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段环绕着西贡东郊野公园内的万宜水库南部而行,是一个舒适的开始,大部分路径都是平坦的,只有小量略带坡度的段落。此路径的起点设于北潭涌,沿着西贡万宜路走,经过万宜水库的东坝和西坝,路途上有很多支路直达沿岸的旧村,最令人赞叹的是在终点处满布奇石的海岸,和经过一段斜路才到达的浪茄沙滩,一个可能是全港最富乡土味的沙滩。
此段麦理浩径所途经的万宜水库,以巨大的容水量、倾斜的堤岸和宏伟的水坝驰名。它建于1979年,工程师们挑战了筑水塘的常规,将粮船湾洲与西贡半岛的大陆相连,沿海岸线建沉箱后,泵走了大量的海水,然后再建堤坝,这些堤坝今日亦已比从前的根基上升了超过100米,万宜水库储水量为二亿七千万立方米,超过大潭笃水塘的储水量40倍。大约有400个客家村民因水库的建造而须要迁徙,然而,水塘的建造开发了西贡东这个半岛,使游客有机会体验这宏伟的建设。半岛的外围暴露于烈日和强风下,植被主要是草地和灌木丛,在隐蔽的河谷里却孕育着较矮的树木。
第二段走過迷人的大浪灣海灣、山峰高地和半島。由西貢東郊野公園的北半部為起步點,沿郊野公園的邊界而行,以北潭路為終點。浪茄海灘攀上陡峭的西灣山後,你可以看到宏偉和遼闊的海岸景色,往北望可見到高聳入雲的蚺蛇尖。往下走經過西灣,繞過海邊的山徑,沿鹹田灣走進內陸,經過大浪村、大浪凹及赤徑,便到達北潭凹。 沿東壩至吹筒坳的山徑上安裝有一些「建議休息點 」牌,讓行山人士參考,作適當休息。
西貢半島的對外部分是下沉海岸,在最後的一個冰河時期的末期,約公元前一萬五千年,水平線比今天約低了100米。在公元前一萬五千年至五千年間,地球的天氣變暖,水平線上升,香港這個有丘陵起伏地貌和蜿蜒曲折海岸的地方亦大受影響,結果河谷變成海灣,山脊變成岬,小丘變成海島。相對整個香港而言,西貢東半島有著突出之不規則海岸線,沿麥理浩徑而行,可眺望大小不同的海灣、海島和山岬。另一熱門路段由浪茄附近開始,但遊人較多以西灣亭為起點。
科普一下麦理浩径上的标距柱:标距柱特为麦理浩径之远足人士而设,让他们沿途均可知道所在的位置。如果遇到紧急情况,远足人士可利用就近的标距柱说明其位置,以协助搜索及救援行动。两个标距柱之间相距约为500米,麦径上的标距柱从西贡的起点到屯门终点,序号由M001递增至M200。
春天的西太行连翘花
东太行,那些不得不说
徒步剑昭古道探寻春日
东北太行赏花之旅
4+2环西黄山骑行记
湛江 :奔赴山海,徐徐慢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