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里看花雪宝顶,雨中变线淘金沟——一次令人遗憾的艰苦穿越 - 河北 - 8264户外手机版
河北
北海龙吟
2019-11-6 13:18
倒序浏览
48729人浏览
本帖最后由
北海
龙吟 于 2019-11-12 08:59 编辑
雪宝顶,位于南北延伸的岷山山脉南段,阿坝藏族自治州松潘县境内,松潘县城东25公里处,地理坐标东经103.8°,北纬32.7°。雪宝顶海拔5588米,为岷山山脉的最高峰。也是岷山的主峰。
雪宝顶
山峰
主体由石炭纪的石灰岩构成。
其主峰高达
5588米,
主峰周边
约2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聚集10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峰。其中
主峰西南是
海拔5119
卫峰玉簪峰,
主峰东南有海拔5359米的四根香峰和5440米的小
雪宝顶峰
。各峰神态各异。
形成众多高峰簇拥主峰的态势。
雪宝顶
雪线
高度约4700米,
雪线以下
多裸露岩石和陡崖,
由于冰川的切割,形成了毕露的岩石刃脊。
4500米以下
多为
高山
草甸地带,
这里高山湖泊众多,且各具情趣。
4000米以下则是茂密的原始森林和灌木林带。
山上盛产雪莲、贝母等名贵药材,林中还是大
熊猫
、金丝猴的活动场所。
山峰北侧即为箸名的黄龙景区,纵长7.5公里,宽1.5公里,自然景观尤具特色,被誉为"人间瑶池"。
雪宝顶山体高大,山形险峻,顶峰周边常年积雪,还分布有三条高大冰川,视觉效果非常优美。
因此被称为雪宝鼎,古人称雪栏山,
民国《松潘县志》有文章赞它:
“雪宝顶山势陡峭,奇峰迭出,终年积雪封顶,如巨塔凌空,峰嵘兀突,蔚为壮观。四周群山拱卫,各展雄奇,有名者如洞日志米山(海拔 5319米)、冬日切居山(海拔 5026米)、门洞山(海拔 5020米)。所跨面积 160平方公里。雪宝顶的4500米以上终年积雪,以下为流石滩,雪莲丛生,再下为深切沟壑,多峭壁陡崖,有现代冰川纹条。主峰西南坡悬冰川,长达2公里,冰雪宽度为500米。在它的纵横沟壑中有貌似龙、凤、狮、虎的石林,伴生着水晶石矿藏。山脚地带林木秀茂,栖息着青羊、山鹿等珍稀动物。山上泉水下溢,汇成千多个湖沼,旧有 108海之称。湖水湛蓝,随云影天光幻化莫测。 故有‘旭日之海’、‘玉翠晚照’、‘观音洒水’、‘水帘洞’、‘幻洞日生’……等妙景。绕主峰有四海:东南为圆海,西南为方海,西北是半圆海,东北有三角海。圆海如明镜,方海如城池,半圆海如残月一钩,三角海如金塔倒映。
观赏雪宝顶的最佳位置在旧松(潘)平(武)公路的雪山梁子岭上,如果走这条旧公路,
只要天气晴好,
一翻上雪山梁就能清楚的看到白雪皑皑的雪宝顶(现在
的
新
潘平
公路在雪山梁下打了隧道,车辆无法看见雪宝顶)生活在川西北的
藏族人民更是将
雪宝顶视为
苯波教的七大神山之一,
藏语称"夏旭冬日",即东方的海螺山。每逢6月15日和6月25日为朝山期,有无数藏、羌、汉民前往朝拜。
回复
北海龙吟
11月6日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19-11-12 09:07 编辑
作为驴友,雪宝顶有两种
玩法,一是登顶,即登雪山。
雪宝顶是
登山
爱好者喜欢的雪山之一。
登雪宝主峰绝对高度虽不是太高,但山势挺拔,西、北、南三面皆险峻难攀。只有东面坡度较缓,攀登亦不容易。
1986年8月6日,
四川
登山协会同
日本
喜马拉雅
登山协会组成联合登山队,人类首次登上了雪宝顶。近20年,户外运动兴起,有越来越多的登山队成功登上过雪宝顶,也有人不幸遇难,永远长眠在那里。
雪宝顶的第二种玩法
是转山,
不登顶
,
走当地人朝山的路线,
近距离看一下雪宝顶。
我的雪宝顶之行就是这种玩法。其实雪宝顶
最初
并不在我的计划中,我们这次来四川本来没想走雪宝顶,雪宝顶之行是我到松潘后临时增加的活动。虽然我早就知道雪宝顶,15、6年前就知道了雪宝顶,但我从没有想过有一天会到雪宝顶转一转。究其原因,一来我只是个普通的户外爱好者,对高海拔登山(即登雪山)虽有兴趣,却不敢向那方面发展,毕竟
年龄大了,经济收入又有限。登雪山,那不仅需要良好的身体条件,还需要一系列技术装备做保障。而
雪宝顶,听名字就知道它是雪山,我对它不敢抱有奢望。二来前几年两边老人都在,都是8、90岁的人,身体又不好,随时可能有状况,这种形势下我也不敢往远处跑。所以我
从没有研究过雪宝顶的资料,甚至仅知道雪宝顶在四川,却不知它在四川的什么地方。这次来四川我们是来走七藏沟的,但我有十多天时间,所以想
走完七藏沟后顺路走走别的路线,但
也没想去雪宝顶,因为我不知道雪宝顶在什么位置 ,不知道走完七藏沟再去雪宝顶方便不方便,我最初计划是走完七藏沟后
再来个长毕穿,即长坪沟向毕棚沟的穿越。和我有一样想法的还有老慢、飞熊、老鬼、青山。我们攻略都是按长毕穿准备的。
送我们
去卡卡沟的路上,
包车司机说起了松潘的景点,问我们去没去过雪宝顶,建议我们可以去雪宝顶转一转,
不登顶,走走朝山路线。
我顿时兴奋起来,
但又有些惊讶:
“雪宝顶也在松潘?离这儿远么?”“不远,和黄龙挨着呢,黄龙景区南边就是雪宝顶。你们要是去到时我可以送你们过去。”“雪宝顶有转山路线?难度大么?”“不大,现在山上修了步道和接待站,刚修的,还没投入使用。”我立马和飞熊等人商量,“干脆,咱们七藏沟出来不走长毕穿了,就近上雪宝顶转转。
不登顶,就走藏民们的朝山路线。”
大家都同意。
于是我
赶紧
打开手机搜索雪宝顶的轨迹。
从轨迹上看,雪宝顶转山有多条上(或下)山路线,其中路线最简单,走的人最多的是上纳咪村上山,麻风村下山的路线,这是条三天线。我们最初也是准备走这条常规路线的。但当我们走完七藏沟,下到黄龙景区旁的大湾村时,听说从这个村也能上雪宝顶山,可这条路线只有一个人走过,并没留下详细攻略,大湾村多长时间能登上山脊,哪儿有营地?我们一概不清楚。考虑再三,我决定
还是
从上纳咪上山,按走四天准备,
争取
从大湾村下山,这样走,前两天哪儿有营地我们心里有数,后两天下大湾村的路比较长,估计得用一天半,那条路上的澳方不不清楚,但只要下了张家沟,找到营地应该不难。
就是天黑前下不到张家沟也没关系,实在不行可以下黄龙景区 的五彩池附近扎营。这么走还有一个备用方案,如果天气不好,第三天
我们可以
下麻风村,那条路走的人较多,应该不太难走。
雪宝顶转山路线示意,其中蓝线是我们此行计划的路线,红线是我们实际走的路线,绿线是其它转山路线
回复
北海龙吟
11月6日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19-11-8 10:00 编辑
七藏沟之行共有九人,葫芦、飞翔、丫丫时间有限,走完七藏族沟就踏上了返程。参加雪宝顶转山的还有六人,分别是老慢、老贵、青山、飞熊、快乐和我。我们是从大湾村直接包车去的上纳咪,川西地广人稀,班车不是很方便,去大多地方都得包车,好在每家旅馆都 提供用车服务,从我们住的大湾村包车去松潘县城,37公里,车费100元,去上纳咪村,从地图 上查是80多公里,车费200。这个价格够公道。
大湾村
在雪宝顶北边,
属黄龙乡。上纳咪
在雪宝顶南边,
属大姓乡。由大湾村去上纳咪,要绕一个大圈,先走松平公路, 到川主寺再折向南,过松潘城,从岷江乡向东拐上153乡道,再向北偏东走20多公里才是上纳咪村。这一圈下来,我估计至少需要两个小时。
雪宝顶是临时增加的项目,攻略也没来的及认真做,只在网上搜到几条轨迹。多轨迹上看,第一天扎营在长海子比较好,上纳咪到长海子用时约8小时,为了赶时间,我们不到8点就上了路。没想到刚
过松潘县城遇上了堵车,前边的公路正在“铺油”,12点才放行。遇到这种情况我们
只能等,
再急也没用。
这年头是市场经济,各行有各行的商机,一堵车,卖东西的小贩马上来了。那几个家伙
闲的无聊,
每人来了碗酸辣粉,俺享受不了辣的,只能在一边看画。
回复
北海龙吟
11月6日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19-11-8 10:02 编辑
还好,没等到12点,11点刚过公路就放行了。可153乡道巨难走,这条沟里有个大工程,路毁严重。不但坑洼不平,粉尘还厚,汽车驶过一路狼烟。当我们一路风尘的到达上纳咪村口时,时间已12点半多了,比原计划晚了两个多小时。
车没进村,距上纳咪还有二、三百米有个岔沟口,沟口架有一座小桥,从卫星图上看,过桥就是上纳咪村。不过桥,顺着岔沟往里走是去长海子的路,那是我们要走的路。
通往上纳咪村的小桥
回复
北海龙吟
11月6日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19-11-8 10:04 编辑
脚下是一条宽阔的大路,这种路在我们这儿叫三马子路,北京则叫三蹦子路。看的出来,那路还偶有车走,我们甚至在沟里还看见一辆出租车,不是来送人的,是松潘本地的“的哥”拉着朋友过来来“耍”的。
照相的功夫,队友们走出去了有百十米,我拍完照后急忙的大步追了上去。
回复
北海龙吟
11月6日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19-11-6 21:42 编辑
停在路上的出租车,后来我碰上了往回走的“的哥”和他的朋友
回复
北海龙吟
11月6日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19-11-7 09:23 编辑
时间已经快1点了。当追的离前边的队员近点时,
我对前边的队友大声喊道:
“别走了,吃午饭吧。”
我们今天可是刚刚7点就吃了早饭,到现在差不多6个小时了。可
前边的队友好象都不饿,他们一边马不停蹄的向前走,一边头也不回的回答我:
“再走走,找个大点的晾儿。”。
时间正值正午,阳光很垂直,一路的植被虽然茂密但并无大树,大点的荫凉很难碰上,于是前边的队员一个劲的走,我只能上演一出“萧何月下追韩信”。
回复
北海龙吟
11月6日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19-11-10 07:35 编辑
午餐后继续上路。路开始不断的过河,虽然是大路,河上并没有“桥”,不知为什么,这条沟里的“桥”特别少,有的地方根本没有“桥”,有的地方有“桥”也非常简陋,比前几天我们走的七藏沟里的桥
还要
简陋,
简陋的多
。很多时候
我们只能自行寻找过河的地方。
后来我们才知道,这条沟的沟口
虽然
在上纳咪村边,沟里边的牧场却属于松潘城东的大寨村所有。
上纳咪村的牧民不来这条沟里放牧,
大寨村的牧民放牧也
不走这条路,这样走要多绕好几十公里,他们都是
翻山
过
来,
直接翻
到沟上游的高山牧场,不往下游走。两个村的人都很少进这条沟,就是
偶尔来一回
也是骑马或骑摩托,遇到河直接冲过去,沟里的“桥”焉能不
简陋
?
回复
北海龙吟
11月6日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19-11-7 11:46 编辑
青山在过我们遇到的第一座“桥”
回复
北海龙吟
11月6日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19-11-7 09:44 编辑
快乐过桥
回复
精选推荐
托乎拉苏-赛里木湖山脊线
南天山北线穿越记
喀班巴依峰环线-探路行
五一柬泰热浪游记
扎尕那冒雪狂奔
尼色俄山脊新线路临时搭档
新浪微博
QQ空间
腾讯微博
回复
新浪微博
QQ空间
腾讯微博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
登录
只看作者
取消
[#avatar]
[#author]
[#dateline]
[#message]
回复[#reply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