,他告诉我们他也是要走这条环线的,打算第一晚在Deer Lake扎营。相比我们的重装背包,他则显得一身轻松,没一会就超过我们快步而去了。

离开了普通游客的线路后,步道上瞬间没了人烟,步道两侧的植被也更原生态了些,各种生长迅速的爬藤和蕨类几乎蔓延到了步道中央。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