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去赵公山露营一次,顺便检验了装备后,我骗了汐颜小姐姐,声称自己去过西藏(其实只是去旅游),但好在5000以上海拔我也没有高反,于是成功混入雅拉穿越4人组。

我是个菜鸟,第一次冬天高海拔重装穿越确实把我虐惨了。我完全没有做好准备,背着一个200RMB还送登山杖的65L背包,戴着狗皮帽子,穿着棉袜,愣头愣脑的就去了。行程中我几次差点奔溃,到夏季牧场时,出现轻度失温。

户外活动会很累,有时甚至在挑战自我体能极限,需要去克服很多困难,活动之前要做充分的准备,置办装备,调休请假,要花时间研究线路、学习装备使用,当然,花销也大。

但户外带给人的独特体验,是无法通过花大价钱用其他简单舒适的方式所能替代的。通过自己的努力站上山顶,通过自己的努力看到别人无法看到的风景,长途跋涉、雪地扎营、头上顶着星空,在呼呼风声中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宁静,疲惫的身体不需要任何药物辅助也能安然入眠。没有信号,不能通过手机寻找及时的欢乐,很多双眼睛瞪来瞪去,总有一个人先开了口。这就是为什么活动中各种抱怨,活动后却很想念的原因;也是很多事业有成、房车兼备的朋友却也喜欢上户外的原因;更是很多现在从事户外的朋友,当初毅然决然选择做户外的原因。
我也是因为偶然尝到了户外的甜头,由衷地希望能有更多朋友参与进来,一起体验户外的乐趣。所以和几个朋友一起,开始自己组织一些入门的户外活动。

户外有其自身所独有的魅力,限于个人经历,上面所说只是其中一小部分。
户外不是其他的东西,更不需要花里胡哨的东西来装饰。
户外就是户外。

但是,自从做户外以来,听到的、看到的让人觉得——大家都不在谈论户外了,大家都羞于说出口,都在谈论其他东西。当然,这其中也包括我自己。
组织了几次单纯的登山活动后,我也半推半就地进入了妥协的行列。
从鼓励徒步攀登,到鼓励不用走路;
从坚持绝不盗图,到坚持一直盗图;
从实话实说的说人话式文案,到一开口就要惊掉别人下巴的文案;
从每次都要提前踩线,到有时不踩线;
从热爱户外活动,到有点激情消退;(之前有朋友说“不管组织者或领队再不喜欢一个地方,只要能挣钱,也要带人过去玩儿”,一直觉得这句话好矛盾啊!)

直到有一天,有朋友对我说“以后就搞男女比例1:1,只收单身的吧,组织相亲活动吧!男的为了找到女朋友,活动价格不管定得多高,都愿意买单。”一开始我还糊里糊涂觉得“嗯,有点道理。”
后面和一位朋友吃饭,朋友见我一直不温不火,又不赚钱,非常着急。于是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知道成都有家俱乐部打的是‘成都撮合成功率最高俱乐部’的招牌吗?你看人家这个多牛逼,你就知道一天到晚登山、露营、徒步,现在谁喜欢运动啊?”
我知道他是好意,做户外确实要挣钱才能生存下去,所以他说的确实是一种正常且有效的操作。

我却总感到莫名的悲凉——难道做户外的都沦落到这种地步了吗?做户外就如此的不堪吗?徒步就真的有那么搞笑吗?一本正经地谈论户外就是傻X吗?

不敢奢望太多,但起码可以给户外一个正名吧!既然打着户外的旗号,最起码在口头上要给予户外一个肯定吧!更何况户外本身就具有极大的魅力,如果有一天玩不转了,那肯定是自己能力不行,而不是因为户外很不堪。

大家都有着强大的商业逻辑,严谨的营利模式,气势磅礴的活动规划。这无可厚非。
但建议不要藏着掖着,要相信户外是有魅力的,户外不会被取代,我们要对户外有个正面直接的宣扬和引导。不然搞得自己都没有了激情,怎样去感染更多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