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魅力中国(第三季)--自驾万里体验湘西、黔东南、桂林山水、福建土楼 - 黑龙江 - 8264户外手机版
黑龙江
骨头2012
2020-1-2 20:41
正序浏览
70460人浏览
每次出去都想多走走,在走走
回复
石头和石头
1月2日
这一趟自驾地方没少跑啊
回复
骨头2012
1月2日
本帖最后由 骨头2012 于 2020-1-2 13:26 编辑
霞浦县(古属福宁府霞浦县)地处福建省东北部,是闽东建县历史最悠久的县份,曾是闽东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由于地处沿海,呈半岛型区域,全县陆地面积1489.6平方公里,海域面积29592.6平方公里。海岸线长404公里,占全省的八分之一,居全省首位。大小岛屿185个。绵长的海岸线和众多的岛屿、港湾成了霞浦地理特色。是中国东南沿海海峡西岸经济区东北翼港口城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的沿海经济开放县,是福建最早开放的对台贸易口岸,是“中国海带之乡”、“中国紫菜之乡”,素有“闽浙要冲”、“鱼米之乡”、“海滨邹鲁”的美誉。
霞浦——这一霞光铺满的海岸养育着我,我很幸运,因家乡因摄影让许许多多海内外影友和我走到一起,与海洋和阳光共舞,我笨拙而卑微的举起手中的相机,倚海作画,在这里耕耘收获痴迷忘返,用镜头记录一幕幕美景一个个感人故事……
三沙镇花竹村依山面海,清晨时的海平线和天空融合在一起,可堪为水天相连,太阳从海面冉冉升起极为壮美,日出东方——三沙花竹村日出东方——三沙花竹村因海滩养殖,渔村小屋、小舟鱼网、浮标竹竿,随着潮水的涨退,加之光影的无穷组合,创造了如诗如画的影像,无不令人赞叹大自然奇异瑰丽。
回复
骨头2012
1月2日
本帖最后由 骨头2012 于 2020-1-2 12:29 编辑
大地土楼群位于福建漳州市华安县仙都镇大地村,由“土楼之王”二宜楼、“福建土楼博物馆”南阳楼、“宜居典范”东阳楼三座土楼和周边的玄天阁、嘉应庙、慈西庵、茶香街等景点组成,是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座土楼都是由蒋氏家族所建,他们依据山形地势,建成方圆不同的楼宇,冠以蜈蚣吐珠(二宜楼),狮子踢球(南阳楼),狮子踏印(东阳楼)的雅号,选址、造型、格局处处体现“天人合一”,神形兼备,不愧为堪舆风水的经典之作。
“二宜”寓意“宜山宜水,宜家宜室”,融历史学、地理学、建筑学、军事学、哲学、美学和民俗学为一体,整个建筑追求天地人和谐的统一,是中国传统风水理论的一大实践。楼内共存壁画226幅,彩绘228幅,木雕349件,楹联163副,内容有花鸟、山水、人物等,在福建土楼是独有的,在中国民居中亦属罕见,堪称民间艺术宝库、土楼文化传承典范。
被誉为“土楼之王”的二宜楼建于清乾隆五年(1740年),是保存最为完好,历史价值最完整的土楼之一。其占地面积9300平方米,属于双环圆形土楼,外环高4层,内环1层。整座楼分成16单元,共有房间213间。其中4个单元是作为共用的门、梯道及厅堂,余下的12个单元为住户,每个单元均有独自的楼梯上下,是福建省两大民系——客家民系、福佬民系之福佬民系地区单元式与通廊式有机结合的典范。
二宜楼规模巨大 :直径73.4米,分内外二环,外环四层,墙厚2.53米,高16米,全楼扣除公共厅室、楼道,有12个单元,192个房间;二宜楼设计科学:楼外环底层用花岗岩石砌成,二层起用生土夯筑,墙体牢固坚实,具有良好的抗震御风性能。
二宜楼在建筑格局上的“一统世界无贵贱,平分空间无大小”,非常有利于家族内部团结,发挥其凝聚、团结、制约和导向功能,说它“宜兄宜弟”、“宜子宜孙”倒也妥贴。二宜楼外环楼通高18米,一至三层不开窗,四层只开小窗洞,且密布枪眼,底墙厚2.5米。圆拱形大门用花岗岩条石砌筑,设两重门板,内层铆上铁板,门后有双闩,门顶有泄水漏沙装置,可防火攻。四层楼上在泥墙与板壁之间有全楼贯通的“隐通廊”,还有小门与各户相通。在总体设计上十分科学。祖堂设在中轴线尽端的重要位置,梁柱精制,彩绘生辉,华中见朴,繁简有度,说它是“宜文宜武”一点也不夸张。
南阳楼位于二宜楼东南侧,相距约150米。建于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比二宜楼迟建47年,系二宜楼建造者蒋士熊之孙蒋经帮所建。因为以二宜楼为蓝本,所以二宜楼建筑设计方面的优点特点都被吸收,让他成为二宜楼的缩影,其木雕、石刻用材方面较之二宜楼更胜一筹。南阳楼坐东南朝西北,占地3100平方米,设4个单元,每个单元均为7开间,共有房间96间。南阳楼是福建圆形土楼中最讲究楼外周边景观环境的土楼,也是在福建土楼中唯一利用外景和人为建设外景互动的楼,之所以能把福建土楼博物馆设立于此也是她的唯一无楼可比性所在。它不但门前有青山绿水的远景和日月辉映的中景,而且楼后有依山而建的后花园,楼内设计亦极其讲究唯美与舒适。
南阳楼二、三层筑通廊,单元间只设木门分隔。通廊木门开则二单元相通,提高了灵活性。三层筑有“隐通廊”,底层墙基为1.9米至二层顶墙体尚有1.7米,墙收分0.2米,以墙体作隐通廊宽为1米,隐通廊外沿开31个小窗,则36个枪眼内宽外狭,装套木板,高0.3米,外宽0.05米,隐通廊内沿则筑木壁,筑有木门可通隐通廊,急时相互为援。
南阳楼石匾额为行书勒刻,刻有“山高”、“水长”。“嘉庆丁丑”,“端月立”等,石刻雕工精致,其最精致应数祖堂前的抱鼓石,四面共雕刻数十种吉兽神禽,基石正面雕有圆形“寿”字,下边刻有怪兽。 南阳楼背靠狮子山,山青水秀,楼右边小溪水质清澈,两岸绿竹成荫,将土楼融进了生态环境中。
南阳楼门楼为细磨的花岗岩砌筑,高达5.99米,阔4米,门宽1.7米,门板是梧桐木,三门顶皆置水箱,外敌火攻时可灌水成水幕加以防御。
回复
骨头2012
1月2日
本帖最后由 骨头2012 于 2020-1-2 11:16 编辑
鼓浪屿,2007年5月8日起被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被国家地理杂志评选为“中国最美五大城区之首”,素有“海上花园”的美称。岛上完好地保留着许多具有中外建筑风格的建筑物,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誉。屿上居民喜爱音乐,钢琴拥有密度高,被赞为琴岛。主要旅游景点有:日光岩、菽庄花园、海滨浴场、郑成功纪念馆等。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中外游人来此观光游览。2017年7月8日,“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2项世界遗产。
南普陀寺,始建于唐末五代,初称泗洲院。北宋僧文翠改建称无尽岩。元废。明初复建,更名普照寺。明末诗僧觉光和尚迁建于山前,殿堂院舍齐备,住僧常达百余众,清初又废于兵祸。清康熙二十二年( 1684 年),靖海候施琅收复台湾后驻镇厦门,捐资修复寺院旧观,又增建大悲阁奉观音菩萨,并以之与浙江普陀山观音道场相类比,更名为南普陀寺,此后数百年来,经历代主持景峰、省己、喜参诸和尚多次重修扩建,至民国初年,已构成三殿七堂俱全的禅寺格局,成为近代闽南最具规模的名刹。
厦门大学被誉为“中国最美大学” ,校园衔山含湖、面朝大海,背靠万石植物园,一侧是南普陀寺,一侧是白城沙滩,与世界文化遗产鼓浪屿隔海相望。包括群贤楼群、建南楼群、芙蓉楼群以及厦门大学人类学博物馆在内的厦门大学早期建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白城沙滩位于厦门大学南部白城脚下,为演武大桥与胡里山炮台之间的一片美丽的沙滩。不仅是厦大学子,更多的厦门市民和游客喜欢到此漫步、游戏、游泳和观赏夕阳,这里是天然的休闲公园。厦大白城还有许多有趣的景致,沙滩上点缀着一只只巨大的鼠标,半环型天桥犹如巨大的时钟,白城遗址上雕刻着各种抽象的方形图案……融合美丽景色与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于一体。
回复
骨头2012
1月2日
本帖最后由 骨头2012 于 2020-1-2 10:24 编辑
长隆野生动物世界,地处广州番禺。被誉为“中国最具国际水准的野生动物园”,是全世界动物种群最多、最大的野生动物主题公园。公园以大规模野生动物种群放养和自驾车观赏为特色,集动、植物的保护、研究、旅游观赏、科普教育为一体,拥有华南地区亚热带雨林大面积原始生态;拥有50只澳洲国宝考拉 、10只中国国宝大熊猫、马来西亚国宝黄猩猩、泰国国宝亚洲象、洪都拉斯国宝食蚁兽等世界各国国宝在内的500余种20,000余只珍奇动物;拥有全国首创的自驾车观赏动物模式。长隆野生动物世界园区占地2000余亩,分为自驾车游览区和步行游览区两大部分。自驾车游览区位于园区西半部,以野生动物的大规模放养为主要特色;步行游览区位于园区东半部,以世界各地的珍稀野生动物为主要特色,各大区域均位于步行游览区中。
回复
骨头2012
1月1日
本帖最后由 骨头2012 于 2020-1-1 20:24 编辑
桂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在“湘西走廊”南端,自古享有“山水甲天下”之美誉。桂林风景秀丽,有以漓江风光和喀斯特地貌为代表的山水景观,这里的山,平地拔起,千姿百态;漓江的水,蜿蜒曲折,明洁如镜;山多有洞,洞幽景奇,瑰丽壮观;洞中怪石,鬼斧神工,琳琅满目……无一不是中国自然风光的典型代表和经典品牌。“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景在城中,城在景中,是桂林独有的魅力。此外,桂林还有壮、瑶、苗、侗等十多个少数民族独特的民俗风情文化。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百里山川,处处奇山秀水,风情万种,故被誉为“天上人间旅游乡”。最著名的有西街、遇龙河、兴坪渔村等景观。
漓江,即从桂林到阳朔约83km 的水程。游漓江最佳方法是乘竹筏,体验“人在画中游”,漓江会因时、地、气候的不同,而呈现多彩意境。正所谓“桂林山水甲天下,绝妙漓江泛秋图”。
象山公园,主体是桂林市的城徽——象鼻山。当来到这,一幅早就印在脑海的画面真真切切地呈现在眼前:一头巨象耸立江边,长长的鼻子探入水中,犹如饮水,惟妙惟肖。
两江四湖是指漓江(市区部分)、桃花江,杉湖、榕湖、桂湖、木龙湖。桂林城中的“两江四湖”景区,即是这两江四湖环城水系构成的环城风景带。除木龙湖较远外,杉湖、榕湖、桂湖都在市中心,连在一块儿,想经济游的,晚饭后绕着漓江走,散步也能赏到流光溢彩的夜色美景。
海洋村银杏园
回复
骨头2012
1月1日
本帖最后由 骨头2012 于 2020-1-1 20:00 编辑
肇兴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是黔东南侗族地区最大肇兴侗寨肇兴侗寨的侗族村寨。也是侗族的民俗文化中心。肇兴侗寨四面环山,寨子建于山中盆地,两条小溪汇成一条小河穿寨而过。寨中房屋为干栏式吊脚楼,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全部用杉木建造,硬山顶覆小青瓦,古朴实用。肇兴侗寨分内姓外姓,对外全为陆姓侗族,分为五大房族,分居五个自然片区,当地称之为"团"。分为仁团、义团、礼团、智团、信团五团。
肇兴不仅是鼓楼之乡,而且是歌舞之乡,寨上有侗歌队、侗戏班。
鼓楼的来源,众说纷纭。民间传说三国时,诸葛亮南征,曾扎营侗乡,为方便指挥,在营寨中修筑高亭,内置铜鼓,以鼓声传令,遂流传成为鼓楼。
肇兴侗寨以鼓楼群最为著名,其鼓楼在全国侗寨中绝无仅有,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被誉为"鼓楼文化艺术之乡"。寨中五团,共建有鼓楼五座,花桥五座、戏台五座。五座鼓楼的外观、高低、大小、风格各异,蔚为大观。
信团鼓楼,十一重檐八角攒尖顶,高25.9米,占地面积78.3平方米。该鼓楼有一副楹联:鼓乐声声京城震动雄证当今盛世;楼阁巍巍侗寨欢呼讴歌天下太平。
鼓楼从外观观赏像一座宝塔,飞阁重檐,气势雄伟。全楼为木结构建筑,用四根大杉木为主柱直达顶层,另立副柱加横竖瓜于其上,向四周伸展,全以木榫穿合。传统为中央悬空一根为雷公柱、四根金柱为主承柱、四周有十二根檐柱的结构方法,象征一年、四季、十二个月,寓意"天长地久"。
侗歌声调婉转悠扬,旋律优美动听,尤以多声部混声合唱扣人心弦,轰动海内外。每隔一年于中秋节举行一次的芦笙会,主、客竞相吹奏比赛,笙歌阵阵,热闹非凡,极为壮观。
鼓楼的作用有:一是侗寨的标志。二是侗族族姓的标志。三是侗族群众休闲的场所。四是年轻人社交的场合。五是接待客人的地方。六是集会议事的要地。七是传递信息或报警的工具。
智团鼓楼,九重檐八角歇山顶,高14.9米,占地面积77.3平方米。
仁团鼓楼,七重檐八角攒尖顶,高21.7米,占地面积60平方米。
寨子里,随处可见晾晒着的长长侗布。侗布做工及其复杂,布是用织布机手工制成的,然后先用靛蓝(采用自种的靛蓝草叶加石灰泡制而成的染料)浸染三、四次,每次染后清洗晒干,布才变成深蓝色;然后再将布用柿子皮、猴粟皮、朱砂根块等捣烂挤汁染成青色后,又用靛蓝继续加染多次,使布透青而带红的颜色;将布晾干后叠在一起,涂抹蛋清并用木槌反复捶打半个多月,直至侗布被捶打得闪闪发亮,最后用牛皮熬胶浆染一遍,使布质硬挺不退色。根据手艺和捶打时间的不同,侗布的亮度也不同,表面越亮的侗布就越珍贵。
回复
骨头2012
1月1日
乌利苗寨是凯里市三棵树镇朗利村的一个自然寨。是一个依山傍水,气候宜人,自然风光旖旎,民族风情浓郁的苗族聚居村寨。乌利苗寨是一个远近闻名的银匠村寨,一个尚未开发仍处于原生态的苗寨,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整个寨子静悄悄地,几乎看不到人,一切都充满着原始古朴的气息。乌利苗寨的房屋大都是依山而建,房屋建筑以木质的吊脚楼为主,鳞次栉比,错落有方,为穿斗式歇山顶结构。分平地吊脚楼和斜坡吊脚楼两大类,一般为三层的四榀三间或五榀四间结构。百年老树屹立在寨里的高处成了标致风景,因其年代久远、粗壮挺拔,被视为"神树"深受村民的尊敬。传说抚摸树根部会得平安幸福的保佑。
乌利苗寨有两百多户人家,一千余人,是一个比较原始的苗族聚居地。
乌利苗寨与西江千户苗寨相隔不远,却是两个不同的苗族聚居地,乌利苗寨保留着原生态、古朴和安静,自然风光更美、更加纯净。西江千户苗寨全是商业,城市化、现代文明引进了千年苗寨。
整个寨子依山傍水,环境优美,气候宜人,自然风光旖旎,民族风情浓郁。全寨大约有220户人家,随着西江千户苗寨的旅游开发,也带动了乌利苗寨的旅游,现在旅游接待以具雏形。
回复
骨头2012
1月1日
本帖最后由 骨头2012 于 2020-1-1 10:54 编辑
西江千户苗寨是一个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完整的地方,由10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它是领略和认识中国苗族漫长历史与发展之地。西江每年的苗年节、吃新节、十三年一次的牯藏节等均名扬四海,西江千户苗寨是一座露天博物馆,展览着一部苗族发展史诗,成为观赏和研究苗族传统文化的大看台。西江有远近闻名的银匠村,苗族银饰全为手工制作,其工艺具有极高水平。
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东北部的雷公山麓,距离县城36千米,距离黔东南州州府凯里35千米,距离省会贵阳市约200千米。由10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
西江千户苗寨的苗族建筑以木质的吊脚楼为主,为穿斗式歇山顶结构。分平地吊脚楼和斜坡吊脚楼两大类,一般为三层的四榀三间或五榀四间结构。底层用于存放生产工具、关养家禽与牲畜、储存肥料或用作厕所。第二层用作客厅、堂屋、卧室和厨房,堂屋外侧建有独特的“美人靠”,苗语称“阶息”,主要用于乘凉、刺绣和休息,是苗族建筑的一大特色。第三层主要用于存放谷物、饲料等生产、生活物资。
风雨桥,出于改善村寨风水条件和方便居民生活考虑,多数苗寨在村寨附近建有风雨桥,以关风蓄气和挡风遮雨。
西江千户苗寨所在地形为典型河流谷地,清澈见底的白水河穿寨而过,苗寨的主体位于河流东北侧的河谷坡地上。千百年来,西江苗族同胞在这里日出而耕,日落而息,在苗寨上游地区开辟出大片的梯田,形成了农耕文化与田园风光。
苗家小幺妹!
回复
精选推荐
春天的西太行连翘花
东太行,那些不得不说
徒步剑昭古道探寻春日
东北太行赏花之旅
4+2环西黄山骑行记
湛江 :奔赴山海,徐徐慢行
新浪微博
QQ空间
腾讯微博
回复
新浪微博
QQ空间
腾讯微博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
登录
只看作者
取消
[#avatar]
[#author]
[#dateline]
[#message]
回复[#replyCount]