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山西一、才谒净土寺、又观释迦塔,辽宋千年史,应县一日游 - 河北 - 8264户外手机版

  河北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18-12-18 18:59 编辑

  应县人对释迦塔有特殊的感情,他们常自称“塔乡儿女”。木塔之于应县,就好比天安门之于北京,三塔之于大理。在应县大街小巷处处都能看到张贴木塔的图片。

  在应县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应县人一生下来就开始听父母讲木塔的故事,这是“听塔”,学会走路后先是“看塔”',然后“登塔”。长大后,继续跟别人讲木塔的故事,这是“说塔”。成了家还要请一个塔模型回家,这是“敬塔”。塔和应县人的生活 、成长、工作也密切关联。据当地人说,以前在应县,年轻人比勇敢都以登顶木塔而论。木塔五层屋顶有一南向的小门,本地人称之为“南天门”。从南天门出去,脚下就是塔顶的瓦楞斜坡,坐在那里揽胜颇有一种飞入九天云外的快感,然而胆小的人是绝对不敢那样做的。所以,应县的年轻人都以敢出南天门为勇,出了南天门就有了骄傲的资本,吹牛的本钱。就连大姑娘也会对你高看一眼。



从佛宫寺院里看释迦塔的北侧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18-12-19 07:30 编辑

  应县木塔自建成至今已有近千年,关于木塔的建造者只有传说并未发现文字记载。在应县民间,世世代代口口相传着一个美丽传说,说这座木塔是鲁班所建。

  传说鲁班的妹妹与哥哥比手艺,妹妹说自己一夜能做十二双绣花鞋,哥哥鲁班要是能在一夜之间盖起一座十二层的木塔就算哥哥赢。于是兄妹二人便分头忙了起来。

  鲁班运用神通,将20里外的黄花梁上的巨木伐来,又将100里外的恒山石运来,然后开始建塔。再说鲁班妹妹,她做了一会鞋,偷偷的过来看哥哥的塔建的怎么样,这一看就看傻了,只见鲁班一个人正飞速的建塔,一挥手砌石为基;再一挥手架好一圈梁,转眼一层塔就建好了,到三更天的时候,木塔的工程已经建好了一多半。此时鲁班妹妹突然大梦方醒:天已三更了,眼看哥哥天亮时就能建成这座塔,可自己光顾了看,鞋还没做几双呢,,她忙叫来七仙女帮自己做鞋,等十二双鞋一绣完,她马上喔喔地装了几声鸡叫。鲁班听到鸡叫以为天快亮了,口中念动咒语运起神工,大手猛的一挥,十二层雄伟的宝塔瞬间已经建成。把鲁班妹妹和七仙女惊的止瞪口呆。

  建好木塔,鲁班又连夜赶往天宫。干什么 ?借宝。为了使木塔能防水、防火,他特向玉皇大帝借避水珠和避火珠。安上了这两颗宝珠,就再也不愁火烧水淹了。正当鲁班借了宝珠往回赶时,鲁班妹妹心中又生一计,决心和哥哥开个玩笑,她唤来应州的土地爷,如此这般那般的一说。土地爷正因十二层宝塔把自己压得出不上气而生气,于是将身子往下一缩,那塔就一级级的往地下沉下去,眼看沉没的只剩下最上边的三层了。此鲁班恰好赶了回来。他急忙再次运起神功,伸手一挥,大喝一声:“走”,十二级宝塔的上边三层就飞到了内蒙大青山下丰州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重量 一减轻,下边的九级宝塔又从地下冒了出来,鲁班重新给它加上顶,安上避水珠和避火珠。此时正好天亮。从此这座木塔再也不怕水、火、风等灾害了。洪水到了塔前便会绕过木塔向四面八方流去。雷只会霹在别处,木塔从没遭过雷击,即使在战争年代,炮弹打在塔身上,火也会在瞬间熄灭。要不,这座塔为什么历经千年而安然无恙呢?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18-12-19 07:32 编辑

在应县,关于木塔还有很多传说:

佛塔护人
  人们心中的宝塔,其神奇之处还在于木塔从未伤过人。传说康熙年间的一次修缮过程中,一个木工不慎掉落一把斧子,而地下恰好有两名儿童在玩耍,大家正为两名儿童的性命担忧之际,斧子不偏不倚地落在了两个孩子的中间。人们说:"这是神仙在保佑,因此从建塔到现在没有发生过一次人员伤亡事故。"

夜间放光
  应县木塔内既无灯又无火,周围也是一片漆黑,不会有灯光或火光的反射。而民间传说却道:木塔夜间有放光现象。据说,佛祖释迦牟尼曾托梦给佛宫寺中的慧能大师说,当地人虔诚信佛且经常布施修缮佛殿,应得好的报应,于是便在塔内放了一颗夜明珠,以使人们对报应有所察觉。所以,每当木塔修理完毕,宝塔就会放光。当地人也都认为木塔夜间放光是吉祥的预兆。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18-12-19 07:39 编辑

  除了神奇的传说,应县木塔里还充满许多没有完全解开的谜。

1、建塔的木材从何而来?

  应县木塔耗用了上万方木材,而且是以大径木材为主。专家测得,木塔的312根木柱中,最粗的直径64厘米,最细的直径48厘米。至于各层的大梁,更是粗得现在少见。

  建塔的木材从何而来?目前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当年附近的黄花梁森林就是建塔用材之源。早在千年以前,建塔之地往西北不远的地方叫黄花梁,是一片茂密的原始森林。据《辽史》记载,兴宗皇帝曾狩猎黄花梁,能一日射熊36只,森林面积之广可想而知。迄今,当地百姓仍口碑相传“砍倒黄花梁,建起应州塔”。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18-12-19 07:38 编辑

2、灵芝草

  木塔第六层的莲花顶周围长着一圈灵芝草,而且一年四季葱郁旺盛。传说慧能大师应梦把灵芝草采回宝宫禅寺,栽在木塔第六层顶的莲花座上。从此,这灵芝草年年旺盛,四季常青。应州大地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们为了纪念慧能大师的这一功德,由名画家给他绘了一张图。 这图叫"采药图",原来藏在第四层佛像腹内。现在保存在应县文物管理所。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18-12-19 07:38 编辑

3、长胡子的释迦牟尼

  走进木塔一层,首先会看到佛祖释迦牟尼塑像,奇怪的是佛像竟然有胡子。而我们通常在佛寺的塑像和壁画上,在经卷和有关画册中,见到的释迦牟尼像都没有胡子,这是怎么回事呢?

  目前大部分研究专家认为,这与民族特征有关。应县木塔建于辽代清宁二年,辽是契丹族政权,契丹当时是一个强盛的游牧民族,契丹男子一般剽悍体壮、骁勇好战,他们都留着胡子,以显示自己男子汉的风度。据传,释迦牟尼出家前,是博学多知、武艺高强的迦毗罗卫国(古印度国名)国王净饭王的王子。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甘肃省敦煌莫高窟,至今还保留着完整的悉达多王子比武献技的壁画。契丹艺人在塑像时,既崇尚释迦牟尼博大精深的佛理,又崇拜他盖世超群的武功,便有意在慈祥端庄的佛面上画上了胡子,以保留他们认为的"英雄"本色。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18-12-19 08:33 编辑

4、应县木塔有无地宫?

  1987年4月,陕西法门寺残塔下发现了唐代地宫,内有佛指舍利和大量的稀世珍宝。从此,千年古刹法门寺名扬四海、震惊九州。那么,应县木塔有地宫吗?人们祈盼它存在,有朝一日地宫打开,里面也是金碧辉煌的世界,还能发现原始的建塔史料,准确地掌握木塔的建筑始因和施工年代。

  1993年秋冬时节,在进行塔院区工程地质状况勘探时,曾通过多种仪器对塔基进行工程物探,发现在塔底深处有一个近似长方的图形。专家们分析,这有可能是木塔的地宫。因该工程项目不包括地宫探测,所以未作深究。因此,木塔究竟有无地宫,是一个什么样的地宫,至今仍是一个未知数。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18-12-19 08:08 编辑

  释迦塔1961年被 列入第一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11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2016年,释迦塔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定为世界最高木塔。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

  历经近千年的坎磕,应县木塔也并非一点问题没有,现在从正南方向远望,能发现塔身第二层西侧的檐柱连带门窗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倾斜,相比1960年代的彩色照片,那时塔的倾斜程度还不是很严重。据推测,应县木塔近年倾斜加速的原因是解放前的一次维修,拆除了塔内的部分砖隔墙和桁架,使的木塔的结构强度受到影响。

  1993年,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矿部华北石油局第九普查大队等十几个科研部门,对木塔塔院及周围地质状况进行详尽勘察。

  2013年9月29日,国家文物局组织吴良镛、谢辰生、葛修润、江欢成等31位相关领域的院士和著名专家学者,原则同意《释迦塔严重倾斜部位及严重残损构件加固方案》。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18-12-19 08:46 编辑

木塔景区门票:
  60元/人。1.2米-1.4米少年儿童、大中小学生(不含成人教育)凭学生证或学校介绍信享受半价优惠; 1.2米以下儿童、现役军人、革命伤残军人、残疾人、 60以上老年人凭有效合法证件享受免票优惠。

交通信息:
自驾:应县距离大同约75公里,荣乌高速应县出口下高速,沿途有标志牌可到达景区。
火车:应县火车站每天到开4对列车,火车站到木塔有公交车。
班车:大同,朔州、怀仁等地有通往应县的长途,应县长途汽车站有市内公交到达木塔景区。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